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生物所需的营养一、选择题1.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广口瓶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作对照B.该实验的变量是水分的多少C.该实验应在光下进行D.该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2.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移栽植物时,根部常常带土是为了( )A.保留水分和无机盐 B.避免伤害分生区C.避免伤害根冠 D.避免伤害根毛和幼根3.糖拌西红柿是以西红柿、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美食,其口味酸甜。一段时间后,盘里会出现许多“水”,该过程中西红柿细胞的状态与如图状态一致的是( )A.①——吸水 B.②——失水 C.①——失水 D.②——吸水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萝卜块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丁)中,一段时间后,取出萝卜块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判断,浓度最高的蔗糖溶液是( )A.甲 B.乙 C.丙 D.丁5.实验课上,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迎春叶横切永久装片,看到如图所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B.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C.与②处相比,④处含有的叶绿体数目更多D.从结构层次的角度来看,叶属于薄壁组织6.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的顺序为②④③①B.步骤②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C.步骤③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清水D.步骤①碘液染色是为了检验淀粉7.将一株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进行如非绿色部分图所示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A.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B.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D.光合作用需要光8.砂糖橘的含糖量在10%~12%左右,属于含糖量高的一种水果。这些糖分主要来源于( )A.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B.叶片的表皮细胞制造C.叶片的叶肉细胞制造D.果实的果肉细胞制造9.在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下列方式不利于提高产量的是( )A.通入二氧化碳 B.提高种植密度C.增大昼夜温差 D.延长光照时间10.青少年因挑食、偏食,常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下列疾病与病因对应错误的是( )A.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 B.佝偻病——缺乏含钙的无机盐C.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D.贫血——缺乏含铁的无机盐11.老北京炸酱面是一道传统的中式面食,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味道鲜美,下列关于老北京炸酱面的消化与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炸酱面中的青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不为人体提供能量B.炸酱面中的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C.消化淀粉的场所是口腔和小肠D.炸酱面被消化后,全部被小肠吸收12.“舌尖上的安全,味蕾上的健康”,食品安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以下生活中常见的做法,合理的是( )A.为避免浪费,食用发霉的花生B.购买包装食品时,不需要识别生产日期和保质期C.买回的果蔬,用流水冲洗后再食用D.用工业染料制作五色糯米饭13.为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支试管应放入等量的清水和唾液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两支试管中加入碘液后①变蓝,②不变蓝D.该实验证明唾液可将淀粉消化为葡萄糖14.如图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消化道的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部位A可分泌唾液淀粉酶B.部位C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在部位D中,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D.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15.某同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B.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下C.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二、实验探究题16.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针对光合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下面是其中三位科学家所做的实验,请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实验一: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实验: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一棵柳树苗,5年后发现,树苗增重了76.8千克,而培植用的土壤却只减少了0.057千克。(1)根据实验结果,海尔蒙特认为,柳树质量的增加主要来自水。结合你所学光合作用知识分析,柳树质量的增加还来自于空气中的 。实验二: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组实验,如图所示。他根据这组实验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2)有学者尝试验证普利斯特利的结论,但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你认为普利斯特利的结论中应补充的条件是 。后经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更新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 。实验三: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利用天竺葵做了如下实验:(3)请对上述实验操作进行排序 (用序号表示)。b步骤滴加碘液后,观察到叶片A部分颜色的变化是 。(4)综合实验二、实验三的结果,说明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三、解答题17.在自家樱桃园里,张琪同学发现,弱光环境生长的樱桃植株叶片偏薄。他制作樱桃叶片横切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并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了图1和图2结果。(1)图1中, (填字母)是栅栏组织,该处细胞呈圆柱状,排列比较 (紧密/疏松),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樱桃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透过 (填字母)和d进入的光提供的能量,将水和 制造成淀粉等有机物。(2)图2中,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越弱,樱桃叶片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均越 ,这种变化使光线能够透入大多数叶绿体内。其中厚度变化幅度更大的结构是 (填图1中字母),这样可以使叶片变薄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上述现象体现了樱桃植株对弱光环境的 。18.延庆火勺起源于明朝,被誉为延庆区“十大特色文化遗产”之一。火勺是用天然的火炉烘烤而成,可以夹肉或夹菜,是延庆人喜爱的一种美食。(图1为人体消化系统组成,如下表为各种食材所含营养成分和能量)种类 每100g(部分营养成分)含量蛋白质(g) 脂肪(g) 维生素A(μg) 钙(mg) 能量(kJ)五花肉 7.7 35.3 39 5 1460火腿肠 14.0 10.4 5 9 887鸡蛋 13.3 8.8 234 56 602豆皮 21.8 13.7 0 90 967(1)表中火勺所夹的四种食材中,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最多的是 。(2)医生建议胆囊炎患者少吃火勺夹五花肉,这是因为摄入过高的油腻食物,会使图1中② 分泌的 增多,从而刺激胆囊收缩,诱发疼痛。(3)火勺夹五花肉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中消化过程如图2所示,曲线X表示 的消化;瘦肉中的蛋白质在图2中的C开始被消化,在D中被消化后的产物是 。(4)有的同学每天早晨只以一个火勺夹火腿肠或者夹豆皮作为自己的早餐,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认为这一做法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5)营养学家将食物按每日建议摄取量,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图3),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 ,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对 的需求;摄取量最少的应为第[ ](填序号)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易在人体内储存而导致肥胖。四、材料分析题19.阅读科普短文,完成(1)~(5)题。什么是“打嗝”?医学上称之为“呃逆”,它是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的一侧或双侧膈肌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声音。事实上,我们常见的饭后饱嗝声音长而缓慢,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打嗝。饭后打嗝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饮食因素,饮用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食用萝卜、土豆、豆腐、苹果等容易胀气的果蔬,进食过凉、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狼吞虎咽、暴饮暴食等不健康饮食习惯都可能会导致饭后打嗝。其二,打嗝可能是多种疾病的外在表现,例如食管炎、胃溃疡、胆囊炎、胸膜炎、膈肌病变、颅脑疾病等。当然,就饭后饱嗝而言,最常见的还是消化管疾病。因此,对于经常饭后打嗝、腹胀不适的人群,建议检查消化管。其三,也有很多人说我检查了胃肠镜和腹部CT都没发现什么问题,饮食也很注意,但症状依然没有改善,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一部分人,医学上称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经常出现在工作压力大、长期情绪紧张的人群中。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对人体健康不会构成多大的威胁,但类似症状反复出现的确会困扰工作与生活。打嗝怎么处理?网上有很多处理打嗝的方法,包括屏气、深呼吸、冰水刺激、惊吓疗法等。但对于饭后打嗝,常常因为胃内气体随嗝而出,大多数可自行缓解。因此,预防的意义更大于处理。(1)文中“真正意义上的打嗝”,从根源上讲是由 受刺激产生的。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神经系统D.运动系统(2)土豆中的淀粉被消化成 后,才能被人体吸收;豆腐中含有丰富的 ,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3)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与鲜榨果汁相比,成分中缺乏 ,人体对其需求量少,但是其作用却非常大。如坏血病就是饮食中缺少 导致的。(4)减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除可以预防饭后打嗝外,还有助于人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在 的作用下分解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 。(5)养成哪些饮食习惯可减少打嗝? 。(至少写两点)生物所需的营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广口瓶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作对照B.该实验的变量是水分的多少C.该实验应在光下进行D.该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答案】B【分析】(1)植物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有机物。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水和无机盐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但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大。(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A、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广口瓶中培养,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无机盐,则实验中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作对照,A正确。B、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无机盐,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无机盐,B错误。C、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而本实验探究的是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故该实验必须在光下进行,C正确。D、在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比在蒸馏水中的植物生长得好,根据此实验现象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D正确。故选:B。【点评】植物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了解水、无机盐、有机物对植物体的作用,牢记植株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是解题的关键。2.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移栽植物时,根部常常带土是为了( )A.保留水分和无机盐 B.避免伤害分生区C.避免伤害根冠 D.避免伤害根毛和幼根【答案】D【分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移栽植物时,根部常常带土,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明确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3.糖拌西红柿是以西红柿、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美食,其口味酸甜。一段时间后,盘里会出现许多“水”,该过程中西红柿细胞的状态与如图状态一致的是( )A.①——吸水 B.②——失水 C.①——失水 D.②——吸水【答案】B【分析】由图示可以看出:图①表示水分由外界进入细胞内表示细胞吸水;图②表示水分由细胞内出来,表示细胞失水。【解答】解:AB.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糖拌西红柿外部溶液中糖的浓度大于西红柿细胞内部的浓度,会导致细胞失水,即图②状态。可见,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D.由分析可知,①表示细胞吸水,②表示细胞失水,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萝卜块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丁)中,一段时间后,取出萝卜块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判断,浓度最高的蔗糖溶液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分析】蔗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且蔗糖溶液浓度越高,细胞失水越多。【解答】解:与初始重量相比,一段时间后,萝卜块重量减小的幅度越大、重量越小,说明细胞失水越多,蔗糖溶液的浓度越大;反之,萝卜块重量增加的幅度越大、重量越大,说明细胞吸水越多,则蔗糖溶液的浓度越小。因此,蔗糖溶液浓度最高的是丙。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条件。5.实验课上,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迎春叶横切永久装片,看到如图所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B.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C.与②处相比,④处含有的叶绿体数目更多D.从结构层次的角度来看,叶属于薄壁组织【答案】A【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叶肉、叶脉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不同,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外面有角质层,不含叶绿体,主要功能是保护叶肉。叶肉细胞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脉内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主要起支持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图中的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解答】解:A、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A正确。B、①⑤为植物的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B错误。C、叶片中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称为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称为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②栅栏组织含有的叶绿体数目更多,C错误。D、从结构层次的角度来看,叶属于器官,D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叶片的结构及其功能,正确识图是做题的关键。6.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的顺序为②④③①B.步骤②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C.步骤③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清水D.步骤①碘液染色是为了检验淀粉【答案】C【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A.《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图中①漂洗加碘,②暗处理,③酒精脱色,④部分遮光→光照,可见正确顺序:②④③①,A正确。B.②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才能说明检验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原先储存的,B正确。C.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所以步骤③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大烧杯中是清水,C错误。D.步骤①碘液染色是为了检验淀粉,淀粉遇碘变蓝,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7.将一株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进行如非绿色部分图所示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A.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B.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D.光合作用需要光【答案】A【分析】(1)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特性来检验叶片中是否制造了淀粉。如果叶片变蓝说明叶片中有淀粉,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如果叶片不变蓝,说明叶片中没有淀粉,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有:光、叶绿体,光用来提供动力,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解答】解:A、利用氧气有助燃的现象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该实验没有这一步,因此,不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符合题意。B、叶片A的绿色部分与叶片B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滴加碘液后,叶片的绿色部分含有二氧化碳变成蓝色;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叶片B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不含有二氧化碳)未变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B不符合题意。C、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成蓝色,非绿色部分未变蓝色,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C不符合题意。D、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黑纸片遮盖的部分以光照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成蓝色,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未变蓝色,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多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8.砂糖橘的含糖量在10%~12%左右,属于含糖量高的一种水果。这些糖分主要来源于( )A.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B.叶片的表皮细胞制造C.叶片的叶肉细胞制造D.果实的果肉细胞制造【答案】C【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根毛细胞、叶片的表皮细胞、果实的果肉细胞都不含叶绿体,故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关键点: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9.在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下列方式不利于提高产量的是( )A.通入二氧化碳 B.提高种植密度C.增大昼夜温差 D.延长光照时间【答案】B【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正确。B、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种植密度,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不利于提高产量,B错误。C、植物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所以,增大昼夜温差,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有利于提高产量,C正确。D、补充人工光照,可以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高、时间长制造的有机物就多,可以使蔬菜增产,D正确。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0.青少年因挑食、偏食,常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下列疾病与病因对应错误的是( )A.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B.佝偻病——缺乏含钙的无机盐C.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D.贫血——缺乏含铁的无机盐【答案】A【分析】人体内的某些物质的含量异常,会使人体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例如维生素缺乏时,人也会有不正常的表现。【解答】解:A、夜盲症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形成的,A不正确。B、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和钙形成的,B正确。C、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C正确。D、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饮食中缺乏含铁的无机盐食物易患贫血,D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一些常见营养缺乏症和激素缺乏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典型,只要认真分析即可正确解答。11.老北京炸酱面是一道传统的中式面食,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味道鲜美,下列关于老北京炸酱面的消化与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炸酱面中的青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不为人体提供能量B.炸酱面中的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C.消化淀粉的场所是口腔和小肠D.炸酱面被消化后,全部被小肠吸收【答案】D【分析】(1)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2)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有胃、小肠和大肠,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3)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解答】解:A、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一种有机物,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炸酱面中的青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不为人体提供能量,A正确。B、炸酱面中的面的原料是小麦面粉,其主要成分是淀粉,B正确。C、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所以消化淀粉的场所是口腔和小肠,C正确。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炸酱面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其中的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其中少量的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会在大肠内被吸收,D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和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等相关知识。12.“舌尖上的安全,味蕾上的健康”,食品安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以下生活中常见的做法,合理的是( )A.为避免浪费,食用发霉的花生B.购买包装食品时,不需要识别生产日期和保质期C.买回的果蔬,用流水冲洗后再食用D.用工业染料制作五色糯米饭【答案】C【分析】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解答】解:A、发霉的食物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黄曲霉能够产生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所以,发霉的花生不能食用,A错误;B、购买包装食品时,需要识别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确保食品安全,B错误;C、买回的果蔬,用流水冲洗后再食用,目的是减少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危害,C正确;D、工业染料通常不能食用,因此用工业染料制作五色糯米饭,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13.为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支试管应放入等量的清水和唾液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两支试管中加入碘液后①变蓝,②不变蓝D.该实验证明唾液可将淀粉消化为葡萄糖【答案】D【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解答】解:A.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两支试管应放入等量的清水和唾液,A正确。B. ①与②对照,变量是唾液,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C.两支试管中加入碘液后①试管变蓝,试管中的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所以遇碘液变蓝;②试管中有唾液,淀粉被分解,所以不变蓝,C正确。D.该实验不能证明唾液可将淀粉消化为葡萄糖,只能证明唾液可分解淀粉,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唾液的消化作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消化道的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部位A可分泌唾液淀粉酶B.部位C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在部位D中,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D.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答案】B【分析】图中的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和肛门、Ⅰ淀粉的消化、Ⅱ蛋白质的消化、Ⅲ脂肪的消化。【解答】解:A、部位A口腔处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A正确。B、部位C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B不正确。C、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在部位D小肠中,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C正确。D、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和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的相关知识。15.某同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B.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下C.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答案】D【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解答】解:A、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前把铜钱草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是让铜钱草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和消耗,A正确。B、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上下遮盖后移到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B正确。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而不能直接加热。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C正确。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但是不能说明绿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错误。故选:D。【点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要弄清实验的主要步骤及其实验目的。二、实验探究题16.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针对光合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下面是其中三位科学家所做的实验,请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实验一: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实验: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一棵柳树苗,5年后发现,树苗增重了76.8千克,而培植用的土壤却只减少了0.057千克。(1)根据实验结果,海尔蒙特认为,柳树质量的增加主要来自水。结合你所学光合作用知识分析,柳树质量的增加还来自于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实验二: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组实验,如图所示。他根据这组实验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2)有学者尝试验证普利斯特利的结论,但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你认为普利斯特利的结论中应补充的条件是 光照 。后经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更新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 氧气 。实验三: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利用天竺葵做了如下实验:(3)请对上述实验操作进行排序 ecdab (用序号表示)。b步骤滴加碘液后,观察到叶片A部分颜色的变化是 变蓝 。(4)综合实验二、实验三的结果,说明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氧气和淀粉 。【答案】(1)二氧化碳(2)光照;氧气(3)ecdab;变蓝(4)氧气和淀粉【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漂洗后观察叶色。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解答】解:(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水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会使重量减轻;而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久就熄灭了;但他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则不容易熄灭,从而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有学者尝试验证普利斯特利的结论,但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这是因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必须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因此普利斯特利的结论中应补充的条件是植物在光照。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光合作用更新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氧气。(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方法步骤:e暗处理→c部分遮光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d酒精脱色→a漂洗→b滴加碘液→漂洗后观察叶色。故正确顺序是ecdab。叶片A部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液变蓝;叶片B部不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液不变蓝。(4)实验二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实验三说明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因此根据实验二、三可以得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淀粉。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光照;氧气(3)ecdab;变蓝(4)氧气和淀粉【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含义及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7.在自家樱桃园里,张琪同学发现,弱光环境生长的樱桃植株叶片偏薄。他制作樱桃叶片横切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并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了图1和图2结果。(1)图1中, b (填字母)是栅栏组织,该处细胞呈圆柱状,排列比较 紧密 (紧密/疏松),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樱桃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透过 a (填字母)和d进入的光提供的能量,将水和 二氧化碳 制造成淀粉等有机物。(2)图2中,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越弱,樱桃叶片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均越 薄 ,这种变化使光线能够透入大多数叶绿体内。其中厚度变化幅度更大的结构是 c (填图1中字母),这样可以使叶片变薄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上述现象体现了樱桃植株对弱光环境的 适应 。【答案】(1)b;紧密;a;二氧化碳。(2)薄;c;适应。【分析】1、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2、图1中:a是上表皮,b是栅栏组织,c是海绵组织,d下表皮。【解答】解:(1)叶肉大体上分为上、下两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其中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长柱形,排列得比较整齐,有些像栅栏,细胞里面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的形状不规则,排列得比较疏松,有些像海绵,细胞里面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少,因此图中b是栅栏组织,c是海绵组织。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光合作用的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樱桃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透过a上表皮和d下表皮进入的光提供的能量,将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淀粉等有机物。(2)根据坐标曲线图的数据可知,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越弱,樱桃叶片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均越小,这种变化使光线能够透入大多数叶绿体内。光强减弱导致樱桃叶片变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均变薄,但以c海绵组织变薄为主,因为栅栏组织的光合能力强于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相对厚一些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光能,上述现象体现了樱桃植株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故答案为:(1)b;紧密;a;二氧化碳。(2)薄;c;适应。【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叶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8.延庆火勺起源于明朝,被誉为延庆区“十大特色文化遗产”之一。火勺是用天然的火炉烘烤而成,可以夹肉或夹菜,是延庆人喜爱的一种美食。(图1为人体消化系统组成,如下表为各种食材所含营养成分和能量)种类 每100g(部分营养成分)含量蛋白质(g) 脂肪(g) 维生素A(μg) 钙(mg) 能量(kJ)五花肉 7.7 35.3 39 5 1460火腿肠 14.0 10.4 5 9 887鸡蛋 13.3 8.8 234 56 602豆皮 21.8 13.7 0 90 967(1)表中火勺所夹的四种食材中,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最多的是 五花肉 。(2)医生建议胆囊炎患者少吃火勺夹五花肉,这是因为摄入过高的油腻食物,会使图1中② 肝脏 分泌的 胆汁 增多,从而刺激胆囊收缩,诱发疼痛。(3)火勺夹五花肉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中消化过程如图2所示,曲线X表示 糖类 的消化;瘦肉中的蛋白质在图2中的C开始被消化,在D中被消化后的产物是 氨基酸 。(4)有的同学每天早晨只以一个火勺夹火腿肠或者夹豆皮作为自己的早餐,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认为这一做法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不够合理,因为火勺夹火腿肠或者夹豆皮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缺少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的果蔬类,会由于缺乏维生素出现相应的病症 。(5)营养学家将食物按每日建议摄取量,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图3),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 糖类 ,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对 能量 的需求;摄取量最少的应为第[ ⑤ ](填序号)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易在人体内储存而导致肥胖。【答案】(1)五花肉(2)肝脏;胆汁(3)糖类;氨基酸(4)不够合理,因为火勺夹火腿肠或者夹豆皮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缺少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的果蔬类,会由于缺乏维生素出现相应的病症(5)糖类;能量;⑤【分析】图1中的①食道、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图二中的X淀粉的消化、Y脂肪的消化、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E大肠。【解答】解:(1)表中火勺所夹的四种食材中,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最多的是五花肉。(2)肝脏分泌的胆汁会暂时储存在胆囊中,医生建议胆囊炎患者少吃火勺夹五花肉,这是因为摄入过高的油腻食物,会使图1中②肝脏分泌的胆汁增多,从而刺激胆囊收缩,诱发疼痛。(3)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火勺夹五花肉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中消化过程如图2所示,曲线X表示糖类(主要是淀粉)的消化;瘦肉中的蛋白质在图2中的C胃开始被消化,在D小肠中被消化后的产物是氨基酸。(4)有的同学每天早晨只以一个火勺夹火腿肠或者夹豆皮作为自己的早餐,根据表中的信息,这种做法不够合理,因为火勺夹火腿肠或者夹豆皮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缺少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的果蔬类,会由于缺乏维生素出现相应的病症。(5)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谷类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摄取量最少的应为第⑤层油脂类食物,因为该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易在人体内储存而导致肥胖。故答案为:(1)五花肉(2)肝脏;胆汁(3)糖类;氨基酸(4)不够合理,因为火勺夹火腿肠或者夹豆皮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缺少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的果蔬类,会由于缺乏维生素出现相应的病症(5)糖类;能量;⑤【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过程和合理营养等相关知识。四、材料分析题19.阅读科普短文,完成(1)~(5)题。什么是“打嗝”?医学上称之为“呃逆”,它是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的一侧或双侧膈肌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声音。事实上,我们常见的饭后饱嗝声音长而缓慢,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打嗝。饭后打嗝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饮食因素,饮用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食用萝卜、土豆、豆腐、苹果等容易胀气的果蔬,进食过凉、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狼吞虎咽、暴饮暴食等不健康饮食习惯都可能会导致饭后打嗝。其二,打嗝可能是多种疾病的外在表现,例如食管炎、胃溃疡、胆囊炎、胸膜炎、膈肌病变、颅脑疾病等。当然,就饭后饱嗝而言,最常见的还是消化管疾病。因此,对于经常饭后打嗝、腹胀不适的人群,建议检查消化管。其三,也有很多人说我检查了胃肠镜和腹部CT都没发现什么问题,饮食也很注意,但症状依然没有改善,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一部分人,医学上称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经常出现在工作压力大、长期情绪紧张的人群中。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对人体健康不会构成多大的威胁,但类似症状反复出现的确会困扰工作与生活。打嗝怎么处理?网上有很多处理打嗝的方法,包括屏气、深呼吸、冰水刺激、惊吓疗法等。但对于饭后打嗝,常常因为胃内气体随嗝而出,大多数可自行缓解。因此,预防的意义更大于处理。(1)文中“真正意义上的打嗝”,从根源上讲是由 A 受刺激产生的。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神经系统D.运动系统(2)土豆中的淀粉被消化成 葡萄糖 后,才能被人体吸收;豆腐中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 ,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3)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与鲜榨果汁相比,成分中缺乏 维生素 ,人体对其需求量少,但是其作用却非常大。如坏血病就是饮食中缺少 维生素C 导致的。(4)减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除可以预防饭后打嗝外,还有助于人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在 消化酶 的作用下分解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 吸收 。(5)养成哪些饮食习惯可减少打嗝? 少饮用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少食用萝卜、土豆、豆腐、苹果等容易胀气的果蔬 。(至少写两点)【答案】(1)A(2)葡萄糖;蛋白质(3)维生素;维生素C(4)消化酶;吸收(5)少饮用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少食用萝卜、土豆、豆腐、苹果等容易胀气的果蔬。【分析】(1)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2)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解答即可。【解答】解:(1)阅读科普短文可知,文中“真正意义上的打嗝”,从根源上讲是由于消化系统受刺激产生。故选:A。(2)土豆中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小肠吸收。(3)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原料,也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与鲜榨果汁相比,成分中缺乏维生素,如饮食中缺少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4)减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除可以预防饭后打嗝外,还有助于人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消化成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5)饮食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打嗝,如饮用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食用萝卜、土豆、豆腐、苹果等容易胀气的果蔬,进食过凉、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狼吞虎咽、暴饮暴食等不健康饮食习惯都可能会导致饭后打嗝。故答案为:(1)A(2)葡萄糖;蛋白质(3)维生素;维生素C(4)消化酶;吸收(5)少饮用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少食用萝卜、土豆、豆腐、苹果等容易胀气的果蔬【点评】仔细阅读短文,结合消化和呼吸相关知识解题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