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九渡乡小学等部分学校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九渡乡小学等部分学校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九渡乡小学等部分学校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11分)看拼音,写字词。
(1)你别乱nuó     桌子了,这样只会dān wu     时间,不如坐下来阅读shū jí     。
(2)敌人像mó ɡuǐ     一般,对不怕xī shēnɡ     的共产党员用尽各种xíng jù     。
2.(2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妈妈郑重其事地叮嘱我,一定要珍惜同学之间的情谊。
B.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
C.他大学毕业之后也没有找工作,整天无济于事。
D.他能够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观察出一些规律,我真的很佩服!
3.(2分)下列词语读音正确的是(  )
A.参与(yǔ) 道观(guǎn) 号召(zhào) 新冠病毒(guǎn)
B.描摹(mú) 悄然(qiǎo) 呜咽(yè) 晶莹剔透(tī)
C.慰藉(jiè) 商铺(pù) 字帖(tiè) 锲而不舍(qiè)
D.坚劲(jin) 掺和(chǎn) 炽热(chi) 卓有成效(zhuó)
4.(2分)班级开展“外国文学的魅力”阅读交流会,以下交流观点不可能在本次阅读交流会上出现的一项是(  )
A.《木偶奇遇记》这本书不仅读起来很有趣味,而且还教育我们不要说谎,要当个好孩子,读书让我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B.《绿野仙踪》是一场爱、智慧与勇气的奇幻冒险。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个人要成长,需要直面各种困难。
C.我阅读了《冒险小王子》,认识了一群智慧、勇敢、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人物,感受到爱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同时也知道了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D.《昆虫记》不仅有文学价值,还让我细致地了解到生物的奇妙。
5.(2分)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氛围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B.《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
C.毛泽东写的(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每个人都要为他人着想。
D.《金色的鱼钩》歌颂了老班长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6.(10分)照样子,补写句子。
(1)例: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     。
贴春联时“福”要倒着贴,    。
(2)例:生气 他认出了那个骗走他钱的人,气得嗓子眼儿里像噎着一团冒烟的棉花。
①喜 他又获得了作文比赛的一等奖,    。
②害怕 他一个人走夜路,    。
(3)明明不爱读书,不爱学习,整天只知道抱着手机玩游戏。请你写一句名言警句劝解他     。
7.(10分)日积月累。
(1)    ,出没风波里。
(2)剑外忽传收蓟北,    。
(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    。
(4)今夜月明人尽望,    ?
二、阅读与理解。(29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4分)
8.(14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传统剧种数以万计。比较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等五十多个,尤以京剧流行最广,不受地区所限。
【材料二】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 在门上张贴年画。
【材料三】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后来,演进成今日的多线风筝。当今我国的放风筝活动,在发展旅游事业、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 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四】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材料一】介绍中国的戏曲剧种,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一、二、三、四分别介绍了中国的戏曲、    、    和     。
(3)上面四则材料作为板报的内容,最适合作为板报标题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形式多
B.民间艺术在中国
C.家家户户贴年画
D.剪纸艺术题材广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剪纸选择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春节在门上张贴年画,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顺的祈盼。
C.人类最早的风筝是由竹子制成的。
D.在我国的戏曲中,京剧流行最广。
(5)在一场以“民间艺术该不该保留”为主题的辩论赛中,你作为“民间艺术该保留”这一观点的正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分条叙述。
(二)课外阅读(15分)
9.(15分)课外阅读。
新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窗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地爆 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得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贞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当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眼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 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远,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更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或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于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白天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垂着绿荫,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深根自养,忘我奉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⑦也许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的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要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尽管我也十分喜欢花朵。
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⑨朋友,愿你的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常青。
(有删改)
(1)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
(2)文中赞美了新叶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的三种。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仿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这句话,另举一物,再写一个句子。
(5)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习作(30分)
10.(32分)习作。
你有过盼望、畅快、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或是惧怕、忐忑、沮丧等情感体验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这样的感受?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来写,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并注意写出情感的变化。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九渡乡小学等部分学校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题号 2 3 4 5
答案 C C C C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11分)看拼音,写字词。
(1)你别乱nuó  挪  桌子了,这样只会dān wu  耽误  时间,不如坐下来阅读shū jí  书籍  。
(2)敌人像mó ɡuǐ  魔鬼  一般,对不怕xī shēnɡ  牺牲  的共产党员用尽各种xíng jù  刑具  。
【解答】故答案为:
(1)挪 耽误 书籍;
(2)魔鬼 牺牲 刑具。
2.(2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妈妈郑重其事地叮嘱我,一定要珍惜同学之间的情谊。
B.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
C.他大学毕业之后也没有找工作,整天无济于事。
D.他能够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观察出一些规律,我真的很佩服!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故选:C。
3.(2分)下列词语读音正确的是(  )
A.参与(yǔ) 道观(guǎn) 号召(zhào) 新冠病毒(guǎn)
B.描摹(mú) 悄然(qiǎo) 呜咽(yè) 晶莹剔透(tī)
C.慰藉(jiè) 商铺(pù) 字帖(tiè) 锲而不舍(qiè)
D.坚劲(jin) 掺和(chǎn) 炽热(chi) 卓有成效(zhuó)
【解答】A.有误,“与”是一个多音字,有“yǔ”“yù”“yú”三种读音。读“yǔ”时,常见义为和、跟、给等,如“与人为善”“与其”;读“yù”时,意为参加,“参与”指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等,所以“参与”的“与”应读“yù”。“观”有“guān”和“guàn”两个读音。读“guān”时,常见义为看、观察、景象等,如“观看”“奇观”;读“guàn”时,可指道教的庙宇、楼台等,“道观”指道教的庙宇,所以“道观”的“观”应读“guàn”。“冠”读“guān”时,可表示帽子、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等;读“guàn”时,可表示把帽子戴在头上、居第一位、冠军等。“新冠病毒”中“冠”取“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之意,所以应读“guān”。
B.有误,“描摹”的“摹”应读“mó”。
C.正确。
D.有误,“劲”有“jìn”和“jìng”两个读音。读“jìn”时,可表示力气、精神、兴趣等;读“jìng”时,可表示坚强有力、猛烈等,“坚劲”形容挺拔有力,所以“坚劲”的“劲”应读“jìng”。“掺和”的“掺”应读“chān”。“炽热”的“炽”应读“chì”。
故选:C。
4.(2分)班级开展“外国文学的魅力”阅读交流会,以下交流观点不可能在本次阅读交流会上出现的一项是(  )
A.《木偶奇遇记》这本书不仅读起来很有趣味,而且还教育我们不要说谎,要当个好孩子,读书让我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B.《绿野仙踪》是一场爱、智慧与勇气的奇幻冒险。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个人要成长,需要直面各种困难。
C.我阅读了《冒险小王子》,认识了一群智慧、勇敢、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人物,感受到爱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同时也知道了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D.《昆虫记》不仅有文学价值,还让我细致地了解到生物的奇妙。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冒险小王子》不是外国名著。结合题干中“外国文学的魅力”可知,不可能在本次阅读交流会上。
故选:C。
5.(2分)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氛围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B.《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
C.毛泽东写的(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每个人都要为他人着想。
D.《金色的鱼钩》歌颂了老班长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毛泽东写的(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全心全意、无私奉献地为人民服务。
故选:C。
6.(10分)照样子,补写句子。
(1)例: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  寓意年年有余  。
贴春联时“福”要倒着贴, 寓意福到了  。
(2)例:生气 他认出了那个骗走他钱的人,气得嗓子眼儿里像噎着一团冒烟的棉花。
①喜 他又获得了作文比赛的一等奖, 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
②害怕 他一个人走夜路, 夜路黑得像泼翻了的墨汁,他每经过一个转角或暗处,他的心都会提到嗓子眼,生怕会突然出现什么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  。
(3)明明不爱读书,不爱学习,整天只知道抱着手机玩游戏。请你写一句名言警句劝解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解答】(1)考查了节日风俗。根据积累作答即可。
(2)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是比喻句,仿写时注意。
(3)考查了名言警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故答案为:
(1)寓意年年有余;寓意福到了;
(2)①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②夜路黑得像泼翻了的墨汁,他每经过一个转角或暗处,他的心都会提到嗓子眼,生怕会突然出现什么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10分)日积月累。
(1)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2)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
(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  , 不必循旧  。
(4)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
【解答】(1)句诗出自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全诗为“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里描绘了人们只喜爱鲈鱼的鲜美,却不知渔民驾着小船在风浪中捕鱼的艰辛。
(2)句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的是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极度喜悦的心情。
(3)“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强调了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革创新。
(4)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通过描写中秋月夜的景象,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天下人秋思的感慨。
故答案为:
(1)君看一叶舟;
(2)初闻涕泪满衣裳;
(3)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
(4)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阅读与理解。(29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4分)
8.(14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传统剧种数以万计。比较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等五十多个,尤以京剧流行最广,不受地区所限。
【材料二】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 在门上张贴年画。
【材料三】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后来,演进成今日的多线风筝。当今我国的放风筝活动,在发展旅游事业、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 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四】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材料一】介绍中国的戏曲剧种,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一、二、三、四分别介绍了中国的戏曲、 年画  、 风筝  和  剪纸  。
(3)上面四则材料作为板报的内容,最适合作为板报标题的一项是  B 
A.中国戏曲形式多
B.民间艺术在中国
C.家家户户贴年画
D.剪纸艺术题材广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剪纸选择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春节在门上张贴年画,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顺的祈盼。
C.人类最早的风筝是由竹子制成的。
D.在我国的戏曲中,京剧流行最广。
(5)在一场以“民间艺术该不该保留”为主题的辩论赛中,你作为“民间艺术该保留”这一观点的正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分条叙述。
【解答】(1)考查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材料一内容可知,材料介绍中国的戏曲剧种时,从“三百六十”“五十”和“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等”这些内容可看出,这则材料使用了“列数字”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我国戏曲剧种数量多,种类多。
(2)考查对材料一、二、三、四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这四则材料内容可知,这四则材料分别介绍了中国的戏曲、年画、风筝和剪纸。
(3)考查根据四则材料内容选一个合适的标题。通过阅读这四则材料内容可知,戏曲、年画、风筝和剪纸都是我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并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因此,四则材料作为板报的内容,最适合作为板报标题的一项是题目中的“民间艺术在中国”,故选B。
(4)考查对四则材料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这四则材料内容可知,题目中的A、B、D项说法正确。C.“人类最早的风筝是有竹子制成的”,说法有误,从文中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可知,人类最早的风筝是有木头制成的。故选C。
(5)考查开放探究,作为“民间艺术该保留”这一观点的正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分条叙述。如:我方认为民间艺术应该保留,理由如下:
①文化传承价值: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戏曲历史悠久,剧种数以万计,京剧更是突破地域限制广泛流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审美情趣。
②艺术与实用价值: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春节张贴可美化环境、增添节日氛围;风筝不仅是古老发明,如今更在发展旅游、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关键作用。
③情感寄托价值:剪纸题材广泛(如福禄寿喜、五谷丰登),以生动造型传递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百姓精神世界的“情感出口”。
④国际交流价值:风筝活动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助力我国在对外交往中展现文化魅力,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综上所述,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兼具文化、艺术、情感与交流价值,理应被保留与传承。
故答案为:
(1)材料一使用了“列数字”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我国戏曲剧种数量多,种类多;
(2)年画 风筝 剪纸;
(3)B;
(4)C;
(5)我方认为民间艺术应该保留,理由如下:
①文化传承价值: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戏曲历史悠久,剧种数以万计,京剧更是突破地域限制广泛流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审美情趣。
②艺术与实用价值: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春节张贴可美化环境、增添节日氛围;风筝不仅是古老发明,如今更在发展旅游、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关键作用。
③情感寄托价值:剪纸题材广泛(如福禄寿喜、五谷丰登),以生动造型传递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百姓精神世界的“情感出口”。
④国际交流价值:风筝活动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助力我国在对外交往中展现文化魅力,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综上所述,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兼具文化、艺术、情感与交流价值,理应被保留与传承。
(二)课外阅读(15分)
9.(15分)课外阅读。
新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窗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地爆 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得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贞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当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眼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 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远,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更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或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于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白天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垂着绿荫,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深根自养,忘我奉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⑦也许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的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要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尽管我也十分喜欢花朵。
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⑨朋友,愿你的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常青。
(有删改)
(1)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
(2)文中赞美了新叶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的三种。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仿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这句话,另举一物,再写一个句子。
(5)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解答】(1)考查句段作用。第⑤段“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更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过渡)。前半句“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承接上文对新叶风姿的赞美,后半句“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更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引出下文对新叶德行和情操的赞美。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形象分析。“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新叶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向上,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或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于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白天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扶持香甜的果实和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体现了它忠于职守、默默奉献的精神。新叶“默默地垂着绿荫,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即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这充分展现了新叶谦逊诚恳、懂得感恩、不忘根本的品质。
(3)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画线句子中的“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贞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将新叶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信念”“希冀”这些人类特有的精神追求,以及“坚贞执着”这样坚定的意志品质。“急不可耐”生动地表现出新叶在春天来临时的蓬勃生机和强烈的生命力。“怯怯地”将新叶刚刚冒出时对周围环境既好奇又有些谨慎的心理表现得十分逼真。“轻轻抖动”描绘出新叶在舒展身体时的轻柔动作,“亲热地互相招呼着”则把新叶当作有情感、会交流的个体,进一步展现了新叶的活泼与灵动。句子通过拟人手法,把新叶在春天来临时的生长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使原本静态的植物描写变得动态而富有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被新叶的精神所打动,进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4)考查句子仿写。原句先对所描述的事物(新叶)的特征(青青)进行简要勾勒,然后由此引发联想和思考,通过“即使……又……”的句式,表达出一种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不盲目追求表面的辉煌,而重视自身内在价值和对生活的意义。仿写时注意。仿句示例:星辰点点,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轮光芒万丈的烈日,做一颗默默闪烁的星辰又何乐而不为呢?
(5)考查表现手法。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表现手法。作者借新叶这一具体事物,赋予其深刻的象征意义,通过赞美新叶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品质和价值的思考与追求。
故答案为:
(1)承上启下。前半句“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承接上文对新叶风姿的赞美,后半句“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更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引出下文对新叶德行和情操的赞美;
(2)①热爱生活,充满活力;②忠于职守,甘于奉献;③谦逊诚恳,不忘根本;
(3)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新叶在春天里蓬勃生长、充满生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新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星辰点点,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轮光芒万丈的烈日,做一颗默默闪烁的星辰又何乐而不为呢?
(5)托物言志(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赞美新叶来歌颂那些默默奉献、谦逊诚恳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三、习作(30分)
10.(32分)习作。
你有过盼望、畅快、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或是惧怕、忐忑、沮丧等情感体验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这样的感受?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来写,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并注意写出情感的变化。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解答】范文:
想起这件事,我就高兴
在大年三十下午,家里正在包饺子,我跑过去兴奋地说:“我来帮着擀饺子皮吧。”妈妈惊喜地问:“你行吗?”我拿起擀面杖说:“我干这件事,那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我跟妈妈一起擀起来,只见妈妈动作敏捷,我还没看清楚怎么回事,五六个饺子皮就已经擀出来了。我只好按着自己的感觉笨手笨脚地试着擀起来。我右手狠劲地推动擀面杖,左手却不知如何转动面剂儿,不是擀面杖压空了,就是面剂儿转不动,有的粘在擀面杖上弄不下来,好不容易扯下来再接着擀,结果,擀出来的饺子皮有三角形的,长方形的,不规则形的……一旁的爸爸和妈妈早已笑得喘不过气来了。我既感到不好意思又觉得垂头丧气,但是又想方设法让自己打起精神来,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擀好饺子皮。于是赶快请教“老手”妈妈,按照妈妈指导我的方法开始认真地练习:右手按着擀面杖前后滚一下,左手捏着面剂儿均匀转动一下,就这样两只手默契地配合,不断地重复练习再练习,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几个基本上成圆的像模像样的饺子皮就“隆重出场”了。我一蹦三尺高拿着它们兴奋地给爸爸妈妈展示,心里也乐开了花。爸爸和妈妈都冲着我高兴地笑了。
通过学习擀饺子皮,我懂得了:干什么事都要不懂就问,要有自信心、恒心和毅力,要努力认真、善于总结、不断练习才会成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