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56分)(一)根据语境,完成练习。(6+4=10分)
1.(10分)根据语境,完成练习。
毕业微电影开拍了!时间的chǐ lún     不断前行,六年时光匆匆而过。忘不了第一次课堂上发言的紧张,忘不了运动会上同学们的鼓励,也忘不了取得进步时老师赞许的目光。刚入学时yòu zhì     的我们,在shū jí     中汲取力量,在活动中感悟,在探索中成长……冰心曾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①_______ 也好,对于他都是②_______的最深刻的记忆。”我们回忆过去的往事,带着希望启航。
(1)认真拼读,结合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
(2)为①和②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    
A.高兴 心动神移
B.辛酸 心领神会
C.辛酸 心动神移
(3)文中画横线处有一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二)下面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24分)
2.(3分)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哄而散/哄堂大笑 看门/看护
B.衣衫褴褛/一缕阳光 着火/着迷
C.慷慨激昂/英雄气概 宁静/宁愿
D.一知半解/洁身自好 传记/传说
3.(3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侵袭 班点 翻箱倒柜
B.惊皇 耽搁 张灯节彩
C.倒霉 匪徒 心平气合
D.疙瘩 慷慨 忘乎所以
4.(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文章)
B.思援弓缴而射之(牵引,拉开)
C.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D.两山排闼送青来(小门)
5.(3分)“这场球赛,两只队伍实力旗鼓相当,最终打成平手”中的加点词可换成(  )
A.金锣弥补 B.势均力敌 C.不约而同 D.双管齐下
6.(3分)与“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这句话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7.(3分)与《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遇到的阻碍相关的故事是(  )
A.降服红孩儿 B.真假美猴王
C.三打白骨精 D.女儿国遇险
8.(2分)(词语理解)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70岁被称为(  )
A.不惑 B.花甲 C.期颐 D.古稀
9.(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往往能见微知著,从细微的数据变化中洞察到潜在的科学规律。
B.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朋友是需要时间来考验的。
C.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D.精心培育的郁金香终于开花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10.(2分)学校教学楼两侧要张贴跟读书有关的对联,上联是“朗朗书声满校园”,下联应该是下面哪一句(  )?
A.读书之乐乐无穷 B.阵阵墨香溢心田
C.春风拂面书香来 D.汲取知识有力量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6分)
11.(6分)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一定”“一起”几个词中的“一”都读二声。    
(2)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出自《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    
(3)“对……对不起”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句中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内容的省略。    
(4)我们学过的“卜算子”“浣溪沙”“渔歌子”都是词牌名。    
(5)“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诗人用非常准确的数字“四百八十”准确写出来寺庙之多。    
(6)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4+10+2=16分)
12.(4分)言之有序。请给下列语句排序。
    接着,在鲜绿的叶丛中开出了浅绿的碎米粒似的小花,小花依稀可见。
    冬天,院门口的葡萄架上,看去全是枯枝。
    春天一到就不同了。枯枝里仿佛藏着魔术师,一天抽一些绿出来,眨眼就满目鲜绿。
    葡萄花落了,藤上渐渐地结了小葡萄,小小的,在风中悄悄长大。
13.(10分)诗文默写,根据情境,完成填空。
(1)临近毕业,老师给我们写下赠言:“‘    ,老大徒伤悲’,要把握现在,充实自己,为梦想而奋斗;希望你们有‘千磨万击还坚劲,    ’的决心,勇往直前。”
(2)“时间”是有形的,古文中说“    ,及日中则如盘盂。”朱自清说:“太阳他有脚啊,    ,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时间”往往也和努力创新联系在一起,比如:“    ,日日新,又日新。”
14.(2分)请围绕“饿”的感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补全句子内容。
临近中午12点,丁丁感到很饿,他对东东感叹道:“    ”
二、阅读与鉴赏。(19分)
15.(19分)阅读与鉴赏。
门边有个位置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鞋子在门外脱下来,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总过意不去,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也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一样,只不过方式不同。”他听了,得到安慰似的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的气味。”我怒火中烧,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嘛?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但还心存侥幸,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④再来时,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弄了好长时间,才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滋味,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小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⑤门边有个位置!我忽然产生灵感。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开门,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感到很安慰,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⑥几天前,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这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啊!”我有点不好意思,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送水师傅郑重地提起。
⑦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1)文中的两个主人公是“我”和送水师傅请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将故事情节图补充完整。
从图中可以发现,引发故事发生变化的关键事件是     。
(2)根据字典义项:文中“心照不宣”中的“宣”的意思是     ,(填序号)。联系上下文,“我”与送水师傅“心照不宣”是指     。
宣:①发表,公开说出②疏通③指宣纸,安徽省宣城等地产的一种高级纸张,吸墨均匀,能长期存放。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句子中“我的用心”是指     。
②从这份“用心”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的     人。
③文中的“我”还有哪些举动也可以看出“我”是这样的人,请联系短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处。
(4)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两个“位置”,第一个是指     ,第二个是指     。这段话能删除吗?为什么?
(5)作为文中儿子的同龄人,你想对文中的儿子说些什么?
三、表达与交流。(25分)
16.(25分)表达与交流。
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多指引你前行的“星”,父母的一次叮嘱,老师的一次教诲,同学的一次支持,朋友的一次信任,名人故事的一次洗礼……这些点点滴滴,虽不如太阳耀眼,却如夜空中的星,带给你希望和慰藉,请你以“那颗带我前行的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字迹工整,语句通顺。②把印象深刻之处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2025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C A D D B
一、基础与运用。(56分)(一)根据语境,完成练习。(6+4=10分)
1.(10分)根据语境,完成练习。
毕业微电影开拍了!时间的chǐ lún  齿轮  不断前行,六年时光匆匆而过。忘不了第一次课堂上发言的紧张,忘不了运动会上同学们的鼓励,也忘不了取得进步时老师赞许的目光。刚入学时yòu zhì  幼稚  的我们,在shū jí  书籍  中汲取力量,在活动中感悟,在探索中成长……冰心曾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①_______ 也好,对于他都是②_______的最深刻的记忆。”我们回忆过去的往事,带着希望启航。
(1)认真拼读,结合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
(2)为①和②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  C 
A.高兴 心动神移
B.辛酸 心领神会
C.辛酸 心动神移
(3)文中画横线处有一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解答】(1)“chǐ lún”写作“齿轮”,“yòu zhì”写作“幼稚”,“shū jí”写作“书籍”。
(2)结合语境分析可知,“高兴”与“快乐”语义重复,“辛酸”与“快乐”相对,更能体现童年往事的不同滋味;“心动神移”意思是心里的想法会在神情上表现,形容印象深刻,“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此处“心动神移”符合语境。故选:C。
(3)语病为语义重复,“回忆过去的往事”中“过去”和“往事”表意重复。
修改后的句子为:我们回忆往事,带着希望启航。
故答案为:
(1)齿轮 幼稚 书籍;
(2)C;
(3)我们回忆往事,带着希望启航。
(二)下面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24分)
2.(3分)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哄而散/哄堂大笑 看门/看护
B.衣衫褴褛/一缕阳光 着火/着迷
C.慷慨激昂/英雄气概 宁静/宁愿
D.一知半解/洁身自好 传记/传说
【解答】A.读音不同,“哄”是多音字,读“hōng”时,表示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如“哄堂大笑”;读“hòng”时,有吵闹、开玩笑等意思,“一哄而散”指很多人一下子挤在一起吵吵嚷嚷地走散了,所以“哄”读“hòng”。二者读音不同。“看”读“kān”时,有守护、照料的意思,“看门”“看护”都有守护、照料的含义,所以这两个词中“看”都读“kān”,读音相同。
B.读音相同,“衣衫褴褛”形容衣服破破烂烂,“缕”有一条一条、细长等意思,“一缕阳光”即一条细长的阳光,“褛”和“缕”读音都为“lǚ”,读音相同。“着”是多音字,读“zhuó”时,有接触、使接触别的事物等意思,“着眼”指(从某方面)观察、考虑,“着”读“zhuó”;读“zháo”时,有接触到、感受、燃烧等意思,所以,“着火、着迷”的“着”都读“zháo”。二者读音相同。
C.读音不同,“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英雄气概”指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慨”读音为“kǎi”,“概”读音为“gài”,读音不同。“宁”读“níng”时,有安宁、平静等意思,“宁静”指(环境、心情)安静,“宁”读“níng”;读“nìng”时,有宁可、宁愿等意思,“宁愿”表示宁可,“宁”读“nìng”。二者读音不同。
D.读音不同,“一知半解”指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解”和“洁”读音都为“ji씓jié”,在普通话中发音相近(这里出题可能不太严谨,严格说“解”和“洁”读音有差异,但在一些方言或口语中可能感觉读音接近)。“传”读“zhuàn”时,指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传记”指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传”读“zhuàn”;读“chuán”时,有由一方交给另一方、传播等意思,“传说”指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或某种说法,“传”读“chuán”。二者读音不同。
故选:B。
3.(3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侵袭 班点 翻箱倒柜
B.惊皇 耽搁 张灯节彩
C.倒霉 匪徒 心平气合
D.疙瘩 慷慨 忘乎所以
【解答】A.有误,“班点”应为“斑点”,“斑点”就是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别种颜色的点子。
B.有误,“惊皇”书应为“惊惶”,惊惶”侧重于表示人的惊慌、恐惧的状态;“张灯节彩”应为“张灯结彩”,“张灯结彩”意思是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C.有误,“心平气合”应为“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指心情平静,态度温和,不急躁,不生气。
D.正确。
故选:D。
4.(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文章)
B.思援弓缴而射之(牵引,拉开)
C.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D.两山排闼送青来(小门)
【解答】A.不正确。“终日不成章”出自《迢迢牵牛星》,这里的“章”并不是“文章”的意思,在古代,织物上的纹路称为“章”,“终日不成章”意思是(织女)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所以该选项解释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5.(3分)“这场球赛,两只队伍实力旗鼓相当,最终打成平手”中的加点词可换成(  )
A.金锣弥补 B.势均力敌 C.不约而同 D.双管齐下
【解答】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A.错误,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B.正确,势均力敌:双方势力相当,不分高下。
C.错误,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D.错误,双管齐下:比喻两件事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采用。
故选:B。
6.(3分)与“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这句话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解答】A.一样,是反问句,意思是:答应别人的事要守信用。
B.一样,双重否定句,变肯定,意思是答应别人的事守信用。
C.不一样,反问句,意思是:答应别人的事不守信用。
D.一样,双重否定句,变肯定,意思是答应别人的事要守信用。
故选:C。
7.(3分)与《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遇到的阻碍相关的故事是(  )
A.降服红孩儿 B.真假美猴王
C.三打白骨精 D.女儿国遇险
【解答】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遇到的阻碍,和之前降服红孩儿有关。因为铁扇公主是红孩儿的母亲,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为善财童子,铁扇公主对孙悟空怀恨在心,所以不愿借芭蕉扇。而“真假美猴王”是关于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争斗;“三打白骨精”是孙悟空识破白骨精伪装保护唐僧;“女儿国遇险”是唐僧师徒在女儿国面临的情劫等,都与三调芭蕉扇的阻碍无关。
故选:A。
8.(2分)(词语理解)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70岁被称为(  )
A.不惑 B.花甲 C.期颐 D.古稀
【解答】七十岁被称为古稀之年。出处:唐代 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故选:D。
9.(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往往能见微知著,从细微的数据变化中洞察到潜在的科学规律。
B.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朋友是需要时间来考验的。
C.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D.精心培育的郁金香终于开花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解答】ABC.恰当。
D.不恰当,“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没有刻意去追求,却意外地得到了结果,而这里说的是精心培育的郁金香开花,显然不符合“无心插柳”的语境。
故选:D。
10.(2分)学校教学楼两侧要张贴跟读书有关的对联,上联是“朗朗书声满校园”,下联应该是下面哪一句(  )?
A.读书之乐乐无穷 B.阵阵墨香溢心田
C.春风拂面书香来 D.汲取知识有力量
【解答】上联是“朗朗书声满校园”,描述的是校园里充满了读书的声音,表达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上联“朗朗书声满校园”是一个主谓宾结构,形容词“朗朗”修饰名词“书声”,动词“满”后面接地点“校园”。
A.读书之乐乐无穷:这句话强调读书的乐趣无穷无尽,但与上联的场景描述不太对仗。
B.阵阵墨香溢心田:这句话描述了书香弥漫心田,与上联的“书声满校园”在结构和意义上都较为对仗。
C.春风拂面书香来: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虽然有“书香”,但与上联的直接描述读书声音不太一致。
D.汲取知识有力量:这句话强调知识的力量,但与上联的形式和内容不够对仗。
下联需要与之对应,B选项“阵阵墨香溢心田”最符合这个要求。“阵阵”对“朗朗”,都是形容词;“墨香”对“书声”,都是名词;“溢”对“满”,都是动词;“心田”对“校园”,都是地点名词。
故选:B。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6分)
11.(6分)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一定”“一起”几个词中的“一”都读二声。  × 
(2)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出自《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  √ 
(3)“对……对不起”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句中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内容的省略。  × 
(4)我们学过的“卜算子”“浣溪沙”“渔歌子”都是词牌名。  √ 
(5)“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诗人用非常准确的数字“四百八十”准确写出来寺庙之多。  × 
(6)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 
【解答】(1)“一”的变调规则是,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读一声;在去声(四声)字前读二声;在非去声(一声、二声、三声)字前读四声。“一个”中“个”是去声,“一”读二声;“一定”中“定”是去声,“一”读二声;“一起”中“起”是三声(非去声)“一”读四声。所以这几个词中的“一”不都读二声。
(2)“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歇后语确实出自《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是为了实施苦肉计而发生的情节。
(3)句中“对...对不起”,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而不是内容的省略。
(4)“卜算子”“浣溪沙”是词牌名,“渔歌子”也是词牌名(同时也是词的题目),它们都属于词牌名范畴。
(5)“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四百八十”是虚数,是用来形容寺庙数量很多,并非准确的数字。
(6)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这个顺序是符合汉字发展历程的。
故答案为:
(1)×;
(2)√;
(3)×;
(4)√;
(5)×;
(6)√。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4+10+2=16分)
12.(4分)言之有序。请给下列语句排序。
 ②  接着,在鲜绿的叶丛中开出了浅绿的碎米粒似的小花,小花依稀可见。
 ③  冬天,院门口的葡萄架上,看去全是枯枝。
 ①  春天一到就不同了。枯枝里仿佛藏着魔术师,一天抽一些绿出来,眨眼就满目鲜绿。
 ④  葡萄花落了,藤上渐渐地结了小葡萄,小小的,在风中悄悄长大。
【解答】②句描述“冬天,院门口的葡萄架上全是枯枝”明确了时间是冬天,葡萄架呈现枯枝状态,这是葡萄生长周期起始阶段的一种景象,所以应排在首位。
③句“春天一到就不同了”表明时间从冬天过渡到春天,且描述了春天时枯枝变鲜绿的变化,紧跟②句,符合时间顺序。
①句“接着,在鲜绿的叶丛中开出了浅绿的碎米粒似的小花”是在③句葡萄枝长满鲜绿叶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葡萄开花的情景,所以排在③句之后。
④句“葡萄花落了,藤上渐渐地结了小葡萄”,说明葡萄从开花进入到结果阶段,排在①句之后。
故答案为:
②;
③;
①;
④。
13.(10分)诗文默写,根据情境,完成填空。
(1)临近毕业,老师给我们写下赠言:“‘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要把握现在,充实自己,为梦想而奋斗;希望你们有‘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决心,勇往直前。”
(2)“时间”是有形的,古文中说“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朱自清说:“太阳他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时间”往往也和努力创新联系在一起,比如:“ 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
【解答】(1)第一空应填“少壮不努力”,这句诗出自汉乐府《长歌行》,意思是年轻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白白地悲伤。老师用这句诗告诫我们要珍惜年少时光。第二空应填“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出自郑燮的《竹石》,表现了竹子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仍然坚韧不拔的品质,老师借此鼓励我们要有坚定的决心。
(2)第一空应填“日初出大如车盖”,出自《两小儿辩日》,描写了太阳在早晨和中午时不同的形状。第二空应填“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无声无息地流逝。第三空应填“苟日新”,这句话出自《礼记 大学》,强调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故答案为:
(1)少壮不努力 任尔东西南北风;
(2)日初出大如车盖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苟日新。
14.(2分)请围绕“饿”的感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补全句子内容。
临近中午12点,丁丁感到很饿,他对东东感叹道:“ 我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
【解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围绕“饿”的感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补全句子。夸张就是把事物的特征夸大或缩小来突出某种状态。对于“饿”的夸张描述,可以从能吃很多东西或者身体极度饥饿的状态来着手。示例:我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故答案为:
我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二、阅读与鉴赏。(19分)
15.(19分)阅读与鉴赏。
门边有个位置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鞋子在门外脱下来,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总过意不去,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也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一样,只不过方式不同。”他听了,得到安慰似的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的气味。”我怒火中烧,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嘛?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但还心存侥幸,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④再来时,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弄了好长时间,才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滋味,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小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⑤门边有个位置!我忽然产生灵感。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开门,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感到很安慰,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⑥几天前,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这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啊!”我有点不好意思,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送水师傅郑重地提起。
⑦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1)文中的两个主人公是“我”和送水师傅请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将故事情节图补充完整。
从图中可以发现,引发故事发生变化的关键事件是  师傅套鞋套  。
(2)根据字典义项:文中“心照不宣”中的“宣”的意思是  ①  ,(填序号)。联系上下文,“我”与送水师傅“心照不宣”是指  送水师傅知道我理解他,但也尊重顾客家人的感受,体现了他的职业素养;我理解师傅对于顾客的要求要尊重的工作作风,但同时也心怀愧疚和不安  。
宣:①发表,公开说出②疏通③指宣纸,安徽省宣城等地产的一种高级纸张,吸墨均匀,能长期存放。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句子中“我的用心”是指  把饮水机安置到门口的位置,这样送水师傅每次来就不要套鞋套,一开门,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  。
②从这份“用心”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的  善解人意、尊重别人、富有同情心的  人。
③文中的“我”还有哪些举动也可以看出“我”是这样的人,请联系短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处。
(4)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两个“位置”,第一个是指  饮水机在门口摆放的位置  ,第二个是指  一个人内心里装着别人的地方  。这段话能删除吗?为什么?
(5)作为文中儿子的同龄人,你想对文中的儿子说些什么?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的气味。’我怒火中烧,伸手就打”可知,儿子嫌弃师傅脚臭时,“我”怒火中烧。结合“再来时,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弄了好长时间,才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滋味,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小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可以概括为:送水师傅戴上鞋套以后,“我”对师傅是心生不安。从整篇文章可知,文中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我”和送水师傅。据此填空。从图中可以发现,引发故事发生变化的关键事件是师傅套鞋套。
(2)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①“心照不宣”的意思是彼此心里都明白,不用明说。“宣”的意思发表,公开说出。故选①。结合句子“他在门外弄了好长时间,才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滋味,在彼此间心照不宣”可知,“我”与送水师傅“心照不宣”是指送水师傅知道我理解他,但也尊重顾客家人的感受,体现了他的职业素养;我理解师傅对于顾客的要求要尊重的工作作风,但同时也心怀愧疚和不安。
(3)①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从文中句子“我感到很安慰,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不需要别人在意”可知,“我的用心”是指把饮水机安置到门口的位置,这样送水师傅每次来就不要套鞋套,一开门,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
②考查形象分析。从这份“用心”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解人意、尊重别人、富有同情心的人。
③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从因师傅光脚过意不去,劝说穿拖鞋;请送水师傅抽烟、坐一会儿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我”是这样的人。
(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从“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位置”表面是指饮水机在门口摆放的位置;暗指一个人内心里装着别人的地方。这段话不能删除。原因:①交代了故事的结局;②从侧面衬托出“我”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③点明了中心——你心里有别人的位置,别人也会把你放在心上。
(5)考查扩展写话。围绕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心中给人留个位置”(即关心他人)来写,注意要用同龄人的口吻对“孩子”说话,从“体谅、尊重大人”等角度来说。语言表达要连贯,表述准确即可。
故答案为:
(1)①怒火中烧;②师傅带鞋套进门;③心生不安;师傅套鞋套;
(2)①;送水师傅知道我理解他,但也尊重顾客家人的感受,体现了他的职业素养;我理解师傅对于顾客的要求要尊重的工作作风,但同时也心怀愧疚和不安;
(3)①把饮水机安置到门口的位置,这样送水师傅每次来就不要套鞋套,一开门,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②善解人意、尊重别人、富有同情心;③从因师傅光脚过意不去,劝说穿拖鞋;请送水师傅抽烟、坐一会儿这些事情;
(4)饮水机在门口摆放的位置 一个人内心里装着别人的地方 不能删除。原因:①交代了故事的结局;②从侧面衬托出“我”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③点明了中心:你心里有别人的位置,别人也会把你放在心上;
(5)应该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做事情,不能再用苛刻的语言伤人心了。
三、表达与交流。(25分)
16.(25分)表达与交流。
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多指引你前行的“星”,父母的一次叮嘱,老师的一次教诲,同学的一次支持,朋友的一次信任,名人故事的一次洗礼……这些点点滴滴,虽不如太阳耀眼,却如夜空中的星,带给你希望和慰藉,请你以“那颗带我前行的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字迹工整,语句通顺。②把印象深刻之处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解答】范文:
那颗带我前行的星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也有温暖的一刻。
有一次,我起床晚了,一起来家里的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因为我起床晚了,所以没吃早饭就去学校了。我迟到了,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的角落罚站。进办公室的同学都对我挤眉弄眼,像看到了什么不好的东西一般。这使我心里十分难受。看一下同班同学,都把我当成了空气一般,仍然在认真地改作业,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涌上心头。想着刚才进办公室的同学的蔑视眼神,我眼泪差点涌了出来。
罚站结束后,我的朋友就跑过来,关心地问我:“老师打你了吗?批评你了吗?还要罚你抄作业吗?”顿时,我心里觉得暖暖的,“没想到,还有人关心我嘛!”我高兴极了!
后来,老师又叫我去办公室。“办公室”是被同学称为“死亡地狱”的。想到这里,我的手心就捏了一把冷汗。
进去后,办公室里一片寂静,老师正一本正经地坐在软绵绵的办公椅上,窗外热乎乎的风把叶子吹得“哗哗”作响。只见老师双手合十,一双棕色的眼睛盯着我,好像我欠了她五百两银子。她尽力用自己最柔和的声音对我说:“你最近总是迟到,是不是晚上睡得太晚?如果是这样的话,记得早点睡觉,会休息的人才会更好地工作。记住了吗?”一股暖流一下布满了我全身。我记得在那一刻我都流出了汗,面对老师的问题,我不知所措,只能硬生生地回答:“记住了。谢谢老师!”
在那一刻,老师的话使我感到了温暖,仿佛成长路上的一点星光,照亮了我前方的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