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藤野先生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藤野先生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藤野先生
作者:鲁迅
1. 解决生字词障碍,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
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2.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3. 研读课文中的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课时目标
学情
诊断
话题导入
鲁迅曾说过:“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这位老师就是藤野先生。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远赴日本求学的鲁迅到底得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关爱呢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篇回忆性散文中寻找答案。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做笔名。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学情
诊断
作家作品
学情
诊断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间留学日本的片断。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求学的。
鲁迅留日期间
藤野严九郎
学情
诊断
背景资料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1902年4月到日本,进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同时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绯红( ) 发髻( ) 驿站( )
解剖( ) 畸形( ) 不逊( )
教诲( ) 瞥见( ) 杳无消息( )
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诘责( ):责问。
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fēi


pōu

xùn
huì
piē
yǎo

jié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
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
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
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自主探究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
找出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感知内容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自主探究
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在东京(1、2段):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在仙台(3~35段):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离开仙台之后(36~38段):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感知内容
自主探究
本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知内容
自主探究
结合全文内容和文章表达的感情分析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感知内容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形散”主要体现在选材上,选材广泛,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一篇散文中,文章材料总是有一条线贯穿始终,这就是散文的线索。记叙的线索有的明确,有的则是隐藏的;或明或暗,明暗交错,虚实相间。阅读时,从明线(实线)中把握文章的选材,从暗线(虚线)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明确文章的主旨。本文就有明线、暗线两条线索。
自主探究
添改讲义
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
感知内容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了解妇女裹脚
自主探究
这四件典型事例具体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优秀品质?
感知内容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看到的是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留学生会馆学跳舞。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事件概括 对于表现藤野先生的作用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简要概况没有提到藤野先生的几件,思考它们对于表现藤野先生有什么作用。
仙台医专的职员对鲁迅的优待
正面衬托藤野先生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离开东京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日本爱国青年”挑衅鲁迅
反面衬托藤野先生
课堂上看电影
为弃医从文离开藤野先生作铺垫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说说鲁迅先生为何要忍痛离开这样“伟大”的老师而让老师“叹息”不已呢?鲁迅先生的这一举动又反映了什么呢?
“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痛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这促使鲁迅萌发了“弃医从文”的思想,选择了弃医从文,离师而去,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那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思想。
本文共有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
检测小结
这篇散文的线索是什么?
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先生对东京失望,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做了铺垫。或者说这一部分写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赏樱花是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检测小结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检测小结
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真诚关心和帮助中国留学生。
文中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请简述其原因。
检测小结
“小而言之”是为了中国的进步,指一个国家;“大而言之”指为学术、为科学,指的是人类进步。
为什么“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小而言之”;“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是“大而言之”?
课时小结
藤野先生
在东京的
见闻及感受
在仙台与藤
野先生交往
离开仙台对
先生的怀念
















怀念先生(明线)爱国之情(暗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