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练兵场(共12分)
1.(2分)看拼音写汉字。
jiān xīn     wū jǐ    
2.(2分)根据前面的提示,把下列带“意”的词语补充完整。
“心情爽快”叫     意“存心之意”叫     意
3.(2分)找出每组词语中画线字注音与其他读音不同的一项,写出序号。
    A.①处事 ②处置 ③处所 ④处理
    B.①店铺 ②铺设 ③铺张 ④铺天盖地
    C.①间断 ②车间 ③间接 ④反间计
4.(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背水一战 望梅止渴 闻鸡起舞 程门立雪 都是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B.养尊处优 埋头苦干 哄抬物价 三年五载 加点字都是多音字。
C.无独有偶 舍本逐末 大智若愚 省吃俭用 都是含反义词的成语。
D.游手好闲 知足安命 见义勇为 高风亮节 都是形容人的品质的词语。
5.(4分)将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横线上。
1)凡卡觉得    在城市里受罪,还    到乡下爷爷身边。
2)我们的友谊    一朝一夕形成的,    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
二、积累与应用(共12分)
6.(6分)积累与应用。
(1)《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     ;《天净沙 秋思》中的“天净沙”是     。
(2)一些人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认识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旁观者清”,诗人苏轼的名句“    ,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     ,    。(用原文回答)
7.(4分)按要求该写句子。
那滋润着白云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缩句)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千万不可酒后驾车。(修改病句)
   
8.(2分)趣味语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1)“15分钟=1000元”可用成语     表示。
(2)人们把“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比喻成     。
三、现代文阅读(共16分)
9.(16分)
挪树
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的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一息 风姿飘        有声 丰    秀美
(2)文中第3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    和   
(3)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    》,作者是    。
(4)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括号的词语的意思。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②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5)最后一段中,画“ ”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6)按要求概括。
①从第3段到第9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作文(共30分)
10.(30分)作文。
以“我渴望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400字以上。②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写出真情实感。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25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小题)
题号 4
答案 C
一、基础练兵场(共12分)
1.(2分)看拼音写汉字。
jiān xīn  艰辛  wū jǐ  屋脊 
【解答】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故答案为:
艰辛 屋脊
2.(2分)根据前面的提示,把下列带“意”的词语补充完整。
“心情爽快”叫  惬  意“存心之意”叫  蓄  意
【解答】“心情爽快”叫惬意;“存心之意”叫蓄意。
“惬意”用来形容心情感到愉快畅快,愉悦或舒畅或者是满意;
“蓄意”指存心,有意,做之前有一定时间准备、计划。
故答案为:
惬 蓄
3.(2分)找出每组词语中画线字注音与其他读音不同的一项,写出序号。
 ③  A.①处事 ②处置 ③处所 ④处理
 ①  B.①店铺 ②铺设 ③铺张 ④铺天盖地
 ②  C.①间断 ②车间 ③间接 ④反间计
【解答】A.“处”是多音字,有“chǔ”和“chù”两个读音。“处事”“处置”“处理”中的“处”都有处置、办理、对待的意思,此时“处”读“chǔ”。“处所”的“处”指地方,读“chù”。所以A组中读音与其他不同的是③。
B.“铺”是多音字,读音为“pū”和“pù”。“铺设”“铺张”“铺天盖地”中的“铺”都有把东西展开或摊平的意思,读“pū”。“店铺”的“铺”指商店,读“pù”。所以B组中读音与其他不同的是①。
C.“间”是多音字,有“jiān”和“jiàn”两个读音。“间断”“间接”“反间计”中的“间”都有隔开、不连接的意思,读“jiàn”。“车间”的“间”指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读“jiān”。所以C组中读音与其他不同的是②。
故答案为:
A.③;
B.①;
C.②。
4.(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背水一战 望梅止渴 闻鸡起舞 程门立雪 都是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B.养尊处优 埋头苦干 哄抬物价 三年五载 加点字都是多音字。
C.无独有偶 舍本逐末 大智若愚 省吃俭用 都是含反义词的成语。
D.游手好闲 知足安命 见义勇为 高风亮节 都是形容人的品质的词语。
【解答】A.背水一战: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望梅止渴: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闻鸡起舞:这是东晋著名爱国将领祖逖与刘琨自勉奋发的故事,出自《晋书 祖逖传》。
程门立雪;古时候有叫程颐人非常爱好学习也尊敬老师有次了问题和朋友争吵休了尽快解决问题和朋友去问老师来老师门口看老师正午睡程颐说:老师正休息我们还等会儿吧于们俩静静地站大雪纷飞门外老师醒来知道了情况心疼已来程颐成了有学问人。以上成语都是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B.处:[chǔ]1.居住:穴居野~.[chù]1.地方:~~.~所。
埋:[mái]1.葬:~葬。[mán]〔~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责怪(“怨”读轻声)。
哄:[hǒng]1.说假话骗人:~人。~弄。~骗。[hōng]好多人同时发声:~传(chuán )。~动[hòng].吵闹,搅扰:起~(故意吵闹扰乱,亦指开玩笑)。~场(指观众喝倒彩)。~抢。一~而起。
载:[zǎi]1.年;岁:千~难逢。三年两~.[zài]1.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加点字都是多音字。
C.无独有偶、舍本逐末、大智若愚、省吃俭用这四个成语中,前三个含有反义词,而“省吃俭用”一词中“省”和“俭”为近义词。
D.游手好闲:意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
知足安命:形容对现在的情况感到满足,安于命运。
见义勇为:是一种明心见性的行为。见到义、勇而为之。
高风亮节;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以上四词都是形容人的品质的词语。
故选:C。
5.(4分)将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横线上。
1)凡卡觉得 与其  在城市里受罪,还 不如  到乡下爷爷身边。
2)我们的友谊 不是  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  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
【解答】(1)“在城市里受罪”与“到乡下爷爷身边”意思上是选择关系,根据语义应填“与其……不如……”。
(2)“我们的友谊一朝一夕形成的”与“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意思上是表白并列的,根据语义应填“不是……而是……”。
故答案为:
(1)与其……不如……;(2)不是……而是……。
二、积累与应用(共12分)
6.(6分)积累与应用。
(1)《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  词牌名  ;《天净沙 秋思》中的“天净沙”是  曲牌名  。
(2)一些人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认识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诗人苏轼的名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  日初出大如车盖  , 及日中则如盘盂  。(用原文回答)
【解答】(1)考查文学常识。《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词牌名,为唐宋时期固定的填词曲调名称。《天净沙 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认识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正应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和苏轼的《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
(3)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学生对古诗文的熟练掌握和对文字的正确理解。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来准确地表达出来。《两小儿辩日》全文为: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所以,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故答案为:
(1)词牌名 曲牌名;
(2)当局者迷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7.(4分)按要求该写句子。
那滋润着白云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缩句)
 清泉流进心田。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千万不可酒后驾车。(修改病句)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发生,我们千万不可酒后驾车。 
【解答】考查了缩句:去掉句子的枝叶“ 那滋润着白云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的,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保留句子的主干,即:清泉流进心田。
考查了修改病句,病句的成分赘余,删除“不再”,即: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发生,我们千万不可酒后驾车。
故答案为:
清泉流进心田。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发生,我们千万不可酒后驾车
8.(2分)趣味语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1)“15分钟=1000元”可用成语  一刻千金  表示。
(2)人们把“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比喻成  白眼狼  。
【解答】(1)15分钟是一刻钟,“1000元”体现出价值高,所以是“一刻千金”这个成语。
(2)在人们的常用比喻中,“白眼狼”常被用来形容“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
故答案为:
(1)一刻千金;
(2)白眼狼。
三、现代文阅读(共16分)
9.(16分)
挪树
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的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奄奄  一息 风姿飘 逸   铮 铮  有声 丰 满  秀美
(2)文中第3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 漫﹣﹣蔓  和 产﹣﹣铲 
(3)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 卜算子 咏梅  》,作者是 陆游  。
(4)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括号的词语的意思。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使人害怕。 
②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5)最后一段中,画“ ”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作者相信那株腊梅一定会重新绽放、重获生机的。 
(6)按要求概括。
①从第3段到第9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
 老花匠把腊梅移栽到新的地方。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本文赞美腊梅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注与喜爱之情。 
【解答】(1)考查的是补充词语。熟读文章内容可知,奄奄一息;风姿飘逸;铮铮有声;丰满秀美。
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风姿飘逸:是形容人的风采、姿态非常飘然、丰逸逸的意思。
铮铮有声:比喻为人正直,名声很好。
丰满秀美:指女子体态秀美。
(2)考查了改正错别字。“它的根须长长的在地下漫延”漫:水过满,四外流出,漾出来。如漫出,蔓:多用于合成词,如蔓草、蔓延等。故应把“漫”改为“蔓”“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产: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如生产。铲:削平东西或把东西取上来器具。如铲子。故应把“产”改为“铲”。
(3)考查了文学常识。“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陆游的词《卜算子 咏梅》。全词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考查了加点词的意思。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骇”使人害怕。 ②“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透”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5)此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北宋诗人林逋七律《山园小梅》。意思是稀疏的影子,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黄昏的月光之下。“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含义为“作者相信那株腊梅一定会重新绽放、重获生机。”
(6)考查的是文本的理解与感悟。①熟读第三段到第九段可知,这一部分写了老花匠把腊梅移栽到新的地方。
②通过对文章的解读可知,写了老花匠把腊梅移栽到新的地方,腊梅仍然顽强地活了下来。赞美腊梅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注与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1)奄奄 逸 铮 铮 满。
(2)漫﹣﹣蔓 产﹣﹣铲。
(3)卜算子 咏梅 陆游。
(4)①使人害怕。
②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5)作者相信那株腊梅一定会重新绽放、重获生机的。
(6)①老花匠把腊梅移栽到新的地方。
②本文赞美腊梅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注与喜爱之情。
四、作文(共30分)
10.(30分)作文。
以“我渴望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400字以上。②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写出真情实感。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解答】范文:
我渴望被信任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被信任的渴望。
那是一次班级的小测验之后,我的同桌成绩一向不太好,而这次他却考得非常好。周围的同学都在窃窃私语,怀疑他是不是作弊了。我听到这些话,心里很不舒服,因为我知道他这段时间学习很努力。
可是,老师也注意到了他成绩的异常。在课堂上,老师直接点名问他是不是作弊了。他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说没有。老师却不太相信,还把目光投向了我,似乎希望我能提供一些“证据”。我连忙站起来说:“老师,他最近真的很努力学习,每天都在认真做习题,他没有作弊。”
然而,老师并没有完全相信我的话,还是对同桌进行了一番“教育”,让他要诚实,不要因为成绩而走捷径。同桌委屈地哭了,我也觉得很无奈。
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渴望被信任。信任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能让人充满力量。当我们说出真话的时候,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而不是无端的怀疑。我渴望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老师、父母还是朋友,都能给予彼此足够的信任,让我们的心灵不再受到伤害。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每次想起来,我心中那种渴望被信任的感觉就越发强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