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语文园地七
第一课时
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
梳理与交流
读书时,我会先画出写得好的语句,再抄写下来。
我喜欢归类摘抄。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梳理与交流
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还会背下来。
我会在合适的地方注明摘抄内容的出处。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唧哩哩
淙淙 潺潺 哗哗
——《大自然的声音》
好词——拟声词
好句——顶真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大自然的声音》
注明出处
归类摘抄
识字加油站
田螺
蝌蚪
螃蟹
luó
páng xiè
识字加油站
鲤鱼
鲫鱼
鲨鱼


shā
识字加油站
田螺
蝌蚪
螃蟹
鲤鱼
鲫鱼
鲨鱼
这些都是动物,但是它们的种类却不同。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识字加油站”中的两行词语,看看每行加点的字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
· ·
·
·
·
·
识字加油站
第一行都是“虫”部,说明这些动物都属于“昆虫类”。
第二行都是“鱼”部,说明这三种都属于“鱼类”。
汉字 “形旁表义”
田螺
蝌蚪
螃蟹
鲤鱼
鲫鱼
鲨鱼
·
· ·
·
·
·
·
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 “顶真”。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词句段运用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词句段运用
A.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B. 船载橹,橹摇船,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针缝而线缀。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省略号的内容。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桥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船。
词句段运用
自主练习
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_____后千年不倒,____下去千年不朽。
风儿吹醒了树儿,______摇醒了鸟儿,_____叫醒了花儿,______散发出阵阵清香。


树儿
鸟儿
花儿
交流收获
怎样做读书笔记?
汉字 “形旁表义”的构字规则
“顶真”的修辞手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望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大家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做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课堂小结
语文园地七
第二课时
书写提示
同学们,汉字是一门文字艺术,它们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方块字,但是要想把它们写好却并不容易。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有关横画、竖画的书写规则吗?



书写规则是什么?
横平竖直
未欠英苍
梨奥楚欲
书写提示
撇捺要舒展
书写规则是什么?
未欠英苍
梨奥楚欲
书写提示
“欠”的笔顺是撇、横钩、撇、捺,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
梨”上面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
“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
“苍”字撇、捺要写得居中、舒展,捺画收笔比撇略高
“楚”下面“疋”的撇、捺要舒展
欣赏歌曲——《采莲曲》
日积月累
采莲曲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大臣。
王昌龄的边塞诗,慷慨豪迈,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后人称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日积月累
采莲曲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从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采莲女子穿的裙子像荷叶一样绿。
女子的脸艳丽得如同出水的荷花。
比喻:把罗裙比作荷叶;把女子的脸比作芙蓉(荷花)。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少女隐藏在荷花丛中,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找不见踪影,只有听见荷塘中传来的歌声,才让人想起这荷塘里还有人。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她们,而是用罗裙与荷叶一样绿、脸庞与荷花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使美丽的少女与优美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尝试背诵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同学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