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一个粗瓷大碗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 一个粗瓷大碗课件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26.一个粗瓷大碗
一个粗瓷大碗
1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人民革命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初读课文
这样一个普通的碗为什么要保存在军事博物馆里呢?赵一曼只用过一次的碗,又有何感人之处呢?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四川宜宾白花镇(今四川翠屏区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被捕,1936年8月2日英勇就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初读课文
粗瓷 赵一曼 抗联 结束
搪瓷缸 归还 顿 灶
沾过 不禁 锅 侦察
生字认读

zhào
kàng
shù
gāng
huán
dùn
zào
zhān
jīn
guō
zhēn
还有(hái)
禁止(jìn)
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默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围绕 “一个粗瓷大碗”,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再读课文
2 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3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4 “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 通讯员为难地说。
分段朗读
第 2-4 自然段写了赵一曼要求小通讯员把送来的碗还回去。
5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6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分段朗读
7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8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分段朗读
第 5-8 自然段写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满的一碗高粱米饭换成了半碗野菜粥。
9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10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11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分段朗读
第 9-11 自然段写了赵一曼再次丢碗,小通讯员着急不已。
课文围绕 “一个粗瓷大碗”,依次写了 “送碗”“用碗”“丢碗” 三件事。
拓展延伸
一个赵一曼仅仅用了一次的碗,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同学们,对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你们了解多少呢?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中国古近代军事史和世界军事史为主。代表性文物有:秦兵马俑、铜制虎符、清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左宗棠印章、丁汝昌战袍、“镇远” 舰铁锚、加特林机枪、叶挺北伐战争使用的指挥刀、朱德在南昌起义中使用的手枪、贺龙的镶钉印章、红军的第一部电台、周恩来的红星奖章、杨靖宇的印章、八路军军工部生产的 “八一” 式马步枪、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军投降时呈缴的战刀、我军的第一辆坦克 “功臣号”、黄继光的朝鲜金星奖章、王海驾驶的米格 15 战机、天门山海战英雄炮艇等。
这样一个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的粗瓷大碗,为什么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这其中有何感人之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研读课文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而赵一曼之所以没有碗用,是因为她把吃饭用的搪瓷缸子送给了战友,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送”与“还”
表明赵一曼没碗用的时间很长了
表现出通讯员 “送碗” 的急切心情,再次说明赵一曼没有碗用的时间很长。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从这一 “送”一“还” 中,我们感受到了赵一曼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
她担心这个碗是通讯员从别人那里拿来的,所以她会如此坚决地要求通讯员将碗退还。
“送”与“还”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盛饭”与“倒饭”
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一个“该”字,说明赵一曼已是多日未曾吃顿饱饭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饱含着战士对首长的爱戴。
一个“沾”字,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条件的艰苦。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赵一曼和大家同甘共苦。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盛饭”与“倒饭”
此处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盛”一“倒”,“满满一碗高粱米饭” 与 “半碗野菜粥”,鲜明地表现了赵一曼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赵一曼心中装的只有战士!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盛饭”与“倒饭”
炊事员老李眼含泪花这一细节描写,从侧面突出了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丢”碗
焦急
从容
赵一曼同志的碗真的“丢”了吗?
据后来 “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丢”碗
你们知道赵一曼同志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吗?
只有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
正因为有着这种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赵一曼同志才赢得了战士们的爱戴。这个普通却有着特别意义的粗瓷大碗才被永久珍藏起来。
课堂小结
你还知道赵一曼的哪些故事?
拓展延伸
赵一曼的红色家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课时作业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____”。
花束(sù shù) 不禁(jīn jìn) 归还(hái huán)
顿时(dèn dùn) 侦察(zhēn zhēng) 沾光(zhān zān)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侦察 观察
1.老师让我们( )一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写成日记。
2.经过严密( ),我军已摸清敌情,准备进攻。
观察
侦查
· · ·
· · ·
三、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爱国华侨陈嘉庚
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破得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复杂的表情。他说:“陈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着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得赞叹道:“嘉老,您创建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陈毅听后,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1.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沙发,从中可见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 )
A. 讲体面。 B. 有礼貌。 C. 礼贤下士。 D. 有怪癖。
B
2.从第 2 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
A. 屋里的陈设很简单。
B. 屋子里的杂物很多。
C. 陈嘉庚不讲究卫生。
D. 陈嘉庚待客不热情。
3.陈嘉庚一生的心愿是什么?( )
A. 回厦门办学,光耀门楣。
B. 存钱办学校,振兴祖国。
C. 让后代永远地记住他。
D. 让厦门人有学校读书。
4.“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复杂的表情。” 此时,陈毅可能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示例:陈老在厦门建了两所大学,自己的住处却这么简陋,这种爱国爱乡之情真令人敬佩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