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知人论世,初读课文作者简介穆青,1921年出生于河南周口,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当代新闻记者。冯健,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1949年后,历任新华通讯社开封分社、江西分社记者、新华社中南总分社、湖北分社记者、编委。周原,新华社高级记者,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作背景20世纪6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央对我国国民经济作一次重大的区域性布局调整,毛泽东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此时,全国上下需要树立“硬骨头”精神,树立能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带领群众前进的好干部形象。穆青等人根据时代要求,深入采访,及时抓住了焦裕禄这个典型,歌颂在困难时期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精神”的推出,展现了时代精神风貌。认识文体·人物通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特点:①严格的真实性;②报道的客观性;③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④描写的形象性;⑤较浓的议论色彩。常见写法: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②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③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划分层次导语(1—7):焦裕禄来到兰考的背景,初到兰考的作为。第一节(8—16):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第二节(17—27):兰考县遭遇洪灾,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救灾。第三节(28—36):焦裕禄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顾自身。第四节(37—62):焦裕禄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旧没有忘记关心兰考县的人民。第五节(63—71):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给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整体感知小标题以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进行分类,整体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安排。思考: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顺序。分层 小标题 典型事迹 精神品格1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2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3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4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5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总结概括文章中体现的焦裕禄同志的品质,完成表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身先士卒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亲民爱民心系民生、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肉体虽死,精神永存。亲自调查兰考的自然情况风雪天访寒问暖关心他人身体状况,自己却忍着病痛坚持工作。病重时,时刻关心兰考工作情况,希望死后葬在沙丘之上。兰考发生的巨大变化。总结①选取的是焦裕禄生命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话语,有利于彰显其伟大品格。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言简意赅,使文章脉络清晰。这篇通讯运用小标题的形式组织全文,有何作用?三、深入研读,仔细品味手法 举例分析生动的语言 1、“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 “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 “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2、“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3、“我是您的儿子。” “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4、“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 ” 请找出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并举例分析其作用。表现了他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斗志。表现了他身先士卒、事必躬亲、求真务实的精神。表现了他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宝贵品质。表现了他廉洁奉公、心系民生的奉献精神。手法 举例分析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 1、“他经常吧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定在右边的椅靠上。”2、“现在他全然没有想到这些,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踏着积雪,一边走,一边高唱《南泥湾》》“3、“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 请找出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并举例分析其作用。用“踩”“顶”“揣”“按”突出了焦裕禄一心为公、忘我工作的人民公仆形象。“发呆”的神态揭示了焦裕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襟怀。用“踏”“唱”两个细节生动地写出了焦裕禄不惧困难、忘我工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手法 举例分析巧妙的侧面烘托 1、“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风雪铺天盖地而来。北风响着尖利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2、“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请找出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并举例分析其作用。用典型的环境描写从侧面展现焦裕禄面对困难不退缩、不逃避不惧困难、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别人的评价,表现了焦裕禄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总结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了焦裕禄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分析。①通过生动典型的语言描写彰显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焦裕禄没有豪言壮语,每一句话都简单明白,能让老百姓听懂、感动,如“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②通过细节描写突显其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对于焦裕禄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的场景,文中用“踩”“顶”“揣”“按”一系列动词将他忍痛工作的细节描绘出来。③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表现其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如第三段写“黄沙”“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色调的变化展现出兰考打的遭受灾荒的苦难景象,更显示出焦裕禄身上责任之重大。④通过有力的侧面烘托衬托其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如在第一节中,通过对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的“吃惊”“非常感动”的描写,表现了他重视调研、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2.这篇通讯在写作上有何特色?①善于从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焦裕禄在兰考县面临了三个方面的斗争:一是与严重的自然灾害内涝、风沙、盐碱进行斗争;二是同干部中存在的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的错误思想进行斗争;三是同自己的病痛进行斗争。文章就是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显示出焦裕禄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性格。②选材精当,重点突出。焦裕禄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本文时间跨度大,所叙事情多。作者紧扣“榜样”这一“红线”,选择最能体现这一主旨的事情详写,其他方面的事情略写甚至不写。整篇文章始终围绕和贯串“塑造焦裕禄典型形象,赞扬焦裕禄公仆精神”这一主旨来选择事例,使文章重点突出。讨论总结:本则通讯是如何体现“散文笔法”的?① “榜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思想红线”;散文写作的三个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2、表达方式多样;3、题材广泛,内容丰富。③时间跨度大、空间转换广、所叙事情多。时间跨度:1962年冬—1965年春季;上任-工作-生病-逝世-百姓祭奠空间跨度:兰考县城、堌阳、金营大队、许楼、三义寨公社、双杨树等公社);焦裕禄所走到的兰考的120多个大队;开封医院、郑州医院、北京医院等地方所叙的事情更多:到重灾区了解灾情;县委副书记交流;率“三害”调查队探源头搞调查;风雪夜召开会议冬夜到许楼问寒等,叙事多而不杂,件件典型,表现人物。②表达方式灵活,多用散文常用的记叙、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如:主要记叙+用数字记叙兰考受灾+白描灾区面貌+抒情表达深情+议论点明精神和意义.拓展探究,链接考点四、联系实际,精神引领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及现实价值:精神内涵:一、服务群众的公仆精神;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三、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四、知难而进的无畏品质;五、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现实价值:树立典型,发挥焦裕禄式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县委书记官不大,责任不小、压力不小,要当好县委书记是不容易的。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同志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县委书记要以他们为榜样,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习近平焦裕禄精神感动着中华儿女,更在中国大地上永远地传承着!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一生学农、爱农、为农,全心全意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卢永根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一辈子奉献给了革命老区,奉献给了花萼山,被当地人称颂为“花萼愚公”。周永开3.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属于新闻体裁,一篇是新闻消息,一篇是新闻通讯。对比总结新闻消息与新闻通讯的不同点。新闻 题材 结构 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 内容 时效消息 选材 相对广泛通讯 要求 意义深刻格式严谨灵活多样记叙为主综合多样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简要概括细致全面时效性强时效性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