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6 物质的鉴别 推断——2025-2026学年浙江九年级科学上册易错专项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项训练6 物质的鉴别 推断——2025-2026学年浙江九年级科学上册易错专项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项训练6 物质的鉴别 推断
1.(2025春 绍兴期末)为了区分铁屑、硫粉、氯化铁、氧化铜和粗盐五种物质,小柯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表中“2”代表单质
B.表中“甲”代表粗盐
C.表中“乙”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为FeCl2
D.按照现有表中的分类标准,可区分这五种物质
2.(2024秋 镇海区期末)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种类 鉴别方法
A 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先滴加硝酸钡再滴加过量稀硝酸,观察白色沉淀是否消失
B 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CO与H2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观察粉末颜色变化
D NaCl固体与NaOH固体 加水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观察温度变化
3.(2024秋 上城区校级期末)下表是小红同学用多种方法来鉴别物质的情况,所用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
需鉴别物质 分别取样后所加试剂或方法
方法1 方法2
A 木炭粉和铁粉 观察颜色 稀盐酸
B NH4HCO3氮肥和K2SO4钾肥 加Ca(OH)2研磨并闻气味 稀硫酸
C 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HCl Zn
D 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Fe2O3 无色酚酞
4.(2024秋 浙江期中)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种类 鉴别方法
A 盐酸与硫酸 滴加硝酸银,看是否有沉淀
B 棉T恤与羊毛衫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氢气与一氧化碳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观察粉末颜色变化
D 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 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5.(2024秋 杭州期中)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选择错误的是(  )
选项 需鉴别物质 试剂或方法
A 铁粉、木炭粉 磁铁吸引
B 盐酸、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
D 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 水
6.(2024秋 滨江区校级期中)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种类 鉴别方法
A 铁粉与氧化铜粉末 滴加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
B 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CO与H2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观察粉末颜色变化
D NaCl固体与NaOH固体 加水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观察温度变化
7.(2024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现有铁粉、二氧化锰、硫酸钡和大理石四种物质,为了区分它们,小科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的是大理石
B.乙表示的是铁粉
C.图中“▲”应该填写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和丁分类
8.(2024秋 诸暨市期末)某混合溶液可能含Na2SO4、Na2CO3、Cu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为验证其组成,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注:Ba(NO3)3溶液呈中性]
(1)该混合溶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 。
(2)图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3)按以上步骤不能验证其组成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改变上述实验中所用三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就可以验证其组成,则这三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依次为 (填写序号)。
9.(2025春 上城区校级期中)有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元素和B元素形成的A2B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原子内有1个质子,C2+离子比B原子多2个电子,D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试回答:
(1)写出元素的符号:A ,C 。
(2)写出B和D元素能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10.(2024秋 余姚市期中)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如图实验。
试推断:
(1)白色沉淀B是 (填化学式)。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11.(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期中)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实验 A+B A+C A+D B+C
现象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1)写出溶液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比)。
12.(2024秋 台州期中)“复兴号”科学动车组五节车厢A~E分别代表五种常见物质,且都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如图所示“→”表示相邻车厢的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B是黑色固体,D、E是显碱性的不同类别物质,且D广泛用于生产玻璃和洗涤剂的碳酸钠。
(1)C的化学式 ;
(2)写出D到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则“旅客”氢氧化钙可以从 上车。
A.门1
B.门2
C.门3
D.门4
13.(2024秋 婺城区校级期中)学习了物质推断专题内容后,科学研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①往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A;
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
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
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沉淀乙的化学式为 ;
(2)滤液C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4.(2024秋 淳安县期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均填化学式)
(2)实验中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的理由是 。
(3)请写出白色沉淀溶解于足量稀硝酸的化学方程式: 。
15.(2024秋 宁波校级期中)已知A、B、C、D、E、F为常见物质,其中A、B含有相同的元素,B、E为氧化物,C、D、F都为单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去)。
【已知氢气与氧化铜(或氧化铁)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铜单质(或金属铁单质)和水】
(1)X在反应①中起 作用。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C 。
(3)若F不溶于稀硫酸,写出F可能的化学式 ,请写出和反应③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 。
16.(2024秋 越城区校级期中)已知A、B、C、D、E分别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为鉴别该五种溶液,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
(1)C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2)若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D为 (填物质名称);
(3)为鉴别B和E,加入的物质X为 (写出一种即可)。
17.(2024秋 鄞州区期中)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
(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
(2)白色沉淀A为 。
(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多选)
A.Na2CO3
B.NaOH
C.NaCl
18.(2024秋 瑞安市期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
(2)加入足量稀HNO3,后沉淀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中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的理由是 。
19.(2024秋 慈溪市期末)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含氯化铁、硫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乙的成分为 。
(2)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3)写出沉淀乙加足量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实验中,若滤液甲中加入的稀硫酸不是足量的,是否还能产生沉淀? 。(填“能”、“不能”或“不一定”)
20.(2024秋 镇海区期末)黑白复印机用的墨粉中常添加磁性Fe3O4粉末。Fe3O4由Fe2+、Fe3+和O2﹣按1:2:4的个数比构成。如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的Fe3O4粉末的流程简图。已知第④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1)Fe3O4粉末在复印机的电磁场作用下使墨粉形成字迹或图案,这个过程中Fe3O4粉末 (填“有”或“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2)第②步加入试剂X的化学式为 。
(3)操作Y的名称为 。
(4)第③步中只有部分Fe(OH)2转化成Fe(OH)3。为了确保最终生成Fe3O4,第③步的产物中Fe(OH)2和Fe(OH)3的质量比应等于 。
21.(2024秋 金华期中)实验室有两瓶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和20%,但都已失去标签。小科同学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来鉴别它们。
【查阅资料】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3.3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
(1)分别取适量的两种溶液于甲、乙两烧杯中,用同一支密度计测量,结果如题图所示,可知 (填“甲”或“乙”)杯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填“甲中更大”“乙中更大”或“一样大”)。
(2)取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质量硝酸钾,充分搅拌溶解后,再过滤、干燥、称量,得到滤渣质量较大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 (填“8%”或“20%”)的硝酸钾溶液。
(3)另取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将两支试管均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则试管中出现 现象的是20%的硝酸钾溶液。
22.(2024秋 镇海区期末)为了让航天员实现更长时间的在轨停留,载人航天器中要解决氧气的再生问题。其中一种解决方法是利用萨巴蒂尔反应并配合水的电解来实现氧气的再生,大致流程如下:萨巴蒂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X+2H2O。
(1)根据萨巴蒂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X的化学式为 。
(2)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进入到萨巴蒂尔反应器充分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气体X。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和各装置的增重质量如图所示:
请使用数据a、b、c、m、n,列出它们的等式关系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
23.(2024秋 慈溪市期中)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KCl和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流程和现象记录如图:
(1)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2)取无色溶液B,依次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通过该实验现象能否说明原固体中含有KCl,并说明理由 。专项训练6 物质的鉴别 推断
1.(2025春 绍兴期末)为了区分铁屑、硫粉、氯化铁、氧化铜和粗盐五种物质,小柯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表中“2”代表单质
B.表中“甲”代表粗盐
C.表中“乙”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为FeCl2
D.按照现有表中的分类标准,可区分这五种物质
【解答】解:A、表中“2”是只含有一种物质,代表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表中“甲”中含有多种物质,粗盐中含有氯化钠、泥沙等,属于混合物,则表中“甲”代表粗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C、表中“3”中含有多种元素,其中乙中含有铁元素,表中“乙”代表的物质是氯化铁,其化学式为FeCl3,故选项说法错误。
D、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有铁屑、硫粉,按照现有表中的分类标准,不能区分这两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2024秋 镇海区期末)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种类 鉴别方法
A 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先滴加硝酸钡再滴加过量稀硝酸,观察白色沉淀是否消失
B 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CO与H2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观察粉末颜色变化
D NaCl固体与NaOH固体 加水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观察温度变化
【解答】解:A、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钡再滴加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的是硫酸钠溶液,白色沉淀消失的是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法正确。
B、抽丝灼烧,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法正确。
C、CO与H2都有还原性,都能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无法鉴别,故选项方法错误。
D、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升温,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C。
3.(2024秋 上城区校级期末)下表是小红同学用多种方法来鉴别物质的情况,所用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
需鉴别物质 分别取样后所加试剂或方法
方法1 方法2
A 木炭粉和铁粉 观察颜色 稀盐酸
B NH4HCO3氮肥和K2SO4钾肥 加Ca(OH)2研磨并闻气味 稀硫酸
C 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HCl Zn
D 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Fe2O3 无色酚酞
【解答】解:A、木炭粉和铁粉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故选项错误;
B、NH4HCO3氮肥和K2SO4钾肥,加Ca(OH)2研磨并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碳酸氢铵,无变化的是硫酸钾;分别稀硫酸,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氢铵,无变化的是硫酸钾;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加入锌粒都不反应,因此不可行;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加入无色酚酞都不变色,因此不可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2024秋 浙江期中)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种类 鉴别方法
A 盐酸与硫酸 滴加硝酸银,看是否有沉淀
B 棉T恤与羊毛衫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氢气与一氧化碳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观察粉末颜色变化
D 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 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解答】解:A、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硫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和硝酸,现象相近,不易区分,故选项方法不正确。
B、棉纤维灼烧会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纤维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能用抽丝灼烧,闻气味来鉴别,故选项方法正确。
C、氢气与一氧化碳都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粉末颜色都会由黑色变成红色,不能用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观察粉末颜色变化来鉴别,故选项方法不正确。
D、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都没有气泡生成,不能用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来鉴别,故选项方法不正确。
故选:B。
5.(2024秋 杭州期中)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选择错误的是(  )
选项 需鉴别物质 试剂或方法
A 铁粉、木炭粉 磁铁吸引
B 盐酸、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
D 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 水
【解答】解: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木炭粉不能,能用磁铁来鉴别铁粉、木炭粉,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盐酸、氯化钠溶液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用硝酸银溶液来鉴别盐酸、氯化钠溶液,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能用水来鉴别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4秋 滨江区校级期中)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种类 鉴别方法
A 铁粉与氧化铜粉末 滴加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
B 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CO与H2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观察粉末颜色变化
D NaCl固体与NaOH固体 加水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观察温度变化
【解答】解:A、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氧化铜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无气泡产生,能用稀盐酸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棉纤维灼烧会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纤维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能用灼烧的方法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O与H2都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粉末颜色都会由黑色变成红色,不能用灼热的氧化铜来鉴别,故选项符合题意。
D、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升温,能用水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4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现有铁粉、二氧化锰、硫酸钡和大理石四种物质,为了区分它们,小科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的是大理石
B.乙表示的是铁粉
C.图中“▲”应该填写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和丁分类
【解答】解:A、甲含有多种物质,则甲是大理石,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只含有一种元素,则乙是铁粉,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则图中“▲”应该填写为“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是二氧化锰,丁是硫酸钡,二氧化锰和硫酸钡中都含有氧元素,不能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和丁分类,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2024秋 诸暨市期末)某混合溶液可能含Na2SO4、Na2CO3、Cu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为验证其组成,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注:Ba(NO3)3溶液呈中性]
(1)该混合溶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 。
(2)图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3)按以上步骤不能验证其组成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改变上述实验中所用三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就可以验证其组成,则这三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依次为 (填写序号)。
【解答】解:样品加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气泡,故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故一定含有硫酸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1)该混合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
(2)白色沉淀是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
(3)先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加入过量的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为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最后向产生的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且产生气泡,即可验证碳酸钠、氢氧化钠的存在;
故答案为:(1)CuSO4;
(2)BaSO4;
(3)③②①。
9.(2025春 上城区校级期中)有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元素和B元素形成的A2B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原子内有1个质子,C2+离子比B原子多2个电子,D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试回答:
(1)写出元素的符号:A ,C 。
(2)写出B和D元素能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A是氢元素,C是镁元素,元素符号分别为:H、Mg;
(2)B是氧元素,通常显﹣2价,D是铝元素,通常显+3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B和D元素能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Al2O3。
故答案为:
(1)H;Mg;
(2)Al2O3。
10.(2024秋 余姚市期中)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如图实验。
试推断:
(1)白色沉淀B是 (填化学式)。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解答】解:(1)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B是氯化银;故答案为:AgCl;
(2)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因此NaOH、MgCl2或Na2CO3、MgCl2不能共存;加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没有碳酸钠,一定有氢氧化钠,一定没有氯化镁;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A是硫酸钡,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钠;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
11.(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期中)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实验 A+B A+C A+D B+C
现象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1)写出溶液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比)。
【解答】解:(1)溶液A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2)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9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6.9g=3.1g;
设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质量
168 18 44 18+44=62
x 3.1g
x=8.4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g﹣8.4g=1.6g,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1.6g:8.4g=4:21。
故答案为:
(1)Na2CO3+Ca(OH)2=CaCO3↓+2NaOH;
(2)4:21。
12.(2024秋 台州期中)“复兴号”科学动车组五节车厢A~E分别代表五种常见物质,且都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如图所示“→”表示相邻车厢的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B是黑色固体,D、E是显碱性的不同类别物质,且D广泛用于生产玻璃和洗涤剂的碳酸钠。
(1)C的化学式 ;
(2)写出D到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则“旅客”氢氧化钙可以从 上车。
A.门1
B.门2
C.门3
D.门4
【解答】解:(1)A~E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中五种常见物质,A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D、E是显碱性的不同类别物质,且D广泛用于玻璃和洗涤剂生产,所以D是碳酸钠,E会转化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沉淀,所以E可以是氢氧化钠;C会转化成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C可以是二氧化碳,A能转化为B,B是黑色固体,B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氧气与铁在点燃条件下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与铜加热时生成黑色氧化铜,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与氧化铜加热时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可以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D到E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沉淀,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 = CaCO3↓+2NaOH;
(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沉淀,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则“旅客”氢氧化钙可以从门3上车。
故选:C。
故答案为:(1)CO2;
(2)Na2CO3+Ca(OH)2 = CaCO3↓+2NaOH;
(3)C。
13.(2024秋 婺城区校级期中)学习了物质推断专题内容后,科学研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①往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A;
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
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
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沉淀乙的化学式为 ;
(2)滤液C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解答】解:①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因此滤渣甲是铜,因硫酸过量,滤液A中含有硫酸镁和硫酸,可能有硫酸铜(铜离子不一定全部析出为铜);
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钠,碱性溶液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滤液B是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氢氧根离子,溶液中一定有钠离子、硝酸根离子,可能含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中的一种;
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则滤液B中一定含有钡离子,不含硫酸根离子
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不含硫酸根离子,滤液C中一定含有镁离子、氢离子、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能含钡离子。
根据以上分析:
(1)步骤②中沉淀乙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的BaSO4;故填:BaSO4;
(2)滤液C中一定含有镁离子、氢离子、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能含钡离子,因此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镁、硝酸钠和硝酸;故填:硝酸镁、硝酸钠和硝酸;故填:硝酸镁、硝酸钠和硝酸。
14.(2024秋 淳安县期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均填化学式)
(2)实验中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的理由是 。
(3)请写出白色沉淀溶解于足量稀硝酸的化学方程式: 。
【解答】解: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没有硫酸铜;加硝酸钡得到白色沉淀,且沉淀加稀硝酸全部溶解,说明沉淀是碳酸钡,而不是硫酸钡,因此一定含有碳酸钠,没有硫酸钠;无色溶液加硝酸银及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说明有氯化银产生,因此说明含有氯化钠;不能用氯化钡代替硝酸钡,否则氯化钡引入氯离子会影响对氯化钠的推断,所以
(1)由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Na2CO3、NaCl;
(2)实验中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的理由是: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影响对氯化钠的检验;
(3)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白色沉淀溶解于足量稀硝酸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
故答案为:(1)Na2CO3、NaCl;
(2)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影响对氯化钠的检验;
(3)BaCO3+2HNO3=Ba(NO3)2+H2O+CO2↑。
15.(2024秋 宁波校级期中)已知A、B、C、D、E、F为常见物质,其中A、B含有相同的元素,B、E为氧化物,C、D、F都为单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去)。
【已知氢气与氧化铜(或氧化铁)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铜单质(或金属铁单质)和水】
(1)X在反应①中起 作用。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C 。
(3)若F不溶于稀硫酸,写出F可能的化学式 ,请写出和反应③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 。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X是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X在反应①中起催化作用;
(2)由分析可知,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C是氧气,化学式为:O2;
(3)由分析可知,F是金属单质,若F不溶于稀硫酸,则F是铜,化学式:Cu;反应③是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该反应符合单换单、价改变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也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类型与反应③相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Cu+CO2↑。
故答案为:
(1)催化;
(2)H2O2;O2;
(3)Cu;C+2CuOCu+CO2↑。
16.(2024秋 越城区校级期中)已知A、B、C、D、E分别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为鉴别该五种溶液,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
(1)C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2)若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D为 (填物质名称);
(3)为鉴别B和E,加入的物质X为 (写出一种即可)。
【解答】解:(1)观察颜色,显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显无色的是另外四种溶液,C是硫酸铜溶液,溶质是硫酸铜,其化学式为CuSO4。
(2)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稀盐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显紫色的是氯化钠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是稀盐酸,D为氯化钠溶液。
(3)二氧化碳能使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物质X为二氧化碳或碳酸钠等。
故答案为:
(1)CuSO4;
(2)氯化钠溶液;
(3)二氧化碳(或碳酸钠等)。
17.(2024秋 鄞州区期中)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
(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
(2)白色沉淀A为 。
(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多选)
A.Na2CO3
B.NaOH
C.NaCl
【解答】解:(1)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所以(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uSO4;
(2)无色溶液加入的氯化钡是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
(3)无色溶液加入的氯化钡是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无色溶液D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白色沉淀,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OH、NaCl、BaCl2;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OH,可能含有NaCl,故选:AB。
故答案为:(1)CuSO4;
(2)BaSO4;
(3)AB。
18.(2024秋 瑞安市期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
(2)加入足量稀HNO3,后沉淀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中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的理由是 。
【解答】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有氯化钠、碳酸钠,故答案为:氯化钠、碳酸钠;
(2)加入足量稀HNO3后,沉淀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故答案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
(3)实验中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的理由是氯化钡引入氯离子会影响对氯化钠的推断,故答案为:氯化钡引入氯离子会影响对氯化钠的推断。
19.(2024秋 慈溪市期末)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含氯化铁、硫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乙的成分为 。
(2)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3)写出沉淀乙加足量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实验中,若滤液甲中加入的稀硫酸不是足量的,是否还能产生沉淀? 。(填“能”、“不能”或“不一定”)
【解答】解:向固体样品中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沉淀乙,滤液甲加足量稀硫酸得到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则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钡;向沉淀乙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黄色滤液丙和沉淀,氯化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则沉淀乙为氢氧化铁、硫酸钡,原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铁、硫酸钠、氢氧化钡,以上实验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
(1)沉淀乙的成分为氢氧化铁、硫酸钡;
(2)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铁、硫酸钠、氢氧化钡;
(3)沉淀乙加足量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OH)3+3HCl=FeCl3+3H2O;
(4)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上述实验中,若滤液甲中加入的稀硫酸不是足量的,还能产生沉淀。
故答案为:(1)氢氧化铁、硫酸钡;
(2)氯化铁、硫酸钠、氢氧化钡;
(3)Fe(OH)3+3HCl=FeCl3+3H2O;
(4)能。
20.(2024秋 镇海区期末)黑白复印机用的墨粉中常添加磁性Fe3O4粉末。Fe3O4由Fe2+、Fe3+和O2﹣按1:2:4的个数比构成。如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的Fe3O4粉末的流程简图。已知第④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1)Fe3O4粉末在复印机的电磁场作用下使墨粉形成字迹或图案,这个过程中Fe3O4粉末 (填“有”或“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2)第②步加入试剂X的化学式为 。
(3)操作Y的名称为 。
(4)第③步中只有部分Fe(OH)2转化成Fe(OH)3。为了确保最终生成Fe3O4,第③步的产物中Fe(OH)2和Fe(OH)3的质量比应等于 。
【解答】解:(1)因为Fe3O4粉末在复印机的电磁场作用下使墨粉形成字迹或图案,电磁场会对磁性物质产生力的作用,所以这个过程Fe3O4粉末有受到力的作用;
(2)由流程图可知,经过①步后得到FeSO4溶液,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第①步加入试剂X的化学式为H2SO4;
(3)操作Y是将沉淀和溶液分离,该操作的名称为过滤;
(4)Fe3O4中Fe2+、Fe3+和O2﹣个数比为1:2:4,设Fe(OH)2的个数为x,Fe(OH)3的个数为y,根据铁原子守恒可得:x+y =3,根据电荷守恒可得:2x+3y= 8,联立解得x=1,y=2,所以Fe(OH)2和Fe(OH)3的个数比为1:2,则质量比为(56+17×2):[2×(56+17×3)]= 45:107。
故答案为:
(1)有;
(2)H2SO4;
(3)过滤;
(4)45:107。
21.(2024秋 金华期中)实验室有两瓶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和20%,但都已失去标签。小科同学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来鉴别它们。
【查阅资料】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3.3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
(1)分别取适量的两种溶液于甲、乙两烧杯中,用同一支密度计测量,结果如题图所示,可知 (填“甲”或“乙”)杯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填“甲中更大”“乙中更大”或“一样大”)。
(2)取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质量硝酸钾,充分搅拌溶解后,再过滤、干燥、称量,得到滤渣质量较大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 (填“8%”或“20%”)的硝酸钾溶液。
(3)另取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将两支试管均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则试管中出现 现象的是20%的硝酸钾溶液。
【解答】解:(1)据图分析,由于溶液密度越大,密度计进入其中的体积越小,则乙杯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计在两种溶液中都是漂浮状态,浮力都等于密度计自身重力,所以密度计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2)取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质量硝酸钾,充分搅拌溶解后,再过滤、干燥、称量,得到滤渣质量较大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20%的硝酸钾溶液中水比8%的硝酸钾溶液少,能溶解的硝酸钾较少,所以析出的滤渣质量较大;
(3)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3.3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8%硝酸钾在0℃时,仍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20%的硝酸钾溶液中的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有晶体析出。
22.(2024秋 镇海区期末)为了让航天员实现更长时间的在轨停留,载人航天器中要解决氧气的再生问题。其中一种解决方法是利用萨巴蒂尔反应并配合水的电解来实现氧气的再生,大致流程如下:萨巴蒂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X+2H2O。
(1)根据萨巴蒂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X的化学式为 。
(2)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进入到萨巴蒂尔反应器充分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气体X。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和各装置的增重质量如图所示:
请使用数据a、b、c、m、n,列出它们的等式关系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萨巴蒂尔反应CO2+4H2X+2H2O中,反应前碳原子有1个,氧原子有2个,氢原子有8个;反应后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所以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H4。
(2)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电解水产生的氧气进入到萨巴蒂尔反应器充分反应,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a克CO2和b克H2的质量之和,即(a+b)克;反应后生成c克CH4,同时硫酸铜装置增重m克,说明生成水的质量为m克,氢氧化钠溶液装置增重n克,说明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n)克,那么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b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n)+b=c+m,整理后得到a+b=c+m+n。
故答案为:
(1)CH4;
(2)a+b=c+m+n。
23.(2024秋 慈溪市期中)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KCl和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流程和现象记录如图:
(1)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2)取无色溶液B,依次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通过该实验现象能否说明原固体中含有KCl,并说明理由 。
【解答】解:固体物质溶于水得无色溶液,而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能够生成沉淀,则碳酸钠和氯化钙不能共存,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钾、碳酸钠在溶液中显碱性。
无色溶液A中加入氯化钡会生成白色沉淀和pH=7的溶液B,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钾,加入氯化钡会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于酸会生成气体,同时还有不溶物C出现,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一定不含氯化钙,可能含有氯化钾;
(1)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a2SO4、Na2CO3,一定没有CaCl2、KOH,可能含有KCl。
(2)取无色溶液B,依次滴加AgNO3和稀HNO3不能检验原固体中是否含有KCl,理由是:步骤②中加入了氯化钡溶液引入了氯离子。
故答案为:(1)Na2SO4、Na2CO3;CaCl2、KOH。
(2)步骤②中加入了氯化钡溶液引入了氯离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