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把语段补充完整。
màn cháng    岁月里,时光一寸一寸地nuó yí    ,我们从yòu zhì    走向成熟。此刻,我们相聚在这里,bǐ cǐ    诉说着成长的故事。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从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萌生新奇的cāi xiǎng    。无论是在困境中pái huái    不前,还是在顺境中乘风破浪,这些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未来的日子,愿我们与shū jí    为友,与良师为伴,奔赴更广阔的天地。
2.下列每个选项中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圈出来并在括号里改正。
(1)A.觉察 肿胀 停顿 不可思意 (    )
(2)B.尖锐 维恐 燃放 万不得已 (    )
(3)C.寄托 牺牲 倾复 焉知非福 (    )
(4)D.通霄 含糊 齿轮 五湖四海 (    )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pú) 栖息(qī) 缰绳(jiāng) 分外(fèn)
B.木筏(fá) 缥缈(piāo) 剥削(xuē) 侵袭(qīn)
C. 暂时(zhàn) 耽搁(dān) 晃动(huàng) 僻静(pì)
D.赤裸(luǒ) 依偎(wèi) 严峻(jùn) 惊惶(huáng)
4.如图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作品《四时读书》,使用的字体是楷体。这幅书法作品的特点是(  )
A.形体宽扁 B.狂放潇洒 C.笔画相连 D.点画圆润
5.有人评价赵孟頫的书法“冠绝古今”,下列词语意思与之不同的一项是(  )
A.空前绝后 B.行云流水 C.无出其右 D.旷古绝伦
6.下列诗句按照对应的节日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③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④②
7.读下面例句,想想加点的部分有什么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他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快 吵闹 薄 畅快
   
8.根据积累填空。
毕业前夕,每一位同学用心制作了一本成长纪念册,扉页上写下了名言警句,激励和劝勉自己走好未来的路:学习知识要专注深入,“    ,一字值千金”;面对挫折要百折不挠,“千磨万击还坚劲,    ”;解决问题要敢于创新,“    ,    ;    ,    ”——《淮南子》;面对别人的劝勉要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    ”。
二、阅读与鉴赏文言文阅读
9.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字。
问其故    
我以日初出远   
(2)文言文中常有一字多义的现象,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
A.见两小儿辩斗 能言善辩
B.孔子不能决也 迟疑不决
C.孰为汝多知乎 路遥知马力
D.赴汤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汤
(3)读完这个故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一谈。
   
(4)课文用简单的语言写出两小儿精彩的辩论过程,请你选择下列任意一方,通过摆事实或讲道理,表达你的观点。
观点:“人们通过竞争/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现代文阅读一
10. 片段一:我感到自己前景黯淡。因为,我被凶猛的风暴刮到这荒岛上,远离人类正常的贸易航线有数百里之遥。我想,这完全是出乎天意,让我孤苦伶仃,在凄凉中了却余生了。想到这些,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片段二:①我现在开始认真考虑我的处境。我一一记下我经历的事情,并不是想把自身的遭遇传给后人看,而是要把一直萦系在我心头、不断折磨着我的想法吐露出来。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制我的沮丧心情,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个对比,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我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如实记录了我所遇到的幸与不幸:
坏处 好处
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但是我还活着,没有像我的伙伴们一样被淹死。
我放单独别出来,与世隔绝,受尽苦难。 但是,我也免于死亡,而船上其他人员都已丧命。
我被从人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但是,我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既没有挨饿,也没有奄奄待毙。
我没有衣服穿。 但是,我身处热带,即使有衣服也不用穿。
②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片段三:①占领大船后,船长马上连放几枪,这是我和他约定好的信号。他向我指了指大船,把我搂在怀里。“我亲爱的朋友,我的救命恩人!”他说,“这是你的船,它是你的,我们这些人和船上的一切也都是你的!”我看了看大船,几乎高兴得晕倒在地。这艘大船可以把我送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有好半天,我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
②船长看见我那么激动,马上从袋子里取出一瓶提神酒给我喝了几口。虽然这几口酒使我清醒了过来,但是我心中惊喜异常,又过了好一会儿,才能开口说话。
选编自《鲁滨逊漂流记》
(1)读了片段三,你能推断出它在小说的    部分。
(2)对比三个片段,“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给片段,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想想画线句子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二
11.
______
①2023年6月6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陆元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②1920年1月9日,陆元九出生在安徽一个书香人家,家庭给了他良好的熏陶。20世纪30年代,在抗战的炮火下,陆元九和同学们艰难求学,经武汉、宜昌到达重庆接受大学教育,是中国本土第一批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大学生。
③40年代中期,陆元九考取了赴美公费留学生的名额,最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深造。实验室里,陆元九正伏案演算,钢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划出一道道坚定的轨迹。突然,他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就是这里!惯性导航的突破口!”他“唰”地站起身,白大褂下摆随着转身划出利落的弧线。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实验台前,修长的手指已经稳稳地调整起陀螺仪。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住,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全神贯注地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据。聪明刻苦加上扎实的功底,让陆元九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当时很多到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的年轻人都会口口相传:曾有一位中国人在这里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他就是陆元九。
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久居海外的陆元九无比向往。几经周折,陆元九一家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轮船。当时,中国科学院正在筹建自动化所,国家分配在这方面有专长的陆元九到自动化所,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参加研究所的筹建和惯性导航技术的研发。研究中,陆元九首次提出了“回收卫星”的概念。与此同时,我国首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也在陆元九和同事们的手中组装出来。“完善一代、研制一代、探索一代”。工作中,陆元九一直倡导要跟踪世界尖端技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航天先后开展了一批预先研究课题以及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为我国惯性仪表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⑤20世纪60年代初,陆元九在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同时负责多项工作,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期间,他还坚持撰写专著。深夜的台灯下,陆元九伏案疾书,钢笔在稿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他时而停笔凝思,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轻叩桌面;时而恍然大悟便直起身子,镜片后的眼睛骤然亮起,笔尖立刻在纸上飞舞起来。1964年,他的著作《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出版,这是我国惯性技术方面最早的专著之一,对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在实验室里总能看到他挺拔的身影——或是俯身指导年轻科研人员,眼中透着严谨与期许;或是站在黑板前挥笔演算,衣袖沾满粉笔灰也毫不在意。每当攻克一个技术难关,他那双因常年伏案而略显疲惫的眼睛,总会焕发出年轻人般的光彩。终于,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在他的主持研制下诞生。
⑥陆元九一生简朴,却捐出自己的大笔积蓄资助科学研究,推动了我国惯性导航事业的跨越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才。让年轻人“进步快一点”,“一代接一代擎起航天事业的旗帜”,是陆元九的夙愿。“希望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们,把创新当作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科技报国,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更是陆元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获得了“七一勋章”时发表的感言。
选编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传记》
(1)给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处。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填写陆元九生平事迹。
(3)文中有多处对陆元九的细节描写,用波浪线“ ”画出一处,从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4)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建党百年以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请简介一位为祖国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
   
三、习作
12.时光飞逝,小学六年的生活转眼就要结束了。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难免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就让笔尖流露出你对小学生活的难忘之情。
要求:(1)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
(2)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能运用细节描写和适当的环境描写;
(4)题目自拟,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字迹工整,不少于450字。
四、附加题
13.下列哪些诗句是描写春天景色的?(  )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③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14.《骑鹅旅行记》一书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她做过什么事?你怎样评价他/她?
人物 关键情节 你的评价
           
15.小学即将毕业,请你选择一首合适的送别诗送给老师或同学,表达对师友的惜别之情。
   
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题号 3 4 5 6 13
答案 B D B A A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把语段补充完整。
màn cháng 漫长  岁月里,时光一寸一寸地nuó yí 挪移  ,我们从yòu zhì 幼稚  走向成熟。此刻,我们相聚在这里,bǐ cǐ 彼此  诉说着成长的故事。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从sī kōng jiàn guàn 司空见惯  的现象中萌生新奇的cāi xiǎng 猜想  。无论是在困境中pái huái 徘徊  不前,还是在顺境中乘风破浪,这些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未来的日子,愿我们与shū jí 书籍  为友,与良师为伴,奔赴更广阔的天地。
【解答】故答案为:
漫长 挪移 幼稚 彼此 司空见惯 猜想 徘徊 书籍
2.下列每个选项中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圈出来并在括号里改正。
(1)A.觉察 肿胀 停顿 不可思意 ( 意—议  )
(2)B.尖锐 维恐 燃放 万不得已 ( 维—唯  )
(3)C.寄托 牺牲 倾复 焉知非福 ( 复—覆  )
(4)D.通霄 含糊 齿轮 五湖四海 ( 霄—宵  )
【解答】(1)“不可思意”应写作“不可思议”,“议”有“言论、意见”的意思,“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所以把“意”改为“议”。
(2)“维恐”应写作“唯恐”,“唯”有“单单、只”的意思,“唯恐”表示只怕,所以把“维”改为“唯”。
(3)“倾复”应写作“倾覆”,“覆”有“翻倒”的意思,“倾覆”指物体倒下、颠覆,所以把“复”改为“覆”。
(4)“通霄”应写作“通宵”,“宵”指夜晚,“通宵”即整夜,所以把“霄”改为“宵”。
故答案为:
(1)意—议;
(2)维—唯;
(3)复—覆;
(4)霄—宵。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pú) 栖息(qī) 缰绳(jiāng) 分外(fèn)
B.木筏(fá) 缥缈(piāo) 剥削(xuē) 侵袭(qīn)
C. 暂时(zhàn) 耽搁(dān) 晃动(huàng) 僻静(pì)
D.赤裸(luǒ) 依偎(wèi) 严峻(jùn) 惊惶(huáng)
【解答】A.有误,“花圃”的“圃”应读“pǔ”。
B.正确。
C.有误,“暂时”的“暂”应读“zàn”。
D.有误,“依偎”的“偎”应读“wēi”。
故选:B。
4.如图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作品《四时读书》,使用的字体是楷体。这幅书法作品的特点是(  )
A.形体宽扁 B.狂放潇洒 C.笔画相连 D.点画圆润
【解答】A.不符合题意。“形体宽扁”多为隶书的典型特征,赵孟頫楷书形体并非宽扁。
B.不符合题意。“狂放潇洒”常用来形容草书的肆意奔放,与楷书规整的特点不符。
C.不符合题意。“笔画相连”一般是行书、草书的笔画特点,楷书笔画相对独立。
D.符合题意。“点画圆润”此作品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作品《四时读书》。赵孟頫的楷书风格独特,笔法精妙。其楷书点画灵动,圆润饱满,如作品中笔画线条流畅自然,没有尖锐生硬之感;结体严谨端庄,字形优美规整,既展现出楷书的端正稳重,又不失灵动洒脱之韵,此作品契合赵孟頫楷书点画饱满、线条流畅圆润的风格特点。
故选:D。
5.有人评价赵孟頫的书法“冠绝古今”,下列词语意思与之不同的一项是(  )
A.空前绝后 B.行云流水 C.无出其右 D.旷古绝伦
【解答】“冠绝古今”意思是在古今(时间维度)上,技艺、成就等是首屈一指、超出同辈的,强调卓越、顶尖且具有跨越时间的独特性。
A.相同,“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地形容独一无二、非凡卓越,和“冠绝古今”都突出在时间跨度里的极致地位,意思相近。
B.不同,“行云流水”多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也可形容书法、歌唱等流畅自然,侧重书写、表达的流畅状态,并非强调水平“冠绝”的顶尖程度,与“冠绝古今”意思不同。
C.相同,“无出其右”表示没有能超过他(它)的,在比较中凸显其卓越,和“冠绝古今”都有在同类中居首位、极其出色的意思,语义相近。
D.相同,“旷古绝伦”指从古到今,没有与之相比的,突出独特、卓越,在时间范畴内强调无可比拟,和“冠绝古今”表意相符。
故选:B。
6.下列诗句按照对应的节日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③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④②
【解答】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无声无息地打湿了桂花。“地白”(月光照地如霜雪般白)、“桂花”“冷露”等意象,点明是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③“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意思是:那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借牛郎织女的传说,对应的是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直接提及“寒食”,对应的是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1—2天,公历4月前后,农历时间不固定,但整体在春季较早时候)。
寒食节(春季,时间最早)→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综上所述,对应诗句顺序为:④→③→①→②。
故选:A。
7.读下面例句,想想加点的部分有什么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他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快 吵闹 薄 畅快
 快:他快得像一道闪电,我刚想叫住他,他就已经不见了。 
【解答】例句“他饿得能吃下一头牛”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快:他快得像一道闪电,我刚想叫住他,他就已经不见了。
8.根据积累填空。
毕业前夕,每一位同学用心制作了一本成长纪念册,扉页上写下了名言警句,激励和劝勉自己走好未来的路:学习知识要专注深入,“ 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面对挫折要百折不挠,“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解决问题要敢于创新,“ 苟利于民  , 不必法古  ; 苟周于事  , 不必循俗  ”——《淮南子》;面对别人的劝勉要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
【解答】“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出自《增广贤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板桥的《竹石》;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出自汉代刘安主持编纂的《淮南子 氾论训》。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孔子家语》。
故答案为:
读书须用意 任尔东西南北风 苟利于民 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 不必循俗 忠言逆耳利于行
二、阅读与鉴赏文言文阅读
9.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字。
问其故  原因 
我以日初出远 认为 
(2)文言文中常有一字多义的现象,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C  )
A.见两小儿辩斗 能言善辩
B.孔子不能决也 迟疑不决
C.孰为汝多知乎 路遥知马力
D.赴汤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汤
(3)读完这个故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一谈。
 知识是无穷的,连孔子这样的智者也有不懂的地方。这让我明白,学习时要保持谦虚,遇到问题要勇于提问和探索。 
(4)课文用简单的语言写出两小儿精彩的辩论过程,请你选择下列任意一方,通过摆事实或讲道理,表达你的观点。
观点:“人们通过竞争/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观点:人们通过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我认为人们通过合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在故事中,两小儿各自辩论太阳远近,但孔子无法决断;如果他们和孔子合作,结合知识和观察,可能更快找到答案。就像学习中,同学一起讨论难题,能互相启发,比单独思考更有效。 
【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问其故”的意思是: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其中“故”的意思是缘故。
②“我以日初出远”的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其中“以”的意思是以为。
(2)本题考查多义字。
A.都是“争辩、辩论”的意思;
B.都是“判断、决定”的意思;
C.智慧/知道、了解;
D.都是“热水”的意思;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开放性作答。
第⑥段“孔子不能决也”能看出,即使是像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有无法解答的问题。这启示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学习没有终点。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断遇到新的疑问和难题,比如在学习科学知识时,会发现很多自然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理,需要我们持续地去探索、去学习。我们要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能因为掌握了一些知识就自满,要明白学无止境,不断追求新的知识。
两小儿通过观察太阳在早晨和中午的大小、温度变化,进而对太阳距离人的远近进行辩论,并且能运用生活中的常识(如远小近大、近热远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积极思考。比如在做实验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细微变化,思考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在观察自然景色时,思考季节变化、气象变化的规律等。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两小儿敢于对“太阳何时离人近”这个问题进行争辩,不因为孔子是权威就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让我们明白,在学习中要敢于质疑已有的结论,通过辩论等方式去探究真理。在课堂上,当我们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或者课本上的知识有不同的想法时,要勇敢地提出来和同学、老师讨论。通过这样的质疑和辩论,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也能推动自己和他人的思维发展,让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有意义。
示例:这个故事让我受到很多启发。首先,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就算是孔子这样有学问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我们要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探索新知识。其次,我们要像两小儿一样,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且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比如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勇于提出,和同学、老师一起探讨。最后,对待学问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要保持谦逊的态度。
(4)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这是一道结合观点表达的拓展题,核心是围绕“人们通过竞争/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一观点,结合事理或事例进行阐述。
角度一:人们通过竞争取得更大的成功
核心逻辑:竞争能激发个体或群体的积极性、创造力,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从而推动整体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更大成功。
摆事实:在体育赛场上,运动员们为了争夺冠军展开激烈竞争。比如百米赛跑,选手们都渴望刷新自己的最好成绩,登上领奖台。这种竞争促使他们在日常训练中更加刻苦,研究更科学的训练方法,提升起跑反应速度、途中跑的节奏把控等各项能力。正是因为有了竞争,运动员们不断突破人类的速度极限,让百米赛跑的成绩越来越优异,也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发展,取得了运动领域的更大成功。
讲道理:竞争就像一根鞭子,能时刻鞭策着人们不能懈怠。当存在竞争压力时,人们会有更强烈的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改进工作方法。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中立足并发展壮大,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实现行业乃至社会经济层面的更大成功。
示例:人们通过竞争取得更大的成功。在学习上,班级里同学之间的竞争能促使大家更努力地学习。比如每次考试前,同学们都想在成绩上超越他人,于是会更加认真地复习知识点,钻研难题。这种竞争氛围让大家都不敢松懈,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班级的整体成绩也因此不断提高,这就是竞争带来的更大成功。
角度二:人们通过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核心逻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合作能将不同个体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完成单靠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取得更大成功。
摆事实:在科研领域,重大的科学发现往往需要众多科学家合作完成。比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它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基因测序,有的负责数据分析,有的负责理论研究等。通过合作,他们共同破解了人类基因的密码,为医学、生物学等众多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取得了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巨大成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单个科学家都难以独立完成的。
讲道理:合作能实现优势互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通过合作,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借助他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团队项目中,成员们各司其职,发挥各自在专业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优势,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就能高效地完成项目,达成比个人单独行动更出色的成果,实现更大的成功。
示例:人们通过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比如在班级组织的文艺汇演中,要完成一个精彩的舞台剧表演,就需要大家合作。编剧同学负责撰写剧本,把故事编排得引人入胜;道具组同学要根据剧本准备各种道具,让舞台场景更逼真;演员们则要认真揣摩角色,通过反复排练让表演更生动。大家各自发挥所长,又相互配合,最终呈现出一场精彩的演出,这比一个人单干能取得好得多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合作能带来更大的成功。
故答案为:
(1)原因 认为;
(2)C;
(3)知识是无穷的,连孔子这样的智者也有不懂的地方。这让我明白,学习时要保持谦虚,遇到问题要勇于提问和探索。
(4)观点:人们通过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我认为人们通过合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在故事中,两小儿各自辩论太阳远近,但孔子无法决断;如果他们和孔子合作,结合知识和观察,可能更快找到答案。就像学习中,同学一起讨论难题,能互相启发,比单独思考更有效。
现代文阅读一
10. 片段一:我感到自己前景黯淡。因为,我被凶猛的风暴刮到这荒岛上,远离人类正常的贸易航线有数百里之遥。我想,这完全是出乎天意,让我孤苦伶仃,在凄凉中了却余生了。想到这些,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片段二:①我现在开始认真考虑我的处境。我一一记下我经历的事情,并不是想把自身的遭遇传给后人看,而是要把一直萦系在我心头、不断折磨着我的想法吐露出来。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制我的沮丧心情,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个对比,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我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如实记录了我所遇到的幸与不幸:
坏处 好处
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但是我还活着,没有像我的伙伴们一样被淹死。
我放单独别出来,与世隔绝,受尽苦难。 但是,我也免于死亡,而船上其他人员都已丧命。
我被从人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但是,我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既没有挨饿,也没有奄奄待毙。
我没有衣服穿。 但是,我身处热带,即使有衣服也不用穿。
②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片段三:①占领大船后,船长马上连放几枪,这是我和他约定好的信号。他向我指了指大船,把我搂在怀里。“我亲爱的朋友,我的救命恩人!”他说,“这是你的船,它是你的,我们这些人和船上的一切也都是你的!”我看了看大船,几乎高兴得晕倒在地。这艘大船可以把我送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有好半天,我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
②船长看见我那么激动,马上从袋子里取出一瓶提神酒给我喝了几口。虽然这几口酒使我清醒了过来,但是我心中惊喜异常,又过了好一会儿,才能开口说话。
选编自《鲁滨逊漂流记》
(1)读了片段三,你能推断出它在小说的 结局  部分。
(2)对比三个片段,“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比三个片段,“我”的心情发生了从绝望痛苦,到理性平静(或自我安慰),再到极度惊喜(或激动万分)的变化。 
(3)结合所给片段,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鲁滨逊是一个坚强乐观、积极想办法的人。 
(4)想想画线句子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只想着不好的地方,也要想想好的一面,这样心里会好受些,才能坚持下去。比如我考试没考好,很伤心。但想到这次让我知道了哪些地方没学好,下次就能重点复习,争取考好,心里就没那么难过了。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片段三第①段“占领大船后……这艘大船可以把我送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描述了鲁滨逊占领大船,即将离开荒岛的情景,这是故事发展到后期,鲁滨逊摆脱荒岛困境、迎来获救希望的阶段,所以能推断出它在小说的“获救”部分。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片段一“我感到自己前景黯淡”“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可知,可以看出“我”(鲁滨逊)的心情是沮丧、无望的,对未来充满悲观情绪。
片段二第①段“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制我的沮丧心情”“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表明“我”开始用理智调整心态,心情变得平和、理智,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安慰。
片段三第①段“几乎高兴得晕倒在地”“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惊喜异常”,体现出“我”因为即将离开荒岛、获得自由而兴奋、欣喜。
(3)考查形象分析。
片段一:“前景黯淡”“眼泪夺眶而出”,体现鲁滨逊沮丧、绝望,刚流落荒岛时对未来的悲观。片段二:“理智控制沮丧”“对比凶险和幸运”“宽慰自己”,说明他学会理性看待困境,自我调适,心态转向积极。片段三:“高兴得晕倒在地”“激动得说不出话”,是鲁滨逊获救后的狂喜、激动,历经苦难后迎来希望的情绪爆发。示例:鲁滨逊是一个在困境中能保持理智、善于自我安慰与反思,且具有顽强意志和行动力的人。他从最初的绝望中走出来,用辩证的方式看待处境,最终抓住机会改变命运。
(4)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开放探究。
结合“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可知,句子的含义是:当我们处于困境时,不要只看到糟糕的一面,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把困境中的坏处和好处进行对比,从好处中找到安慰自己的理由,从而保持积极的心态。生活实例:比如生病(坏处:难受、耽误事),但能借此休息、发现家人朋友的关心(好处),这样想会减少痛苦,更积极养病。鲁滨逊的方法,教我们用辩证视角看挫折,挖掘积极面,增强心理韧性。
故答案为:
(1)结局;
(2)对比三个片段,“我”的心情发生了从绝望痛苦,到理性平静(或自我安慰),再到极度惊喜(或激动万分)的变化。
(3)鲁滨逊是个理智、乐观,能在困境中自我调适,且勇敢、有冒险精神的人。
(4)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只想着不好的地方,也要想想好的一面,这样心里会好受些,才能坚持下去。比如我考试没考好,很伤心。但想到这次让我知道了哪些地方没学好,下次就能重点复习,争取考好,心里就没那么难过了。
现代文阅读二
11.
______
①2023年6月6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陆元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②1920年1月9日,陆元九出生在安徽一个书香人家,家庭给了他良好的熏陶。20世纪30年代,在抗战的炮火下,陆元九和同学们艰难求学,经武汉、宜昌到达重庆接受大学教育,是中国本土第一批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大学生。
③40年代中期,陆元九考取了赴美公费留学生的名额,最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深造。实验室里,陆元九正伏案演算,钢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划出一道道坚定的轨迹。突然,他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就是这里!惯性导航的突破口!”他“唰”地站起身,白大褂下摆随着转身划出利落的弧线。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实验台前,修长的手指已经稳稳地调整起陀螺仪。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住,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全神贯注地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据。聪明刻苦加上扎实的功底,让陆元九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当时很多到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的年轻人都会口口相传:曾有一位中国人在这里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他就是陆元九。
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久居海外的陆元九无比向往。几经周折,陆元九一家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轮船。当时,中国科学院正在筹建自动化所,国家分配在这方面有专长的陆元九到自动化所,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参加研究所的筹建和惯性导航技术的研发。研究中,陆元九首次提出了“回收卫星”的概念。与此同时,我国首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也在陆元九和同事们的手中组装出来。“完善一代、研制一代、探索一代”。工作中,陆元九一直倡导要跟踪世界尖端技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航天先后开展了一批预先研究课题以及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为我国惯性仪表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⑤20世纪60年代初,陆元九在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同时负责多项工作,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期间,他还坚持撰写专著。深夜的台灯下,陆元九伏案疾书,钢笔在稿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他时而停笔凝思,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轻叩桌面;时而恍然大悟便直起身子,镜片后的眼睛骤然亮起,笔尖立刻在纸上飞舞起来。1964年,他的著作《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出版,这是我国惯性技术方面最早的专著之一,对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在实验室里总能看到他挺拔的身影——或是俯身指导年轻科研人员,眼中透着严谨与期许;或是站在黑板前挥笔演算,衣袖沾满粉笔灰也毫不在意。每当攻克一个技术难关,他那双因常年伏案而略显疲惫的眼睛,总会焕发出年轻人般的光彩。终于,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在他的主持研制下诞生。
⑥陆元九一生简朴,却捐出自己的大笔积蓄资助科学研究,推动了我国惯性导航事业的跨越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才。让年轻人“进步快一点”,“一代接一代擎起航天事业的旗帜”,是陆元九的夙愿。“希望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们,把创新当作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科技报国,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更是陆元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获得了“七一勋章”时发表的感言。
选编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传记》
(1)给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处。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填写陆元九生平事迹。
(3)文中有多处对陆元九的细节描写,用波浪线“ ”画出一处,从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实验室里,陆元九正伏案演算,钢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划出一道道坚定的轨迹。突然,他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就是这里!惯性导航的突破口!’他‘唰’地站起身,白大褂下摆随着转身划出利落的弧线。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实验台前,修长的手指已经稳稳地调整起陀螺仪。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住,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全神贯注地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据。这些动作和神情描写,表现出陆元九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品质。 
(4)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头介绍陆元九逝世及身份成就,结尾讲述他的奉献、培养人才及获得“七一勋章”,首尾呼应,都围绕陆元九的一生与贡献展开。使文章结构更完整,突出陆元九为国家航天等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让读者对他的事迹与精神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5)建党百年以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请简介一位为祖国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
 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大幅提高粮食产量,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答】(1)考查给文章加标题。文章围绕陆元九展开,他是我国著名的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一生为航天等事业奉献。“航天泰斗陆元九”这个题目,“航天泰斗”精准概括其在航天领域的崇高地位与卓越贡献,“陆元九”点明核心人物,能让读者快速把握文章主角与主题,简洁且具有概括性。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第③段“40年代中期,陆元九考取了赴美公费留学生的名额,最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深造……曾有一位中国人在这里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他就是陆元九”可知得出陆元九赴美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第④段“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研究所的筹建和惯性导航技术的研发。研究中,陆元九首次提出了‘回收卫星’的概念……为我国惯性仪表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可知陆元九回国,参与自动化所筹建和惯性导航技术研发,提出“回收卫星”概念,为我国惯性仪表研制奠定基础。第⑤段“20世纪60年代初……1964年,他的著作《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出版……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在他的主持研制下诞生”可知陆元九负责多项工作,撰写专著,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第⑥段“更是陆元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获得了‘七一勋章’时发表的感言”可知陆元九获得“七一勋章”,勉励新一代科技工作者。
(3)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形象分析。画出第③段“实验室里,陆元九正伏案演算,钢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划出一道道坚定的轨迹。突然,他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就是这里!惯性导航的突破口!’他‘唰’地站起身,白大褂下摆随着转身划出利落的弧线。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实验台前,修长的手指已经稳稳地调整起陀螺仪。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住,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全神贯注地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人物品质:从“伏案演算”“猛地抬起头”“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实验台前”“全神贯注”等细节,能体会到陆元九在科研时专注投入、思维敏捷、对科学充满热情的品质。
(4)考查写作手法。文章首尾在内容上紧密呼应:开头点明陆元九的逝世及其“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的身份,结尾则以他获得“七一勋章”的感言收束,再次强调其为国家培养人才、奉献航天事业的一生。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既让文章结构完整、逻辑闭环,又通过开篇点身份、结尾显精神的方式,从不同层面强化了陆元九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其贡献与精神的认知更深刻、立体,凸显了文章歌颂科研工作者奉献精神的主旨。
(5)考查开放探究。结合知识积累列举与文中人物(陆元九)精神品质相似的人物并简述事迹,核心是紧扣“为国家科技/事业奉献”的精神内核。示例:钱学森,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工作,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故答案为:
(1)航天泰斗陆元九;
(2)①赴美公费留学,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②回国参与中科院自动化所筹建,提出“回收卫星”概念,组装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③在中科院和中国科大负责多项工作,撰写《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④获得“七一勋章”,勉励新一代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科技报国。
(3)实验室里,陆元九正伏案演算,钢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划出一道道坚定的轨迹。突然,他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就是这里!惯性导航的突破口!’他‘唰’地站起身,白大褂下摆随着转身划出利落的弧线。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实验台前,修长的手指已经稳稳地调整起陀螺仪。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住,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全神贯注地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据。这些动作和神情描写,表现出陆元九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品质。
(4)开头介绍陆元九逝世及身份成就,结尾讲述他的奉献、培养人才及获得“七一勋章”,首尾呼应,都围绕陆元九的一生与贡献展开。使文章结构更完整,突出陆元九为国家航天等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让读者对他的事迹与精神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5)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大幅提高粮食产量,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习作
12.时光飞逝,小学六年的生活转眼就要结束了。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难免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就让笔尖流露出你对小学生活的难忘之情。
要求:(1)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
(2)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能运用细节描写和适当的环境描写;
(4)题目自拟,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字迹工整,不少于450字。
【解答】范文:
难忘小学时光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小学六年的生活即将画上句号。此刻,心中满是对校园、老师和同学的眷恋。
还记得六年前,我怀着懵懂与好奇踏入这所校园。校园里的桂花树散发着阵阵清香,那香气仿佛是校园递给我的第一份见面礼。此后的日子里,这棵桂花树见证了我的成长。
我的班主任张老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因为粗心答错了问题,羞愧得低下了头。张老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温柔地看着我,耐心地引导我找到正确答案。她的眼神里充满了鼓励和信任,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
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充满欢乐。运动会上,我们为了班级荣誉齐心协力。我参加接力赛时,不小心掉了棒,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可同学们没有责怪我,反而纷纷过来安慰我:“没关系,下次我们一起加油!”在大家的鼓励下,我重新振作起来。最终,我们班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一刻,我们欢呼雀跃,紧紧相拥,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教室的桌椅见证了我们的勤奋学习,操场的跑道记录了我们的奔跑与欢笑。如今,即将告别这熟悉的一切,心中满是不舍。
我知道,毕业是一段旅程的结束,也是新征程的开始。但我会永远铭记这难忘的小学时光,铭记老师的教诲,铭记同学的情谊。我会带着这份美好的回忆,勇敢地走向未来。
四、附加题
13.下列哪些诗句是描写春天景色的?(  )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③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答】①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意思是:纷繁的花朵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诗句中“乱花”(纷繁的花)、“浅草”(刚生长出来的草),都是春天特有的景物,生动展现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是描写春天的。
②不是,“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 其一》,意思是:白天变长了,午睡醒来没什么情思,闲着无事,看着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日长”(白天变长)是初夏的特点,“柳花”虽春末也有,但结合“初夏午睡起”的语境,整体描绘的是初夏景色,不是描写春天的。
③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意思是: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兰芽短”(兰草刚发嫩芽)是春天的典型景象,体现了暮春时节的生机,是描写春天的。
④不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 其一》,意思是: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也引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晴空一鹤”展现的是秋高气爽的画面,表达的是对秋天的赞美,不是描写春天的。
故选:A。
14.《骑鹅旅行记》一书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她做过什么事?你怎样评价他/她?
人物 关键情节 你的评价
 尼尔斯   尼尔斯原本是一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经常欺负家里小动物的男孩。被小精灵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后,他意外骑上家里的雄鹅莫顿,跟随雁群开启了漫长的旅行。途中,他遭遇了狐狸斯密尔的追捕、参与了鹤舞表演的守护、帮助松鼠找回孩子、拯救被人类捕捉的大雁,甚至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智慧和勇气保护同伴。   尼尔斯是一个具有鲜明成长弧光的人物。他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旅行中的一次次经历和考验中逐渐完成的。从最初的顽劣自私,到后来的勇敢善良,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在经历中反思、成长,学会关爱他人与承担责任。 
【解答】首先,要确定人物,从书中主要角色中筛选,如主角尼尔斯、雁群头雁阿卡、雄鹅莫顿、狐狸斯密尔等,优先选择有鲜明性格或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关键情节的选取要聚焦“印象深刻”的依据:若选主角(如尼尔斯),重点关注其成长变化,从顽劣到善良的转变过程,以及支撑转变的关键事件,如保护同伴、帮助动物。若选配角(如阿卡),聚焦其性格特点(如领导力、善良)和作用(如引导主角、守护群体),通过具体情节体现其魅力。梳理关键情节,要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或成长的典型事件,避免罗列无关内容,突出核心行为。提炼评价时,要结合人物的行为和影响,从性格品质(如勇敢、善良、有责任感)、角色作用(如引导成长、传递价值观)或带给读者的启示(如成长的意义、团结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确保评价与情节呼应。
故答案为:
尼尔斯
尼尔斯原本是一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经常欺负家里小动物的男孩。被小精灵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后,他意外骑上家里的雄鹅莫顿,跟随雁群开启了漫长的旅行。途中,他遭遇了狐狸斯密尔的追捕、参与了鹤舞表演的守护、帮助松鼠找回孩子、拯救被人类捕捉的大雁,甚至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智慧和勇气保护同伴。
尼尔斯是一个具有鲜明成长弧光的人物。他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旅行中的一次次经历和考验中逐渐完成的。从最初的顽劣自私,到后来的勇敢善良,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在经历中反思、成长,学会关爱他人与承担责任。
15.小学即将毕业,请你选择一首合适的送别诗送给老师或同学,表达对师友的惜别之情。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答】“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其一),意思是:黄云遮蔽了千里的天空,太阳也变得昏黄暗淡,凛冽的北风呼啸着,吹动着南飞的大雁,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你不要担心在前行的道路上遇不到知心朋友,凭着你的才华和名气,天下又有谁不认识你呢?前两句以黄云蔽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壮阔又略带凄寒的景象,烘托出离别时的氛围。后两句则一改伤感,以豪迈的劝慰,鼓励友人前路必有知己,既体现出对同学的惜别不舍,又饱含对同学未来的美好期许,传递出豁达又深情的离别情谊。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意思是:相见的机会本就难得,离别时更是难舍难分;春风渐渐衰弱无力,百花也随之凋零残落。春蚕直到死亡,才会停止吐丝;蜡烛直到烧成灰烬,烛泪才会流干。“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出了离别时的怅惘痛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吐丝、蜡烛燃烧来比喻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奉献,如同春蚕耗尽生命吐丝,蜡烛燃烧成灰才停止流泪,高度赞美了老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小学毕业,与老师分别,用此诗既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又能体现出对老师辛勤教导的感恩之情。
故答案为: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