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根据语境和拼音写词语。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词语。
人的一生总有“朋友”相伴。shū jí    是“朋友”,专注阅读会让你增长见识,心平气和地去探索未知lǐng yù    ;大自然是“朋友”,仔细观察,你就能从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jiàn wēi zhī zhù    ,有所发现;困难也是“朋友”,只要勇敢面对它,你就能经受住yán jùn    的考验,活出jié rán    不同的人生。
二、词句段运用。
2.小玉觉得在主持稿中加入一些修辞,会更有气势,以下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几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父母的爱像春风一般滋润着我们,父母的爱像阳光一般照耀着我们。
B.青春是正午的阳光,青春是银铃的笑声,青春是奔腾的河流。
C.青春来不得一丝懈怠,青春来不得半点马虎,青春来不得彷徨失意。
D.如果师恩是润物无声的涓涓细流,那么父母之恩就是浩瀚无垠的汪洋大海。
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与之俱学 声泪俱下
B.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不知何故
C.思援弓缴而射之 惊弓之鸟
D.通国之善弈者也 能言善辩
4.下列诗句描写的事物中,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诗句是(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心情不同,对身边的感受也不同。请在下列情境中选一个,并根据心情“好”或“不好”其中一种状态写几句话。
上课铃响了 追蝴蝶 在花园散步 夜观星空
我选择    情境:   
三、文学素养。
6.在“我喜爱的书中人物”读书分享会上,秀秀对人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姆 索亚山洞历险归来“夸张地吹嘘”,可见他喜欢冒险但又虚荣,非常真实立体。
B.《骑鹅旅行记》采用“变形”手法,让尼尔斯跟随大雁周游各地,增长见闻,饱尝艰难,蜕变成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C.鲁滨逊将流落荒岛的好处写得简单,坏处写得详细,体现鲁滨逊积极乐观的精神。
D.《汤姆 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三本书情节曲折,围绕主人公的游历冒险展开,人物形象也随之丰满。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文章,开头与结尾都讲究方法,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第一自然段起总起全文的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点题。
B.写作时,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者景物之中,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C.读文章的时候,不必分清文章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D.阅读名著,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8.陈家祠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一颗明珠”,它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之大成,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的结晶。陈家祠内部的建筑上有一种以蝙蝠为造型的吉祥图案,其寓意是(  )
A.年年有余 B.团团圆圆 C.辞旧迎新 D.福气盈门
9.关于即兴发言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前打腹稿,想好所说内容的先后顺序。B.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C.语气要自然,态度要大方。D.表达有条理,抓住要点,清晰地表达核心观点。
四、读与积累。
10.在毕业联欢会上,老师给同学们送上寄语,请根据课文内容及积累填空。
孩子,愿你能珍惜时间。朱自清曾感叹时间易逝:“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    从我脚边飞去了。”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然就会如《长歌行》中所写:“少壮不努力,    ”孩子,愿你结识智者。他们愿意指出你的缺点,因为他们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    ”。有时,他们的一番话会让你有很多的收获,甚至抵得上多年读书所得,所谓“    ,    。”
孩子,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人的优秀品质是永恒的。愿你有竹石般坚韧的意志,正如郑燮在《竹石》所写“千磨万击还坚劲,    。”愿你们成为我们的骄傲,我们相信,“青,    ,    。”
孩子,愿你勤勉不怠,不断前行。不要认为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出发的人,正如古语云:“    ,    。”
五、阅读理解。
11.实用类文本。
认识ChatGPT
【材料一】ChatGPT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会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这些语料库使得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做到与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交流。ChatGPT不单是聊天机器人,还能完成撰写邮件,编辑视频脚本、文案,翻译,编写代码等任务。
【材料二】从ChatGPT现有能力来看,它还有很多局限。即使它能够完成那些工作,也并不是所有职位都可以被替代。它仍需要人来控制和下达指令,人工智能仍是以人为中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I和ChatGPT还在发展,在不断成长,它可能会在已经触及的领域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时将触角伸入一些新的领域。
面对ChatGPT,人类不需要恐慌。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机器替代人由来已久。但人类从来没有被完全替代,反而利用机器使自身生活更加美好。但人类需要警惕,在ChatGPT触及以及未触及的领域,人类需要更多地发挥自身优势。
人类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发明新技术和解决问题,这是ChatGPT所无法取代的。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虽然ChatGPT可以处理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交互,但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
【材料三】ChatGPT能依据其掌握的知识对于日常知识给出详细解释。当你对生活里各种现象感到好奇,比如“蚂蚁搬家的原因是什么”,ChatGPT可以从蚂蚁对环境湿度等变化的感知来解释蚂蚁搬家。ChatGPT还能进行信息收集。若你要了解某一特定主题内容,像某个历史事件、科技发明等,它能快速提供大量相关信息。比如查询“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它会讲述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背景、具体方法等内容。ChatGPT还是规划能手。它可以根据你的出行时间、目的地、预算等生成详细行程。比如去北京旅游,它会规划每天参观故宫、长城等景点的路线,推荐周边美食,提供交通和住宿建议。
——(选自《新华网》有改动)
(1)【多选题】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ChatGPT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工具。
B.ChatGPT是只能够进行聊天的机器人。
C.我们可以利用ChatGPT来查找文章的写作背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目前,ChatGPT能完全替代人类的思考。
(2)【单选题】ChatGPT的发展趋势可以用哪一句话来形容?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联系生活实际的具体事例,谈一谈ChatGPT在生活中的应用。
(4)请根据材料二阐述ChatGPT无法代替人类的理由。(至少写两点)。
(5)现在,AI技术不仅可以聊天,还有编写歌曲、创作文稿等多种功能。对语文学习来说,AI技术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你的观点(至少写两个理由)。
观点:   
理由:   
12.文学类文本。
又是一年槐花香
漫步小巷,忽有一股熟悉的清香飘逸而来,在这四月的夜晚,它是如此意味深长。是它,肯定是它,是槐香,虽然我的眼前朦朦胧胧的,什么也看不清。
槐花是春天的标签。闻到槐香,我总会想起小时候,想起外婆家院子旁的一圈槐树。大约一二十棵,每到春天来临,便散发出一股若隐若现的香气。外婆家离我家有二十多里的路程,那时交通还很闭塞,所以我一般是放了寒暑假才能去。但也有例外,比如赶上端午或一些节日,我也会和母亲一道去外婆家,那时便可以一享槐花飘香的盛宴了。
外婆居住的村庄里有很多树。外婆家房前屋后,密密地长满了榆、槐、楝(liàn)、柳等各种树木。我特别喜欢外婆家的那种氛围,闻到满鼻子醉人的花香,真是妙极了。不仅有花香,还有树叶香和泥土香,时不时会有几串白色或紫色的槐花随风飘落到院子里。周围的槐树都是洋槐树,树枝多刺,槐叶青青,儿时的我喜欢小心地摘下几片椭圆青翠的槐叶贴在嘴边吹,像喇叭似的发出声响。而我印象里最深的,还是那吹完“喇叭”之后满嘴留下的树叶味道,许久都不会消逝,犹如童年的记忆。
我现在工作、生活的城市里也有很多槐树,每到春天,枝间也会挂满长长的白色花串,那些星星点点的花瓣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烁,常常将我的记忆一下子牵回到二十几年前。槐树和槐花仿佛在提醒我,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不能遗忘。是的,槐香对于我来说似乎承载着更多的寓意。我至今记得那年的夏天,我趁着出差的空闲,漫步在南京五台山一带,弯弯曲曲的坡路两侧尽是槐树,漫天的槐花随风飞舞,一如洒落的花雨,好一番绝美的香雪意境。路上行人不多,我却思绪纷繁。在那个还透着些许微凉的春天的下午,我在异乡突然之间悟到了一些人生精华,那一刻,我恨不得立刻飞回到外婆家,立刻飞回到外婆家旁边那个槐花飘香的地方。那次出差回到家后,我迅速拿起手中的笔,郁积的情思喷薄而出,一口气写下了一系列回忆儿时故乡和离世外婆的文章。感谢南京五台山中的那一场槐花雨,是它启迪了我的灵感,滋养了我日渐干枯的心田。槐花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带着母性的乡土之花,它在我最需要安慰时,给了我最温暖的鼓励。
又是一年槐花香。而今,走在小巷里,行色匆匆的我闻到槐花飘香,看到前方的十字路口有一株巨大的槐树正在飘飞着槐花花瓣,在勿忙的人流中,我与那株槐树对视了良久。也许生活如那些花瓣,所有的繁华都只是过眼云烟,那些能够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并且越发茁壮的东西,才能代表永恒。记得有人说过,散文是散落在盘中的珍珠,那么,我愿用槐香把曾经的过往串结成珠,透过岁月的缝隙,去照亮我脚下正在走的道路。
——选自东方少年(快乐文学)2018年06期
(1)梳理文章内容。作者说:“我愿用槐香把曾经的过往串结成珠。”关于槐香,请概括地写一写“我”有哪些过往?请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多选题】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文以槐香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对外婆、对儿时生活的思念之情。
B.作者感谢五台山的槐花雨,是因为槐花雨启迪了他的创作灵感。
C.生活中,一些繁华的东西,虽然美好,但缺少沉淀,因此,成了过眼云烟。
D.城市里的槐花不是带着母性的乡土之花,所以作者并不喜欢,觉得是过眼云烟,格格不入。
(3)读画横线的句子,文中的“喇叭”是指     作者说“许久都不会消逝”,是因为     。
(4)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文中内容,说说有什么好处?
(5)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结合文中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习作。
13.习作。(任选一题)
(1)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无数曾经被认为是幻想的事物如今已成为现实。如果知识获取突破常规界限,如果星际移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果时空的壁垒被打破……请大胆发挥想象,创作一篇科幻故事。你可以化身未来世界的见证者,也可以立足现实,用文字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快来挥动你的笔,让那些天马行空的灵感在纸上绽放,编织出属于你的科幻传奇吧!不少于400字。
(2)总有这样的物件,因为注入了亲情、友情、师生情……而变得弥足珍贵。它可以是一张照片、一个足球、一枚书签、一束鲜花……这个物件也许还在你身边,也许不在了,但已经在你心里珍藏。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要求: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题号 2 3 4 6 7 8
答案 C C C C B D
一、根据语境和拼音写词语。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词语。
人的一生总有“朋友”相伴。shū jí 书籍  是“朋友”,专注阅读会让你增长见识,心平气和地去探索未知lǐng yù 领域  ;大自然是“朋友”,仔细观察,你就能从sī kōng jiàn guàn 司空见惯  的现象中jiàn wēi zhī zhù 见微知著  ,有所发现;困难也是“朋友”,只要勇敢面对它,你就能经受住yán jùn 严峻  的考验,活出jié rán 截然  不同的人生。
【解答】故答案为:
书籍 领域 司空见惯 见微知著 严峻 截然
二、词句段运用。
2.小玉觉得在主持稿中加入一些修辞,会更有气势,以下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几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父母的爱像春风一般滋润着我们,父母的爱像阳光一般照耀着我们。
B.青春是正午的阳光,青春是银铃的笑声,青春是奔腾的河流。
C.青春来不得一丝懈怠,青春来不得半点马虎,青春来不得彷徨失意。
D.如果师恩是润物无声的涓涓细流,那么父母之恩就是浩瀚无垠的汪洋大海。
【解答】A、B、D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C.从三个“青春来不得……”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故选:C。
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与之俱学 声泪俱下
B.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不知何故
C.思援弓缴而射之 惊弓之鸟
D.通国之善弈者也 能言善辩
【解答】A.意思相同。“与之俱学”中“俱”意为“一起、一同”;“声泪俱下”中“俱”意为“一起、同时”。
B.意思相同。“问其故”中“故”意为“原因、缘故”;“不知何故”中“故”意为“原因、缘故”。
C.“意思不相同。“思援弓缴而射之”中“弓”指“弓箭(古代的发射工具)”;“惊弓之鸟”中“弓”指“弓箭”,但“惊弓之鸟”侧重“被弓箭吓过的鸟”,此处“弓”虽字面义为“弓箭”,但语境中更强调“弓箭带来的惊吓”,且前句“弓缴”指“弓箭和系着丝绳的箭”,后句“弓”单独指“发射工具”,核心含义一致,但需结合选项对比。
D.意思相同。“通国之善弈者也”中“善”意为“擅长、善于”;“能言善辩”中“善”意为“擅长、善于”。
故选:C。
4.下列诗句描写的事物中,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诗句是(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答】A.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王冕的《墨梅》,诗人借墨梅来表达自己不向世俗献媚,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高尚情操,将墨梅赋予了不慕虚名、洁身自好的人的品格和志向。
B.有,“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诗句中通过“菊残犹有傲霜枝”,将菊花傲寒斗霜的形象展现出来,赋予了菊花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人的品格和志向,同时也是在勉励友人要乐观向上、不屈服于挫折。
C.没有,“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此句描绘了中秋月夜庭院中地面雪白,鸦雀栖息在树上,寒露悄然浸湿桂花的画面,只是单纯地写景,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并没有赋予桂花人的品格和志向。
D.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达自己坚守纯洁、冰清玉洁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将“冰心”和“玉壶”赋予了人的高尚品格和志向。
故选:C。
5.心情不同,对身边的感受也不同。请在下列情境中选一个,并根据心情“好”或“不好”其中一种状态写几句话。
上课铃响了 追蝴蝶 在花园散步 夜观星空
我选择 上课铃响了  情境: 那悦耳的铃声,仿佛在催促同学们快点投入教室的怀抱。 
【解答】任选其一写出心情好或者不好的情景即可。
故答案为:
上课铃响了 那悦耳的铃声,仿佛在催促同学们快点投入教室的怀抱。
三、文学素养。
6.在“我喜爱的书中人物”读书分享会上,秀秀对人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姆 索亚山洞历险归来“夸张地吹嘘”,可见他喜欢冒险但又虚荣,非常真实立体。
B.《骑鹅旅行记》采用“变形”手法,让尼尔斯跟随大雁周游各地,增长见闻,饱尝艰难,蜕变成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C.鲁滨逊将流落荒岛的好处写得简单,坏处写得详细,体现鲁滨逊积极乐观的精神。
D.《汤姆 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三本书情节曲折,围绕主人公的游历冒险展开,人物形象也随之丰满。
【解答】A、B、D说法正确。
C项“鲁滨逊将流落荒岛的好处写得简单,坏处写得详细”说法错误。《鲁滨逊漂流记》中作者用表格的形式,把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好处与坏处罗列出来,表现了鲁滨逊冷静理性。
故选:C。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文章,开头与结尾都讲究方法,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第一自然段起总起全文的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点题。
B.写作时,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者景物之中,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C.读文章的时候,不必分清文章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D.阅读名著,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解答】A、有误。《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自然段是“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并非总起全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照应开头,再次点题,并非选项中所说第一自然段起总起全文的作用。
B、正确。在写作中,抒情方式分为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就是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者景物之中,比如通过描写秋天的落叶来抒发伤感之情;直接抒情则是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C、有误。读文章时,分清文章主次非常重要。文章的主要部分往往是作者重点表达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只有分清主次,才能更好地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D、有误。阅读名著时,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作品内容和价值。因为作品往往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了解背景可以让我们更清楚作者创作的意图、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情节设置等。
故选:B。
8.陈家祠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一颗明珠”,它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之大成,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的结晶。陈家祠内部的建筑上有一种以蝙蝠为造型的吉祥图案,其寓意是(  )
A.年年有余 B.团团圆圆 C.辞旧迎新 D.福气盈门
【解答】蝙蝠为造型的吉祥图案,其寓意是福气盈门。
故选:D。
9.关于即兴发言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提前打腹稿,想好所说内容的先后顺序。B.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C.语气要自然,态度要大方。D.表达有条理,抓住要点,清晰地表达核心观点。
【解答】A、正确。即兴发言虽然时间紧迫,但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前打腹稿,思考内容的先后顺序,这样能让发言更有条理。
B、正确。不同的场合对发言的内容、风格等要求不同,面对不同的对象发言的语气、用词等也需调整,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是即兴发言的重要要求。
C、正确。语气自然、态度大方能使发言者给听众留下良好印象,让发言更易于被接受,这符合即兴发言的要求。
D、正确。表达有条理,抓住要点,清晰地表达核心观点,能够让听众快速理解发言者的意图,是即兴发言应达到的效果。
故选:ABCD。
四、读与积累。
10.在毕业联欢会上,老师给同学们送上寄语,请根据课文内容及积累填空。
孩子,愿你能珍惜时间。朱自清曾感叹时间易逝:“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 从我身上跨过  从我脚边飞去了。”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然就会如《长歌行》中所写:“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孩子,愿你结识智者。他们愿意指出你的缺点,因为他们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有时,他们的一番话会让你有很多的收获,甚至抵得上多年读书所得,所谓“ 听君一席话  , 胜读十年书  。”
孩子,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人的优秀品质是永恒的。愿你有竹石般坚韧的意志,正如郑燮在《竹石》所写“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愿你们成为我们的骄傲,我们相信,“青, 取之于蓝  , 而青于蓝  。”
孩子,愿你勤勉不怠,不断前行。不要认为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出发的人,正如古语云:“ 莫道君行早  , 更有早行人  。”
【解答】根据朱自清《匆匆》原文,“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所以第一处应填从我身上跨过。
《长歌行》中表达珍惜时间,不然少壮不努力后果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故第二处填老大徒伤悲。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所以第三处填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智者一番话收获大抵得上多年读书所得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因此第四处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郑燮《竹石》中体现坚韧意志的句子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所以第五处填任尔东西南北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达后来者超过前者,可表达对学生成为骄傲的期待,故第六、七处填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表达不要认为出发早,还有更早出发的人的古语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所以第八、九处填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故答案为:
从我身上跨过 老大徒伤悲 忠言逆耳利于行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五、阅读理解。
11.实用类文本。
认识ChatGPT
【材料一】ChatGPT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会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这些语料库使得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做到与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交流。ChatGPT不单是聊天机器人,还能完成撰写邮件,编辑视频脚本、文案,翻译,编写代码等任务。
【材料二】从ChatGPT现有能力来看,它还有很多局限。即使它能够完成那些工作,也并不是所有职位都可以被替代。它仍需要人来控制和下达指令,人工智能仍是以人为中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I和ChatGPT还在发展,在不断成长,它可能会在已经触及的领域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时将触角伸入一些新的领域。
面对ChatGPT,人类不需要恐慌。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机器替代人由来已久。但人类从来没有被完全替代,反而利用机器使自身生活更加美好。但人类需要警惕,在ChatGPT触及以及未触及的领域,人类需要更多地发挥自身优势。
人类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发明新技术和解决问题,这是ChatGPT所无法取代的。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虽然ChatGPT可以处理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交互,但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
【材料三】ChatGPT能依据其掌握的知识对于日常知识给出详细解释。当你对生活里各种现象感到好奇,比如“蚂蚁搬家的原因是什么”,ChatGPT可以从蚂蚁对环境湿度等变化的感知来解释蚂蚁搬家。ChatGPT还能进行信息收集。若你要了解某一特定主题内容,像某个历史事件、科技发明等,它能快速提供大量相关信息。比如查询“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它会讲述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背景、具体方法等内容。ChatGPT还是规划能手。它可以根据你的出行时间、目的地、预算等生成详细行程。比如去北京旅游,它会规划每天参观故宫、长城等景点的路线,推荐周边美食,提供交通和住宿建议。
——(选自《新华网》有改动)
(1)【多选题】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BD 
A.ChatGPT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工具。
B.ChatGPT是只能够进行聊天的机器人。
C.我们可以利用ChatGPT来查找文章的写作背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目前,ChatGPT能完全替代人类的思考。
(2)【单选题】ChatGPT的发展趋势可以用哪一句话来形容? B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联系生活实际的具体事例,谈一谈ChatGPT在生活中的应用。
(4)请根据材料二阐述ChatGPT无法代替人类的理由。(至少写两点)。
(5)现在,AI技术不仅可以聊天,还有编写歌曲、创作文稿等多种功能。对语文学习来说,AI技术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你的观点(至少写两个理由)。
观点: 利大于弊。 
理由: 提升学习效率:AI可快速生成作文框架或诗歌初稿(如输入主题“春天”,AI生成诗句和段落),帮助学生节省时间,聚焦于内容优化和创意发挥。丰富学习资源:AI能提供多元写作素材(如历史典故、名人名言),或分析经典文本结构(如《红楼梦》的叙事手法),辅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个性化反馈:AI可批改作文并指出语法错误、逻辑漏洞(如“论点与论据不匹配”),帮助学生针对性改进,而传统批改可能受教师精力限制。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A项正确,材料一明确指出“ChatGPT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B项错误,材料一提到“ChatGPT不单是聊天机器人,还能完成撰写邮件、编辑视频脚本、文案、翻译、编写代码等任务”,说明其功能远不止聊天。C项正确,材料三提到ChatGPT能“快速提供大量相关信息”,可用于查找文章写作背景。D项错误,材料二指出“即使它能够完成那些工作,也并不是所有职位都可以被替代”,且“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说明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思考。故选:BD。
(2)考查名言警句。A项不可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强调变革与适应,但未体现持续发展的动态性。B项可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每日更新、不断进步,符合材料二中“AI和ChatGPT还在发展,在不断成长”的描述。C项不可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强调超越前人,但材料未体现ChatGPT已超越人类。D项不可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强调时间检验,与材料无关。故选:B。
(3)考查开放探究。结合生活实际写出ChatGPT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示例:学习辅助:学生可用ChatGPT查询历史事件背景(如“工业革命的影响”),或获取写作思路(如“如何描写春天”),帮助理解知识。旅行规划:输入目的地、时间和预算,ChatGPT可生成详细行程(如“三天两夜成都游”),包括景点推荐、交通方式和美食攻略。日常问题解答:询问“如何修复漏水的水龙头”,ChatGPT可提供步骤说明,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
(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虽然ChatGPT可以处理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交互,但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可以概括为:缺乏创新能力:材料二指出“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可知,人类能提出新想法、发明新技术,而ChatGPT仅能基于已有数据完成任务。无法理解情感需求:材料二提到“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例如心理咨询、艺术创作等领域需要人类情感共鸣,ChatGPT无法替代。
(5)考查看法建议。结合材料内容及生活实际来写出自己的看法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观点:利大于弊。理由:提升学习效率:AI可快速生成作文框架或诗歌初稿(如输入主题“春天”,AI生成诗句和段落),帮助学生节省时间,聚焦于内容优化和创意发挥。丰富学习资源:AI能提供多元写作素材(如历史典故、名人名言),或分析经典文本结构(如《红楼梦》的叙事手法),辅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个性化反馈:AI可批改作文并指出语法错误、逻辑漏洞(如“论点与论据不匹配”),帮助学生针对性改进,而传统批改可能受教师精力限制。
故答案为:
(1)BD;
(2)B;
(3)学习辅助:学生可用ChatGPT查询历史事件背景(如“工业革命的影响”),或获取写作思路(如“如何描写春天”),帮助理解知识。旅行规划:输入目的地、时间和预算,ChatGPT可生成详细行程(如“三天两夜成都游”),包括景点推荐、交通方式和美食攻略。日常问题解答:询问“如何修复漏水的水龙头”,ChatGPT可提供步骤说明,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
(4)缺乏创新能力:材料二指出“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可知,人类能提出新想法、发明新技术,而ChatGPT仅能基于已有数据完成任务。无法理解情感需求:材料二提到“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例如心理咨询、艺术创作等领域需要人类情感共鸣,ChatGPT无法替代。
(5)利大于弊。
提升学习效率:AI可快速生成作文框架或诗歌初稿(如输入主题“春天”,AI生成诗句和段落),帮助学生节省时间,聚焦于内容优化和创意发挥。丰富学习资源:AI能提供多元写作素材(如历史典故、名人名言),或分析经典文本结构(如《红楼梦》的叙事手法),辅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个性化反馈:AI可批改作文并指出语法错误、逻辑漏洞(如“论点与论据不匹配”),帮助学生针对性改进,而传统批改可能受教师精力限制。
12.文学类文本。
又是一年槐花香
漫步小巷,忽有一股熟悉的清香飘逸而来,在这四月的夜晚,它是如此意味深长。是它,肯定是它,是槐香,虽然我的眼前朦朦胧胧的,什么也看不清。
槐花是春天的标签。闻到槐香,我总会想起小时候,想起外婆家院子旁的一圈槐树。大约一二十棵,每到春天来临,便散发出一股若隐若现的香气。外婆家离我家有二十多里的路程,那时交通还很闭塞,所以我一般是放了寒暑假才能去。但也有例外,比如赶上端午或一些节日,我也会和母亲一道去外婆家,那时便可以一享槐花飘香的盛宴了。
外婆居住的村庄里有很多树。外婆家房前屋后,密密地长满了榆、槐、楝(liàn)、柳等各种树木。我特别喜欢外婆家的那种氛围,闻到满鼻子醉人的花香,真是妙极了。不仅有花香,还有树叶香和泥土香,时不时会有几串白色或紫色的槐花随风飘落到院子里。周围的槐树都是洋槐树,树枝多刺,槐叶青青,儿时的我喜欢小心地摘下几片椭圆青翠的槐叶贴在嘴边吹,像喇叭似的发出声响。而我印象里最深的,还是那吹完“喇叭”之后满嘴留下的树叶味道,许久都不会消逝,犹如童年的记忆。
我现在工作、生活的城市里也有很多槐树,每到春天,枝间也会挂满长长的白色花串,那些星星点点的花瓣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烁,常常将我的记忆一下子牵回到二十几年前。槐树和槐花仿佛在提醒我,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不能遗忘。是的,槐香对于我来说似乎承载着更多的寓意。我至今记得那年的夏天,我趁着出差的空闲,漫步在南京五台山一带,弯弯曲曲的坡路两侧尽是槐树,漫天的槐花随风飞舞,一如洒落的花雨,好一番绝美的香雪意境。路上行人不多,我却思绪纷繁。在那个还透着些许微凉的春天的下午,我在异乡突然之间悟到了一些人生精华,那一刻,我恨不得立刻飞回到外婆家,立刻飞回到外婆家旁边那个槐花飘香的地方。那次出差回到家后,我迅速拿起手中的笔,郁积的情思喷薄而出,一口气写下了一系列回忆儿时故乡和离世外婆的文章。感谢南京五台山中的那一场槐花雨,是它启迪了我的灵感,滋养了我日渐干枯的心田。槐花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带着母性的乡土之花,它在我最需要安慰时,给了我最温暖的鼓励。
又是一年槐花香。而今,走在小巷里,行色匆匆的我闻到槐花飘香,看到前方的十字路口有一株巨大的槐树正在飘飞着槐花花瓣,在勿忙的人流中,我与那株槐树对视了良久。也许生活如那些花瓣,所有的繁华都只是过眼云烟,那些能够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并且越发茁壮的东西,才能代表永恒。记得有人说过,散文是散落在盘中的珍珠,那么,我愿用槐香把曾经的过往串结成珠,透过岁月的缝隙,去照亮我脚下正在走的道路。
——选自东方少年(快乐文学)2018年06期
(1)梳理文章内容。作者说:“我愿用槐香把曾经的过往串结成珠。”关于槐香,请概括地写一写“我”有哪些过往?请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多选题】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本文以槐香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对外婆、对儿时生活的思念之情。
B.作者感谢五台山的槐花雨,是因为槐花雨启迪了他的创作灵感。
C.生活中,一些繁华的东西,虽然美好,但缺少沉淀,因此,成了过眼云烟。
D.城市里的槐花不是带着母性的乡土之花,所以作者并不喜欢,觉得是过眼云烟,格格不入。
(3)读画横线的句子,文中的“喇叭”是指  贴在嘴边吹的槐叶  作者说“许久都不会消逝”,是因为  这种树叶味道和童年在外婆家的快乐记忆深深印在心里,永远忘不了  。
(4)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文中内容,说说有什么好处?
(5)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结合文中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答】(1)考查了完成思维导图的能力。
根据“小时候、外婆家”“二十几年前、五台山”“而今”三个时间/地点提示,从文中找对应事件。
小时候、外婆家:第2﹣3段写“闻到满鼻子醉人的花香”“摘下槐叶贴在嘴边吹‘喇叭’”,可概括为“闻槐香、吹槐叶‘喇叭’”。
二十几年前、五台山:第4段写“漫天的槐花随风飞舞……一口气写下了一系列回忆故乡和外婆的文章”,可概括为“偶遇槐花雨,写下回忆文章”。
(2)考查了根据内容判断正误的能力。
A.正确。全文围绕“槐香”展开,回忆故乡、外婆、童年,符合主题。
B.正确。第4段“感谢南京五台山中的那一场槐花雨,是它启迪了我的灵感”直接对应。
C.正确。最后一段“所有的繁华都只是过眼云烟,那些能够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并且越发茁壮的东西,才能代表永恒”,说明繁华因缺少沉淀而短暂。
D.错误。第4段说“城市里的槐树……常常将我的记忆一下子牵回到二十几年前”,可见作者并非不喜欢,而是通过城市槐花想起故乡,“过眼云烟”指的是“繁华的东西”,而非城市槐花。
(3)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联系前文“摘下几片椭圆青翠的槐叶贴在嘴边吹,像喇叭似的发出声响”,可知“喇叭”指“用槐叶吹出的声响”(或“贴在嘴边吹的槐叶”)。结合“犹如童年的记忆”,可知“树叶味道”代表童年的快乐,记忆深刻所以“不会消逝”。
(4)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恨不得立刻飞回到”中“飞”是夸张手法(人不能真的飞),作用是突出急切的心情。结合上下文,作者在异乡闻到槐香,思念外婆和故乡,所以用“飞”强调想回去的迫切。
(5)考查了对写法的理解。
发现:开头“漫步小巷,忽有一股熟悉的清香飘逸而来……是槐香”,结尾“而今,走在小巷里……我与那株槐树对视了良久”,都提到“小巷”“槐香”,属于“首尾呼应”。
好处:首尾呼应能让文章结构更完整,开头引出回忆,结尾回到现实并升华主题(用槐香照亮前路),突出槐香的线索作用和对作者的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
(1)闻槐香,用槐叶吹“喇叭”
偶遇槐花雨,写下回忆故乡和外婆的文章;
(2)ABC;
(3)贴在嘴边吹的槐叶 因为这种树叶味道和童年在外婆家的快乐记忆深深印在心里,永远忘不了;
(4)夸张。“飞”字夸大了作者想回到外婆家的速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异乡闻到槐香、思念故乡和外婆时,内心急切、归心似箭的心情。
(5)发现: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小巷”和“槐香”,内容上相互呼应(首尾呼应)。
好处:
①结构上:使文章开头和结尾联系紧密,结构更完整、严谨。
②内容上:开头由槐香引出回忆,结尾由槐香回到现实并感悟人生,突出了“槐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强调了槐香对作者的特殊意义——不仅承载回忆,还能指引未来的道路。
六、习作。
13.习作。(任选一题)
(1)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无数曾经被认为是幻想的事物如今已成为现实。如果知识获取突破常规界限,如果星际移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果时空的壁垒被打破……请大胆发挥想象,创作一篇科幻故事。你可以化身未来世界的见证者,也可以立足现实,用文字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快来挥动你的笔,让那些天马行空的灵感在纸上绽放,编织出属于你的科幻传奇吧!不少于400字。
(2)总有这样的物件,因为注入了亲情、友情、师生情……而变得弥足珍贵。它可以是一张照片、一个足球、一枚书签、一束鲜花……这个物件也许还在你身边,也许不在了,但已经在你心里珍藏。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要求: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解答】范文(1):
知识的未来
在不远的未来,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通过传统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而是通过一种名为“知识拷贝器”的设备,直接将知识从书本中拷贝到大脑中。这种设备像一个笔记本电脑,通过两根线连接到人的太阳穴,只需一秒钟,知识就能被拷贝到大脑中。
在这个时代,我是一名知识探索者,我的任务是寻找新的知识源,然后通过知识拷贝器将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我有一个背包飞行器,可以带我在空中自由飞翔,寻找那些隐藏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知识。
一天,我在空中飞翔时,发现了一本古老的书籍,它被遗忘在一座古老的图书馆中。我用背包飞行器降落在图书馆前,然后用知识拷贝器将书中的知识拷贝到我的大脑中。这些知识是关于星际移民的,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其他星球上建立人类的居住地。
我被这些知识深深吸引,决定将它们分享给更多的人。我回到家中,将这些知识整理成册,然后通过知识拷贝器将它们分享给我的朋友们。他们对这些知识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纷纷通过知识拷贝器获取了这些知识。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计划星际移民的行动。我们用知识拷贝器获取了更多的关于星际旅行和居住的知识,然后开始建造星际飞船和居住设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终于成功地在一颗适宜居住的星球上建立了人类的居住地。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而科技的发展则为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无限可能。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实现更多的梦想,创造更多的奇迹。
范文(2):
珍藏的书签
在我的书架上,静静地躺着一枚书签。它并不起眼,用普通的硬纸板制成,上面画着一朵简单的小花,颜色也有些褪色了,但它对我来说,却无比珍贵。
这枚书签是我的好朋友林林送给我的。那时候,我们一起在学校的图书馆看书,看到精美的书签,我们都爱不释手。林林说要亲手做一枚书签送给我。
几天后,林林把做好的书签递给我。我接过书签,看到那朵小花,虽然画得不是很精致,但我能感受到她满满的心意。从那以后,我每次看书都会用这枚书签。
后来,林林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要转到别的城市上学。分别的那天,我们都哭了。我紧紧地握着那枚书签,仿佛握住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现在,每当我翻开书本,看到那枚书签,就会想起林林,想起我们一起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光。我们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分享彼此的想法,那是多么快乐的日子啊。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经常见面,但这枚书签让我们的友谊永远珍藏在彼此的心中。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的友情,无论距离有多远,这份情谊都不会改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