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课标
学习目标
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含义。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关系。
3.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的危害。
4.辩证的否定观的内涵。
5.如何把握辩证的否定观。
重点: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其背后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本质。
难点: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学会辩证思维方式。
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课标
学习目标
1.感性具体的含义与局限性。
2.思维抽象的含义与内容。
3.思维抽象的具体过程与局限性。
4.思维具体的含义及在思维中的地位。
5.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重点:理解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含义及其关系。
难点:把握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发展过程。
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
考点要求 考察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河北卷19 重庆卷18 吉林卷19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北京卷6 江苏卷15 山东卷8 江苏卷16 安徽卷16 山东卷13 重庆卷13
近年考情
(1)任何事物内部(≠之间)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
(2)肯定方面:
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3)否定方面:
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
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含义
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都包含肯定与否定
保持存在,促使灭亡
统一
对立
2.肯定与否定的方面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1)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斗争性):
①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②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事物的存在是由事物内部“肯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
事物的灭亡是由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
两者关系是否均衡?
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是“辩证的否定”。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又是统一的(同一性)
哲学模块回顾:何为同一性、斗争性?
一方的存在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
所以,我们既要...又要...
依据:根据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
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3、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的要求
坚持辩证否定,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
1.阅读漫画《别人一句话,我难受一整天》,这启示我们对于别人否定自己的话,应该( )
①闻过则喜,肯定和保留别人的意见建议
②充耳不闻,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
③洗耳恭听,保留合理意见不断完善自我
④择善而从,不要作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不是一味地肯定和保留
不是完全否定,充耳不闻
  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辩证否定)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肯定(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否定(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
增添 —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
1.辩证的否定的特点:
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为何“先”肯定再否定?
辩证否定的前提是承认事物的存在合理性:任何事物在其特定历史阶段和条件下,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积极意义,这是必须“先”肯定的基础。若完全不承认其合理性,直接全盘否定,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 “绝对否定”。
“再”否定,是否定事物中过时、消极、不符合发展规律的部分,推动事物向更高阶段转化。
辩证否定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肯定是为了精准否定,否定是为了更好地肯定,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非先后割裂的两步。(非线性顺序)
2.坚持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1)否定: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这样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
【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2)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整体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
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身的发展。
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发展的中断
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①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对认识对象中的不合理的因素要否定和克服,要肯定保留其中的合理因素,经过改造,将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中,应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做到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②克服、否定:......
保留、肯定:......
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含义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
3.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的要求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一、简单肯定
或否定的危害
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的特点
2.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
1.(2025河北)材料二:为适应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邯郸立足于丰富的成语文化资源,秉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理念,注重成语文化在穿越时空中活态呈现。以“新”续“旧”,“唤醒”了成语,激活了古城;开展成语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成语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让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汲取精神食粮;打造成语主题公园,并积极开发成语饮食等各类文创产品,提升城市品位;发行中英文双语版《邯郸成语典故帛书》,推进成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中“推动认识发展”的知识,分析邯郸推动成语文化发展的启示。
1.(2025河北)材料二:为适应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邯郸立足于丰富的成语文化资源,秉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理念,注重成语文化在穿越时空中活态呈现。以“新”续“旧”,“唤醒”了成语,激活了古城;开展成语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成语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让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汲取精神食粮;打造成语主题公园,并积极开发成语饮食等各类文创产品,提升城市品位;发行中英文双语版《邯郸成语典故帛书》,推进成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中“推动认识发展”的知识,分析邯郸推动成语文化发展的启示。
【答案】
(2)①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学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和创新,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要获得对文化发展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就要理解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坚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发展历程。
1.感性具体(第一印象)
(1)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通过感官感知到的,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正确反映)
整体、表象
(2)局限性:(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原因)
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感性
认识),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所以,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2)目的与内容: 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
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
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
(1)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2、思维抽象
抽取、本质
环节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含义
特点
联系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环节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含义 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抽出、找原因、抓重点) 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排干扰)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 (简要概括) 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现实中不存在)
特点
联系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环节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含义 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抽出、找原因、抓重点) 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排干扰)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 (简要概括) 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现实中不存在)
特点 起始环节 关键环节 表达结果的环节 特殊形式
联系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环节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含义 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抽出、找原因、抓重点) 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排干扰)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 (简要概括) 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现实中不存在)
特点 起始环节 关键环节 表达结果的环节 特殊形式
联系 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②对策: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及对策
①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既然无法把握事物的整体本质和规律,认识仍然有待于上升到...
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
(整体、本质)
(2)特征(表现):
①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
②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
(3)地位: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1)含义: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1)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把这个“胚芽”扩展开来,就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
例:马克思写《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就选择以“商品”作为起点。“商品”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胚芽”、“细胞”。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1)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把这个“胚芽”扩展开来,就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
(2)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例:马克思对 “商品”包含的内在矛盾进行分析,引出“货币”,再引出“剩余价值”,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
例:马克思写《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就选择以“商品”作为起点。“商品”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胚芽”、“细胞”。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1)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把这个“胚芽”扩展开来,就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
(2)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3)再现事物多样性统一 (3)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例: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商品”、“货币”、“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结论。
例:马克思对 “商品”包含的内在矛盾进行分析,引出“货币”,再引出“剩余价值”,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
例:马克思写《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就选择以“商品”作为起点。“商品”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胚芽”、“细胞”。
1.(2025·北京·高考真题) 葱,与中国人相伴数千年,无数菜肴的调味都少不了一把“灵魂小葱”。从餐盘跃上纸张,葱又成为了美好的文化象征。我们用“葱指”形容纤纤玉手,用“葱茏”吟诵田园山色,用“青葱”赞美青春。葱的美好象征
A. 表明反向思考的方法可以打破葱单一性质的局限
B. 说明思维可以把对葱的感性具体转化为思维抽象
C. 源自对葱的实际用途和外在形象的类比推理
D. 体现了从“青春”到“青葱”的辩证否定过程
【答案】B
【分析】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思维活动。“葱指”形容纤纤玉手,“葱茏”吟诵田园山色,“青葱”赞美青春,这是把对葱的感性具体(葱的形象等)转化为思维抽象(用葱来象征其他美好事物),B正确。
反向思考是从与原有思路相反的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材料中葱的美好象征是从葱本身的特点进行联想,并非反向思考打破葱单一性质局限,A不符合题意。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葱的美好象征不是通过类比推理得来,而是基于对葱的特点的联想,C不符合题意。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从“青春”到“青葱”不是辩证否定过程,而是一种象征联想,D不符合题意。
2.(2025·江苏·高考真题) “半林残叶戴霜红”,在古人眼里,树叶因“霜打”而变红。有研究认为,在秋天树叶飘落之前,树木会回收树叶中含有丰富氮元素的叶绿素,随着叶绿素的降解,花青素开始发挥作用,从而使我们看到了红色的树叶,进一步研究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在春天刚萌发时,也会因为花青素的作用呈现红色。因此,花青素是树叶变红的关键因素。材料表明
A. “霜”和“红叶”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
B. 秋天的“红叶”是人们主观想象的结果
C. 研究“霜”和“红叶”的联系运用了求同法
D. 认识“红叶”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答案】C
【分析】古人关于霜打造成红叶的认识经现代科研证明,是错误的,因而“霜”和“红叶”之间不是本质的联系,A不选。秋天的“红叶”是客观存在的,而非人们主观想象的结果,B不选。霜打时节,花青素导致红叶出现;在春季,花青素同样导致红叶出现,根据红叶倒推花青素的作用,运用了求同法,C正确。认识“红叶”的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D不选。故本题选C。
(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2)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区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是起点、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
思维抽象是桥梁、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还没达到本质和现象统一);
思维具体是终点、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区别 内容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局限性 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环节 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起点、桥梁、结果
结果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联系 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把握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
感性具体能够上升为思维具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认识的终结,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认识的终结?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含义、局限性
思维抽象
含义
目的和内容
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局限性
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含义、特点、地位
环节
上升起点
种种矛盾逐一展现、桥梁
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
1.(2024·安徽·高考真题)某机构根据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肉蛋奶、蔬菜以及食糖、食用油消费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得出:我国居民饮食消费逐渐从“吃得饱”“吃得好”转向“吃得健康”,营养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认识过程
①运用了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②是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过程
③体观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
④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达到理性认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分析】该机构是根据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肉蛋奶、蔬菜以及食糖、食用油消费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得出结论,这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而非完全归纳推理,①错误;这一认识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未涉及辩证否定,且辩证否定应该是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②错误;该认识过程随着时间推移,根据消费数据的变化得出结论,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③正确;先是对居民饮食消费有具体的了解,然后得出营养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结论,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达到了理性认识,④正确。故本题选D。
2.(2022全国乙卷)某市滨江5.5公里的江岸线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昔日的工业辉煌变成了斑斑遗迹。如今,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
②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
④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该选项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的观点错误,①排除。
②③: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表明否定不是徒然的,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只有通过辩证否定,即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②③符合题意。
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后来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故④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