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0分)
1.(6分)帮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我在这片荒芜(wú fú)     的土地上既没有挨饿,也没有奄(yān yǎn)     奄待毙。
(2)后来听母亲说,军阀(fá fó)     张作霖(lín líng)     要派人来搜查。
(3)虽然咽(yān yàn)     喉肿了,但是我仍然努力地吞咽(yān yàn)     着食物。
2.(5分)读句子,看拼音,写生字。
(1)荒岛上,几只海鸟qī     息在残枝上,景象qī     惨。
(2)这染gāng     里的hè     色液体,看着很zāng     。
3.(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是(  )
A.珍藏 藏龙卧虎 B.旧地重游 重见天日
C.娇惯 司空见惯 D.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惊奇和喜悦的心情搅和在一起,这种感受我前所未有。
B.她竭力控制住自己,眼泪才没有掉下来。
C.只有不断地执行,才能将计划转化为现实。
D.科学家看似截然的发现,其实都是长期留心观察的必然结果。
5.(3分)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替换成合适的四字词语。
(1)面对挑衅时,他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地化解了冲突,避免了矛盾升级。    
(2)他为了找一本书,彻底地翻检、搜查地忙了一上午。    
(3)盲人画家通过触觉创作出色彩斑斓的画作,其艺术感知力令人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6.(6分)按要求写句子。
(1)将下面对老师表达感谢的排比句补充完整。
老师,您是深夜备课桌上不灭的灯,照亮我们求知的路;您是春风里拂过心田的细雨,    ;您是     ,    。
(2)当你走在路上,下起了绵绵细雨……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一两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心情“好”:   
心情“不好”:   
7.(2分)快毕业了,同学们想送给老师一幅书法作品表达感谢,下列选项中,(  )最合适。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10分)日积月累填一填。
(1)《马诗》中的“    ,    ”借马来抒情,表达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迫切心情。
(2)《竹石》中,作者借竹石的品格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诗句是:    ,    。
(3)在古诗词中,“柳”既是自然景物,也是情感的载体。如《采薇》(节选)中的“昔我往矣,    ”;《寒食》中的“    ,    ”;《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是一年春好处,    ”。
9.(4分)六(1)班针对“毕业季应该举办盛大的告别仪式”VS“毕业季简单告别就好”展开了辩论,请你选择一方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部分:阅读(30分)
10.(10分)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孰为汝多知乎”中的“孰”的意思是:    ,“知”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2)“孔子不能决也”体现了孔子     的态度。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依据是:    。
(4)这两个小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11.(10分)阅读理解。
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材料二】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玩兔儿爷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带来快乐。当然,孩子们还会拉扯着父母吃月饼,赏月亮。
同时,北平人会给亲友们送节礼。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材料三】北京的端午节是要多么美丽呢?铺户和人家的门上,插上一束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或是红色的判官。路旁果摊上摆着半红的杏儿,染红了嘴的小桃,虽然不好吃,可是看着多么美。
(1)上述三则材料都选自老舍的作品,关于老舍作品语言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语言富有浓郁的“京味儿”。
B.语言尖锐犀利,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C.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D.语言精准简练,让人倍感亲切与自然。
(2)请细读材料二,把北平中秋的习俗补充完整。
中秋:    ——    ——赏月亮——   
(3)阅读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都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北京传统佳节的一些风俗。    
2)都表达了作者对北京风土人情独特的情感体验。    
(4)有人说现在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也有人说传统节日的习俗太烦琐。你认为传统节日的习俗应不应该舍弃?为什么?
   
12.(10分)阅读理解。
修车师傅
家对面有个露天修车铺,修车师傅是个聋哑人。虽然我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这个修车铺,但我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在我眼里他如同街边的枯树,路边的小草。
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呼啸。“咚咚”,我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只见门口站着一个衣服又脏又破的人,他的脸上手上沾满油灰——正是那位修车师傅。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画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我怎么也弄不明白他的意思,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关上门。隔着门,我听见他又敲响了邻居家的门。
晚上,爸爸突然想起,中午他把自行车推到修车铺修理,到现在还没有取回来。我想起修车师傅来敲门的情景,恍然大悟,他在一家一户地寻找车主啊!我和爸爸跑到修车铺,只见黑暗中那位修车师傅正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搓着双手,跺着双脚,不时地往手上哈气,他的旁边就停着爸爸的自行车。他不声不吭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塞进爸爸手中。爸爸紧握修车师傅的手说:“真是太谢谢您了!您把车锁上就可以回家了呀!”修车师傅仿佛听懂了爸爸的意思,用冻僵了的手从口袋里摸出笔,在手心里哆哆嗦嗦地写了几个字:怕你晚上用车。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想到他挨家挨户寻找车主的情形,想到他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等待车主的画面,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寒风依然凛冽,回头望去,他却像苍翠、高洁的松柏屹立在街头。
(1)阅读短文,完成如图的思维导图。
(2)“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画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修车师傅之所以“焦急”,是因为     。
(3)短文中画“______”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修车师傅比作     ,与原文中的“    ”形成鲜明的对比。
(4)结合短文内容,你觉得修车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部分:写作(30分)
13.(30分)习作。
毕业季的书包里,总藏着些被时光打磨的小物件:褪色的校徽、画满涂鸦的笔记本,或是一枚夹在毕业相册里的书签。若这枚书签突然拥有了魔法——轻轻一触就能翻开记忆的扉页,你会看见怎样的画面?是第一次和同桌分享橡皮的午后,还是运动会上为班级呐喊的黄昏?请你以书签的“魔法”为核心展开想象,写一个与时光、友谊或梦想相关的故事。题目自拟,主题突出,语句通顺,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称,不少于400字。
2025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题号 3 4 7
答案 B D A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0分)
1.(6分)帮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我在这片荒芜(wú fú)  wú  的土地上既没有挨饿,也没有奄(yān yǎn)  yǎn  奄待毙。
(2)后来听母亲说,军阀(fá fó)  fá  张作霖(lín líng)  lín  要派人来搜查。
(3)虽然咽(yān yàn)  yān  喉肿了,但是我仍然努力地吞咽(yān yàn)  yàn  着食物。
【解答】(3)“咽喉肿了”的“咽”读音是“yān”,意思是口腔后部通过气管和食管的通道,所以圈出“yān”。“吞咽着食物”的“咽”读音是“yàn”,意思是把食物或液体从口腔送入胃,所以圈出“yàn”。
故答案为:
(1)wú yǎn;
(2)fá lín;
(3)yān yàn。
2.(5分)读句子,看拼音,写生字。
(1)荒岛上,几只海鸟qī  栖  息在残枝上,景象qī  凄  惨。
(2)这染gāng  缸  里的hè  褐  色液体,看着很zāng  脏  。
【解答】故答案为:
(1)栖 凄;
(2)缸 褐 脏。
3.(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是(  )
A.珍藏 藏龙卧虎 B.旧地重游 重见天日
C.娇惯 司空见惯 D.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解答】A.不同。“珍藏“中的“藏“意为保存、储存,“藏龙卧虎“中的“藏“意为隐藏、隐蔽。两个“藏“字含义不同。
B. 相同。“旧地重游“中的“重“意为再次、重新,“重见天日“中的“重“也是重新、再次的意思。两个“重“字含义相同。
C.不同。“司空见惯”意思是常见之事,不觉得奇怪。这里的“惯”指的是习惯、常见。“娇惯”形容由于过分宠爱而养成的不良习惯或性格。这里的“惯”指的是纵容、养成。
D.不同。“万象更新”描述的是一切事物都呈现新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万”指的是众多、所有的。“万不得已”表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如此。这里的“万”表示极其、非常。
根据以上解释,只有在选项B两个“重”都是再次、重新的意思,所以答案是B。
故选:B。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惊奇和喜悦的心情搅和在一起,这种感受我前所未有。
B.她竭力控制住自己,眼泪才没有掉下来。
C.只有不断地执行,才能将计划转化为现实。
D.科学家看似截然的发现,其实都是长期留心观察的必然结果。
【解答】ABC.恰当。
D.不恰当,“截然”通常用于形容界限分明,像“截然不同”,此处用“截然”修饰“发现”不恰当,可改为“偶然”,这样能与后文“长期留心观察的必然结果”形成对比。
故选:D。
5.(3分)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替换成合适的四字词语。
(1)面对挑衅时,他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地化解了冲突,避免了矛盾升级。  心平气和 
(2)他为了找一本书,彻底地翻检、搜查地忙了一上午。  翻箱倒柜 
(3)盲人画家通过触觉创作出色彩斑斓的画作,其艺术感知力令人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不可思议 
【解答】(1)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2)翻箱倒柜:彻底地翻检、搜查。
(3)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故答案为:
(1)心平气和;
(2)翻箱倒柜;
(3)不可思议。
6.(6分)按要求写句子。
(1)将下面对老师表达感谢的排比句补充完整。
老师,您是深夜备课桌上不灭的灯,照亮我们求知的路;您是春风里拂过心田的细雨, 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  ;您是  炎炎夏日里的一片绿荫  , 为我们遮挡炽热的阳光  。
(2)当你走在路上,下起了绵绵细雨……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一两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心情“好”: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天空中的白云在向我招手,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为我歌唱。 
心情“不好”: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花耷拉着脑袋,一幅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嘲笑我。 
【解答】(1)例句形式为“您是……,……我们……”,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补充时注意。
(2)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出景物描写,把当时的情感表达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 炎炎夏日里的一片绿荫 为我们遮挡炽热的阳光;
(2)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天空中的白云在向我招手,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为我歌唱。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花耷拉着脑袋,一幅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嘲笑我。
7.(2分)快毕业了,同学们想送给老师一幅书法作品表达感谢,下列选项中,(  )最合适。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解答】A.适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出自杜甫《春夜喜雨》,描绘了春雨在夜间随着微风悄然降临,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的情景。用于感谢老师的寓意:将老师比作春雨,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像春雨一样,默默地关心、教导着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和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不求回报,体现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很适合用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B.不适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意思是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不适合的原因:此句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体现的是归乡的渴望,与感谢老师这一情境没有关联,所以不适合送给老师表达感谢。
C.不适合,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众多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呢?不适合的原因:诗句意在提醒人们时光一去不复返,要珍惜光阴,主要强调的是珍惜时间的主题,和感谢老师没有直接联系,因此不适合作为送给老师表达感谢的内容。
D.不适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游园不值》,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不适合的原因:这句诗现在常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不可阻挡,蓬勃发展的趋势,与感谢老师的情境不契合,所以不适合用来送给老师表达感谢。
故选:A。
8.(10分)日积月累填一填。
(1)《马诗》中的“ 何当金络脑  , 快走踏清秋  ”借马来抒情,表达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迫切心情。
(2)《竹石》中,作者借竹石的品格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诗句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3)在古诗词中,“柳”既是自然景物,也是情感的载体。如《采薇》(节选)中的“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寒食》中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
【解答】(1)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马诗》,全诗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借马来抒情,表达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迫切心情的是: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清代郑燮的《竹石》,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借竹石的品格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采薇》,全诗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写柳的诗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唐代韩翃的《寒食》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写柳的诗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柳的诗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写柳的诗句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故答案为:
(1)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2)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3)杨柳依依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绝胜烟柳满皇都。
9.(4分)六(1)班针对“毕业季应该举办盛大的告别仪式”VS“毕业季简单告别就好”展开了辩论,请你选择一方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写出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应该简单告别就好。我们都是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如果搞仪式,就要花钱,这样给父母增加负担。 
【解答】选择一方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写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故答案为:
我认为应该简单告别就好。我们都是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如果搞仪式,就要花钱,这样给父母增加负担。
第二部分:阅读(30分)
10.(10分)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孰为汝多知乎”中的“孰”的意思是: 谁  ,“知”的意思是: 同“智”,智慧  ,这句话的意思是: 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
(2)“孔子不能决也”体现了孔子  实事求是  的态度。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依据是: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
(4)这两个小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①多角度观察问题,避免片面结论;②学问无止境,应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 
【解答】(1)考查了句子翻译、词语解释。“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谁说你智慧多呢?孰:疑问代词,相当于“谁”。知:同“智”,智慧。
(2)考查内容理解。孔子不能决也: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决:决断,判断。此句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根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中午看起来小,近大远小)。”“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早晨太阳温度低,中午温度高,近热远凉)”可知答案。
(4)考查了情感主旨。1.观察角度不同,结论可能不同:两小儿分别从视觉和触觉出发,得出相反结论,说明事物现象复杂,需多角度思考。2.知识无穷尽,保持谦虚:孔子无法判断,提醒我们即使博学之人也有认知局限,应虚心求知。3.敢于质疑权威:两小儿不盲从孔子,鼓励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故答案为:
(1)谁;同“智”,智慧;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2)实事求是;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①多角度观察问题,避免片面结论;②学问无止境,应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
11.(10分)阅读理解。
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材料二】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玩兔儿爷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带来快乐。当然,孩子们还会拉扯着父母吃月饼,赏月亮。
同时,北平人会给亲友们送节礼。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材料三】北京的端午节是要多么美丽呢?铺户和人家的门上,插上一束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或是红色的判官。路旁果摊上摆着半红的杏儿,染红了嘴的小桃,虽然不好吃,可是看着多么美。
(1)上述三则材料都选自老舍的作品,关于老舍作品语言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B 
A.语言富有浓郁的“京味儿”。
B.语言尖锐犀利,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C.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D.语言精准简练,让人倍感亲切与自然。
(2)请细读材料二,把北平中秋的习俗补充完整。
中秋: 玩兔儿爷  —— 吃月饼  ——赏月亮—— 送节礼 
(3)阅读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都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北京传统佳节的一些风俗。  × 
2)都表达了作者对北京风土人情独特的情感体验。  √ 
(4)有人说现在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也有人说传统节日的习俗太烦琐。你认为传统节日的习俗应不应该舍弃?为什么?
 不应该舍弃。因为传统节日的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它们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虽然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来传承和发扬传统节日的习俗,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解答】(1)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老舍作品语言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浓郁的“京味儿”,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语言精准简练,让人倍感亲切与自然。故选:B。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玩兔儿爷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带来快乐”可以概括为:玩兔儿爷。结合“当然,孩子们还会拉扯着父母吃月饼,赏月亮”可以概括为:吃月饼、赏月亮。结合“同时,北平人会给亲友们送节礼”可以概括为:送节礼。
(3)考查写作顺序、体会思想感情。1)错误。三则材料分别描述了北京的除夕、中秋节和端午节,但并未按照时间顺序连贯地描写多个节日的风俗,而是各自独立地描述了单个节日的特定场景和习俗。2)正确。
(4)考查开放探究。结合材料内容及自己的阅读体验、知识积累来写即可。不应该舍弃。因为传统节日的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它们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虽然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来传承和发扬传统节日的习俗,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故答案为:
(1)B;
(2)玩兔儿爷 吃月饼 送节礼;
(3)1)×;2)√;
(4)不应该舍弃。因为传统节日的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它们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虽然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来传承和发扬传统节日的习俗,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2.(10分)阅读理解。
修车师傅
家对面有个露天修车铺,修车师傅是个聋哑人。虽然我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这个修车铺,但我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在我眼里他如同街边的枯树,路边的小草。
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呼啸。“咚咚”,我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只见门口站着一个衣服又脏又破的人,他的脸上手上沾满油灰——正是那位修车师傅。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画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我怎么也弄不明白他的意思,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关上门。隔着门,我听见他又敲响了邻居家的门。
晚上,爸爸突然想起,中午他把自行车推到修车铺修理,到现在还没有取回来。我想起修车师傅来敲门的情景,恍然大悟,他在一家一户地寻找车主啊!我和爸爸跑到修车铺,只见黑暗中那位修车师傅正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搓着双手,跺着双脚,不时地往手上哈气,他的旁边就停着爸爸的自行车。他不声不吭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塞进爸爸手中。爸爸紧握修车师傅的手说:“真是太谢谢您了!您把车锁上就可以回家了呀!”修车师傅仿佛听懂了爸爸的意思,用冻僵了的手从口袋里摸出笔,在手心里哆哆嗦嗦地写了几个字:怕你晚上用车。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想到他挨家挨户寻找车主的情形,想到他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等待车主的画面,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寒风依然凛冽,回头望去,他却像苍翠、高洁的松柏屹立在街头。
(1)阅读短文,完成如图的思维导图。
(2)“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画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修车师傅之所以“焦急”,是因为  他修好了爸爸的自行车,想尽快找到车主(爸爸),怕车主晚上用车着急  。
(3)短文中画“______”句子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将修车师傅比作  苍翠、高洁的松柏  ,与原文中的“ 在我眼里他如同街边的枯树,路边的小草  ”形成鲜明的对比。
(4)结合短文内容,你觉得修车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
 修车师傅是一个诚信负责、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人。他虽聋哑,却执着找车主送车;寒夜苦等,只为方便车主用车,尽显美好品质。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体会思想感情。
从文中“虽然我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这个修车铺,但我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在我眼里他如同街边的枯树,路边的小草”可知,“我”起初对修车师傅是漠视、轻视的。结合原文“我怎么也弄不明白他的意思,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关上门”可知,敲门时“我”弄不明白意思,心里害怕。结合“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以及“我”被其行为打动,可知最后是敬佩、敬重的态度。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画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修车师傅之所以“焦急”“晚上,爸爸突然想起,中午他把自行车推到修车铺修理,到现在还没有取回来”“怕你晚上用车”可知,原因是他修好了爸爸的自行车,想尽快找到车主(爸爸),怕车主晚上用车着急。
(3)考查修辞手法、句子理解与赏析。
结合“寒风依然凛冽,回头望去,他却像苍翠、高洁的松柏屹立在街头”可知,此句把修车师傅比作松柏,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修车师傅,喻体是苍翠、高洁的松柏。对比语句:原文开头“在我眼里他如同街边的枯树,路边的小草”,将修车师傅最初在“我”心中的形象与后来的高大形象对比。
(4)考查形象分析。
阅读文章,从修车师傅修好车后,不顾寒冷、挨家挨户找车主,还在寒风中等待,怕车主晚上用车这一系列行为,能看出他诚信负责(修好车积极找车主归还)、心地善良(为车主用车需求考虑)、为他人着想(寒夜苦等)。
故答案为:
(1)漠视 弄不明白意思,心里害怕 敬佩;
(2)他修好了爸爸的自行车,想尽快找到车主(爸爸),怕车主晚上用车着急;
(3)比喻 苍翠、高洁的松柏 在我眼里他如同街边的枯树,路边的小草;
(4)修车师傅是一个诚信负责、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人。他虽聋哑,却执着找车主送车;寒夜苦等,只为方便车主用车,尽显美好品质。
第三部分:写作(30分)
13.(30分)习作。
毕业季的书包里,总藏着些被时光打磨的小物件:褪色的校徽、画满涂鸦的笔记本,或是一枚夹在毕业相册里的书签。若这枚书签突然拥有了魔法——轻轻一触就能翻开记忆的扉页,你会看见怎样的画面?是第一次和同桌分享橡皮的午后,还是运动会上为班级呐喊的黄昏?请你以书签的“魔法”为核心展开想象,写一个与时光、友谊或梦想相关的故事。题目自拟,主题突出,语句通顺,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称,不少于400字。
【解答】范文:
书签的魔法之旅
毕业季,我在整理书包时,发现了一枚夹在毕业相册里的书签。它已经有些陈旧,边角微微卷起,上面的图案也有些模糊。我轻轻拿起它,手指刚一触碰,一道奇异的光芒闪过,我竟穿越到了过去。
我来到了小学的教室,那是第一次和同桌分享橡皮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我正为找不到橡皮而着急。同桌看出了我的窘迫,默默地把他的橡皮递了过来。我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接过橡皮,那一刻,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温暖而美好。我们相视一笑,友谊的种子在那一刻悄然种下。
接着,书签又带我来到了运动会的赛场。那是一个黄昏,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赛场上,同学们奋力奔跑,为了班级的荣誉挥洒着汗水。我也在一旁声嘶力竭地呐喊助威,嗓子都喊哑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也明白了为梦想拼搏的意义。
突然,一阵微风吹过,书签再次发出光芒,我又来到了毕业那天。教室里弥漫着离别的伤感,同学们互相交换着毕业留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看着熟悉的教室,心中满是不舍。这时,我看到了曾经一起为梦想努力的小伙伴们,我们相拥在一起,约定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为了梦想继续前行。
光芒渐渐消散,我回到了现实。手中的书签依然静静地躺在我的掌心,而我心中却充满了温暖和力量。这枚小小的书签,让我重温了那些美好的时光,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份珍贵的友谊和心中的梦想。我知道,无论未来的路有多远,这些回忆都将永远陪伴着我,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