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教案+课件(共62张PPT)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教案+课件(共62张PPT)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章《世界气候》 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案例分析 课时 第1、2课时
备课人 教材 中图版初中地理
课标要求 1.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认识不同区域的气温和降水差异,理解区域气候的多样性。 综合思维: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与影响因素相结合,分析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认识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火山地震的防治),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地理实践力:通过读图、析图、绘图等活动,提高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三章《世界气候》的基础内容,主要介绍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后续学习气候类型及影响奠定核心基础。教材通过图表分析、生活案例和实验演示,将抽象的气候要素转化为直观认知,符合初中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特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中国气候等关内容。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生活经验,对气温高低、降水多少等现象有直观感受,但对“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判读”“分布规律成因”等抽象内容理解困难。此外,学生对“纬度、海陆、地形如何影响气温和降水”的逻辑关系缺乏系统认知,需借助实例和实验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用术语描述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及降水的季节变化。 2.通过读图分析,归纳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海陆差异、地形影响)和降水(赤道多两极少、沿海与内陆差异等)的分布规律。 3.结合实例,解释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如海拔每升100米气温降 0.6℃,迎风坡降水多)。 4. 学会判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图,能绘制简单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重难点 重点: 1.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2.纬度、海陆、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3. 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基本判读方法。 难点: 1.等温线弯曲与海陆、地形的关系。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与背风坡)。 3.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成因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5分钟) 【情境设问】展示2025年印度高温天气新闻图片(45℃以上)和南极科考站低温数据(-80℃左右),提问:“为什么世界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如此显著?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下雨、下雪等降水现象,在全球的分布又有什么规律?” 观察图片数据,结合生活体验(如夏天海边凉爽、山地气温低),思考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自由发言。 通过极端天气案例和生活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建立气温和降水具有区域差异的初步认知。
环节二 新课讲授 活动探究(25分钟) 一、旧知回顾 1.气温的测定与变化 展示百叶箱图片和气温日变化曲线,提问:“气温是如何测定的?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出现在什么时间?一年中呢?” 2.等温线的判读 【类比讲解】结合等高线知识,讲解等温线的定义(气温相等点的连线)和基本特征(同线等温、疏密反映温差大小)。 二、世界的气温 1.【图表对比分析】 展示“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图”,引导学生观察: - -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什么? - 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和海洋气温在夏季和冬季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 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原因是什么? - 对比等高线,归纳等温线判读要点(如闭合等温线表示高温或低温中心) 教师归纳“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的规律,明确纬度位置是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北半球海陆差异显著,等温线更弯曲。 2.【影响气温的因素】 【读图探究】展示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 - 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分布与什么因素有关?(纬度位置) 【拓展延伸】展示洋流分布图,简要说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的作用(如北大西洋暖流使欧洲西部气温偏高)。【案例分析】展示“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气温对比图”,提问:“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为何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海拔高) 【计算练习】讲解 “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给出例题:某山山脚气温为20℃,山顶海拔为 3000米,计算山顶气温(20℃ - 3000÷100×0.6℃ = 2℃)。 三、世界的降水 1. 降水的形式与等级 【图片展示】展示降雨、降雪、冰雹图片,讲解降水的定义及主要形式(降雨为主),介绍降水等级划分(小雨、暴雨等的降水量标准)。 2. 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迁移应用】引导学生类比等温线,自主总结等降水量线的特征(同线等降水量、疏密反映降水差异)。 3.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案例分析】展示 “世界年降水量图”,结合“雨极”乞拉朋齐(11500mm)和 “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0.1mm)案例,提问: - 赤道与两极的降水差异是什么? -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西岸的降水有何不同? - 中纬度地区,沿海和内陆的降水谁多谁少? 【综合探究】展示“山地气温与降水示意图”,提问: 1. 同一山地,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约多少?(0.6℃) 2. 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有何差异?为什么? 回忆教材内容,回答气温测定方法(百叶箱、每日 4次测量)和气温变化规律(日变化:14时最高、日出最低;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结合等高线知识,快速理解等温线的含义和判读要点。 分组讨论,结合地图填写表格,派代表展示结论,其他组补充。 分组读图,用彩笔标注赤道、南北极附近的气温数值。 对比1月和7月图,记录陆地(如亚欧大陆)和海洋(如太平洋)的气温差异。 观察图片,理解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观察洋流分布,记录暖流和寒流流经地区的气温差异,初步了解洋流对气温的影响。 分析图片,结合海拔差异,理解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独立完成海拔与气温的计算练习,小组内订正答案。 观察图片,记录降水形式和等级标准(如24小时降水量> 50mm为暴雨)。 小组讨论,类比等温线说出等降水量线的判读方法(如闭合曲线表示多雨或少雨中心)。 结合案例和地图,归纳降水分布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如“赤道地区蒸发旺盛,降水多”)。 观察示意图,分析迎风坡气流抬升成云致雨,背风坡气流下沉干燥的原理。 通过图片直观认识测定工具,结合曲线图培养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计算练习强化概念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类比法降低等温线判读难度;引导学生自主读图归纳规律,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通过海陆对比,突破“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这一难点。 通过案例和计算,将抽象的地形影响具象化,培养地理实践力;简要介绍洋流影响,为后续学习铺垫,构建“多因素影响气温”的思维框架。 通过展示相关地理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案例和类比迁移,帮助学生掌握降水分布规律,理解自然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计算、示意图分析和生活案例,突破“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这一难点,培养综合思维。
环节三 课堂总结 (5分钟) 【知识梳理】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核心内容: 1. 图表判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基本方法; 2. 气温:测定→变化→分布规律(纬度、海陆、地形、洋流); 3. 降水:形式→等级→分布规律(纬度、海陆、地形、洋流)。 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回顾知识,回答教师问题,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强化记忆,培养归纳能力。
环节四 课堂练习 (5分钟) 【优题训练】展示课件中的典型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查。 独立答题,核对答案后提出疑问,教师针对性讲解。 通过练习巩固重难点,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A类作业 练习:完成《分层练》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 B类作业 完成教材复习题,查阅资料,查阅资料,分析“我国海南岛与黑龙江的气温降水差异”,说明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图表类比(等高线→等温线)和生活案例,降低了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小组探究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等温线弯曲与海陆热力差异的关系理解不透彻;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原理)仍需强化。 改进措施:增加“海陆热力差异”模拟实验(砂石与水的升温降温对比);制作迎风坡降水形成的动画视频,增强直观性。(共62张PPT)
第三章 世界气候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中图版2024 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2025年4月起,印度多地出现超过45℃的高温天气,拉贾斯坦邦5月记录到52.3℃的地表温度,新德里体感温度接近50℃,部分路段柏油路面温度超过65℃。同学们是否知道世界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影响因素?
目 录
CONTENT
旧知回顾
世界的气温
世界的降水
01/
03/
02/
优题强化训练
04/
学习目标
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学会阅读等温线图。
01/
阅读地图,分析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02/
阅读地图分析并掌握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03/
运用相关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04/
旧知回顾
01/
旧知回顾

气温的测定
测量仪器
测量时间
测量方法
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
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将温度计放在室外的百叶箱里
测量距离
一般位于1.25米至2米高度处
旧知回顾

气温的日变化
最高温 出现时间________________
最低温 出现时间________________
气温日 较差 最高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___________________
23.6℃
6℃
5:00
14:00
午后2点(14:00)
日出前后
23.6-6=17.6℃
思考分析:一天的气温有高有低,阅读下图,分析一天中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时刻。
旧知回顾

气温的年变化
思考分析:读北半球陆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一年之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最高温 出现时间________________
最低温 出现时间________________
气温年 较差 最高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____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陆地气温年变化
7月
1月
28-(-2)=30℃
28℃
-2℃
旧知回顾

等温线图的基本知识


思考分析:请大家回忆以前等高线的相关特征,分析等温线的特征。
定义: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特点: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10℃
20℃
20℃
10℃
10℃
10℃
10℃
10℃
10℃
20℃
20℃
20℃
20℃
20℃
同线等温
同图等差
旧知回顾

等温线图的基本知识
思考分析:请大家回忆以前等高线的相关特征,分析等温线的特征。
①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_______ ②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_______ ③ ④ 稀疏
密集
等温线_________,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
等温线_________,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


稀疏
密集
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旧知回顾

等温线图的基本知识
思考分析:请大家回忆以前等高线的相关特征,分析等温线的特征。
闭合情况及凹凸方向
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闭合的等温线,若中心气温低,表示该地是______________,反之则是________________。
低温中心
高温中心
等温线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则表示该地气温______于周围的气温;向数值大的地方凸出,则表示该地气温_____于周围的气温。


旧知回顾

等温线图的基本知识
思考分析:请大家回忆以前等高线的相关特征,分析等温线的特征。
① ② ③ 等温线的走向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的地方,说明气温主要受____________影响。
等温线与海岸平行的地方,说明气温受 ________影响显著,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温变化不大,等温线较_____。
等温线是封闭状曲线的地方,说明气温受_______影响较大。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平直
地形
世界的气温
02/
世界的气温

世界1月平均气温
读图活动:1月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北半球和南半球各是什么季节?
太阳直射点
1月份的时候太阳直射南半球
冬季
夏季
世界的气温

世界1月平均气温
读图活动:找出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与气温低于0℃的地区。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20℃
20℃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气温多在20℃以上
最高:澳大利亚大陆北部,超过30℃
世界的气温

世界1月平均气温
读图活动:找出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与气温低于0℃的地区。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0℃
0℃
南极洲、北美洲北部和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气温在0℃以下
最低:亚洲东北部和格陵兰岛部分地区甚至低 于-40℃
世界的气温

世界1月平均气温
读图活动:找出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与气温低于0℃的地区。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20℃
20℃
0℃
0℃
10℃
10℃
-10℃
-10℃




世界的气温

世界1月平均气温
读图活动:找出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与气温低于0℃的地区。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20℃
20℃
0℃
0℃
10℃
10℃
-10℃
-10℃
等温线密集
南北温差大
等温线稀疏
南北温差小
世界的气温

世界1月平均气温
读图活动:归纳和总结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北半球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
南半球等温线稀疏,南北温差小
世界的气温

世界7月平均气温
读图活动:7月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北半球和南半球各是什么季节?
太阳直射点
7月份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半球
夏季
冬季
世界的气温

世界7月平均气温
读图活动:北半球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哪里气温较高?哪里气温较低?
A
B
世界的气温

世界7月平均气温
读图活动:从图C可以看出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的几个特点。
北纬40°与南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区,气温多超过20℃
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的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部分地区气温最高,超过30℃
南极洲和北极圈以北的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气温在0℃以下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温差小
世界的气温

世界年平均气温
读图活动:读图D,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为什么?
20℃
20℃
0℃
0℃
10℃
10℃
-10℃
-10℃




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世界的气温

世界年平均气温
读图活动:读图D,同一纬度上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A
B
A
B
冬季A<B
夏季A>B
在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冬季比海洋低,夏季比海洋高
世界的气温

世界年平均气温
思考分析:从等温线的弯曲程度看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原因是什么?
v
v
等温线弯曲
等温线弯曲
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
v
v
等温线平直
等温线平直
世界的气温

地球上的最低、最高气温值
最低气温值——南极洲的苏联东方站(-89.2℃)
世界的气温

地球上的最低、最高气温值
最高气温值——美国死谷国家公园(56.7℃)
世界的气温

探究:影响气温的因素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一般来说,南、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辐射,而各纬度地带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是不一样的。
世界的气温

探究:影响气温的因素
16.5
17.2
17.9
18
19.3
3.5
2.5
-0.4
-3.3
-5.6
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人们喜欢去海边消夏避暑。冬季情况相反,同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比海洋低。
世界的气温

知识拓展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就是指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不同(也可说是热容量不同)而引起的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陆地吸热快
放热也快
海洋吸热慢
放热也慢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世界的气温

探究:影响气温的因素
17
27

14
20

洋流对沿海地区的气温也有影响。一般而言,同纬度地区,有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高,有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低。
世界的气温

探究:影响气温的因素
思考分析:古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有“高处不胜寒”,这说明气温与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
山地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气温与海拔
世界的气温

小结
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
纬度位置 低纬度地区气温  ,高纬度地区气温  。   
海陆位置 同纬度地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  。
洋流 暖流具有 作用;寒流具有 作用。
地形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 ℃




增温
降温
降低
0.6
世界的降水
03/
世界的降水

降水的主要形式
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
降雪
冰雹
注意: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世界的降水

降水的等级
级别 24小时降水量(mm)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10.0
10.0 — 24.9
25.0 — 49.9
100 — 249
>250.0
50.0 — 99.9
世界的降水

降水的变化
读图分析:阅读下面两幅图,说一说能表现降水的什么变化趋势?
降水的年际变化
降水的季节变化
世界的降水

降水的季节变化
读图分析:阅读下面就降水柱状图,分析该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特征。
全年降水均匀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明显的旱雨两季
世界的降水

等降水量线
把同一时段内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连接成线,就是等降水量线。
等降水量线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上各地点的降水量数值相等。
等降水量线密集表示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稀疏则表示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世界的降水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读图分析: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2000毫米以上
500毫米以下
500毫米以下
世界的降水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读图活动:比一比,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



赤道及其两侧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世界的降水

影响降水的因素
思考分析:阅读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为什么赤道附近降水多。
终年炎热
蒸发旺盛
海洋广阔 水汽充足
易成云致雨
赤道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烈,空气盛行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对流雨,导致降水丰富;而两极地区纬度较高,空气盛行下沉运动,降水较少。
世界的降水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读图活动:找出南北回归线,并对比同一大陆的东岸、西岸降水量的差异?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部、内部少雨,东部多雨
世界的降水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读图活动:在图中找到中纬度地区,观察中纬度地区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
30°N
60°N



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世界的降水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读图活动:在图中找到世界“雨极”、“湿极”和“干极”。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湿极”——怀厄莱拉莱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世界的降水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读图活动:观察N图,地形对降水分布的什么规律?


受地形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___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___


世界的降水

小结
影响因素   对降水影响的表现
纬度位置 赤道降水  ,两极降水  。
海陆位置 中纬度沿海比内陆降水  。
洋流 暖流起    作用,所经地区降水较  。
寒流起    作用,所经地区降水较  。
地形 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



增湿

减湿



世界的降水

降水的时间差异
降水量不仅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也存在差异,降水的时间差异可分为五种情况
课堂小结
世界的气温
世界的降水
世界的气
温和降水
变化
日变化
年变化:最高7月,最低1月
最高:14时左右
最低:日出前后
规律
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下降约0.6℃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及内部少雨,东部多雨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优题强化训练
04/
优题强化训练

下图为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等温线陆地比海洋平直
B.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C.海洋气温比陆地气温高
D.年均温最低的区域在北美洲
2.图中四地气温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地高于②地——纬度位置 B.②地高于④地——人类活动
C.③地低于②地——地形地势 D.④地高于③地——海陆分布
B
C
优题强化训练

下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等温线a、b表示的气温分别是( )
A.10℃、10℃
B.10℃、22℃
C.22℃、22℃
D.22℃、10℃
4.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呈带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B
A
优题强化训练

下图为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陆地上的等温线较海洋平直
B.年均温最低的区域在南美洲
C.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D.气温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6.关于①~⑤地间气温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②地低于①地—纬度位置 B.②地高于③地—海陆分布
C.③地低于④地—海陆位置 D.④地高于⑤地—地形
C
A
优题强化训练

分析降水量分布状况是认识区域差异的重要内容。下图为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 )
A.赤道附近多,北极地区少
B.回归线附近降水丰富
C.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D.大陆东岸降水最丰富
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 )
A.①地年降水量约为500mm B.②地年降水量低于①地——纬度位置
C.③地年降水量高于2000mm D.④地年降水量高于③地——海陆位置
A
D
优题强化训练

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造成山脉两侧降水的差异,“一山有四季”体现了海拔高低导致气温的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对于图中甲乙两地的降水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为迎风坡,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B.甲为背风坡,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C.乙为迎风坡,乙地降水多于甲地
D.乙为背风坡,乙地降水多于甲地
10.造成M、N两地的气温、降水和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A
C
优题强化训练

读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 )
A.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均大于2000毫米
B.北回归线经过地区的大陆西岸年降水量比东岸多
C.年降水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增
D.中纬度沿海地区年降水量比内陆地区多
12.造成乌兰巴托和伦敦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距海远近 C.纬度位置 D.农业活动
D
B
优题强化训练

13.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由 向 递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2)图中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
(高于/低于)20℃,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
(3)图中甲地比同纬度乙地的气温 (高/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低纬
高纬
纬度
高于
南极洲

地势
优题强化训练

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2)从多到少排列C、D、E三地的降水量依次是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M、N两地相比,降水较少的是 。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 岸降水多。
(4)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 (填纬线名称)附近,这里多数地区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
(5)世界“雨极”是 ,因为位于 ,所以降水较多。
减少
纬度因素
C、D、E
海陆因素
M

赤道
2000
乞拉朋齐
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
本课结束 下课
中图版2024 八年级上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