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中学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中学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中学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6分)
1.(4分)请根据下列语段中的拼音选择出汉字书写正确的一组(  )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是在父母的bì 护下长大的,他们把无尽的爱都 予我们,每当我们生病时,他们总是jiāo 急万分:每当我们快乐时,他们总是幸福不已:每当我们遇到cuò 折时,他们总会鼓励,帮助我们,我们应该持有一kē 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努力来回bào 父母的养育之恩。
A.庇 给 焦 挫 颗 报
B.避 给 交 拌 颗 抱
C.庇 及 焦 措 棵 报
D.避 及 交 措 棵 抱
二、填空题。
2.(6分)为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似    (①sì ②shì)乎没有听见,仍像个木偶似    (①sì ②shì)的站在那里。
(2)市场上随处    (①chǔ ②chù)可见降价处    (①chǔ ②chù)理商品的柜台。
(3)在这片严禁    (①jìn ②jīn)踩踏的草坪上居然有人追逐打闹,我禁    (①jìn ②jīn)不住发火了。
三、选择题。(每小题4分)
3.(4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B.春光明媚的时节,登上山顶眺望远方,真让人心旷神怡。
C.面对突如其来的敌军,我军根本无力抵抗。
D.母亲只好绝处逢生,默默承受一切痛苦。
4.(4分)给下面一段话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 是水浇得不够 是肥施得不足 还是土壤根本不行 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 他找到了答案 西瓜开了花要授粉
A.????,——! B.?、、?,,。 C.?,,?,:。 D.,,,?。——。
5.(4分)下面哪个故事不是有关林冲的?(  )
A.误入白虎堂 B.雪夜上梁山
C.单臂擒方腊 D.风雪山神庙
6.(3分)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为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⑤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⑤
7.(3分)据说一次一位不怀好意的西方记者问周总理:“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时老低着头,而西方人却昂着头走路?”周总理作了非常巧妙的回答,请选出这一句。(  )
A.因为中国人谦虚,而西方人傲慢。
B.因为中国人富有人情味,走路时要与熟人打招呼,所以要低着头看前面。
C.因为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
D.因为中国人习惯于冲刺,而西方人习惯于依赖。
四、填空题。
8.(8分)运用诗句填空。
(1)冬日清晨,看雪满枝头,你不禁吟咏起岑参的名句:“    ,    ”
(2)提起奉献,你不禁想到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坚贞不渝,龚自珍“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
(3)每当秋风飒飒、枫叶火红时,你会吟诵“    ,    ”来赞美深秋的景色。
(4)每当春暖花开、鸟语阵阵时,你会吟诵“    ,    ”来赞美春天。
二、阅读理解。(34分)
9.(24分)阅读下列记叙性文字,回答问题。
祖母的葵花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①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晴。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凡 高在1888年《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 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凡 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光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匣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一会就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1)上文第3自然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2)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3)品味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上文第7自然段写到了凡 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只批阅第①题)(想象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我选     题。
10.(1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ǎn)光禄:人名。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州。
(1)解释句中的“之”字。
1)遂焚之   
2)阮后闻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焚之    
2)阮后闻之    
3)借者无不皆给    
4)意欲借而不敢言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三、作文。(30分)
11.(30分) 如果人真的能有特异功能,你想拥有哪种?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假如我能 ”为题,写一两件你运用自己的特异功能所做的事。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要健康、有意义,想象大胆合理,描述具体生动。不少于450字。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中学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题号 1 3 4 5 6 7
答案 A D C C B C
一、积累运用。(36分)
1.(4分)请根据下列语段中的拼音选择出汉字书写正确的一组(  )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是在父母的bì 护下长大的,他们把无尽的爱都 予我们,每当我们生病时,他们总是jiāo 急万分:每当我们快乐时,他们总是幸福不已:每当我们遇到cuò 折时,他们总会鼓励,帮助我们,我们应该持有一kē 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努力来回bào 父母的养育之恩。
A.庇 给 焦 挫 颗 报
B.避 给 交 拌 颗 抱
C.庇 及 焦 措 棵 报
D.避 及 交 措 棵 抱
【解答】庇护:包庇,袒护。故应为“庇”。
给予:给、赠送、使别人得到、也作给与。故应为“给”。
焦急万分:形容心里火急火燎,十分着急。故应为“焦”。
挫折:失败;失利。故应为“挫”。
颗:多用于颗粒状的东西。故“一颗感恩的心”应为“颗”。
回报:用具体行动来答谢。故应为“报”。
故选:A。
二、填空题。
2.(6分)为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似 ①  (①sì ②shì)乎没有听见,仍像个木偶似 ②  (①sì ②shì)的站在那里。
(2)市场上随处 ②  (①chǔ ②chù)可见降价处 ①  (①chǔ ②chù)理商品的柜台。
(3)在这片严禁 ①  (①jìn ②jīn)踩踏的草坪上居然有人追逐打闹,我禁 ②  (①jìn ②jīn)不住发火了。
【解答】(1)“似”是一个多音字,有“sì”和“shì”两个读音。当读“sì”时,有像、如同;似乎、好像;胜过、超过等意思。在“似乎”这个词中,“似”表示好像、仿佛的意思,所以“似乎”应读“sì hū”,这里选①。当读“shì”时,常用于“似的”,“似的”是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事物或事物相似。在“像个木偶似的”中,“似的”用来形容状态如同木偶,所以读“shì de”,这里选②。
(2)“处”是多音字,读音有“chǔ”和“chù”。读“chǔ”时,有居住;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处置、办理;处罚等意思。“处理”一词中,“处”取处置、办理之意,即对商品进行降价等一系列操作来进行售卖,所以“处理”读“chǔ lǐ”,这里选①。读“chù”时,指地方;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随处”指到处、各处,“处”表示地方,所以“随处”读“suí chù”,这里选②。
(3)“禁”是多音字,有“jīn”和“jìn”两个读音。读“jīn”时,有受得住、耐(用);忍住等意思。“禁不住”意思是承受不住,抑制不住,“禁”取忍住之意,所以“禁不住”读“jīn bú zhù”,这里选②。读“jìn”时,指禁止;监禁;法令或习俗所不允许的事等。“严禁”指严格禁止,“禁”是不许、制止的意思,所以“严禁”读“yán jìn”,这里选①。
故答案为:
(1)①②;
(2)②①;
(3)①②。
三、选择题。(每小题4分)
3.(4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B.春光明媚的时节,登上山顶眺望远方,真让人心旷神怡。
C.面对突如其来的敌军,我军根本无力抵抗。
D.母亲只好绝处逢生,默默承受一切痛苦。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母亲只好绝处逢生,默默承受一切痛苦。”这句话中的“绝处逢生”用得不合适。“绝处逢生“通常用来形容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转机,使情况得到改善。而在这里,母亲是在无法改变命运的情况下,默默承受痛苦,没有出现转机,因此,这里应该使用“默默承受”或“忍辱负重”等词语更为合适。
故选:D。
4.(4分)给下面一段话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 是水浇得不够 是肥施得不足 还是土壤根本不行 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 他找到了答案 西瓜开了花要授粉
A.????,——! B.?、、?,,。 C.?,,?,:。 D.,,,?。——。
【解答】“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都带有疑问语气,后面都加问号;“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都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都加逗号;“他找到了答案”后面为解释说明,后面加冒号;“西瓜开了花要授粉”为一句话的结束,后面加句号。
故选:C。
5.(4分)下面哪个故事不是有关林冲的?(  )
A.误入白虎堂 B.雪夜上梁山
C.单臂擒方腊 D.风雪山神庙
【解答】ABD.都是《水浒传》中关于林冲的重要故事。
C.不是,“单臂擒方腊”这个故事是关于武松的。
故选:C。
6.(3分)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为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⑤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⑤
【解答】按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首先是讲的是“所为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阐述了“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然后“但是”,最后“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故选:B。
7.(3分)据说一次一位不怀好意的西方记者问周总理:“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时老低着头,而西方人却昂着头走路?”周总理作了非常巧妙的回答,请选出这一句。(  )
A.因为中国人谦虚,而西方人傲慢。
B.因为中国人富有人情味,走路时要与熟人打招呼,所以要低着头看前面。
C.因为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
D.因为中国人习惯于冲刺,而西方人习惯于依赖。
【解答】A、不符合题意。“因为中国人谦虚,而西方人傲慢”的回答虽然从品德角度进行了对比,但较为直接生硬,在外交场合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不符合周总理巧妙回应、化解尴尬且不失风度的风格。
B、不符合题意。“因为中国人富有人情味,走路时要与熟人打招呼,所以要低着头看前面”,此回答过于生活化、随意化,没有从更宏观、更具深意的角度回应西方记者不怀好意的问题,不能有力地反击对方。
C、符合题意。“因为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这个回答非常巧妙。一方面,它以一种形象的比喻,将中国和西方的发展态势融入其中,暗示中国在不断向上发展,充满希望;西方在走下坡路,逐渐衰退。另一方面,这种回答既幽默又不失庄重,在外交场合既巧妙地回应了记者的刁难,又维护了国家尊严,符合周总理的外交智慧和风格。
D、不符合题意。“因为中国人习惯于冲刺,而西方人习惯于依赖”的回答比较牵强,与走路姿势关联不大,且没有很好地回应西方记者的挑衅,也不符合周总理的回应风格。
故选:C。
四、填空题。
8.(8分)运用诗句填空。
(1)冬日清晨,看雪满枝头,你不禁吟咏起岑参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2)提起奉献,你不禁想到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坚贞不渝,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
(3)每当秋风飒飒、枫叶火红时,你会吟诵“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来赞美深秋的景色。
(4)每当春暖花开、鸟语阵阵时,你会吟诵“ 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来赞美春天。
【解答】(1)岑参写“冬日清晨,雪满枝头”的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李商隐写奉献表达坚贞不渝的是《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诗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写“秋风飒飒、枫叶火红”的是唐代杜牧的《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写“春暖花开、鸟语阵阵”的是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全诗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故答案为:
(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
(3)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二、阅读理解。(34分)
9.(24分)阅读下列记叙性文字,回答问题。
祖母的葵花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①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晴。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凡 高在1888年《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 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凡 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光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匣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一会就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1)上文第3自然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2)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3)品味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上文第7自然段写到了凡 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只批阅第①题)(想象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我选  ①  题。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第3自然段“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晴”,第4自然段“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第5自然段“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可知,“我”记忆里的黄花有:①丝瓜、黄瓜架上的小黄花。②南瓜藤蔓上绽放大朵大朵的黄花。③“乌子”爬满房子的哗啦啦盛开的大片黄花。④最突出的:祖母种在院门前的一排排昂扬向上的葵花(向日葵)。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结合内容来看,这里的”香香的”写出了葵花子的香味,表现这种等待的快乐;而从音韵角度来看,运用叠音词,具有韵律美。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先辨析修辞,再结合思路进行赏析。句①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祖母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品质。句②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绿叶在风中摇摆的姿态和小黄花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阅读《祖母的葵花》,理解课文内容,从赞扬葵花,也暗示我对祖母的怀念,从中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讲的是葵花子,写出了祖母心中的爱与温暖,葵花子是花经历日月风光结出的果实,它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就像接受了阳光的葵花才能结出子一样。这样的语言温馨而平和,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本题考查了句段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文中第7自然段写到了凡 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凡 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承上文葵花斗志昂扬,情绪饱满;启下文祖母种葵花的意义;内容上通过葵花对凡 高的鼓舞,衬托出祖母在艰难岁月里给予我们的爱和温暖,揭示文章主旨。
(6)①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解答此题只要能结合语境,写出童年‘我特征,表现出“我的快乐即可,采用描写的方式进行,内容要丰富或有细节,语言通顺且生动或有文采,同时字数要符合要求。②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本文主旨需要结合文章标题及主要内容分析,文章围绕“葵花”展开,通过描写葵花的生长过程和祖母为孩子们炒葵花子来表达对祖母的赞美和怀念。句子中祖母所回忆的是过去是时光,从而表现了祖母对孩子们是喜爱的。在进行人物心理揣摩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特征,“祖母老了”所以揣摩祖母的心理需要符合老人的心理特点。任选一题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丝瓜花、黄瓜花、南瓜花、乌子花、葵花。
(2)①“香香的”表现出葵花子的香味;②表现出等待嗑瓜子的幸福快乐;③体现了“我们”的童真童趣;④使用叠音词,琅琅上口,有韵律美。
(3)句①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祖母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品质。句②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绿叶在风中摇摆的姿态和小黄花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这句话写出了祖母心中的爱与温暖。用葵花子来比喻祖母心中的爱与温暖,心中的爱与温暖是祖母的魂,是经过多年沉淀下来的,就像接受了阳光的葵花才能结出子一样。这样的语言温馨而平和,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祖母并不知道凡 高,但是他们对葵花的理解都是相同的,这样写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中描写葵花,开启下文中祖母种葵花的意义,丰富了文章的内涵,点明文章中心。
(6)①我睁大双眼盯着那葵花盘,看到那一颗颗跳落出的瓜子,我似乎闻到了瓜子的香味,不禁悄悄咽下口水,然后抬头问祖母:“奶奶,一会就给我炒瓜子吧,我好想吃呢!”
②曾经院子里种满葵花,多么美丽呀,葵花成熟了给孩子们炒葵花子,他们吃得一个比一个开心,多好呀。
10.(1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ǎn)光禄:人名。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州。
(1)解释句中的“之”字。
1)遂焚之 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车”。 
2)阮后闻之 代词,指代的是前文提到的“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这件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焚之  烧毁 
2)阮后闻之  听说 
3)借者无不皆给  都 
4)意欲借而不敢言  想要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解答】(1)考查一词多义。1)“遂焚之”:于是就把车烧了。“之”: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车”。
2)“阮后闻之”:阮裕后来听说了这件事。“之”:代词,指代的是前文提到的“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这件事。
(2)考查字词解释。1)“遂焚之”: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焚:烧毁。
2)“阮后闻之”:阮裕后来听说了这件事。“闻”在这里表示“听说”的意思。
3)“借者无不皆给”:无论谁来借用他的车子,他都会借。“皆”在这里表示“都”的意思,表示无一例外。
4)“意欲借而不敢言”:那个葬母的人想借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却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欲”是想要的意思。
(3)考查形象分析。从故事中可以看出,阮裕对于自己的车子非常慷慨,愿意借给任何人使用。当他得知有人因为他的车太好而不敢开口借车时,他选择了焚车,表现出他直率、助人为乐的性格特点。
(4)考查句子翻译。“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何以车为”是一个反问句,表示“要车子干什么呢?”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有了车子却让人不敢来借,还要这车子干什么呢?”
故答案为:
(1)1)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车”。
2)代词,指代的是前文提到的“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这件事。
(2)1)烧毁;
2)听说;
3)都;
4)想要;
(3)直率、助人为乐;
(4)我有了车子却让人不敢来借,还要这车子干什么呢?
三、作文。(30分)
11.(30分) 如果人真的能有特异功能,你想拥有哪种?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假如我能 ”为题,写一两件你运用自己的特异功能所做的事。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要健康、有意义,想象大胆合理,描述具体生动。不少于450字。
【解答】范文:
假如我能拥有超凡的力量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蜘蛛侠能发射蛛丝,叮当猫神奇的四维口袋能拿出各种未来道具。真羡慕他们有如此超凡的能力!我想,假如我也有超凡的力量,我会做些什么呢?
假如我有超凡的力量,我就做出一支和马良一样的神笔,画什么有什么。我要去学校,画上一个多功能娱乐室,一共有四层。一层是图书馆,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而且每本书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谁要是不爱惜,就会在图书系统中显现出来;二楼是健身房,一下课我们就可以去那里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三楼则是游戏厅,不过,里面不是电子产品,而是各种虚拟体验馆,比如,模拟消防、探索深海、飞机驾驶等。四楼就是我们的游泳馆啦,这里冬暖夏凉,里面可以免费学习游泳技术,还有造型丰富的水上玩具。当然,想要获得进入娱乐室的机会,必须得先完成功课,并得到老师的认可,那么才能凭老师发放的积分卡进入,积分越多,玩的种类就越多。
假如我有超凡的力量,我一定要变出一对翅膀。每年放假的时候,我就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旅行。我要飞去珠穆朗玛峰,建立一个属于儿童的考察站;我要飞去死海,体验一下是不是真的能躺在湖面上睡觉而沉不下去;我要飞去中东,在高空中盘旋,看看哪里有战火,就到哪里投放难民急需的物资;我要飞去太平洋,贴着海面飞行,近距离进行海洋科考……
可惜,这些愿望现在都无法实现,但是,梦想也许并不是空想,说不定未来的科技将会以不同的形式将它们一一实现呢。等我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再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努力探索研究,我拥有超能力的那一天,也许并不遥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