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小升初语文试卷一、基础加油站。(22分)1.(8分)读句子,根据语境写词语。诗风万里,吉安千年:庐陵文化yuán yuǎn liú cháng ,在诗词lǐng yù 更是颇有jiàn shù 。千年时光轻轻悄悄地nuó yí 而去,但那些 沉淀在shū jí 里的经典诗词,或浪漫或chén yù ,今天读来仍然让人rè xuè fèi téng ,充满xiá xiǎng 。2.(1分)下列与“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丹心如故 B.无缘无故 C.明知故犯 D.一见如故3.(1分)下列成语与成语故事中人物不相匹配的( )A.完璧归赵——蔺相如 神机妙算——诸葛亮B.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C.指鹿为马——赵高 负荆请罪——廉颇D.凿壁偷光——张衡 三顾茅庐——刘备4.(1分)下列词语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日晷(guǐ) 戛(jiá)然而止 防御 誉满天下B.浓稠(cóu) 急遽(jū) 蜜贱 斩钉截铁C.汤匙(shi) 瓜蔓(màn) 肿涨 不可思义D.黄焖鸡(mēn) 旋转(zhuàn ) 宽蔚 见微知著5.(1分)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吃饭时,妈妈总爱坐在我身边,___________地看着我吃,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她便喜得___________;看我没怎么动筷子,她又愁得___________。A.目不转睛 眉眼含笑 火冒三丈B.目不转睛 眉眼含笑 眉头紧锁C.心平气和 得意忘形 眉头紧锁D.心平气和 得意忘形 火冒三丈6.(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老年人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七十岁的为古稀之年,到了八九十岁就是期颐之年了。B.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他的书法平和自然,《兰亭集序》是他的楷书代表作之一。C.从“绝胜烟柳满皇都”一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暮春。D.《十六年前的回忆》用倒叙的方式,通过反复强调日期,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7.(1分)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会上,张欣向大家推荐了一本她喜欢的书籍,无独有偶,那本书也是我喜欢的。B.大街上空荡荡的,白日车水马龙的景象,在夜晚不复存在。C.全市掀起了“创卫”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装、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全市面貌焕然一新。D.妈妈用心记住每个家人的生日,在生日那天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真可谓别具匠心。8.(2分)用“严”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里。当前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 ,尤其是雾霾污染 ,我们每个人都要 要求自己,减少污染源。我们的政府部门要采取 的措施,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整治好环境。9.(6分)按要求写句子。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依照句子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②要善于吸收失败的教训,总结已有的经验,再继续前进。(修改病句)③李大钊牺牲自己。李大钊不把秘密告诉敌人。(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④打掉了这个诈骗犯罪团伙,大家拍手称快。(改为双重否定句)⑤猫对尼尔斯说:“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⑥登上天门山,我们才真正领会到它的雄伟之处,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仿照例句,引用古诗或名言写一句话)二、积累运用营。(10分)10.(10分)积累运用营。(1)忘不了六年来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每当我们不愿听取中肯劝告时,老师会引用俗语教育道:“良药苦口利于病, 。”每当我们和父母无理取闹时,老师又会这样点醒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老师便会引用郑燮的名言来鼓励我们:“ ,任尔东西南北风。”师恩难忘,感恩遇见!(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 了。”这一句选自 写的 (体裁)《匆匆》。作者感叹时光流逝,劝诫我们要珍惜时间。(3)中华诗词瑰丽无比,诗词中有美妙的比喻,如“水是眼波横, ”;诗词 中有柳絮纷飞的迷人春景,如“春城无处不飞花, ”;诗词中有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如“ ,快走踏清秋”;诗词中更有对时间珍视的警示,如“门前流水尚能西! 。(4)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始终坚守信仰,绝不向敌人屈服。最终他英勇就义,他 的事迹让我们深刻理解到:“人固有一死, , 。”方志敏用生命诠释了何为真正的英雄气节。三、名著探秘吧。(5分)11.(5分)名著探秘吧。林海音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小学阶段,我们一起阅读了不少书籍,根据你的阅读收获,完成以下题目。(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 、 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2)《童年》的作者是 ,书中主人公阿廖沙在苦难中长大,他的外祖母是一个 (用两个词语形容)的人。(3)《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最先欺负他的是 。A.鸡群B.猫C.牛群D.大雁(4)以下哪个情节不属于《汤姆 索亚历险记》? A.洞中历险B.法庭作证C.荒岛求生D.海盗生活(5)《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中写了雨来 ……在抗日战争中,雨来不断成长,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A.给八路军送鸡毛信。B.和小伙伴们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C.一为八路军站岗放哨。D.以上都对。四、实践欢乐谷。(5分)12.(5分)实践欢乐谷。六年级(1)班开了以“聆听先烈故事,致敬革命英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面的练习。(1)【英雄故事我会讲】提起革命先烈,你的脑海中最先浮现出谁的名字?他(她)的故事为什么感动着你?快来分享一下吧。(2)【先烈功绩我来赞】听了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同学们拟写了一副对联来赞颂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请你根据上联的提示,将下联补充完整。(填序号)上联:忆往昔革命先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 时代先锋 A.今朝念B.看今朝C.兢兢业业D.继往开来E.齐奋斗F.谱新篇(3)【革命精神我发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你会如何发扬革命精神呢?请引用诗句,表达你的想法。五、阅读大看台。(28分)(一)文言文阅读(6分)13.(6分)文言文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将课文补充完整。(2)本文选自《两小儿辩日》,文中提到的孔子是 时期的人,原名 (字仲尼),是中国伟大的 学派创始人,“孔子不能决也。”体现了孔子 的精神,引用《论语》里一句名言来表达: 。(3)解释加点的字。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 (二)对比阅读(8分)14.(8分)对比阅读。[甲]城①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②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③。[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注释】①城:指唐代京城长安。②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③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1)甲、乙两首诗描写的时节是 ,从 可以看出来。(2)甲诗中,诗人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景色的赞美。A.比喻B.拟人C.对比D.夸张(3)乙诗中“ ”三个字准确地捕捉到了小雨细滑润泽的特点,“ ”三个字则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 。”两句则是对早春景色的赞美。(4)下列对甲、乙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是 A.从诗题可以看出,两首诗的题材一致,都是送别诗。B.乙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C.甲诗描绘的图景是清新柔美的,而乙诗中的图景则是烟雨朦胧的。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5)下列诗句中和甲、乙两首诗的内容、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A.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B.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其六)]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D.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三)课外阅读(14分)15.(14分)课外阅读。难忘的一课①那天的风雪直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②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 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 ;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 地望着他。③“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④“为什么?”几十双眼睛在问。⑤“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⑥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使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绒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⑦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村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⑧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的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⑨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1)文中第②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丢 今非昔比 惊叹B.落 神态自若 惊恐C.栽 一反常态 惊异D.飘 判若两人 惊诧(2)下列对本文描写人物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B.本文用对自然界暴风雪的描写来衬托人物。C.本文对欧阳老师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D.本文对同学们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3)文章第①~⑦段写的内容,作者详写了 ,略学了 ,目的是 。(4)请从文中找出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用“ ”画出。(5)作者在第⑧段补充叙述了“难忘的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6)“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这里的“放大镜”是指什么?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六、创意写作坊。(30分)16.(30分)创意写作坊。生活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无字之书,它给我们以思考与启迪。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财富,弥足珍贵。今天,就请你以“______最珍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先补全题目,横线上可填“友情”“亲情”“善良”“诚信”等。(2)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句流畅,书写工整,写出真情实感。(3)不少于450字。2025年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小升初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题号 2 3 4 5 6 7答案 B D A B D D一、基础加油站。(22分)1.(8分)读句子,根据语境写词语。诗风万里,吉安千年:庐陵文化yuán yuǎn liú cháng 源远流长 ,在诗词lǐng yù 领域 更是颇有jiàn shù 建树 。千年时光轻轻悄悄地nuó yí 挪移 而去,但那些 沉淀在shū jí 书籍 里的经典诗词,或浪漫或chén yù 沉郁 ,今天读来仍然让人rè xuè fèi téng 热血沸腾 ,充满xiá xiǎng 遐想 。【解答】故答案为:源远流长 领域 建树 挪移 书籍 沉郁 热血沸腾 遐想2.(1分)下列与“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丹心如故 B.无缘无故 C.明知故犯 D.一见如故【解答】在“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里,“故”指的是原因,即孔子看见两个小孩争辩,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A.不同,“丹心如故”:“故”是从前、过去的意思,“丹心如故”表示丹心(忠心)像过去一样。B.相同,“无缘无故”:“故”是原因的意思,“无缘无故”指没有任何原因。这和“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中“故”的意思相同。C.不同,“明知故犯”:“故”是故意的意思,“明知故犯”指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或违法的,却故意去做。D.相同,“一见如故”:“故”是老朋友的意思,“一见如故”指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故选:B。3.(1分)下列成语与成语故事中人物不相匹配的( )A.完璧归赵——蔺相如 神机妙算——诸葛亮B.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C.指鹿为马——赵高 负荆请罪——廉颇D.凿壁偷光——张衡 三顾茅庐——刘备【解答】A、B、C匹配。D.不匹配,“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不是张衡。故选:D。4.(1分)下列词语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日晷(guǐ) 戛(jiá)然而止 防御 誉满天下B.浓稠(cóu) 急遽(jū) 蜜贱 斩钉截铁C.汤匙(shi) 瓜蔓(màn) 肿涨 不可思义D.黄焖鸡(mēn) 旋转(zhuàn ) 宽蔚 见微知著【解答】A.正确。B.有误,“浓稠”的“稠”读音应为“chóu”;“急遽”的“遽”读音是“jù”。“蜜贱”应写作“蜜饯”,“蜜饯”是用浓糖浆浸渍的果品。C.有误,“匙”读“chí”时,表示舀汤用的小勺子;读“shi”时,仅用于“钥匙”。故“汤匙”中“匙”应读“chí”。“瓜蔓”的“蔓”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wàn”,当“蔓”指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时读“wàn”,如“瓜蔓儿”“扁豆蔓儿”;读“màn”时,常指蔓延,如“蔓生”“蔓草”。“肿涨”应写作“肿胀”,“肿胀”侧重于身体内壁受到压迫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不可思义”应写作“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D.有误,“黄焖鸡”的“焖”读音是“mèn”。“旋转”的“转”是多音字,这里应读“zhuǎn”,“zhuàn”常用于“转动”“转圈”等表示围绕中心运动的意思;“zhuǎn”有改换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意思,“旋转”就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所以读“zhuǎn”。“宽蔚”应写作“宽慰”,“宽慰”指宽解安慰。故选:A。5.(1分)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吃饭时,妈妈总爱坐在我身边,___________地看着我吃,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她便喜得___________;看我没怎么动筷子,她又愁得___________。A.目不转睛 眉眼含笑 火冒三丈B.目不转睛 眉眼含笑 眉头紧锁C.心平气和 得意忘形 眉头紧锁D.心平气和 得意忘形 火冒三丈【解答】A.“火冒三丈”表示非常生气,在看到孩子没怎么动筷子时,妈妈通常不会立刻如此生气,这个词程度过重,所以A选项不合适。B.“目不转睛”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地看着,符合妈妈专注看孩子吃饭的情景;“眉眼含笑”能体现出妈妈看到孩子吃得津津有味时的喜悦;“眉头紧锁”则表现出妈妈看到孩子没怎么动筷子时的担忧。C和D.“得意忘形”形容人高兴得失去了常态,用在这里形容妈妈看到孩子吃得好时的状态不恰当,妈妈更多的是欣慰和开心。故选:B。6.(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老年人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七十岁的为古稀之年,到了八九十岁就是期颐之年了。B.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他的书法平和自然,《兰亭集序》是他的楷书代表作之一。C.从“绝胜烟柳满皇都”一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暮春。D.《十六年前的回忆》用倒叙的方式,通过反复强调日期,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解答】A.有误,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正确,但期颐之年指的是一百岁,八九十岁是耄耋之年,所以该项说法错误。B.有误,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并非楷书代表作,该项说法错误。C.有误,“绝胜烟柳满皇都”出自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其一》,结合全诗可知,诗人认为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早春,而不是暮春,该项说法错误。D.正确。故选:D。7.(1分)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会上,张欣向大家推荐了一本她喜欢的书籍,无独有偶,那本书也是我喜欢的。B.大街上空荡荡的,白日车水马龙的景象,在夜晚不复存在。C.全市掀起了“创卫”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装、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全市面貌焕然一新。D.妈妈用心记住每个家人的生日,在生日那天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真可谓别具匠心。【解答】 A、B、C正确。D.有误,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本句用来形容“礼物”不正确。可改为“用心良苦”。故选:D。8.(2分)用“严”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里。当前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 严峻 ,尤其是雾霾污染 严重 ,我们每个人都要 严格 要求自己,减少污染源。我们的政府部门要采取 严厉 的措施,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整治好环境。【解答】严峻:严厉;不宽松。严重:情势危急;程度深;影响大。严格:对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等认真、毫不放松。严厉:严肃而厉害。结合语境依次填“严峻”“严重”“严格”“严厉”。故答案为:严峻 严重 严格 严厉9.(6分)按要求写句子。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依照句子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②要善于吸收失败的教训,总结已有的经验,再继续前进。(修改病句)③李大钊牺牲自己。李大钊不把秘密告诉敌人。(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④打掉了这个诈骗犯罪团伙,大家拍手称快。(改为双重否定句)⑤猫对尼尔斯说:“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⑥登上天门山,我们才真正领会到它的雄伟之处,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仿照例句,引用古诗或名言写一句话)【解答】①首先分析例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八儿的喜悦程度进行了极度夸大。示例: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②原句“要善于吸收失败的教训,总结已有的经验,再继续前进”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吸收”与“教训”搭配不当,应改为“吸取”。修改后的句子:要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已有的经验,再继续前进。③分析两个句子“李大钊牺牲自己。李大钊不把秘密告诉敌人”,可知两个句子之间是选择关系,且是舍前者取后者的选择。使用的关联词是:宁可……也不……。合并后的句子:李大钊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把秘密告诉敌人。④原句“打掉了这个诈骗犯罪团伙,大家拍手称快”是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需要加上双重否定词,使语气更加肯定。改为:打掉了这个诈骗犯罪团伙,大家无不拍手称快。⑤原句“猫对尼尔斯说:‘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是直接引用,改为转述句时,要把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把“我”改为“它”,“你”改为“尼尔斯”。转述句:猫对尼尔斯说,它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它愿意告诉尼尔斯。⑥分析例句“登上天门山,我们才真正领会到它的雄伟之处,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在描述一种情境后引用古诗来表达感受。示例:看到朋友间互相帮助的场景,我不禁想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名言。故答案为:①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②要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已有的经验,再继续前进。③李大钊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把秘密告诉敌人。④打掉了这个诈骗犯罪团伙,大家无不拍手称快。⑤猫对尼尔斯说,它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它愿意告诉尼尔斯。⑥看到朋友间互相帮助的场景,我不禁想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名言。二、积累运用营。(10分)10.(10分)积累运用营。(1)忘不了六年来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每当我们不愿听取中肯劝告时,老师会引用俗语教育道:“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每当我们和父母无理取闹时,老师又会这样点醒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老师便会引用郑燮的名言来鼓励我们:“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师恩难忘,感恩遇见!(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 薄雾 ,被初阳 蒸融 了。”这一句选自 朱自清 写的 散文 (体裁)《匆匆》。作者感叹时光流逝,劝诫我们要珍惜时间。(3)中华诗词瑰丽无比,诗词中有美妙的比喻,如“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诗词 中有柳絮纷飞的迷人春景,如“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词中有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如“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诗词中更有对时间珍视的警示,如“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4)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始终坚守信仰,绝不向敌人屈服。最终他英勇就义,他 的事迹让我们深刻理解到:“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 。”方志敏用生命诠释了何为真正的英雄气节。【解答】(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郑燮鼓励我们面对困难与挫折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选自朱自清写的散文《匆匆》。(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故答案为:(1)忠言逆耳利于行 子欲养而亲不待 千磨万击还坚劲;(2)薄雾 蒸融 朱自清 散文;(3)山是眉峰聚 寒食东风御柳斜 何当金络脑 休将白发唱黄鸡;(4)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三、名著探秘吧。(5分)11.(5分)名著探秘吧。林海音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小学阶段,我们一起阅读了不少书籍,根据你的阅读收获,完成以下题目。(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 七十二变 、 筋斗云 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2)《童年》的作者是 高尔基 ,书中主人公阿廖沙在苦难中长大,他的外祖母是一个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 (用两个词语形容)的人。(3)《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最先欺负他的是 A 。A.鸡群B.猫C.牛群D.大雁(4)以下哪个情节不属于《汤姆 索亚历险记》? C A.洞中历险B.法庭作证C.荒岛求生D.海盗生活(5)《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中写了雨来 D ……在抗日战争中,雨来不断成长,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A.给八路军送鸡毛信。B.和小伙伴们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C.一为八路军站岗放哨。D.以上都对。【解答】(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孙悟空为求长生不老、不受人制,历尽艰难寻访菩提祖师学道,在祖师处学到了诸多本领,其中七十二变可让他随意变化形态,筋斗云则能使他快速飞行,一个筋斗可达十万八千里。(2)《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书中主人公阿廖沙在苦难中长大,他的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的人。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还教会了阿廖沙基本的生存技能,如烹饪、缝纫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他传递了勤劳、节俭的生活态度。(3)《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最先欺负他的是鸡群。尼尔斯原本经常欺负家禽,变成小人后,那些曾被他虐待过的动物开始报复他。鸡和鹅最先发现他变成了小人,它们吃尽了尼尔斯的苦头,一直说他活该,还把他团团围住。故选A。(4)“洞中历险”“法庭作证”“海盗生活”均属于《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情节。汤姆和贝琪在洞中迷路,历经艰险最终找到出路;汤姆在法庭上勇敢地指证了印第安人乔;汤姆和伙伴们离家出走,到荒岛上过起了“海盗生活”。而“荒岛求生”通常不是《汤姆 索亚历险记》里的核心情节。故选C。(5)《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中写了雨来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和小伙伴们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为八路军站岗放哨等事迹。在抗日战争中,雨来不断成长,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展现了他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故选D。故答案为:(1)七十二变 筋斗云;(2)慈祥善良、聪明能干;(3)A;(4)C;(5)D。四、实践欢乐谷。(5分)12.(5分)实践欢乐谷。六年级(1)班开了以“聆听先烈故事,致敬革命英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面的练习。(1)【英雄故事我会讲】提起革命先烈,你的脑海中最先浮现出谁的名字?他(她)的故事为什么感动着你?快来分享一下吧。(2)【先烈功绩我来赞】听了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同学们拟写了一副对联来赞颂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请你根据上联的提示,将下联补充完整。(填序号)上联:忆往昔革命先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 B 时代先锋 DF A.今朝念B.看今朝C.兢兢业业D.继往开来E.齐奋斗F.谱新篇(3)【革命精神我发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你会如何发扬革命精神呢?请引用诗句,表达你的想法。【解答】(1)考查推荐介绍。作答时注意革命先烈的名字要与其事迹相吻合。例:我最先想到董存瑞。在解放隆化战斗中,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一人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他这种为了国家和人民,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2)考查对联。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忆往昔”对“看今朝”,都是动宾结构,且时间相对;“革命先烈”对“时代先锋”,都是偏正结构的人物称呼;“开天辟地”对“继往开来”,都是并列结构的成语,且意义相关;“创伟业”对“谱新篇”,都是动宾结构。所以依次选B、DF。(3)考查学习交流。作答时注意恰当地引用诗句。如: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会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来发扬革命精神。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像革命先辈们面对艰难险阻一样,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努力提升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故答案为:(1)我最先想到董存瑞。在解放隆化战斗中,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一人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他这种为了国家和人民,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2)B DF;(3)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会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来发扬革命精神。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像革命先辈们面对艰难险阻一样,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努力提升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五、阅读大看台。(28分)(一)文言文阅读(6分)13.(6分)文言文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 日初出远 , 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 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将课文补充完整。(2)本文选自《两小儿辩日》,文中提到的孔子是 春秋 时期的人,原名 孔丘 (字仲尼),是中国伟大的 儒家 学派创始人,“孔子不能决也。”体现了孔子 实事求是 的精神,引用《论语》里一句名言来表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解释加点的字。探汤: 热水。 孰为汝多知乎?: 同“智”,意为聪明、智慧。 【解答】(1)考查名言警句。出自《两小儿辩日》。原文: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理解。本文选自《两小儿辩日》,文中提到的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原名孔丘(字仲尼),是中国伟大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不能决也。”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引用《论语》里一句名言来表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考查字词理解。探汤:(手)伸进热水里。“汤”的意思是:热水。“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知”是通假字,同“智”,意为聪明、智慧,表示主语对对方智慧程度的质疑或反问。故答案为:(1)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 沧沧凉凉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春秋 孔丘 儒家 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热水 同“智”,意为聪明、智慧。(二)对比阅读(8分)14.(8分)对比阅读。[甲]城①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②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③。[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注释】①城:指唐代京城长安。②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③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1)甲、乙两首诗描写的时节是 早春 ,从 绿柳才黄半未匀、草色遥看近却无 可以看出来。(2)甲诗中,诗人运用了 C 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景色的赞美。A.比喻B.拟人C.对比D.夸张(3)乙诗中“ 润如酥 ”三个字准确地捕捉到了小雨细滑润泽的特点,“ 近却无 ”三个字则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柳满皇都 。”两句则是对早春景色的赞美。(4)下列对甲、乙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是 A A.从诗题可以看出,两首诗的题材一致,都是送别诗。B.乙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C.甲诗描绘的图景是清新柔美的,而乙诗中的图景则是烟雨朦胧的。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5)下列诗句中和甲、乙两首诗的内容、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B A.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B.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其六)]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D.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解答】(1)考查诗歌内容概括。甲诗中“绿柳才黄半未匀”描绘了柳树刚刚吐出嫩黄的新芽,颜色尚未均匀,这是早春的典型景象;乙诗中“草色遥看近却无”则描写了春草初生,远远望去似乎有绿意,但走近看却又不那么明显,也是早春的特点。甲、乙两首诗描写的时节是早春,从“绿柳才黄半未匀”和“草色遥看近却无”可以看出来。(2)考查诗歌语言赏析。甲诗通过对比“新春”的“绿柳才黄半未匀”与“上林花似锦”时的“出门俱是看花人”,突出了早春的独特美感和诗人的独到眼光,因此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故选:C。(3)考查诗歌词句理解。乙诗中“天街小雨润如酥”“润如酥”三个字准确地捕捉到了小雨细滑润泽的特点,“草色遥看近却无”“近却无”三个字则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则是对早春景色的赞美。(4)考查诗歌词句理解、诗歌情感主旨。A.错误,因为从诗题可以看出,两首诗都是描写早春景色的诗,而非送别诗。B.正确,乙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赞美。C.正确,甲诗描绘的是清新柔美的早春图景,乙诗中的图景则带有小雨细滑、春草初生的特点,可以形容为烟雨朦胧(但这里的“烟雨朦胧”更多是指一种意境,而非实指雨雾很大)。D.正确,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故选:A。(5)考查诗歌情歌主旨。A.不一致。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与早春不符;B.一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描写了桃花含露、柳带朝烟的春日美景,与甲、乙两首诗描写早春景色、表达赞美之情的主题一致。C.不一致。描写的是禅院深处的幽静景色,与早春的生机盎然不同;D.不一致。描写的是深山古寺的寂静氛围,也与早春的欢快气氛不符。故选:B。故答案为:(1)早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草色遥看近却无;(2)C;(3)润如酥 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4)A;(5)B。(三)课外阅读(14分)15.(14分)课外阅读。难忘的一课①那天的风雪直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②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 栽 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 一反常态 ;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 惊异 地望着他。③“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④“为什么?”几十双眼睛在问。⑤“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⑥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使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绒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⑦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村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⑧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的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⑨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1)文中第②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丢 今非昔比 惊叹B.落 神态自若 惊恐C.栽 一反常态 惊异D.飘 判若两人 惊诧(2)下列对本文描写人物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本文主要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B.本文用对自然界暴风雪的描写来衬托人物。C.本文对欧阳老师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D.本文对同学们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3)文章第①~⑦段写的内容,作者详写了 欧阳老师让学生在暴风雪中站立及过程 ,略学了 室内同学们喊冷、跺脚等反应 ,目的是 突出老师用行动让学生体会“战胜困难”的主旨,详写关键情节凸显教育意义 。(4)请从文中找出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用“ ”画出。(5)作者在第⑧段补充叙述了“难忘的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6)“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这里的“放大镜”是指什么?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解答】(1)考查选字词填空。第一空,“栽”字能生动呈现《中学生守则》被风卷落时“踉跄摔倒”的状态,比“丢”(随意 )、“落”(平淡 )、“飘”(轻柔 )更贴合“跟头”这一动作的意外感。第二空,“一反常态”直接点明欧阳老师从“温和”到“严肃”的鲜明变化,“今非昔比”(强调时间带来的巨大改变 )、“神态自若”(与“严肃”矛盾 )、“判若两人”(侧重“两个人”差异,非“状态转变”)都不准确。第三空,“惊异”精准体现学生对老师突变的“惊讶、诧异”,“惊叹”(侧重赞叹 )、“惊恐”(过度害怕 )、“惊诧”(程度稍弱,且书面化过重 )不如“惊异”自然。故选C。(2)考查写作手法。ABC.恰当。D.不恰当。文中“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等,是对同学们的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而非侧面描写。故选:D。(3)考查文章结构及详略安排。熟读文章后可知,文章第①至⑦段写的内容是欧阳老师在风雪交加的一天带领班上学生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上了一堂令人难忘的课。文章核心是“欧阳老师用‘暴风雪中站立’教会学生战胜困难”,因此详写“操场站立的过程”(老师的坚持、学生的挣扎与领悟 ),以此突出“挑战困难”的主题。略写“室内喊冷”仅为铺垫,目的是通过对比,凸显“室外挑战”的冲击力,让“战胜困难”的教育意义更鲜明。(4)考查找关键词句。结合第⑨段里写到“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这也就是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的原因。(5)考查句段作用。结合“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可知,补充“欧阳老师考取研究生”这一情节,从侧面强化了“战胜困难”的主题——老师不仅要求学生“挑战困难”,自己也用行动践行(从中师到研究生,突破学历限制)。这种“言行一致”让“难忘的一课”更具说服力,也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既有教育智慧,又有自我超越的勇气)。据此作答即可。(6)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开放探究。阅读文章,结合“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可知,“放大镜”比喻把困难主观放大、过度畏惧的心态(如“还没尝试就觉得困难无法战胜”)。可结合“害怕演讲”“数学难题”等经历,先写“放大困难时的恐惧”,再写“尝试后发现困难很小”,最终点明“不要被想象的困难吓住,行动才能突破”的道理。故答案为:(1)C;(2)D;(3)欧阳老师让学生在暴风雪中站立及过程 室内同学们喊冷、跺脚等反应 突出老师用行动让学生体会“战胜困难”的主旨,详写关键情节凸显教育意义;(4)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5)补充欧阳老师考取研究生一事,侧面体现老师自身践行“战胜困难”的理念,说明老师不仅教学生,自己也在突破,让“难忘的一课”更有说服力,深化“勇于挑战、超越自我”主题。(6)“放大镜”指把困难主观放大,过度畏惧、夸大困难。我曾害怕数学难题,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做(放大困难 )。后来硬着头皮尝试,一步步推导,发现难题能解决,困难没想象中大。这说明别被困难吓住,勇敢尝试就会发现它可被战胜,要以积极心态面对。六、创意写作坊。(30分)16.(30分)创意写作坊。生活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无字之书,它给我们以思考与启迪。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财富,弥足珍贵。今天,就请你以“______最珍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先补全题目,横线上可填“友情”“亲情”“善良”“诚信”等。(2)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句流畅,书写工整,写出真情实感。(3)不少于450字。【解答】范文:善良最珍贵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我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格外愉快。突然,我注意到路边有一位老奶奶,她正吃力地提着一篮子沉重的蔬菜,步履蹒跚地走着。看着她那满头的白发和颤抖的双手,我不由得心生怜悯。我快步走上前去,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我来帮您提篮子吧!”老奶奶抬头看了看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孩子,谢谢你,你真是个善良的好孩子。”我接过老奶奶手中的篮子,感觉沉甸甸的。但我并没有觉得累,反而心里暖洋洋的。我和老奶奶一边聊天,一边走着。老奶奶告诉我,她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都是她一个人生活。今天,她想去市场买点新鲜的蔬菜,没想到会遇到我这么一个热心的小朋友。走着走着,我们已经到了老奶奶的家。我把篮子放在门口,老奶奶感激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真是太谢谢你了。如果没有你,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呢。”我笑着摇摇头,说:“老奶奶,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妈妈说过,善良是最珍贵的品质,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老奶奶听了我的话,眼眶微微泛红。她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你说得对。善良确实是最珍贵的。愿你一直保持着这份善良,让世界因你而更美好。”告别了老奶奶,我踏上了回家的路。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满足。我知道,我今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善良最珍贵”这个道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