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探索生命奥秘(单元测试.含解析)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单元 探索生命奥秘(单元测试.含解析)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 探索生命奥秘
一、选择题
1.有“东方医学巨典”和“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植物药1094种,动物药443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2.下列环境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
A.沙漠 B.热带雨林 C.城市 D.稻田
3.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珊瑚虫 C.珊瑚 D.钟乳石
4.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这体现了(  )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个体多样性
5.与“植物的向光性”体现出的生物特征相同的诗句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C.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6.王老师家的生态鱼缸里生活着鱼、螺等动物和一些水生植物,里面还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遗传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物种多样性
7.大雨过后,菜地里爬出许多蚯蚓,几只鸭子忙着享受“美食”。以上没有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8.枫叶到了秋天火红一片,吸引了无数游客。枫叶变红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能产生变异
D.生物能生长
9.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下列现象能体现这一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
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C.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
D.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废物
10.2023年10月1日,杭州亚运会上的“显眼包”机器狗又来了,在帮忙运铁饼时竟然摔倒在地,但没关系,爬起来再干,网友夸赞它“真的好敬业”。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机器狗是否为生物的标准(  )
A.是否耗能 B.能否运动 C.能否说话 D.能否生殖
11.2022年北京冬奥会无人餐厅实行机器人全套餐饮服务,并首次实现了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充分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理念。下列哪项特征是机器人所不具备的(  )
A.按照设定程序规律性地运动
B.接收指令,并作出准确的应答
C.生长和繁殖
D.自主学习、存储、升级迭代
12.近日,“地球微生物水熊虫可能定居月球”的报道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判断水熊虫属于生物的标准是(  )
A.是否需要营养 B.能否生长和繁殖
C.能否进行呼吸 D.能否运动
13.如下表为小明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设计,他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
位置 鼠妇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边 20只 阴暗 20℃ 潮湿
纸盒右半边 20只 阴暗 30℃ 潮湿
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空气
14.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下列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的是(  )
A.借助放大镜研究屎壳郎滚粪球的过程
B.借助望远镜和照相机研究鸟类繁殖期的活动
C.用显微镜研究黑藻的幼叶细胞
D.用声波干扰水体,研究海豚对不同声波的反应
15.“五爪金龙”是民间的称呼,它的真名是圆鼻巨蜥,属于一种大体格的蜥蜴。科研人员在开展监测工作时,发现一只圆鼻巨蜥,并拿出相机对它进行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16.为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某学习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如下表是该小组重复5次所统计数据的平均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时间(分钟) 环境 2 3 4 5 6 7 8 9
明亮处鼠妇数(只) 7 4 1 0 0 0 0 0
黑暗处鼠妇数(只) 13 16 19 20 20 20 20 20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B.进行5次实验,有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C.实验结果: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D.为节省时间,各组选择一只鼠妇进行实验即可
17.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下列有关生物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注重探究和实践
C.动植物、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学研究的唯一对象
D.观察是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8.下列关于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早期的生物学大多以简单的实验为研究方法
B.拉马克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
C.在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之前,许多人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神创造的
D.哈维运用实验法,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二、实验探究题
19.生活中食品保存不当容易发生霉变现象,为探究影响霉菌生活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记录如下表(表中未提及的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组别 材料 数量 水分 操作 温度 实验结果
A 面包 三块 不含水 均暴露于空气中5分钟,再分别置于保鲜袋中,并扎紧袋口,持续10天 室温 无霉斑
B 面包 三块 含水 室温 霉斑较多
C. 面包 三块 含水 低温 霉斑很少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应选择     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分析该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2)B组和C组能否形成对照实验?    ;为什么?    。
(3)与B组相比,C组面包霉斑较少的原因是:    。
20.2022年5月31日是第35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烟草威胁环境”。为宣传这一主题,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某一品牌香烟、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出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浸出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的探究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材料 喷洒适量且等量的不同浓度的浸出液 第5天的平均发芽率
A 各20粒同样饱满的玉米种子 0 100%
B 40% 95%
C 70% 65%
D 100% 35%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每组选用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的原因是     。
(3)本实验中的实验组是     (填实验组别),变量是     。
(4)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烟草浸出液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三、解答题
21.地球上的生物许许多多,形形色色,有青青的禾苗、有嬉戏的游鱼、有远去的秋雁、有追逐的蝴蝶等等。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生命的神奇和美丽。这些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以下的诗词或谚语所揭示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出生物特征是     。
(2)“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出生物特征是     。
(3)“鸟为食亡”体现出生物特征是     。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出生物特征是     。
(5)“轻点盆花含羞草,叶面收拢真奇妙”体现出生物特征是     。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体现出生物特征是     。
第1单元 探索生命奥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有“东方医学巨典”和“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植物药1094种,动物药443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①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②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可见,《本草纲目》记载了植物药1094种,动物药443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下列环境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
A.沙漠 B.热带雨林 C.城市 D.稻田
【答案】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据此答题
【解答】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每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升。其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此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生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自动调节能力较强。故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各生态系统的类型及主要特点.明确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3.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珊瑚虫 C.珊瑚 D.钟乳石
【答案】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解答】解:题干中珊瑚虫具有能呼吸、能生长和繁殖等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而机器人、珊瑚、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了解生物的特征是答题的环境。
4.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这体现了(  )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个体多样性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解答】解: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间和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任何一个物种都具有其独特的基因库和遗传组织形式,物种的多样性显示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因此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这体现了遗传的多样性。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5.与“植物的向光性”体现出的生物特征相同的诗句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C.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A
【分析】1、“植物的向光性”体现出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符合题意。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不符合题意。
C、“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C不符合题意。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物的生长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
6.王老师家的生态鱼缸里生活着鱼、螺等动物和一些水生植物,里面还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遗传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物种多样性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王老师家的生态鱼缸里生活着鱼、螺等动物和一些水生植物,里面还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7.大雨过后,菜地里爬出许多蚯蚓,几只鸭子忙着享受“美食”。以上没有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蚯蚓是通过体壁来呼吸,大雨过后雨水填满了菜地的缝隙,里面缺少氧气,因此菜地里爬出许多蚯蚓,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鸭子忙着享受“美食”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因此题干中的描述没有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C。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的特征知识。
8.枫叶到了秋天火红一片,吸引了无数游客。枫叶变红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能产生变异
D.生物能生长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由于秋天的温度变低,枫叶由绿变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温度)刺激做出反应。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的特征知识。
9.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下列现象能体现这一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
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C.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
D.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废物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A错误。
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错误。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可见,“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能够体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正确。
D、“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废物”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0.2023年10月1日,杭州亚运会上的“显眼包”机器狗又来了,在帮忙运铁饼时竟然摔倒在地,但没关系,爬起来再干,网友夸赞它“真的好敬业”。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机器狗是否为生物的标准(  )
A.是否耗能 B.能否运动 C.能否说话 D.能否生殖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汽车奔跑需要耗能,但是汽车不属于生物,所以耗能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A不符合题意;
B、能运动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B不符合题意;
C、能否说话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C不符合题意;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所以能否生殖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1.2022年北京冬奥会无人餐厅实行机器人全套餐饮服务,并首次实现了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充分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理念。下列哪项特征是机器人所不具备的(  )
A.按照设定程序规律性地运动
B.接收指令,并作出准确的应答
C.生长和繁殖
D.自主学习、存储、升级迭代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物的特征。机器人不是生物,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不能生长和生殖。
故选: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2.近日,“地球微生物水熊虫可能定居月球”的报道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判断水熊虫属于生物的标准是(  )
A.是否需要营养 B.能否生长和繁殖
C.能否进行呼吸 D.能否运动
【答案】D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ABC、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生长和繁殖、能否进行呼吸,都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
D、能运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故能否运动不能作为判断水熊虫属于生物的标准。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3.如下表为小明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设计,他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
位置 鼠妇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边 20只 阴暗 20℃ 潮湿
纸盒右半边 20只 阴暗 30℃ 潮湿
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空气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解答】解: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所以,在本探究实验中,变量是温度,而其他因素都相同。
故选:B。
【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4.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下列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的是(  )
A.借助放大镜研究屎壳郎滚粪球的过程
B.借助望远镜和照相机研究鸟类繁殖期的活动
C.用显微镜研究黑藻的幼叶细胞
D.用声波干扰水体,研究海豚对不同声波的反应
【答案】D
【分析】(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精确的观察需要一定的工具。
(2)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
【解答】解:借助放大镜研究屎壳郎滚粪球的过程、借助望远镜和照相机研究鸟类在繁殖期的活动、用显微镜研究黑藻的幼叶细胞均没有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均属于观察;用声波干扰水体,研究海豚对不同声波的反应,属于实验法,实验变量是声波,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15.“五爪金龙”是民间的称呼,它的真名是圆鼻巨蜥,属于一种大体格的蜥蜴。科研人员在开展监测工作时,发现一只圆鼻巨蜥,并拿出相机对它进行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答案】A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
【解答】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研人员在开展监测工作时,发现一只圆鼻巨蜥,并拿出相机对它进行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A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C、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C不符合题意。
D、为了了解某些情况而进行的多方面的考察是调查,例如我国的森林资源清查、人口普查等就属于调查,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6.为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某学习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如下表是该小组重复5次所统计数据的平均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时间(分钟) 环境 2 3 4 5 6 7 8 9
明亮处鼠妇数(只) 7 4 1 0 0 0 0 0
黑暗处鼠妇数(只) 13 16 19 20 20 20 20 20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B.进行5次实验,有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C.实验结果: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D.为节省时间,各组选择一只鼠妇进行实验即可
【答案】D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A.该实验的题目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A正确。
B.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进行5次实验,有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正确。
C.通过分析实验结果,阴暗环境中的鼠妇比明亮环境中的多,可以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C正确。
D.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时各组不能只选择一只鼠妇进行实验,D错误。
故选:D。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17.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下列有关生物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注重探究和实践
C.动植物、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学研究的唯一对象
D.观察是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答案】C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植物、动物等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都是研究的对象,通过这一学期的研究,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生物学基本知识,还具有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解答】解:A、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A正确;
B、生物学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注重探究和实践,B正确;
C、植物、动物等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C错误;
D、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包括观察、调查、测量、实验等,其中观察是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
18.下列关于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早期的生物学大多以简单的实验为研究方法
B.拉马克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
C.在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之前,许多人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神创造的
D.哈维运用实验法,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答案】C
【分析】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解:A、早期的生物学由于知识的匮乏和实验仪器的简陋而无法深入研究,大多以简单的观察为主,错误;
B、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错误;
C、在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之前,许多人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神创造的,正确;
D、沃森、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生物学家及其发现即可解答本题。
二、实验探究题
19.生活中食品保存不当容易发生霉变现象,为探究影响霉菌生活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记录如下表(表中未提及的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组别 材料 数量 水分 操作 温度 实验结果
A 面包 三块 不含水 均暴露于空气中5分钟,再分别置于保鲜袋中,并扎紧袋口,持续10天 室温 无霉斑
B 面包 三块 含水 室温 霉斑较多
C. 面包 三块 含水 低温 霉斑很少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应选择  A、B  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分析该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  。
(2)B组和C组能否形成对照实验? 能  ;为什么?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
(3)与B组相比,C组面包霉斑较少的原因是: 低温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
【答案】(1)A、B;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
(2)能;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低温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3、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解答】解:(1)若探究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变量是水,因此应选择B组(含水)和A组(不含水)进行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水,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据表中实验结果可见: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
(2)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B组和C组能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3)适宜的温度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抑制;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会受到威胁,甚至死亡。可见与B组(室温)相比,C组(低温)面包霉斑较少的原因是:低温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故答案为:
(1)A、B;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
(2)能;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低温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需要平时多练习。
20.2022年5月31日是第35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烟草威胁环境”。为宣传这一主题,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某一品牌香烟、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出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浸出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的探究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材料 喷洒适量且等量的不同浓度的浸出液 第5天的平均发芽率
A 各20粒同样饱满的玉米种子 0 100%
B 40% 95%
C 70% 65%
D 100% 35%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烟草浸出液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
(2)实验中每组选用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的原因是  避免实验偶然性  。
(3)本实验中的实验组是  BCD  (填实验组别),变量是  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
(4)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烟草浸出液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有  抑制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答案】(1)烟草浸出液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避免实验偶然性;
(3)BCD;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4)抑制。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根据主题是“烟草威胁环境”。为宣传这一主题,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某一品牌香烟、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出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浸出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的探究实验,可知该实验提出问题: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2)每组实验的种子不能低于10粒,避免偶然性发生,减小误差。
(3)设计对照: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有变量的就是实验组。要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就要以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除烟草浸出液浓度不同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因此,本实验中的实验组是BCD组,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
(4)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不同浓度的浸出液0、40%、70%、100%对应种子萌发率分别为:100%、95%、65%、35%,浓度越高发芽率越低。说明烟草浸出液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1)烟草浸出液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避免实验偶然性;
(3)BCD;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4)抑制。
【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21.地球上的生物许许多多,形形色色,有青青的禾苗、有嬉戏的游鱼、有远去的秋雁、有追逐的蝴蝶等等。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生命的神奇和美丽。这些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以下的诗词或谚语所揭示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出生物特征是  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  。
(2)“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出生物特征是  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  。
(3)“鸟为食亡”体现出生物特征是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出生物特征是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5)“轻点盆花含羞草,叶面收拢真奇妙”体现出生物特征是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体现出生物特征是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
【答案】(1)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
(2)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
(3)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5)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1)生物学上,把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2)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3)鸟为食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5)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汗腺分泌汗液,汗液通过导管把人体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可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体现了生物能够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的特征。
故答案为:
(1)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
(2)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
(3)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5)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