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怎样读红色经典作品教学目标1.掌握《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了解其特殊的历史背景。2.通过专题探究,感知全书内容,了解主要人物的事迹大致把握重要历史事件,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3.了解纪实作品的意义,了解长征的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新课导入有一种独特的文体,它真实而动人,也因真实而永恒,这就是纪实文学。纪实文学立足现实主义的广袤大地,刻画着世事沧桑、人间百态。《红星照耀中国》就是一部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它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次世界范围内的亮相。今天让我们走进《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到1935年,斯诺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北,写了大量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写作背景】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的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4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同年10月底,斯诺带着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这部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了。通过外国人视角,客观报道共产党和红军。记录第一手资料,分析“红色中国”产生发展原因。还原真实,瓦解谣言。整体感知1.内容概括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2.方法指导:如何进行纪实文章的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示例:朱德1.言谈举止“……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签,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合作探究2.出身与家庭朱德于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户家庭,祖籍广东韶关,客家人。其家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贫苦。3.童年的经历由于家境贫困,朱德自幼便开始劳动,四五岁时就帮母亲干活儿,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平时除了上私塾,还要挑水、放牛、种地。4.参加革命的起因朱德自幼家境贫困,曾亲眼见到六七百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妻子儿女被所请的官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幼年的朱德在这样备受剥削、充满苦难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萌发了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分组讨论,结合长征故事了解名著1.长征的起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央红军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伤亡重大,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主力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专题二:关于长征2.长征的路线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途经江西、广东、湖南、一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等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在去湘西的路上,红军遭受了严重的折。一路上,红军受到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虽然冲破了敌人的封锁线,但损失惨重,而红军所要去的湘西,敌人已经布下了埋伏,等待红军前去。红军长征路线图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长征的历史价值(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长征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党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信心和勇气,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专题三:读书分享会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斯诺用一个记者的笔触同样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两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物分配给穷人。……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2.长征精神的内涵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乐于吃苦、不俱限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推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④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课堂小结《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怀揣爱国之心,感受革命热情,激发学习斗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