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活动一:“追忆童年学习场景”
1.(8分)结合活动寄语,根据拼音写词语。
同学们,节日风俗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它能唤醒我们心中的美好。听,biān pào     声声,春节忽至,在除夕wǎn yàn     的欢娱声中,充满着对家的qiān bàn     ;闻,粽叶飘香,端午初到,在龙舟jiàn qǐ     的浪花中,传达着对先贤的āi dào     ;看,野菊zhàn fàng     ,重阳来临,在插茱萸、登高远望中,期盼着故乡的讯息……许多的节日风俗都jì tuō     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值得我们去chuán chéng     、弘扬。
二、选一选。(每小题2分,12分)
2.(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衣袍 宽慰 停顿 见微知著 满目凄凉
B.惊异 嘟囊 系统 重见天日 言之凿凿
C.惊皇 洪亮 截然 五湖四海 一视同仁
D.通霄 彼此 利益 翻箱倒柜 赴汤蹈火
3.(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B.美不胜收 防不胜防
C.心旷神怡 怡然自得 D.名正言顺 莫名其妙
4.(2分)“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句中“蕲”的意思最有可能与(  )有关。
A.位置 B.香草 C.重量 D.时间
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B.我写的一篇作文在班级里传阅,习作内容誉满天下。
C.听了爸爸对景区的详细介绍,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景区的美丽。
D.看着老师捧着试卷走进了教室,我担心自己考差了,一下子忐忑不安起来。
6.(2分)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时令的景物,按春夏秋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④②③①
7.(2分)临近毕业,一位同学想表达对母校的不舍与感激之情,下列句子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花香馥郁今日情,春光洋溢赤子心。
B.不舍菁菁校园草,难忘款款恩师情。
C.树下芳草春来绿,坛前鲜花别样红。
D.花草逢霖示我心,书案载语传深情。
三、解答题。
8.(5分)口语交际:开卷是否有益
学校组织的读书交流会上,李平同学在发言时引用了“开卷有益”这个成语,同学们有的支持这一观点,有的反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果你在场,你支持李平的观点吗?理由是什么?请你组织语言,大胆发言吧!
   
9.(10分)按要求写句子。
(1)玛琪问托米:“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改为转述句)
   
(2)黄果树瀑布以其雄伟壮观、水势磅礴而著称,是中国黄河上的一大奇观。(改为感叹句,使句子的情感更为强烈)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用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写“饿”)
   
(5)以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建设,促进航天事业。(修改病句)
   
四、活动二:《记忆里的红色故事》演讲
10.(10分)阅读演讲稿《记忆里的红色故事》补全诗文。
亲爱的同学们:
有一种记忆,叫“红色记忆”。这种记忆里,有毛泽东“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自信;有于谦“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赤子之心;有郑燮“    ,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顽强刚毅。
有一种精神,叫“红色精神”。这种精神,是边关战士寸土不让的守护,“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是无数先烈挺身而出的爱国,“    ,视死忽如归”;是科研人员呕心沥血的创新,“苟日新,    ,    ”。
有一种传承,叫“红色传承”。这种传承,让我们知道“阳春布德泽,    ”的欣欣向荣来之不易;“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蓬勃生机需要我们珍惜;“水是眼波横,    ”的秀美山水需要我们去呵护。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看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五、活动三:阅读之乐。快乐阅读(25分)
11.(13分)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遂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选文中画“ ”句子是对父亲的     、    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法庭上的父亲内心     和    
(2)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练习。
资料: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把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死守党的机密。
结合资料及选文,我们可以知道:父亲“没戴眼镜”、长头发“乱蓬蓬的”是因为他     ,“平静”说明他    
(3)针对选文第4自然段中的加点部分,展开了讨论。下列同学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A.“瞅了瞅”是父亲看向“我们”的动作,表现了他因为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泰然自若。
B.“瞅了瞅”显得不够正式,用“望一望”更能表现父亲对亲人的爱。
C.“瞅了瞅”是法官拍惊堂木后父亲的反应,他用眼神告诉“我们”不要讲话。
(4)结合选文及第2题中的资料,写出你对画“ ”句子的理解。
12.(12分)课外阅读。
两千年和一个晚上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布置给他的数学题。
青年很有数学天赋。导师对他寄予厚望,每天都给他布置两道较难的数学题。正常情况下,青年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
“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题?”他也没多想,就做了起来。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在两个小时以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正十七边形。青年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开始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绞尽脑汁,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着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
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再画一个正十七边形。
青年很快地画了出来。导师激动地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个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听了导师的话,这下轮到青年……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1)“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是     。从“越来越吃力”“    ”“    ”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这道题的难度很大;从“激起……斗志”“一定要”“尝试着”“超常规”等词语,可以体会到高斯     。
(2)从文中找出与“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题?”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3)听了导师的解释和赞扬之后,高斯会有怎样的反应?试着把它写下来。(提示:可参照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想象高斯当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4)文中高斯“一个晚上”便破解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发?
六、活动四:恩师我想对您说
13.(30分)作文。
时光流逝,似水流年,岁月的年轮又进了一程。小学生活将告一段落,六年的小学生活是在老师的陪伴下度过的,在这即将告别的日子里,请你给老师写一封信,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吧,可以表达谢意,可以送上祝福,也可以诉说牵挂……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学校和自己姓名的真实信息。
2025年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题号 2 3 4 5 6 7
答案 A D B B B B
一、活动一:“追忆童年学习场景”
1.(8分)结合活动寄语,根据拼音写词语。
同学们,节日风俗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它能唤醒我们心中的美好。听,biān pào  鞭炮  声声,春节忽至,在除夕wǎn yàn  晚宴  的欢娱声中,充满着对家的qiān bàn  牵绊  ;闻,粽叶飘香,端午初到,在龙舟jiàn qǐ  溅起  的浪花中,传达着对先贤的āi dào  哀悼  ;看,野菊zhàn fàng  绽放  ,重阳来临,在插茱萸、登高远望中,期盼着故乡的讯息……许多的节日风俗都jì tuō  寄托  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值得我们去chuán chéng  传承  、弘扬。
【解答】故答案为:
鞭炮 晚宴 牵绊 溅起 哀悼 绽放 寄托 传承
二、选一选。(每小题2分,12分)
2.(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衣袍 宽慰 停顿 见微知著 满目凄凉
B.惊异 嘟囊 系统 重见天日 言之凿凿
C.惊皇 洪亮 截然 五湖四海 一视同仁
D.通霄 彼此 利益 翻箱倒柜 赴汤蹈火
【解答】A.正确。
B.有误,“嘟囊”应为“嘟囔”,“嘟囔”意思是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C.有误,“惊皇”应为“惊惶”,“惊惶”指惊慌,侧重于形容人的内心状态。
D.有误,“通霄”应为“通宵”,“宵通宵”即整夜。
故选:A。
3.(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B.美不胜收 防不胜防
C.心旷神怡 怡然自得 D.名正言顺 莫名其妙
【解答】A.相同,“精益求精”的“益”意思是更加,这个词表示好了还求更好。“老当益壮”的“益”同样是更加的意思,说的是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B.相同,“美不胜收”的“胜”是尽、完的意思,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防不胜防”的“胜”也是尽、完的意思,指防备不过来。
C.相同,“心旷神怡”的“怡”是愉快、和悦的意思,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怡然自得”的“怡”同样是愉快的意思,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D.不同,“名正言顺”的“名”指名分、名义,意思是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莫名其妙”的“名”是说出的意思,指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表示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说不出解释的道理来。
故选:D。
4.(2分)“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句中“蕲”的意思最有可能与(  )有关。
A.位置 B.香草 C.重量 D.时间
【解答】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到蕲水清泉寺去游玩,清泉寺临近兰溪,溪水向西流。“蕲”的偏旁是草字头,带“艹”的意思最有可能与芳草。
故选:B。
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B.我写的一篇作文在班级里传阅,习作内容誉满天下。
C.听了爸爸对景区的详细介绍,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景区的美丽。
D.看着老师捧着试卷走进了教室,我担心自己考差了,一下子忐忑不安起来。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不符合句子语境。
故选:B。
6.(2分)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时令的景物,按春夏秋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④②③①
【解答】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绘了京城街道上细雨滋润如酥,小草刚刚发芽,远望有一片绿意,近看却又不明显的早春景色,所以描写的是春季。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句将雪花比作梨花,实际描写的是塞外八月大雪纷飞的景象,反映的是冬季。
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出自《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点明了时间,描绘的是西湖夏季的独特风光。
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枫桥夜泊》,“霜满天”“江枫”等意象体现出秋天的萧瑟,描写的是秋季。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应为①③④②。
故选:B。
7.(2分)临近毕业,一位同学想表达对母校的不舍与感激之情,下列句子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花香馥郁今日情,春光洋溢赤子心。
B.不舍菁菁校园草,难忘款款恩师情。
C.树下芳草春来绿,坛前鲜花别样红。
D.花草逢霖示我心,书案载语传深情。
【解答】A.不适合,“花香馥郁今日情,春光洋溢赤子心”描绘的是一种充满美好氛围且洋溢着赤诚之心的情景,但并没有直接体现出对母校的不舍与感激,更多的是侧重于当下的情感和氛围表达,所以不太符合要求。
B.适合,“不舍菁菁校园草,难忘款款恩师情”中,“不舍”直接表达了对校园的留恋之情,“菁菁校园草”以校园里的草木来指代母校;“难忘”体现出对老师情谊的深刻铭记,老师是母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老师的感恩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整体很好地表达了对母校的不舍与感激之情,符合题意。
C.不适合,“树下芳草春来绿,坛前鲜花别样红”仅仅是对校园景色的描写,描绘了春天校园里生机勃勃的景象,没有涉及到对母校的情感表达,所以不合适。
D.不适合,“花草逢霖示我心,书案载语传深情”表意比较模糊,虽然能感觉到有情感的传达,但没有明确体现出是对母校的不舍与感激,不如B选项直接和贴切。
故选:B。
三、解答题。
8.(5分)口语交际:开卷是否有益
学校组织的读书交流会上,李平同学在发言时引用了“开卷有益”这个成语,同学们有的支持这一观点,有的反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果你在场,你支持李平的观点吗?理由是什么?请你组织语言,大胆发言吧!
 我支持“开卷有益”这一观点。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开卷阅读,能拓宽视野,让我们知晓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故事,丰富见闻。也可增长知识,从科学知识到文学素养,都能得到提升。还能陶冶情操,在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思想中,滋养心灵,塑造积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虽然存在不良书籍,但只要我们保持辨别力,就更应相信开卷带来的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影响。 
【解答】作答时先明确观点,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晰地阐述理由。
故答案为:
我支持“开卷有益”这一观点。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开卷阅读,能拓宽视野,让我们知晓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故事,丰富见闻。也可增长知识,从科学知识到文学素养,都能得到提升。还能陶冶情操,在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思想中,滋养心灵,塑造积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虽然存在不良书籍,但只要我们保持辨别力,就更应相信开卷带来的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影响。
9.(10分)按要求写句子。
(1)玛琪问托米:“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改为转述句)
 玛琪问托米,他在哪儿找到那本书的? 
(2)黄果树瀑布以其雄伟壮观、水势磅礴而著称,是中国黄河上的一大奇观。(改为感叹句,使句子的情感更为强烈)
 黄果树瀑布以其雄伟壮观、水势磅礴而著称,真是中国黄河上的一大奇观啊!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可能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用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写“饿”)
 小明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5)以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建设,促进航天事业。(修改病句)
 以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建设,促进航天事业发展。 
【解答】(1)考查了改为转述句。把引号中的“你”改为“他”,“这”改为“那”,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
(2)考查了改为感叹句。加上“真、啊”,句号改为感叹号。
(3)考查了改为双重否定。把“必定”改为“不可能不”。
(4)考查了修辞手法。例句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句子,仿写时要注意。
(5)考查了修改病句。“促进”与“航天事业”搭配不完整,可改为“促进航天事业发展”。
故答案为:
(1)玛琪问托米,他在哪儿找到那本书的?
(2)黄果树瀑布以其雄伟壮观、水势磅礴而著称,真是中国黄河上的一大奇观啊!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可能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4)小明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5)以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建设,促进航天事业发展。
四、活动二:《记忆里的红色故事》演讲
10.(10分)阅读演讲稿《记忆里的红色故事》补全诗文。
亲爱的同学们:
有一种记忆,叫“红色记忆”。这种记忆里,有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自信;有于谦“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赤子之心;有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顽强刚毅。
有一种精神,叫“红色精神”。这种精神,是边关战士寸土不让的守护,“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是无数先烈挺身而出的爱国,“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是科研人员呕心沥血的创新,“苟日新, 日日新  , 又日新  ”。
有一种传承,叫“红色传承”。这种传承,让我们知道“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的欣欣向荣来之不易;“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蓬勃生机需要我们珍惜;“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的秀美山水需要我们去呵护。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看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解答】“红军不怕远征难”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整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展现了红军面对长征艰难困苦时的乐观与自信。
“粉骨碎身浑不怕”此句出自于谦的《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以石灰作比,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是郑燮《竹石》中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借竹子扎根于破岩之中,体现其顽强刚毅的品质。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强调了边疆战士对祖宗留下的疆土要坚决守护,不能有丝毫退让。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的《白马篇》,体现了医务人员逆行出征时,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勇毅精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鼓励人们要不断创新,每天都有新的进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描绘了春天阳光给予万物恩泽,使得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我们明白这种繁荣来之不易。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水比作美人流动的眼波,把山比作美人蹙起的眉毛,展现了山水的秀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是: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正从墙头伸到墙外来了。这句话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故答案为:
红军不怕远征难 粉骨碎身浑不怕 咬定青山不放松
不可以尺寸与人 捐躯赴国难 日日新 又日新
万物生光辉 春色满园关不住 山是眉峰聚
五、活动三:阅读之乐。快乐阅读(25分)
11.(13分)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遂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选文中画“ ”句子是对父亲的  外貌  、 神态  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法庭上的父亲内心  从容  和  镇定 
(2)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练习。
资料: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把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死守党的机密。
结合资料及选文,我们可以知道:父亲“没戴眼镜”、长头发“乱蓬蓬的”是因为他  受过酷刑  ,“平静”说明他  从容、镇定 
(3)针对选文第4自然段中的加点部分,展开了讨论。下列同学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A 
A.“瞅了瞅”是父亲看向“我们”的动作,表现了他因为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泰然自若。
B.“瞅了瞅”显得不够正式,用“望一望”更能表现父亲对亲人的爱。
C.“瞅了瞅”是法官拍惊堂木后父亲的反应,他用眼神告诉“我们”不要讲话。
(4)结合选文及第2题中的资料,写出你对画“ ”句子的理解。
【解答】(1)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知,这个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神态的描写。父亲“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他受过酷刑;“平静”说明了他对残酷折磨的态度,没有将敌人的严刑拷打放在心上,表现了他的从容、镇定。
(2)阅读句子“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知,这个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神态的描写。父亲“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他受过酷刑;“平静”说明了他对残酷折磨的态度,没有将敌人的严刑拷打放在心上,表现了他的从容、镇定。
(3)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瞅了瞅”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随意的一看,表现了他因为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泰然自若。
(4)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可知,“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故答案为:
(1)外貌 神态 从容 镇定;
(2)受过酷刑 从容、镇定;
(3)A;
(4)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12.(12分)课外阅读。
两千年和一个晚上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布置给他的数学题。
青年很有数学天赋。导师对他寄予厚望,每天都给他布置两道较难的数学题。正常情况下,青年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
“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题?”他也没多想,就做了起来。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在两个小时以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正十七边形。青年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开始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绞尽脑汁,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着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
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再画一个正十七边形。
青年很快地画了出来。导师激动地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个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听了导师的话,这下轮到青年……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1)“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是  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正十七边形  。从“越来越吃力”“ 绞尽脑汁  ”“ 毫无进展  ”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这道题的难度很大;从“激起……斗志”“一定要”“尝试着”“超常规”等词语,可以体会到高斯  面对难题时坚定的决心、勇于挑战、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  。
(2)从文中找出与“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题?”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3)听了导师的解释和赞扬之后,高斯会有怎样的反应?试着把它写下来。(提示:可参照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想象高斯当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4)文中高斯“一个晚上”便破解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发?
【解答】(1)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
从文中“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正十七边形”“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可知悬案是“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正十七边形”。“绞尽脑汁”说明高斯为解题费尽心思,“毫无进展”直接表明解题没有成果,从这两个词能体会题很难。“激起……斗志”“一定要”体现他解题的决心,“尝试着”“超常规”体现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所以能看出高斯面对难题有坚定决心、勇于挑战和创新探索的精神。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阅读全文可知,“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题?”是高斯疑惑多了一道题,后文“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解释了多一道题的原因,二者相互照应,前因后果形成呼应。
(3)考查扩展写话。
结合画横线语句“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可知,导师惊呆、激动的神态、动作、语言是作答时人物反应的参考。高斯得知真相,会有惊讶、意外等情绪,通过神态(瞪大眼、愣住)、动作(起身、摆手等)、语言(表达没想到、感慨等)来呈现,贴合情境即可,比如示例中从不可置信到感慨的反应,符合他刚知晓难题“分量”的状态。
(4)考查开放探究。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讲述了19岁的高斯在做导师布置的数学题时,意外遇到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画正十七边形难题,经一夜奋战成功解开,后得知是导师误夹的题,展现其数学天赋与钻研精神。据此作答即可。比如:高斯有数学天赋,但也靠一整晚钻研,说明天赋是基础,努力钻研、坚持探索才会有成果,天赋需努力加持才能发挥更大价值。
故答案为:
(1)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正十七边形 绞尽脑汁 毫无进展 面对难题时坚定的决心、勇于挑战、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
(2)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3)高斯瞪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站起身,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声音带着几分诧异与感慨:“原来这是道千年难题呀,我还以为只是您多布置的一道题,没想到……”
(4)遇到困难时,要激发斗志,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创新方法,或许能突破困境。
六、活动四:恩师我想对您说
13.(30分)作文。
时光流逝,似水流年,岁月的年轮又进了一程。小学生活将告一段落,六年的小学生活是在老师的陪伴下度过的,在这即将告别的日子里,请你给老师写一封信,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吧,可以表达谢意,可以送上祝福,也可以诉说牵挂……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学校和自己姓名的真实信息。
【解答】
给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王老师:
您好!
六年的小学生涯即将结束了,在临别之际,我有千言万语想对您说。如果您是园丁,那么我就是您所种的花中的其中一朵,被您细心地栽种;如果您是雨水,那么我就是小草,被您滋润着;如果您是蜡烛,那么我就是您所照亮的一处,您燃烧自己,照亮我的人生!
我记得,刚上四年级时,我的作文水平极差。当时,我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还有厌恶感。写作文时,根本没有题材,想不出写什么,往往在作文纸前坐上半个多小时,绞尽脑汁后,才艰难的写出一个题目,然后就不知怎么写了。导致后来的作文水平越来越差,语文考试成绩直线下降。是您,仔细地观察我,了解情况后,您课后主动找我谈话。当时我站在您面前,以为您肯定会骂我一顿。可是,迎接我的却是一脸的慈祥。您详细地给我讲不解的题目,有时在一个相同的题目上,听了您几次的解释,还是不懂,但是您还是耐心的讲给我听,直到我听懂为止。后来,我的语文成绩开始进步起来,在期末考试上,我得到了一个可观的成绩,于是您便在班上表扬我。是您,为我付出那么多的汗水。
当然,您不仅有表扬我们,对我们哪里做得不好的也会毫不犹豫地批评。
我记得,以前我们扫地非常不认真,每次扫到五点多,却还是没有扫干净。您上来检查,发现许多地方扫得不干净,于是便丝毫不留余地把我们做得不足、扫的不干净的地方指出来。还亲自动手,叫我们怎么做,拉开桌子,拿起拖把,认真地给我们做示范。
王老师,当了您三年的学生,您对我们学习的点点滴滴都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这三年里,一路上,我对您有许多误解,但是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我错了,错得那么离谱。在这里,我衷心的向你说一句:“谢谢您!王老师,您辛苦了!”
祝:
身体健康 工作愉快
您的学生:xxx
x年x月x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