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江西省萍乡市城厢小学小升初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42分)(一)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1.(4分)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科学家们常常需要jīng yì qiú jīng ,面对各种kùn nán 时更要保持jiān dìng 的信念。2.(4分)请根据拼音提示补全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qīng qì 满qián kūn ”这句诗展现了梅花高洁的品格和bú xiè 的精神。(二)选择题(16分)3.(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融会贯通 兴高彩烈 再接再厉B.络绎不绝 走头无路 专心致志C.鞠躬尽瘁 别出心裁 见微知著D.迫不急待 无独有偶 不可思义4.(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同学们都喜出望外地祝贺他。B.这个实验虽然困难,但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C.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真是无所不为。D.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这次却破天荒地当机立断。5.(2分)下列诗句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王冕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D.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6.(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没来?也许生病了吧。B.学校开设了多种选修课:绘画、书法、舞蹈、编程等。C.“快看!”他兴奋地说:“流星!”D.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科技改变生活》7.(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B.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C.博物馆展出了新出土的唐代文物。D.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初中充满了信心。8.(2分)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拟人)B.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拟人)C.他饿得可以吃下一头牛。(夸张)D.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是通往成功的桥梁。(排比)9.(2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A.⑤④②③① B.⑤③④②① C.⑤④③②① D.⑤②④③①10.(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文章描绘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B.《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C.《鲁滨逊漂流记》是法国作家笛福创作的长篇小说。D.《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的回忆文章。(三)句子练习(12分)11.(12分)句子练习。(1)仿照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蜡烛如果害怕熄灭,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 ; , 。(2)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不得改变原意)。通过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使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3)将下列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要时刻保持进取之心。”(4)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他遇到了困难。他没有退缩。他更加努力地寻找解决方法。(四)古诗文默写(6分)12.(6分)古诗文默写。(1)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2)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燮《竹石》)(3)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4)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5)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翃《寒食》)(6)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二、阅读理解(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8分)13.(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从这则故事中获得的启示。(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练习。(20分)14.(2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练习。心中的灯塔①在我十岁那年,父亲被调到海岛上的灯塔工作。那是一个远离大陆的小岛,只有退潮时才能看到一条狭窄的石路通向陆地。父亲的工作是维护灯塔,确保它在每一个夜晚都能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②起初,我对这个新环境充满好奇。灯塔矗立在海岛的最高处,白色的塔身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夜晚,当巨大的光束划破黑暗,在海面上投下长长的光柱时,我总会趴在窗边,看那束光在波涛间穿梭。③然而,新鲜感很快被孤独取代。岛上没有其他孩子,唯一的伙伴是几只海鸟。父亲工作繁忙,常常整夜守在灯塔里。母亲则忙于家务和照料岛上的小菜园。我开始怀念城市里的朋友和学校。④一天傍晚,暴风雨来袭。狂风卷起巨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父亲匆匆穿上雨衣,对我说:“灯塔今晚特别重要,我要去检查设备。”望着父亲消失在风雨中的背影,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他工作的意义。⑤那夜,我辗转难眠。窗外,灯塔的光芒穿透雨幕,顽强地旋转着。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门外站着浑身湿透的父亲,他兴奋地说:“刚才一艘渔船遇到危险,是灯塔的光指引他们避开了暗礁!”他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光,那光芒比灯塔更亮。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父亲常说的话:“灯塔不仅是航标,更是希望。”在茫茫大海上,一点光亮就能挽救生命。从此,我不再抱怨岛上的生活。每天黄昏,我会主动帮父亲擦拭灯塔的透镜;夜晚,我会和父亲一起记录航海日志。⑦多年后,我成为了一名海军军官。每当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我总会想起那座灯塔。它不仅为船只指引航向,更在我心中点亮了一盏灯——关于责任,关于坚守,关于生命的意义。父亲用他的行动告诉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灯塔,只要心中有一束不灭的光。(1)文章第②段中“我”对灯塔的态度是 ,第③段中“我”的感受变成了 。(2)第④段中画线句“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他工作的意义”,父亲工作的意义是什么?(3)第⑤段中父亲的眼睛“闪着光”,为什么作者说“那光芒比灯塔更亮”?(4)请分析第⑥段中“灯塔不仅是航标,更是希望”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5)结合全文,说说标题“心中的灯塔”有哪些含义。(6)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三、习作表达(30分)15.(30分)习作表达。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学会一些重要的品质或能力。也许是在失败中学会了坚持,在孤独中学会了独立,在挑战中学会了勇敢,在合作中学会了理解......这些经历让我们不断成长,变得更加成熟。请以“我学会了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把经过写具体;(3)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2025年江西省萍乡市城厢小学小升初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题号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B C A B C一、积累与运用(42分)(一)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1.(4分)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科学家们常常需要jīng yì qiú jīng 精益求精 ,面对各种kùn nán 困难 时更要保持jiān dìng 坚定 的信念。【解答】故答案为:精益求精 困难 坚定2.(4分)请根据拼音提示补全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qīng qì 清气 满qián kūn 乾坤 ”这句诗展现了梅花高洁的品格和bú xiè 不屑 的精神。【解答】故答案为:清气 乾坤 不屑(二)选择题(16分)3.(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融会贯通 兴高彩烈 再接再厉B.络绎不绝 走头无路 专心致志C.鞠躬尽瘁 别出心裁 见微知著D.迫不急待 无独有偶 不可思义【解答】A.有误,“兴高彩烈”应为“兴高采烈”。“采”在这里指精神、神色,“兴高采烈”形容情绪热烈,精神高涨。B.有误,“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投”有投奔的意思,“走投无路”指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C.正确。D.有误,“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及”是来得及的意思,“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不可思义”应为“不可思议”。“议”指议论、理解,“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故选:C。4.(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同学们都喜出望外地祝贺他。B.这个实验虽然困难,但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C.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真是无所不为。D.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这次却破天荒地当机立断。【解答】ABD.恰当。C.不当,“无所不为”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干,是贬义词。而句子中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是为了学生好,是积极的行为,用“无所不为”来形容老师不恰当。故选:C。5.(2分)下列诗句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王冕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D.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解答】A、C、D对应正确。B.对应不正确。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故选:B。6.(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没来?也许生病了吧。B.学校开设了多种选修课:绘画、书法、舞蹈、编程等。C.“快看!”他兴奋地说:“流星!”D.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科技改变生活》【解答】A.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如: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没来,也许生病了吧。B.正确。C.有误,提示语在中间时,后面用逗号,如:“快看!”他兴奋地说,“流星!”D.有误,“科技改变生活”不是书名,应用引号,句尾用句号,如: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科技改变生活”。故选:B。7.(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B.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C.博物馆展出了新出土的唐代文物。D.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初中充满了信心。【解答】A.有误,缺少主语,去掉“使”或“通过”。B.有误,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C.正确。D.有误,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故选:C。8.(2分)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拟人)B.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拟人)C.他饿得可以吃下一头牛。(夸张)D.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是通往成功的桥梁。(排比)【解答】A.有误,是比喻句,把“时间”比作“海绵里的水”。B、C、D正确。故选:A。9.(2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A.⑤④②③① B.⑤③④②① C.⑤④③②① D.⑤②④③①【解答】⑤句先介绍种子所处的不利环境,周围杂草嘲笑、排挤它,这是整个故事的开端,所以⑤句为首句。③句写种子面对这种不利环境的做法,即变得沉默,默默汲取养料,应紧跟⑤句之后。④句进一步描述种子在生长过程中经受的困难(黑暗、暴雨)以及它努力生长的状态,承接③句。②句说种子生长的成果,从泥土里探出脑袋变成嫩芽,是④句努力生长的结果,在④句之后。①句写种子变成嫩芽后更坚定了开花的信念,是整个生长过程的进一步升华,在②句之后。所以句子的正确排序是⑤③④②①。故选:B。10.(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文章描绘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B.《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C.《鲁滨逊漂流记》是法国作家笛福创作的长篇小说。D.《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的回忆文章。【解答】A、B、D正确。C.不正确。《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长篇小说。故选:C。(三)句子练习(12分)11.(12分)句子练习。(1)仿照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蜡烛如果害怕熄灭,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花朵如果害怕凋零 , 那它永远不能绽放 ; 骏马如果害怕跌倒 , 那它永远不能驰骋 。(2)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不得改变原意)。通过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使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3)将下列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要时刻保持进取之心。”(4)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他遇到了困难。他没有退缩。他更加努力地寻找解决方法。【解答】(1)例句句式是“……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续写需保持此句式,且前后语义关联,事物要符合“害怕某种情况就无法达成自身价值”的逻辑。答案不唯一。(2)原句“通过……使……”同时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让“我”或“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作主语即可。(3)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要改标点(冒号改逗号,删除引号),改人称(“你”改“我”,根据语境调整),这里把“你要”改为“让我要”,使表述符合间接引语的转述语气。(4)分析三个短句,“遇到困难”和“没退缩、更努力”是转折、递进关系,用“虽然……但是……反而……”关联词,把短句连成表意连贯的长句。故答案为:(1)花朵如果害怕凋零 那它永远不能绽放;骏马如果害怕跌倒 那它永远不能驰骋;(2)通过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或: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使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3)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让我要时刻保持进取之心。(4)他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是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努力地寻找解决方法。(四)古诗文默写(6分)12.(6分)古诗文默写。(1)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2)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3)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4)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5)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6)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解答】(1)“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千磨万击还坚劲”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中庭地白树栖”鸦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写了中秋望月,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全文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5)“春城无处不飞花”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暗中呼应了古代寒食节折柳插门的习俗,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6)“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写了中秋望月,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故答案为:(1)粉骨碎身浑不怕;(2)任尔东西南北风;(3)冷露无声湿桂花;(4)谁道人生无再少;(5)寒食东风御柳斜;(6)今夜月明人尽望。二、阅读理解(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8分)13.(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全国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 射击 (2)翻译下面的句子。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从这则故事中获得的启示。【解答】(1)考查了字词解释。①通国之善弈者也: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通国:全国。②思援弓缴而射之:心里却一直想着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去射它。射:射击。(2)考查了句子翻译。俱:一起;弗:不如。句子翻译为: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学习效果)却不如前一个人。(3)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对比两人学习态度(一人专心、一人分心 )和结果(学习效果不同 ),可总结出学习需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难有收获的道理。(4)考查了拓展延伸。通读全文,故事告诉我们,学习需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故答案为:(1)①全国;②射击;(2)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学习效果)却不如前一个人。(3)学习需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难有收获的道理。(4)学习需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练习。(20分)14.(2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练习。心中的灯塔①在我十岁那年,父亲被调到海岛上的灯塔工作。那是一个远离大陆的小岛,只有退潮时才能看到一条狭窄的石路通向陆地。父亲的工作是维护灯塔,确保它在每一个夜晚都能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②起初,我对这个新环境充满好奇。灯塔矗立在海岛的最高处,白色的塔身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夜晚,当巨大的光束划破黑暗,在海面上投下长长的光柱时,我总会趴在窗边,看那束光在波涛间穿梭。③然而,新鲜感很快被孤独取代。岛上没有其他孩子,唯一的伙伴是几只海鸟。父亲工作繁忙,常常整夜守在灯塔里。母亲则忙于家务和照料岛上的小菜园。我开始怀念城市里的朋友和学校。④一天傍晚,暴风雨来袭。狂风卷起巨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父亲匆匆穿上雨衣,对我说:“灯塔今晚特别重要,我要去检查设备。”望着父亲消失在风雨中的背影,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他工作的意义。⑤那夜,我辗转难眠。窗外,灯塔的光芒穿透雨幕,顽强地旋转着。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门外站着浑身湿透的父亲,他兴奋地说:“刚才一艘渔船遇到危险,是灯塔的光指引他们避开了暗礁!”他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光,那光芒比灯塔更亮。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父亲常说的话:“灯塔不仅是航标,更是希望。”在茫茫大海上,一点光亮就能挽救生命。从此,我不再抱怨岛上的生活。每天黄昏,我会主动帮父亲擦拭灯塔的透镜;夜晚,我会和父亲一起记录航海日志。⑦多年后,我成为了一名海军军官。每当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我总会想起那座灯塔。它不仅为船只指引航向,更在我心中点亮了一盏灯——关于责任,关于坚守,关于生命的意义。父亲用他的行动告诉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灯塔,只要心中有一束不灭的光。(1)文章第②段中“我”对灯塔的态度是 好奇 ,第③段中“我”的感受变成了 孤独 。(2)第④段中画线句“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他工作的意义”,父亲工作的意义是什么?(3)第⑤段中父亲的眼睛“闪着光”,为什么作者说“那光芒比灯塔更亮”?(4)请分析第⑥段中“灯塔不仅是航标,更是希望”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5)结合全文,说说标题“心中的灯塔”有哪些含义。(6)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②段“起初,我对这个新环境充满好奇。灯塔矗立在海岛的最高处……我总会趴在窗边,看那束光在波涛间穿梭”,体现“我”对灯塔好奇;结合第③段“然而,新鲜感很快被孤独取代。岛上没有其他孩子……我开始怀念城市里的朋友和学校”,可知“我”感受变为孤独。(2)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从第①段“父亲的工作是维护灯塔,确保它在每一个夜晚都能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第⑤段“刚才一艘渔船遇到危险,是灯塔的光指引他们避开了暗礁”可知,父亲的工作能指引船只、守护安全,这就是意义。(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阅读第⑤自然段,结合“他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光,那光芒比灯塔更亮”可知,灯塔的光是物理光芒,指引船只避险;父亲眼睛里的“光”是精神光芒——他因帮助渔船脱险,收获“守护生命”的成就感,因履行责任而自豪。这种光芒蕴含“助人的价值”“责任的重量”,比物理光线更温暖、更具精神力量,体现父亲工作的意义被具象化,所以“比灯塔更亮”。(4)考查句段作用。结合“灯塔不仅是航标,更是希望”可知,结构上:这句话承接前文(第⑤段灯塔指引渔船避险 ),解释灯塔的“实用价值”;同时引出后文(第⑥段“我不再抱怨岛上的生活……主动帮父亲擦拭灯塔”),让“我”的态度转变、对灯塔的理解深化,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内容上:从“航标”(实用功能 )升级到“希望”(精神象征 ),点明灯塔是“生命守护者”“希望传递者”,揭示文章主题——责任、坚守能点亮希望,为下文升华“每个人可成为他人灯塔”作铺垫。(5)考查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阅读文章可知,文章讲述“我”十岁时随父亲到海岛灯塔生活,起初因孤独怀念城市,后经暴风雨夜父亲守护灯塔助渔船避险,“我”明白灯塔是希望与航标,不再抱怨,主动参与灯塔工作,多年后“我”成为海军军官,领悟灯塔蕴含的责任、坚守等意义,父亲以行动诠释每个人可成他人灯塔,传递责任、坚守与生命价值。所以,标题的表层含义:指海岛上真实的灯塔建筑(第①段“父亲被调到海岛上的灯塔工作”),它是物理存在,为船只指引航向。标题的深层含义:指父亲通过工作传递的精神灯塔——责任、坚守、生命意义(第⑦段“它不仅为船只指引航向,更在我心中点亮了一盏灯——关于责任,关于坚守,关于生命的意义”)。这种精神指引“我”成长,让“我”明白“成为他人灯塔”的价值,是标题的核心内涵。(6)考查形象分析。结合第④段“一天傍晚,暴风雨来袭……父亲匆匆穿上雨衣,对我说:‘灯塔今晚特别重要,我要去检查设备’”可知,暴风雨夜,父亲不顾危险,坚持维护灯塔——用行动诠释“岗位即责任”,体现敬业负责的精神。结合“刚才一艘渔船遇到危险,是灯塔的光指引他们避开了暗礁!”可知,父亲未直接说教,而是通过“让孩子见证灯塔救人过程”(第⑤段引导“我”感受灯塔价值 ),让“我”理解“责任与希望”,用言传身教启发孩子成长,是充满智慧、关爱孩子的父亲。故答案为:(1)好奇 孤独;(2)父亲维护灯塔,确保灯塔在夜晚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帮助船只避开危险,守护海上航行者的生命安全。(3)父亲的眼睛“闪着光”,是因为他成功帮助渔船避险,内心充满自豪与喜悦。这种由责任感和助人后的成就感产生的光芒,比灯塔的光更具温度与力量,体现父亲的价值,所以说比灯塔更亮。(4)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灯塔指引渔船避险的事,引出下文“我”对岛上生活态度的转变及对灯塔意义的深入理解;内容上,点明灯塔不仅是航海航标,更象征希望,揭示文章关于责任、希望的主题,深化内涵。(5)①指海岛上实际的灯塔,为船只指引航向;②指父亲及他所代表的责任、坚守、生命意义等精神,像灯塔一样照亮“我”人生,让“我”明白要做他人的灯塔,传递希望与价值。(6)①敬业负责:暴风雨夜,父亲不顾危险去检查灯塔设备,确保为船只指引方向,体现对工作的认真负责;②关爱孩子:用行动和话语让孩子理解灯塔意义,引导孩子成长,如带孩子感受工作价值,让孩子明白责任与希望。三、习作表达(30分)15.(30分)习作表达。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学会一些重要的品质或能力。也许是在失败中学会了坚持,在孤独中学会了独立,在挑战中学会了勇敢,在合作中学会了理解......这些经历让我们不断成长,变得更加成熟。请以“我学会了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把经过写具体;(3)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解答】范文:我学会了坚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学会一些重要的品质或能力。也许是在失败中学会了坚持,在孤独中学会了独立,在挑战中学会了勇敢,在合作中学会了理解......这些经历让我们不断成长,变得更加成熟。我也不例外,我学会了坚持。那是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了一场长跑比赛。我报名参加了,因为我一直都很喜欢跑步,而且我也想挑战自己,看看自己能跑多远。比赛的那一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做好了热身运动,等待比赛的开始。比赛开始了,我和其他选手一起冲出了起跑线。开始的时候,我跑得很快,因为我充满了激情和动力。但是,随着比赛的进行,我的体力开始下降,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我开始感到疲惫,甚至想要放弃。这时,我想起了妈妈的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我告诉自己,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呼吸,尽量保持平稳,继续向前跑。最后的冲刺阶段,我感到非常累,几乎无法再迈开脚步。但是,我告诉自己,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向前冲去。虽然我并没有赢得比赛,但是,我为自己能够坚持到底而感到骄傲。从那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这就是我从那次比赛中学会的——坚持。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学会了坚持,这是我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课。我会带着这课,继续前行,迎接未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