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长江之歌 》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艺版《长江之歌 》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长江之歌》 学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也可以说,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由王世光作曲。专题片播出以后,有关部门向全国整几个词。在众多的应征者中,胡宏伟填写的歌词脱颖而出。歌曲为降B大调,4/4拍,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演唱《长江之歌》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时代精神。2.通过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要素以及音乐语言的艺术魅力。
学情分析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地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学习目标 (一)聆听《长江之歌》,学唱《长江之歌》,让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知道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二)了解音乐要素以及音乐语言。(三)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如何用音乐语言来欣赏音乐。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熟悉歌曲《长江之歌》的歌词,了解歌词含义,加以朗诵。
学习策略 用音乐的思维方式学习音乐:音乐要素、音乐语言。创设情境、注重体验、强调探究、关注合作、加强综合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
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视频片段(配乐:《长江之歌》——混声合唱)。
设问:歌曲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简介《长江之歌》的有关背景(PPT)。 聆听、并思考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探究学习新课讲授 歌词赏析
1、歌词风格特征PPT
1)从空间的维度描叙长江:“雪山~东海”。从时间的维度描叙长江:“远古~未来”。
2)歌词朗诵,加强理解。
乐曲赏析
1)播放音乐《长江之歌》(女声独唱,殷秀梅演唱)。
2)音乐的表现力及手段(部分音乐形式要素)。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曲式、和声。(PPT)互动探究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理解歌词朗读歌词聆听音乐、进一步感受在教师引导下概括音乐要素旋律特点:综合型旋律节奏:4/4 多采用四分音符,结合一音一拍视唱歌曲简谱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分声部演唱33 51在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注意音乐情绪的表现 升华情感捕捉音乐信息 发挥音乐感知能力参与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体验参与拓展创编 引导学生创编乐曲 学生即兴创编一段单旋律加以节奏、速度、力度、和旋等音乐要素,进行和声编排 运用所学进行创编,加深对音乐要素的理解
师生总结情感延伸 在歌曲《长江之歌》的音乐中教师总结:音乐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音乐可以陶冶情操,音乐可以舒缓压力,音乐可以启迪智慧。让我们通过对《音乐与人生——长江之歌》的学习,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以饱满的热情曲赞美长江,表达我们的依恋之情,感恩伟大祖国! 在音乐中结束本课 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达标检测 音乐的要素及音乐语言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音乐欣赏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曲式、和声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1= B 4/4 王世光曲 胡宏伟词 曲式结构:A+B+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