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枯木腐朽 B.铜雕锈蚀 C.海市蜃楼 D.火山爆发
2.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A.冰、氧化铜 B.硫酸、碳酸钠
C.氢氧化钙、氯酸钾 D.液氧、氧化铁
3.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加入固体试剂
C.闻试剂气味
D.检查装置气密性
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
B.食用加碘食盐,可补充人体需要的“碘”原子
C.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农药、化肥的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应禁止使用
5.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①是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若图③中x的值为13,则其粒子符号为
D.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6.运用推理、归纳、对比、类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甲和乙燃烧产物均为和,所以二者元素组成一定相同
B.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热胀冷缩过程中,分子的大小都发生了改变
C.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D.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7.如图所示,将等容积、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关闭弹簧夹,点燃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待两者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时产生白雾
B.打开弹簧夹一段时间后,流入集气瓶乙中的水比甲中多
C.打开弹簧夹一段时间后,天平指针向左偏转
D.若白磷足量,集气瓶甲中消耗氧气的体积约为
8.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4.0 2.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2.0 x 1.9
A.甲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B.
C.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 D.乙是催化剂
9.下列反应中,若图中横轴表示反应时间,则y轴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y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B.一定质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y表示氧化镁的质量
C.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y表示水的质量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y表示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二、填空与简答
10.化学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古代工艺——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用窑炉烧制陶器,烧制完成后,用泥封闭炉门即可熄灭窑炉的火焰,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2)农业生产——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为促进小麦生长,需追加复合肥硝酸钾,硝酸钾的化学式为 。
(3)航天探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在月球表面完成“挖土”,为避免样品被污染,采回的月球样品必须存放在充满氮气的密封箱内,原因是氮气的化学性质 。
11.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合成过程如下所示:
(1)和CO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2)过程Ⅱ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已知X是一种单质,则X的化学式为 。
②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的原因是 。
12.我国古代制黄铜的原理如下图所示,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两个锌离子 。
(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
(3)“C”表示的宏观意义是 。
(4)中数字“2”的含义是 。
13.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问题。
(1)小西收集了一瓶浑浊的河水,利用图1的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水。
①装置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起过滤作用,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可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某些家用净水机还含有超滤膜,是利用薄膜(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若水源中含有下列物质,推测该流程中“超滤”的主要作用是除去________(填字母)。
A.难溶性大颗粒 B.可溶性金属离子 C.可溶性大分子和大分子团
(3)小安用图2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
①M、N两端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填“M”或“N”)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14.化学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1)向A中注入足量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打开前,白磷均不燃烧;打开后,B中白磷不燃烧,C中白磷燃烧。
①打开后,B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②若将C中的白磷换成红磷, (填“能”或“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用图1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后减少的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
(2)图2为铁在不同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①对比实验 ,说明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同,现象不同。
②实验乙中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图3实验产生白烟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 (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
三、实验题
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装置F中,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
(4)化学制氧机(如图G)利用过碳酸钠固体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来制取氧气。其中加湿过滤仓可以根据 来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
四、科学探究题
17.自然界并不缺少“镁”,化学兴趣小组以“镁”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究。
【知识回顾】
(1)已知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提出问题】镁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实验探究】小新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镁条燃烧。待镁条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实验分析】
(2)根据空气的组成,减少的气体不仅有氧气,还一定有 。
【实验结论】不能用镁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拓展探究】小明发现久置的镁条上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他叫来了小亮、小红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
【做出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MgO;
小亮认为可能是;
小红认为可能是。
(3)小红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查阅资料】①受热分解产生两种氧化物。
②受热分解产生三种氧化物。
【继续探究】小亮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时,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讨论】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试管口的液滴为 (填化学式)。
(5)实验后,小亮认为小红的猜想也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反思】
(6)要验证小亮的猜想,实际上只需证明灰黑色“外衣”的形成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即可。为了证明这一猜想,需要进行下图实验中的 (填字母)。
五、计算题
18.如图是某制药厂生产的高钙片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原料】碳酸钙、维生素D 【功效成分】补钙 每片中含钙(以Ca计)500mg、维生素D100IU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1片 【规格】2.5g/片
(1)维生素D种类较多,其中维生素的化学式为,维生素由 (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
(2)维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维生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4)计算该高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D
6.C
7.C
8.D
9.B
10.(1)隔绝氧气
(2)
(3)稳定/不活泼
11.(1)分子的构成不同
(2) 反应物是两种/反应物不是一种(合理即可)
12.(1)
(2)
(3)木炭这种物质/碳元素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13.(1) 引流 吸附
(2)C
(3) 1:2 M
14.(1)
(2)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不能
15.(1)小于
(2) 甲与丙
(3)发生
16.(1)水槽
(2) AC
(3)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产生气泡的快慢
17.(1)
(2)氮气/
(3)MgO是白色固体
(4)
(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而中没有碳元素,不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6)AD
18.(1)碳、氢、氧
(2)396
(3)84:11:4
(4)该高钙片每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则该高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该高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