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山水小品文是中国古典散文的重要分支,以自然山水、田园景致为核心描写对象,篇幅精短、笔墨轻灵,兼具 “绘景” 与 “抒情” 双重特质,是古人寄寓闲情、抒发哲思的文学载体。
它不追求宏大叙事,更重 “小中见大”—— 于一溪、一峰、一亭、一林的细微描摹中,藏山水之趣、显心境之幽,是中国传统 “天人合一” 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
《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合称为南北朝
山水小品文双璧。
解 题
1

(回答)答复,回复
2
谢中书
说法不一,见书下注释1
3

即信函,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
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茅山。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就是作者陶弘景隐居时回复朋友谢中书书信的一部分。
自由诵读
初读文章明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朗读——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
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体常识:骈文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这种文体讲求对仗工整、声律和谐、辞藻绮丽。
散文:韩柳“古文运动”,“散文八大家”
骈文界的一股清流
清丽的山水画,流动的山水诗
译读课文
把握重点字词、借助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共同 谈论
耸入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疏通文意
译文: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疏通文意
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交,交相。交辉,交相辉映。

季节
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具备,具有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疏通文意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将要
纷乱
将要
竞:争相,争着。
消散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疏通文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指谢灵运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之意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观察山川“美”在何处?“美”的有何特点?
提示: 从动词、修辞、感官、观察角度、景物状态等角度赏析作者是如何用这些手法来突出景物之美
问题探究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探究
《王夫之古诗评选》有这么一句话:
“于景得景易,于事得景难,于情得景尤难。”
康乐: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
名公义,字灵运,东晋著名山水诗人,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
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
知人论世品情味
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作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
他的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称号。
知人论世品情味
情感小结
1对山水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2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了作者对谢灵运的钦佩;
3自谢灵运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4“我”是继谢灵运后又一个“与其奇者”,比肩谢公的得意之情。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景物全方位、立体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心意,也透露出作者归隐山泉的高洁志趣。
作业
读完这封信后,作为谢中书,你看完了好友的书信后,准备给陶弘景写一封怎样的回信呢?
写作提示:
1可选用文言句式,如“弘景足下:惠书敬悉,吾心甚慰。”
2表达你读信后的感受(如:仿佛身临其境,心驰神往)。
3对他的情怀表示赞赏,并约定他日一同隐居赏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