资源简介 新教材外研社八上Unit3教学设计设计者课型 Unit 3 Make it happen Grammar rules课时介绍 本课时为 “语法专项运用与发明主题融合” 课型,围绕 “不定式和 - ing 形式作宾语” 的语法规则展开。以 Easton 发明人工手臂的案例为基础,结合生活中的发明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例句总结语法规则,在填空练习、新闻报道补全及发明广告创作中巩固规则运用,实现 “语法学习 — 语言实践 — 主题表达” 的衔接,同时深化对 “发明服务生活” 的认知,提升语法应用与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语篇分析 语篇一:Grammar rules 【What】包含 “从阅读文本例句总结语法规则”“在 Lily 发明辅助杯的短文填空”“补全 Shantanu 发明智能盲杖的新闻报道” 三个核心任务,聚焦 “不定式和 - ing 形式作宾语” 的语法结构,提供真实发明情境的语篇素材(如帕金森患者辅助杯、智能盲杖)。 【Why】通过文本例句提炼语法规则,帮助学生建立 “语法 — 语境” 的关联;短文与新闻报道填空任务,让学生在具体发明情境中运用语法,既巩固规则又深化对 “发明解决生活问题” 的理解,同时积累与发明相关的语言表达,为后续创作奠定基础。 【How】以 “规则总结 — 分层练习” 为线索,采用 “例句引导 — 自主提炼 — 阶梯实践” 结构,从简单例句总结规则,到短文填空初步应用,再到新闻报道补全提升难度,逻辑层层递进,兼顾语法学习的系统性与语言实践的实用性,同时融入发明主题,避免语法学习的孤立性。 语篇二:发明广告创作任务 【What】包含 “结对思考生活问题与发明想法”“撰写发明广告” 两个任务,提供广告写作框架(发明名称、解决的问题、工作原理、宣传语)及实用表达(如 “I'm going to invent...”“It will be able to...”),聚焦 “语法规则在主题创作中的综合运用”。 【Why】通过发明广告创作,让学生将 “不定式和 - ing 形式作宾语” 的语法规则迁移到真实语言输出场景,同时锻炼观察生活、构思发明的能力,强化 “发明源于生活需求” 的认知,实现语法应用与主题表达的双重目标。 【How】以 “问题解决” 为线索,采用 “任务驱动 — 协作创作” 结构,从思考生活问题切入,到构思发明方案,再到按框架撰写广告,过程中提供语言支架(实用表达),降低创作难度,同时鼓励结对协作,兼顾个体思考与同伴互助,确保语法规则的准确运用与广告内容的完整性。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阅读文本例句,总结 “不定式(to do)和 - ing 形式作宾语” 的语法规则,识别常见搭配动词(如 try to do、enjoy doing、decide to do、keep doing),准确判断动词后接不定式或 - ing 形式。(学习理解) 2.学生能运用语法规则完成短文填空(Lily 发明辅助杯)与新闻报道补全(Shantanu 发明智能盲杖),正确率不低于 80%,并能口头解释填空依据;结对讨论生活问题与发明想法,运用 “want to invent...”“hope to apply...” 等句式清晰表达构思。(应用实践) 3. 学生能独立或结对完成发明广告撰写,准确运用 “不定式和 - ing 形式作宾语” 的句式描述发明功能与意义(如 “It helps people to... ”“Users will enjoy using it... ”),广告内容完整、逻辑清晰,树立 “用语法服务主题表达” 的意识。(迁移创新)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例句中总结 “不定式和 - ing 形式作宾语” 的语法规则,掌握常见搭配动词(如 try、decide、want 后接 to do;enjoy、keep 后接 doing),并能在填空练习中准确运用规则。 难点:帮助学生在发明广告创作中,灵活、准确地运用 “不定式和 - ing 形式作宾语” 的句式描述发明的功能、优势及使用场景,实现语法规则与主题表达的自然融合,避免语法运用生硬或内容偏离主题。学情分析 学习经验:学生此前已接触 Easton 发明人工手臂的案例,对 “发明解决生活问题” 有一定认知;有过简单语法规则总结的经历(如一般现在时、名词复数),但从文本例句中自主提炼语法规则的能力仍需引导;具备结对讨论与简单写作的基础,但在 “语法规则与主题创作结合” 上缺乏经验。 语言水平:能识别 “invent”“help”“improve” 等与发明相关的词汇,但对 “apply”“sense”“warn” 等新闻报道中的词汇理解不足;能使用简单句式描述发明,但对 “decide to do”“hope to apply” 等 “不定式和 - ing 形式作宾语” 的句式掌握不熟练,在填空与写作中易混淆两种形式。 主题熟悉度:“生活中的问题与发明” 是学生可感知的主题,能列举常见生活困扰(如物品易掉落、行动不便),但对 “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发明想法并通过文字宣传” 的思路较模糊,需教师通过框架提示与语言支架引导。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1. 提炼语法规则,识别搭配动词。(学习理解) 1. 回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 Easton 发明人工手臂的案例,提问:“What did Easton try to do What did he enjoy doing ” 引导学生说出文本中的句子(“He tried to improve his work.”“He enjoyed fixing problems.”),引出本节课语法主题。 2. 规则总结: (1)呈现教材中的例句 (a)“He always tried to improve his work.” 和 (b)“He enjoyed fixing problems one after another.”,引导学生观察动词 “try”“enjoy” 后接的动词形式差异,小组讨论后总结:“try, decide, want 等动词后接 to do;enjoy, keep 等动词后接 doing”。 (2)学生从 Easton 的阅读文本中寻找更多同类例句(如 “He decided to post his design online.”“He kept working on it.”),验证总结的规则,教师补充常见搭配动词(如 plan to do、like doing),形成语法规则表。 1. 观察学生能否结合案例回顾说出目标句式,判断其对旧知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结果与文本例句寻找情况,评估学生对 “不定式和 - ing 形式作宾语” 规则的提炼能力及搭配动词的识别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已学案例导入,能快速激活学生对相关句式的记忆,降低语法学习的陌生感;让学生自主从例句中提炼规则并寻找文本佐证,打破 “教师灌输语法” 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同时让语法规则与已学主题语境紧密结合,加深理解与记忆。2. 分层实践语法,巩固规则运用。(应用实践) 1. 短文填空练习: (1)发放 Lily 发明辅助杯的短文材料,学生独立完成填空(1. knocking;2. to design;3. using),完成后同桌互查,教师选取典型错误(如将 “keep knocking” 写成 “keep to knock”)进行讲解,强调 “keep 后接 - ing 形式” 的规则。 (2)学生口头分享填空依据,如 “Because ‘keep’ needs to be followed by doing, so it's ‘knocking’.”,强化规则应用的逻辑。 2. 新闻报道补全: (1)呈现 Shantanu 发明智能盲杖的新闻报道,明确填空要求(从 “apply, have, do, make” 中选词并变形),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填空(2. to do;3. to make;4. to apply),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 “want to make”“hope to apply” 中不定式的运用。 (2)全班核对答案,邀请小组代表讲解选择依据,如 “We chose ‘to do’ because ‘decide’ is followed by to do.”,进一步巩固规则。 通过短文填空的正确率与口头分享,评估学生对基础语法规则的应用能力; 2. 通过新闻报道补全的完成情况与小组讲解,判断学生对 “不定式作宾语” 在复杂语境中(如 “hope to apply”)的掌握程度及协作学习效果。设计意图:短文填空与新闻报道补全形成 “基础 — 提升” 的阶梯式练习,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结合,既培养个体语法应用能力,又通过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要求学生讲解填空依据,能倒逼其深入理解规则,避免机械记忆,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3. 创作发明广告,迁移语法应用。(迁移创新) 1. 结对构思: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如 “学生记笔记时笔容易掉”“老人倒水时容易洒”),发放 “问题 — 发明” 构思表,结对讨论并填写:“What everyday problem do you face What invention could solve it How does it work ”,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 “ We want to invent... because...”“It will help people to...” 等句式交流。(2)教师选取 2-3 组分享构思,如 “We want to invent a pen with a magnet. It will help students to keep the pen from falling.”,点评构思的合理性与语法运用的准确性。 2. 广告撰写: (1)呈现广告写作框架(“Introducing the new... The... solves the problem of... It works by... Get one for yourself now!”)及实用表达(如 “It will be able to... ”“Users will enjoy using it... ”),学生结合构思独立或结对撰写 50-60 词的广告,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学生修正语法错误(如将 “enjoy to use” 改为 “enjoy using”)。 (2)学生自愿展示广告作品,其他学生从 “语法准确性”“内容完整性”“表达流畅度” 三个维度评价,教师总结点评,肯定优秀案例,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结对构思分享,评估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发明想法的能力及语法句式在口头交流中的运用能力; 通过广告作品的撰写与展示评价,判断学生对 “不定式和 - ing 形式作宾语” 规则的迁移应用能力及主题表达的完整性。【Summary&Homework】1.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核心内容(“不定式和 - ing 形式作宾语” 的规则与常见搭配动词、语法在填空与广告创作中的应用、发明广告的写作框架),强调 “语法服务于语言表达,发明源于生活需求” 的核心观点。 布置作业: 修改完善课堂撰写的发明广告,确保语法无错误,下节课上交; 搜集 1 个包含 “不定式或 - ing 形式作宾语” 的发明相关句子,下次课分享并解释语法规则 观察学生能否参与总结,准确复述语法规则与广告写作要点,评估其对本节课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 通过作业批改与后续分享,检查学生对语法规则的巩固程度及在课外语境中识别、应用语法的能力。设计意图:从 “问题构思” 到 “广告撰写”,让语法学习回归真实语言运用场景,避免语法与表达脱节;提供写作框架与实用表达,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降低创作难度,同时鼓励创新构思,兼顾语法准确性与内容创新性;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结合,既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又能激发其表达积极性,实现语法应用与板书设计Unit 3 Make it happen Grammar rules 一、核心语法规则(Core Grammar Rules) 1.不定式作宾语(to do as object): 常见动词:try, decide, want, hope, plan... 例句:He tried to improve his work. / They hope to apply it to life. -ing 形式作宾语(doing as object): 2.常见动词:enjoy, keep, like, finish, practice... 例句:He enjoyed fixing problems. / She keeps working on the invention. 二、实用表达(Useful Expressions) 1. 发明构思:We want to invent.../ It will help people to... 2. 广告撰写:It will be able to.../ Users will enjoy using it... 三、广告框架(Advertisement Outline)1. Introducing the new...2. The... solves the problem of...3. It works by...4. Get one for yourself now!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