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素养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素养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素养测试卷
考生须知:
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试题卷有4大题32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g取10N/kg
试题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分别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若要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则这两个力(  )
A.只要大小相同就可以
B.只要方向相同就可以
C.只要作用在物体的同一处就可以
D.必须具有相同的力的三要素
2.下列力的示意图中,表示斜面上的物体A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想要夹碎核桃,用力垂直作用在点比点更省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4.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喜爱骑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扁平的车座可以增大臀部所受的压强
B.踏板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骑行速度越大,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越大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5.如图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长木条上,并保持静止状态。下列对羽毛受到的重力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B.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点 D.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b点
6.在2024年5月5日结束的尤伯杯决赛中,中国羽毛球队以一场未失的强势第16次夺得尤伯杯冠军!比赛过程中,有关羽毛球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球时,羽毛球受到球拍的力是因为球发生形变
B.飞行时,羽毛球所受外力如果消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下落时,羽毛球受到球拍推力、重力和空气阻力
D.静止时,羽毛球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6日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空间站。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面向镜头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载人飞船在升空的过程中惯性增大
B.“天宫”空间站处于平衡状态
C.地球对“天宫”空间站有吸引作用
D.空间站内无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大小
8.排球垫球是常见的体育活动。如图所示,刚离开手的排球从a点竖直向上运动到最高点b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点到b点,排球的惯性逐渐减小
B.从a点到b点,排球一直受到重力和手对它的作用力
C.在b点时,排球处于平衡状态
D.垫球时,手部有痛感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9.如图所示是小玉乘坐公交车时看到车从某一站点向右直线行驶,经历启动、匀速行驶、减速进站到静止的过程,拉手所处的不同状态。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只表示车辆启动时拉手状态
B.②只表示车辆静止时拉手状态
C.③只表示车辆减速时拉手状态
D.①②③三种状态时拉手都有惯性
10.如图,平直轨道上有一辆平板车,车上放两个小球m1、m2,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相对平板车静止,则平板车一定在匀速直线行驶
B.若平板车由静止向西启动,两小球相对平板车向东运动
C.若平板车由静止向东启动,两小球相对地面向西运动
D.若平板车向东匀速直线行驶突然刹车,m1会撞上m2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完全相同的沙滩上散步.留下深度相同但大小不同的脚印。则甲(  )
A.所受的重力较大 B.所受的支持力与乙相等
C.对沙滩的压强较大 D.对沙滩的压强较小
12.2023年10月,县城投集团投放了500辆亲子公共自行车。这些自行车配备了儿童车座和绑带(如图所示),保证了儿童乘坐的安全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绑带可以减少自行车紧急刹车时对小孩造成伤害
B.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和自行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自行车匀速转弯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改变
D.自行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13.在水平桌面上放置A、B两个物体。如图甲,A物体在水平拉力F1的作用下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A、B两个物体用轻绳水平连接,在水平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水平拉力F1=7牛、F2=25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图中A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相同
B.图乙中A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18牛
C.图乙中B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11牛
D.图乙中B物体受到绳子的拉力为7牛
14.某同学为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设计了A、B两种隔板。A隔板中间有一段能够自由形变的橡皮膜,B隔板有三段同样的橡皮膜。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使用A隔板将两种液体隔开时,隔板中间的橡皮膜恰好没有发生形变。如果将A隔板换成B隔板,其他条件不变,橡皮膜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B. C. D.
15.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D.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试题卷Ⅱ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6.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下列各对力中,属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是   ;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填序号)
①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②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③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④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17.在塑料瓶侧壁上下不同位置钻两个小孔,取下瓶盖,观察到水从小孔喷出的现象如图丁所示,此现象表明:同种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再次拧紧瓶盖,会看到小孔   (选填“A”“B”或“A和 B”)立即停止出水,这是因为   的存在。
18.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的优异表现引起世界关注。图为正在进行比赛的乒乓球运动员。
(1)乒乓球受到球拍击打时,球拍发生形变,说明   ;
(2)乒乓球以抛物线的姿态飞出,在到达位置①时,重力方向为   ;
(3)如果乒乓球在到达最高点②的瞬间所有力都消失,则乒乓球会   。
19.如图,用50N的压力F把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N;当压力减小为30N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此时的摩擦力又为   N;当压力继续变小,变小为20N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A、B的自重均为0.5N,钩码重1N。则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   N,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   N。
21.如图所示为同一物体A所处的不同状态;甲图中物体A处于单摆的最高点位置,此时速度为零。B点为A点的正下方;乙图中物体A处于竖直上抛的最高点位置,此时速度为零;丙、丁中物体A均保持静止状态;在这四种状态中,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甲图中,物体A处于如图位置时,绳子突然断裂,物体A将落在   (选填“B点”、“B点左侧”或“B点右侧”)。
22.如图甲是小科用三根铜管制成的简易风铃,其中位于中间的B管挂有重物。
(1)小科发现有风时,A管比B管更容易发生晃动,这是因为   。
(2)铜管晃动后,相互碰撞能发出声音,用手捏紧铜管,发声也就停止,这说明   。
(3)如图乙,小科把风铃挂在车上,当车辆向前启动时,风铃将向   运动(选填“前”或“后”)。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3.小明同学为模仿伽利略斜面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未铺任何材料的水平木板上,观察并记录小车水平滑行的距离.(不计空气阻力)
(1)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的小车最终都会停下,此现象说明了   ;
(2)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小车刚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该同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3)小明根据图甲实验绘制出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的速度与时间的大致关系图,并推测绘制出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可表示小车在光滑水平面运动的是  (填图中的序号);
(4)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类似实验,推理概括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过程中运用了该研究方法的是   。
A.通过乒乓球被弹开体现音叉的振动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
C.保持受力面积大小不变,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D.逐渐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通过听内部电铃的声音响度来研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4.小科在学习二力平衡的条件时,使用了如图甲装置。
(1)小科探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物体才会处于平衡状态时,在轻质塑料片两端的细绳上挂等质量的钩码,两个等质量的钩码的作用是   。
(2)他将塑料片转到如图乙位置,松手后发现塑料片转回到原来的位置。由此可以得出: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   .
(3)若左端的滑轮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调整塑料片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请你判断手放开后塑料片将   。
25.为了更精确地测量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小清使用拉力传感器并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她将一块长、宽、高均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平放,拉动木板发现传感器示数不稳定,同时观察到实验中木块总有些摆动,获得数据如图乙。为探究其中原因,小清继续实验,将此木块侧放,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丙。
(1)测量滑动摩擦力时,直线拉动木板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
(2)分析图甲,木块所受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   ;
(3)小清继续实验环节基于的假设是   不同会引起木块摆动程度不同,导致滑动摩擦力测量值不稳定;
(4)小德认为本实验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的结论。小清则认为接触面积大小影响的是滑动摩擦力稳定性,并没有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你认同谁的观点:   。
26.某研究小组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获得了老师给的一个素材:2016年8月10日里约奥运会,我国选手石智勇在男子69kg举重中强势夺金,他的挺举成绩是190kg。若只给你弹簧秤和若干个钩码,你能否得出石智勇在挺举中杠铃受到的重力?于是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1)实验记录如表:
钩码数/个 物体质量 重力 与 的比值
2 0.1 1 10
4 0.2 2 10
6 0.3 3 10
8 0.4 4 10
①探究过程中,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实验器材使用若千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而不使用其他物体,选择使用钩码的好处是   。
②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可能的结论是   。
③石智勇挺举中杠铃受到的重力是   。
(2)某同学根据自己测量的数据,绘制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数值省略) ,你认为该同学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27.科学学习小组开展了“自制测力计”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任务】自制测力计并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项目准备】提供材料如图甲,弹簧和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受到拉力的关系如图乙;
【评分量规】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制定了评价量规,表中为部分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调零方式 多种方式调零 只能移动指针调零 不能调零
精确度 达到0.1牛 达到0.2牛 大于0.2牛
【项目制作】
(1)选择材料时,你认为   (选填“弹簧”或“橡皮筋”)更合适,理由是   ;
(2)选用图乙中b弹簧制作测力计,确定“0”和“2牛”刻度后,两者之间分为10等份,则该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   牛,小组同学用制好的弹簧测力计称量身边小物件的重力;
【项目评价】
(3)最终小组选取图乙中a弹簧取代b弹簧制作测力计,请根据“精确度”这一评价指标说明理由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28题6分,29题8分,31题4分,32题13分,30题10分,共41分)
28.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载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宇航员胜利返航,结束了长达90天的太空之行。
(1)在返回地球之前,宇航员们需要进行体能训练,增加肌肉力量,强化心肺功能,以适应着陆过程。在空间站中,可以达成训练目标的项目是   ;
A.俯卧撑  B.引体向上 C.举重  D.使用拉力器做扩胸运动
(2)当返回舱离地面还有6km时需要抛防热大底,之后匀速到达地面,用时10分钟。则返回舱在这一阶段的速度为   m/s;
(3)返回舱在离地面还剩1米时点燃反推器,反推器向地面喷出火焰,使返回舱着陆速度瞬间降至2m/s,这一过程中重力与推力的大小关系是   。
29.现代家具越来越重视“人体力学”的设计,如所示的电脑椅图a,当人向后靠时就比端坐在椅子上要舒服,如图b、c所示。下表中数据为重500N的人使用电脑椅时的一些参数。 (g取10N/Kg)
椅子的质量(千克) 10
每个轮子的受力面积(厘米2) 4
人端坐在椅子上时对座垫的受力面积(厘米2) 800
人端坐在椅子上时对座垫的压力(牛) 320
人向后靠时对座垫的压强(帕) 2000
(1)椅子脚上装有轮子是作用是   .
(2)没人坐在椅子上时,求椅子对地面的压力。
(3)计算人端坐在椅子上时对坐垫的压强,说明人“后靠”时比“端坐”时舒服的原因。
30.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如下图所示的情景中,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1)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2)若在图丙所示的情景中拉力增大为4N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N。
(3)实验完成后,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丁所示。水平拉动木板向左运动,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8 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 N,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   (选填“左”或“右”),木板 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N。
(4)按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有较多的优点,请列举一条:   。
31.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空玻璃杯,它的底面积为0.01m2,对桌面的压强为200Pa。(杯壁的厚度可忽略、ρ水=1.0×103kg/m3,求:
(1)玻璃杯的重力。
(2)若在玻璃杯中装入1kg水后,测出此时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为900Pa。请通过计算推测该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图甲、乙、丙中的哪一种?
32.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图所示,这是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四轮5G无人配送车,空载时质量为600千克。已知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均为100厘米2,配送车在水平路面上受到的阻力始终为车辆总重力的0.1倍。求:
(1)配送车车轮与轴之间安装有轴承,这样做可以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2)在方框内以黑点表示小汽车,画出小汽车静止时的受力示意图;
(3)配送车空载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需的牵引力;
(4)配送车空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5)某次配送车装上货物后,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4×105帕时,求货物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三个因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解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要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要力的方向、大小、力的作用点都相同。
故答案为:D。
2.【答案】D
【解析】【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画带箭头的线段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压力作用点在斜面上,与接触面是垂直的,且指向被压的斜面,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答案】C
【解析】【分析】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结合实际可做出判断。
【解答】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因素叫做力的三要素。使用核桃夹时,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答案为:C。
4.【答案】B
【解析】【分析】 A.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B.增大摩擦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
C.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D.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 A.扁平的车座,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错误;
B.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正确;
C.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速度无关,因此骑行速度越大,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体重力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 A.重力都是受地球的吸引而获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故B正确不合题意;
CD.支持力的作用点在a点,羽毛保持静止状态,说明受力平衡,所以重心在a点,故C正确,D错误。
故选D。
6.【答案】B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下落时,羽毛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4)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是指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施力物和受力物正好相反。
【解答】A、羽毛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是因为球拍发生了形变产生的弹力,故A错误;
B、在空中飞行的羽毛球,具有运动速度,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羽毛球所受外力如果消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下落时,羽毛球没有与球拍接触,所以羽毛球没有固定受到球拍推力,羽毛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故C错误;
D、静止的羽毛球,所受支持力与重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C
【解析】【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和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所以飞船在升空的过程中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天宫空间站在做曲线运动,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地球对天宫有吸引力作用,所以天宫可以绕着地球转动,故C正确;
D、使用测力计测量拉力大小利用的是弹簧的弹力,可知在空间站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的大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D
【解析】【分析】A.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只有接触时才能产生支持力;
C.对b点时的排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D.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分析判断。
【解答】A.从a点到b点,排球的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
B.从a点到b点,排球已经离开手,手不在对它有力的作用力,故B错误;
C.在b点时,排球只受重力,此时排球处于非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垫球时,手给球向上的作用力,同时球给手一个反作用力,手部有痛感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析】【分析】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当公交车从某一站点向右直线行驶时,经历启动、匀速行驶、减速进站到静止到另一站点过程中,根据车辆的运动状态改变,利用惯性来判断拉手相对于公交车的状态。
【解答】A、车辆启动,公交车加速向前,运动状态改变,而拉手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相对于公交车拉手向左偏,故A正确;
B、当车辆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时,会出现②的拉手状态,故B错误。
C、当公交车减速进站时,拉手仍保持原来的匀速运动状态,相对于公交车向右偏,故C正确;
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以①②③三种状态时拉手都有惯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A、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小球相对平板车静止,说明没有产生相对运动趋势,则平板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在匀速直线行驶,故A错误;
B、若平板车由静止向西启动,两小球由于惯性要静止在原地,则两小球相对平板车向东运动,故B正确;
C、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若平板车由静止向东启动,两小球由于惯性要静止在原地,故两小球相对地面静止,故C错误;
D、若平板车向东匀速直线行驶突然刹车,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小球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两小球将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不会相撞,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A
【解析】【分析】A.根据F=pS比较压力大小,再根据F=G比较重力大小;
B.根据平衡力的知识比较支持力大小;
CD.根据深度比较对沙滩的压强大小。
【解答】CD.根据题意可知,脚印的深度相同,则受到的压力相等,故C、D错误;
A.根据F=pS可知,甲对沙滩的压力较大。根据F=G可知,甲的重力较大,故A正确;
B.沙滩对人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为一对平衡力,即二者大小相等。因为甲的重力大,所以甲受到的支持力大于乙受到的支持力,故B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分析】(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3)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4)根据重力方向的知识判断。
【解答】A、由于儿童具有惯性,紧急刹车时,儿童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绑带可以阻止儿童向前运动,减少伤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和自行车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自行车匀速转弯时,方向发生变化,所以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所以自行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C
【解析】【分析】(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3)根据甲图计算A受到的摩擦力,再对乙图中A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即可;
(4)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判断。
【解答】AB、由甲图可知,A在F1的作用下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受到的拉力和桌面对其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A受到的桌面对其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右,且
f=F1=7N
由于A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图乙中A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仍为7牛,A、B两个物体用轻绳水平连接,在水平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受到的桌面对其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左,则两图中A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不相同,故AB错误;
C、由甲、乙可知,A、B在F1和F2共同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F2与F1以及A和B两物体受到桌面对其的摩擦力为平衡力,即
F2=F1+fA+fB=7N+7N+fB=25N
解得B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fB=11N
故C正确;
D、由图乙可知,因为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受到的绳子水平向左的拉力与水平向右的拉力F2和桌面对其的摩擦力为平衡力,即
F绳=F2-fB=25N-11N=14N
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解析】【分析】(1)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当使用A隔板时,隔板中间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说明两侧液体在该位置产生的压强相等。
(3)将A隔板换成B隔板后B隔板有三段橡皮膜,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不同深度处两侧液体压强不再相等。上部深度小,液体压强小;下部深度大,液体压强大。
(4)根据两侧液体压强大小关系判断橡皮膜形变:在B隔板上,上部甲液体压强小于乙液体压强,橡皮膜应向甲侧凸出;下部甲液体压强大于乙液体压强,橡皮膜应向乙侧凸出。
【解答】使用A隔板将两种液体隔开时,隔板中间的橡皮膜恰好没有发生形变,说明两边液体压强相等,甲液体密度较大;如果将A隔板换成B隔板,其他条件不变,在第一个橡皮膜处乙压强大,在第二个橡皮膜处甲压强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解析】【分析】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物体运动时,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解答】A、由v-t图象可知,0~2s内物体的速度为0,即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道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由v-t图象可知,2s~4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均匀增大,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D、由v-t图象可知,4s~6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4m/s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由F-t图象可知,4s~6s内推力的大小为2N,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N;因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①;②
【解析】【分析】(1)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一个受力物体;
(2)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两个受力物体。
【解答】①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相互作用的力。
②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两者都作用在书上,并且两者大小相等、都等于书的重力;方向相反,重力竖直向下,支持力竖直向上;且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两者是一对平衡力。
③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二力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所以既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的力。
④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两个力不在同一物体上,大小也不相等,所以既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的力。
17.【答案】深度;A;大气压
【解析】【分析】压强会将物体从压强大的一侧压向压强小的一侧。
【解答】由图可知,A和B液体密度相同而深度不同,水喷出后距离不同,可知图中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拧紧瓶盖,B点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B点仍可以出水,A点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不再有水流出。
18.【答案】(1)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2)竖直向下
(3)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当乒乓球受到球拍击打时,球拍发生形变,这体现了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效果。
(2)重力的方向: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无关。所以乒乓球在到达位置①时,重力方向依然是竖直向下。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当所有力都消失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乒乓球在到达最高点②时是运动的,若此时所有力都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1)乒乓球受到球拍击打时,即球拍受到力的作用,球拍发生形变,说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2)由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在到达位置①时,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
(3)如果乒乓球在到达最高点②的瞬间所有力都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乒乓球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乒乓球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1)乒乓球受到球拍击打时,即球拍受到力的作用,球拍发生形变,说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2)由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在到达位置①时,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
(3)如果乒乓球在到达最高点②的瞬间所有力都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乒乓球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乒乓球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19.【答案】10;10;变小
【解析】【分析】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由图可知,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解答】物体的重力G=mg=1kg×10N/kg=10N
物体静止和匀速下滑时都处于平衡状态,即都受平衡力作用,在这两种状态下摩擦力都是和重力为平衡力,摩擦力的方向和重力相反。所以这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都等于重力等于10N。
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力继续变小,即此时的摩擦力会变小,此时物体向下做加速运动。
20.【答案】1.5;0
【解析】【分析】分别求出作用在弹簧测力计A、B下面挂钩上的拉力,即作用弹簧测力计下面挂钩上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解答】如图所示,根据受力分析可知,弹簧测力计A受到重1N的钩码竖直向下的重力,弹簧测力计B的重力,即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
1N+0.5N=1.5N
弹簧测力计B下面什么都没挂,所以示数为0N。
21.【答案】丙、丁;B点
【解析】【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甲和乙中的小球不能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受力不平衡。【解答】甲图中物体A处于单摆的最高点位置时,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受到绳子的拉力方向为沿绳子向上,两个力方向不相反,所以受到的不是平衡力,不处于平衡状态;乙图中物体A处于竖直上抛的最高点位置时,只受到重力作用,所以受到的不是平衡力,不处于平衡状态;丙图中物体A保持静止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处于平衡状态;丁图中物体A保持静止状态,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在这四种状态中,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的是丙、丁。
甲图中物体A处于单摆的最高点位置,此时速度为零,绳子突然断裂,物体A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由于B点为A点的正下方,所以物体A将落在B点。
22.【答案】(1)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后
【解析】【分析】(1)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解答】(1)因为B的质量比A大,惯性较大,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因而A管比B管更容易发生晃动;
(2)铜管晃动后,相互碰撞能发出声音,用手捏紧铜管,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如图乙,小科把风铃挂在车上,当车辆向前启动时,风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而向后运动。
23.【答案】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①;D
【解析】【分析】(1)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解答;
(2)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高度越大,则速度越大;
(3)如果不受阻力,那么小车的速度就不会减小,据此分析解答;
(4)逐一分析各个选项中实验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1) 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的小车最终都会停下,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该现象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小车刚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该同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每次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
(3)由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据此可得出“表面越光滑,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当水平面光滑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①。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还需要借助科学推理,即用到了实验推理法;
A.通过乒乓球被弹开体现音叉的振动用到了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到了等效替代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C不符合题意;
D.逐渐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通过听内部电铃的声音响度来研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用到了实验推理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答案】使绳子对塑料片的拉力大小相等;一对平衡力需在同一直线上;处于静止状态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塑料片两侧受到的拉力由钩码的重力产生,则钩码的质量越大,则拉力越大;
(2)根据描述分析影响二力平衡的哪个因素改变即可;
(3)定滑轮不省力不费力,只会改变拉力方向,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 小科探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物体才会处于平衡状态时,在轻质塑料片两端的细绳上挂等质量的钩码,两个等质量的钩码的作用是:使绳子对塑料片的拉力大小相等;
(2)根据题意可知,将塑料片转动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此时卡片没有处于平衡状态。松手后,塑料片转动回来,此时卡片受力平衡,那么说明:一对平衡力需在同一直线上。
(3)根据图片可知,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松手后,塑料片还是处于静止状态。
25.【答案】不需要;右;接触面积;小清
【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知识分析解答;
(2)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判断木块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3)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4)根据图乙中传感器的示数大小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改变即可。
【解答】(1)拉动木板时,无论它是否匀速,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不变,木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2)由图甲知道,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水平向左,而拉力和木块受到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那么二者的方向相反,即受到木块所受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右。
(3)根据题意可知,实验过程中小清将同一木块侧放,只是改变了木块与木板的接触满级,因此继续实验环节基于的假设是:接触面积不同会引起木块摆动程度不同,进而引起滑动摩擦力测量值不稳定。
(4)比较图乙和图丙的数据知道,两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平均值基本相同,都约为1.5N,所以,接触面积大小影响的是滑动摩擦力的稳定性,而不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6.【答案】(1)方便读取质量;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1900N
(2)弹簧秤没有调零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需要的器材;分析表中质量的变化、重力的变化以及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2)当物体的质量为零时,其重力应为零,由图象知,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不为零,则测力计没有调零。
【解答】(1)①不使用其他物体而选择使用钩码的好处是:可以直接读出质量;
②由表中数据可见: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相应的增大几倍,但是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不变的,比值的大小是一定值。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③石智勇挺举中杠铃受到的重力:G=mg=190kg×10N/kg=1900N;
(2)由图象知,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不为零,即测力计有示数,则弹簧秤没有调零。
27.【答案】弹簧;在一定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所受外力成正比,便于标注均匀刻度;0.2;当a、b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a弹簧伸得更长,所以精确度更高。
【解析】【分析】(1)根据弹簧和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是否成正比分析;
(2)最小刻度值=两个大格之间的力÷中间的小格数;
(3)当受到相同的拉力作用时,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则测力计的精确度越高。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在一定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所受外力成正比,便于标注均匀刻度。而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不成正比,所以选择材料时,弹簧更合适。
(2)“0”和“2牛”刻度之间分为10等份,每份为0.2牛,则该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2牛。
(3)由图乙可知,当a、b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a弹簧伸得更长,所以精确度更高,所以选取图乙中a弹簧取代b弹簧制作测力计。
28.【答案】D;10;重力小于推力
【解析】【分析】(1)太空处于失重环境,与重力相关的常规体能训练方式效果会受影响,需分析各选项训练方式在失重环境下的可行性。
(2)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通过已知路程和时间来计算返回舱速度。
(3)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受力不平衡,根据返回舱着陆速度瞬间降低这一运动状态变化,分析重力与推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1)在空间站中处于失重状态,则不能通过做俯卧撑、引体向上和举重达成训练目标,拉力器的原理是利用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的关系,与重力无关,则可使用拉力器做扩胸运动达成训练目标,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返回舱在这一阶段的速度
(3)使返回舱着陆速度瞬间降至2m/s,物体做减速运动,所以重力小于推力。
29.【答案】(1)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摩擦力
(2)根据表格可知,椅子的质量为10kg,则椅子的重力G=mg=10kg×10N/kg=100N;
没人坐在椅子上时,椅子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椅子的重力,即F=G=100N。
(3)根据表格可知,人端坐时对坐垫的压力为320N,与坐垫的受力面积800cm2;
则此时对坐垫的压强:。
所以人“后靠”时比“端坐”时舒服。
【解析】【分析】(1)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变接触面;④变滑动为滚动。
(2)根据F=G=mg计算椅子对地面的压力;
(3)根据表格确定人端坐时对坐垫的压力和与坐垫的受力面积,再根据计算人端坐时对坐垫的压强,最后与后靠时对坐垫的压强比较即可。
【解答】(1) 椅子脚上装有轮子是作用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摩擦力。
30.【答案】(1)压力大小
(2)3.2
(3)左;2. 6
(4)不需要拉着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解析】【分析】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控制变量法结合图示分析判断;
(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求出木块在毛巾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再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拉力增大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据此二力平衡条件求出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木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木板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4)水平拉动木板向左运动时,木块保持静止状态,据此分析。
【解答】 (1)由图知,甲、乙两次实验中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不同,这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2)由题知,丙图中木块在毛巾表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的条件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2N,当拉力增大为4N时,木块的重力不变,木块对水平毛巾表面的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3.2N;
(3)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2.6N,即弹簧测力计B对木块的拉力为2.6N,方向水平向右;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得,摩擦力与拉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木板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2.6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4)实验改进后,木块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受到测力计B的拉力和木板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其大小始终相等,与木板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实验时不必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且实验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31.【答案】(1)玻璃杯的重力是2N
(2)水的深度是0.09m,杯子的形状如图(a)所示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杯对桌面的压强和杯的底面积,利用公式F=pS可以求出杯对桌面的压力,而杯的重力等于杯对桌面的压力。
(2)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可以计算出水的深度,然后假设杯是圆柱体形状,算出水的深度,二者比较即可判断杯子的形状。
【解答】(1)由得:玻璃杯的重力:G=F=pS=200Pa×0.01m2=2N;
(2)由p=ρgh得:水的深度
假设杯壁是竖直的,装入1 kg水后杯中水的深度应为:
因为h1>h,所以水杯是底小、口大,大致形状是图(a)。
32.【答案】(1)减小
(2)
(3)空载时配送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空载时配送车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
F牵=f=0.1G0=0.1×6000N=600N
(4)配送车空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F压=G0=6000N
配送车半空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5)装上货物后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pS=4×105Pa×4×100×10-4m2=16000N
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所装货物的重力
G=G总-G0=F-G0=16000N-6000N=10000N
则所装货物的质量
【解析】【分析】(1)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
(2)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受到的牵引力与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据此画出车的受力示意图;
(3)知道空载时配送车的质量,根据G=mg求出其重力,空载时配送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F=f= 0.1 G求出空载时配送车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
(4)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受力面积等于4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之和,根据得出配送车空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5)根据F=pS求出装上货物后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其大小等于配送车的总重力,然后求出所装货物的重力,利用G=mg求出所装货物的质量。
【解答】(1)配送车车轮与轴之间安装有轴承,这样做可以将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
(2)空载时配送车的重力
G0=m0g=600kg×10N/kg=6000N
汽车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汽车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如下图所示:
(3)空载时配送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空载时配送车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
F牵=f=0.1G0=0.1×6000N=600N
(4)配送车空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F压=G0=6000N
配送车半空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5)装上货物后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pS=4×105Pa×4×100×10-4m2=16000N
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所装货物的重力
G=G总-G0=F-G0=16000N-6000N=10000N
则所装货物的质量
(1)配送车车轮与轴之间安装有轴承,这样做可以将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
(2)空载时配送车的重力
G0=m0g=600kg×10N/kg=6000N
汽车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汽车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如下图所示:
(3)空载时配送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空载时配送车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
F牵=f=0.1G0=0.1×6000N=600N
(4)配送车空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F压=G0=6000N
配送车半空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5)装上货物后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pS=4×105Pa×4×100×10-4m2=16000N
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所装货物的重力
G=G总-G0=F-G0=16000N-6000N=10000N
则所装货物的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