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理性之光 人性之美 求真求善——《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群文阅读为什么取这样一个标题?1.紧扣单元教学主题:“理论的价值”2.抓住两篇文章的关键内容与共性所在两篇文章的文体都是?这类文章在考试中如何考的?社会科学论著论述类文本:3(客观题)+2(主观题),共17分4.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2024年试题2023年天一统考试题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两则材料均以“长征”为中心进行论述,但论述的角度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曾薇《长征精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回忆考题①首先,文章中指出……问题(针对……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用……论证方法加以论证②接着,提出分论点1……,用……论证方法加以论证。③然后,提出分论点2……,用……论证方法加以论证。④最后,得出结论……分析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结构【答题模板】行文思路学习目标1. 理解两篇文章的关键概念,了解作者的立场与作品的历史背景。2. 梳理两部作品的论述思路,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理念。3. 探究两篇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一、知人论世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其返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河北献县人,著名哲学家。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有《中国哲学大纲》、《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谭理》等重要哲学论著。1.了解作者2.写作背景写于1992年4月,当时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人心浮动,社会风气渐趋浮躁,一些学者文人也受到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言辞浮夸,张岱年有感于此并写了此文,深刻阐述了自己的治学宗旨——“诚”,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呼吁为文、做人都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以“直道而行”,作为自己的立身之则。《怜悯是人的天性》 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该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竞赛而撰写的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是论述文中价值很高的一种文体,它的写作不是一时的有感而发,不是简单地零敲碎打,也不是肤浅地泛泛而谈;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专门的学术研究之后呕心沥血的长篇论文著作。学术论文按研究学科,可分为自然科学论文、社会科学论文;按研究内容,可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按写作目的,可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学术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创造性。3.文体知识《修辞立其诚》“修辞立其诚”,《易传》的美学观点。修辞,建立言辞。诚,思想诚正。意为建立言辞以表现自己美好的品德。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指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认为言辞的好坏取决于是否真诚地表达了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题目出处: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周易·乾卦·文言》【译句】君子应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忠信,则可以增进品德;通过真诚的修饰言辞,可以成就事业。(这句话强调了真诚在言辞和事业中的重要性)【解读】“进德”与“修辞”相较,应首先“进德修业”,然后才是"修辞立其诚"。4.解读题目《怜悯是人的天性》“怜悯”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天性”是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怜悯是人的天性”意思是“怜悯”这种品格是人先天具有的,不受地位、财产的左右,“天性”一开始是平等的,不存在善恶之别。4.解读题目二、研读文本梳理文章脉络,辨析概念,把握文章观点,分析论证特点。阅读第1段思考文章提出了怎样的论点 阅读2—5段: 思考“立其诚”是什么意思?三层含义强调的侧重点有何不同?阅读6-10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就认识世界、端正学风和社会现实三个方面阐述“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性的。任务一:学习《修辞立其诚》1.阅读第1段思考文章提出了怎样的论点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任务一:学习《修辞立其诚》明确:“修辞立其诚” ,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2.阅读2—5段: 思考“立其诚”是什么意思?三层含义强调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明确:“立其诚”的意思是坚持真实性。它有三层含义:名实一致:强调理论和实际一致,即理论要符合实际。言行一致:强调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表里一致:要求将自己的真实思想表达出来。任务一:学习《修辞立其诚》3.阅读6-10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就认识世界、端正学风和社会现实三个方面阐述“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性的。论述角度 观点阐述认识世界端正学风社会现实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端正学风,“务正学以言”。人应当说真话,讲实话;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任务一:学习《修辞立其诚》《修辞立其诚》论证思路①首先,提出“修辞立其诚”的中心论点,概述“立其诚”的含义。p1②其次,阐述“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p2-p5③接着,从认识世界、端正学风、社会现实三个角度阐述“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性。p6-p10④最后,阐明“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再次强调“立其诚”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p11任务一:学习《修辞立其诚》引论(1)本论(2-10)提出问题提出文章中心论点,概述“立其诚” 的含义。分析问题“立其诚”的含义和重要性结论(11)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任务一:学习《修辞立其诚》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怜悯是人的天性》中心论点在哪里提出来的?是怎么提出来的?分析第二段的驳论。自爱心是怎样产生的?与怜悯心有何不同?怜悯之心有哪些作用?任务二:学习《怜悯是人的天性》1.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怜悯是人的天性题目概括了全文的意思,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任务二:学习《怜悯是人的天性》2.《怜悯是人的天性》中心论点在哪里提出来的?是怎么提出来的?第二段后半部分提出的:“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我认为……”。先批驳霍布斯的错误观点(第2段)再正面论证自己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脉络第一部分(第1段):阐述 状态中的人原始品性孤独孤立地存在于自然中自然私有制产生以前(原始社会时期)原始品性包括:保护自我怜悯同类引出话题引发思考批驳 的错误观点 ,提出中心论点: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环节中,作者的论证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以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作为自己批驳的靶标,采用分析推演和归谬论证等方法,彻底驳倒“人天生是恶人”这一与自己观点相左的观点;第二个层次,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动物、残暴者尚有怜悯之心的事实,树立起自己的观点。“怜悯心”是一种“善”,是一种“美德”,因此,对霍布斯的观点批驳越彻底,作者自己的观点就越稳固。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梳理文章的论证脉络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文先破后立霍布斯第二部分(第2—3段)(1)驳论点:可以直接批驳,也可以间接批驳。①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示例: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他就会永远快乐。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际的追求倒也不错。但是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的。 这里,先提出原论题,“知足常乐”,而后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个与原论题相反的新论点,即“不知足才常乐”。②归谬法反驳,先假定它是真的,然后以它为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非常荒谬的结论,以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将对方论点的错误合理的“放大”,并推向极端,使之暴露全部的谬误、荒唐而不攻自破。这实际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示例:在《阿凡提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阿凡提头上缠着筐子般大小的散蓝在街上走。迎面走来了一个人,看了散蓝便央求道:“可敬的学者,求您给我念念这封信吧!”“我一个字也不认识呀!”阿凡提叫道。“您别客气了,您头上缠着那么大的散蓝,怎么会没有学问呢?”阿凡提听了,顺手取下散蓝,戴在那个人头上,说道:“好,好!要是散蓝有学问,我给你戴上它,你自己念吧!”驳论的主要方法(2)驳论据:通过批驳对方论据的虚假性,从而批驳对方。三种论据:事实论据、数字论据、理论论据。示例:阅读材料,思考如何反驳下面一段文字中对方的论据?《文学与出汗》中对方的观点是“文学当描写永久性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据是“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人不这样,就都消灭了”。分析:“消灭了”的东西以后是不会有人再看到的,那么“现在的教授”又从何看见?又怎么能断定它描写的是什么呢?(3)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论证的错误,从而批驳对方。①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权威观点来增强说服力。②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驳斥对方观点的一种方法。③类比法:两对象属性相同,而且已知其中一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由此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④以谬制谬法:采用对方的方法和逻辑来对付对手,从而折服对方。⑤矛盾法:通过论证与对方论题相矛盾的论题的真实,再根据矛盾律,进而说明对方论题的虚假。⑥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示例:古时候,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们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摘李子吃,唯有王戎没去摘,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不能吃。结果真如王戎所预料的,李子苦涩无比。于是伙伴们便好奇地问他:'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如李子是甜的,能吃,那么早就被路人摘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 (反证法)驳论文(1)直接反驳,即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驳论是指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常用的驳论方法有:(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先破后立,边破边立驳论分析作者首先批驳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指出霍布斯观点存在的漏洞:最开始阐述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直接反驳驳论分析接下来阐明其错误原因紧接着,作者又从霍布斯所说的“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来推论从而揭示其观点的矛盾性及认识的片面性归谬法驳论分析由此得出结论接下来,作者开始引入怜悯心的话题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多组关联词的综合使用,使句与句之间形成缜密的逻辑,逐级批驳,大大增强了批驳的力度。小结:先破后立,边破边立①树靶子: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样……②指出错误的实质: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③逐级批驳:霍布斯没有看出……他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怜悯心是人类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破立归谬论证环环相扣在运用头脑思考以前人类就有怜悯心,怜悯心合乎自然,动物也有明显表现。①动物的一系列行为②《蜜蜂的寓言》囚禁者的故事暴君苏拉、亚历山大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在2、3段中,卢梭是如何论证“怜悯心是人类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举例论证逻辑严密梳理文章的论证脉络第三部分(第4段)怜悯心自爱心人类社会所有 的基础由于人的 产生美德理智和思考孤独、冷血、自私哲学家市井平民善良、热血、无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第三部分:对人天生就有怜悯心展开论述梳理文章的论证脉络第四部分(第5段)论证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 。意义/作用③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①缓和人的自私与冷漠②潜移默化熏陶人的心灵3.自爱心是怎样产生的?与怜悯心有何不同?明确:自爱心是在理智的情况下产生的,它主要是关心自我,使自己远离一切使其感到为难和痛苦的事物。P4自爱心引导人肯定自我价值,追求自由,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怜悯心,使人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关爱世界。p5任务二:学习《怜悯是人的天性》4.怜悯之心有哪些作用?明确:①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依存。②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③在训导人们方面,强调“在谋求自己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的原则。任务二:学习《怜悯是人的天性》①首先,阐述自然状态中的人原始的品性,引出善、恶话题。p1②其次,在批驳霍布斯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怜悯是人的天性。p2(以破为主)③接着,对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展开论证。p3-p4(以立为主)④最后,深度阐释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p5《怜悯是人的天性》论证思路任务二:学习《怜悯是人的天性》引论(1)本论(2-4)提出问题从自然状态中的人谈起,提出“天性”和“美德”的话题,分析问题第2段批驳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以破为主)结论(5)解决问题总结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3-4段正面阐述观点“怜悯是人的天性”(以立为主)任务二:学习《怜悯是人的天性》三、对比阅读文章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论点主题核心词类型/论证方式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述思路梳理比较《修辞立其诚》与《怜悯是人的天性》第1段引用《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这句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7段引用《管子》书中《心术上》的“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论证认识客观世界要舍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第9段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所说的“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告诫人们不要说假话以讨好于时尚,“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引用名言古语,既充分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使文章内容丰富,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修辞立其诚》主要的论证方法——引用论证《怜悯是人的天性》主要的论证方法①类比论证,第2段用“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来类比;②举例论证,第2、3段《蜜蜂的寓言》、苏拉、亚历山大等事例指出即使是对伤害他人习以为常的人,依然会像其他人一样,会对他人的痛苦起恻隐之心;③对比论证,第4段把野蛮人和哲学家(文明人)进行对比,突出人的天生美德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褒扬和贬抑,进而论证自己的观点。④归谬法,第2段“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他就会咬别人的腿。”就是由霍布斯的观点推理出野蛮人所干的许多过分的事,从而驳斥了霍布斯观点的错误。议论类型及中心论点立论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是通过驳斥对方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重点提示:立论和驳论议论类型及中心论点《修辞立其诚》属于立论文,开篇引用《易经》中的“修辞立其诚”并加以阐释,然后引出庄子中的话对“诚”的含义进行阐释,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属于驳论文,作者先比较自然状态中的人和文明社会中的人的不同特点,然后批驳霍布斯的错误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中心论点。文章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论点主题核心词类型/论证方式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述思路梳理比较《修辞立其诚》与《怜悯是人的天性》“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原则 怜悯是人的天性真 善立论 驳论(破立结合)引用论证 举例、对比、归谬层进式、总分总式、并列式 层进式、对照式首先提出论点,其次阐述“立其诚”的含义 接着从认识世界、端正学风、社会现实三个角度阐述“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性, 最后阐明“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再次强调“立其诚”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首先分析自然状态下人性的种种表现,其次在对霍布斯观点的否定中得出自己的观点“怜悯是人的天性”,接着列举事例论证观点,最后阐述“怜悯心”的重要性。四、总结全文,概括主旨概括主旨“真”和“善”是人类美好的品格,也是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修辞立其诚》关注的使“真”,而《怜悯是人的天性》关注的使“善”。张岱年《修辞立其诚》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两篇文章都蕴含着理性的探索精神和深刻的人生智慧,又体现出深挚的人文关怀,富有理趣。拓展延伸作者主张“修辞立其诚”,就是要求人们讲真话,求真理;但也有人说可以有善意的谎言,要灵活处世,不要太死板。你怎么看待求真的问题? (1)善意的谎言违背诚信。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违背了诚信的原则。虽然善意的谎言暂时掩盖了事实(譬如掩盖绝症的谎言),让人不至于太难过,但纸包不住火,真相总有一天会显露出来,那时候给人造成的痛苦岂不是更大?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谎言终究是谎言,都是我们人类不能触摸的伤口。 (2)善意的谎言可以理解。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心灵的安慰,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虚伪。对于患绝症的病人,谁会残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样,向病痛中的亲人以实情相告呢?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平和的心态中度过残年余日,难道不比残酷的真相更好吗?并列式结构一缕清香一份洒脱,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洁与傲岸,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满载大江与汪洋,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一页历史一面镜子,做真正的自我,昭示理性与忠贞,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知 识 链 接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方式一般有并列式(把论点分为几个分论点),对比式(正反对照),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等。结构清晰。先总说,主体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分述,借助陶渊明等三位历史名人的行为(分别颂扬他们“自由不羁”“宁死不降”以及“忠贞与高洁”),来诠释文章主旨——“做真正的自我”,显得生动形象。收篇处呼应开头,思路清晰而严谨。正反对照式结构论点: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论证: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相反,我们不善于采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那么自己本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知 识 链 接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方式一般有并列式(把论点分为几个分论点),对比式(正反对照),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等。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结构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分论点: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中心论点:双赢,使你我共辉煌。中心句一: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中心句二:双赢的光芒在今天依然闪耀。知 识 链 接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方式一般有并列式(把论点分为几个分论点),对比式(正反对照),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