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一定要争气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一定要争气 课件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24.一定要争气
第一课时
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县人,他是中国海洋科学的奠基人,中科院院士,生物学研究专家,曾任中科院副院长。他对我国科学研究贡献巨大,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童第周小时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好,他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
他是怎样争气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一自然段分别都写了什么内容。
初读课文
富裕 平均 资助 相差
欧洲 教授 结构 耐心
激励 一项实验
生字认读

chà
jūn
nài
shòu
gòu

xiàng yàn

ōu zhōu
差距(chā)
出差(chāi)
参差不齐(cī)
生物 从事 成就 学期 考试
再三 同意 难得 值班 努力
留学 国家 落后 地位
环节 难度 刻苦 兴奋
词语识记
1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他出生在浙江省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只能一边帮家里做农活,一边跟父亲念点儿书。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介绍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和他的出生背景。
分段朗读
2 童第周 17 岁进入当地的一所中学读书。由于文化基础差,他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 45 分。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经过童第周再三恳求,才同意他跟班再试读一个学期。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早晨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借着校园的路灯看书。夜里同学们入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后,关了路灯,让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的灯下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各科成绩都赶了上来,几何还考了满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
分段朗读
童第周借着校园的路灯看书。
3 童第周 28 岁的时候,得到亲友资助,去比利时留学,跟随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其他国家的学生。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学生常常被外国同学瞧不起。童第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4 那位教授要做一项实验,需要剥离青蛙卵的外膜,这是观察卵细胞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的关键环节。工作的难度很大,不但要有熟练的技巧,还要耐心细致,多年来没人能够做成。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取得成功。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
分段朗读
5 青蛙卵外膜的成功剥离,震惊了欧洲同行。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照样能办到。
第二部分(第 2-5 自然段):讲述童第周进入中学读三年级时因成绩差面临退学,通过刻苦学习证明自己(为国争气);留学比利时期间,成功完成高难度实验(为国争气)。
分段朗读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
6 “一定要争气!” 这句话一直激励着童第周向科学的高峰不断攀登。
分段朗读
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强调 “一定要争气” 对童第周的激励作用,升华主题,强调该信念对人生的指引意义。
整体感知
童第周进入中学读三年级时因成绩差面临退学,通过刻苦学习证明自己。
留学比利时期间,成功完成高难度实验
一定要争气
课文主要讲述了童第周进入中学读三年级时努力追赶成绩,以及在国外留学时攻克难题的经历,展现了他不畏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
生字组词






生字组词






生字组词






念差考试均
我会写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退努单留度奋
独体字
上“今”
下“心”
上“奴”
下“力”
半包围结构
第六笔是撇,不是竖
我会写

kǎo
组词:考试、考古、考查
书写技巧:
上横短,下横长,竖居中,撇画从下横与竖画相接处穿过。
下部横短,竖折折钩稍向左斜。
部首: 耂 结构:半包围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童第周在学习和科研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那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实现 “争气” 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课堂小结
24.一定要争气
第二课时
生物 从事 成就 学期 考试
再三 同意 难得 值班 努力
留学 国家 落后 地位
环节 难度 刻苦 兴奋
词语听写
一定要争气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童第周进入中学读三年级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研读课文
由于文化基础差,他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 45 分。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经过童第周再三恳求,才同意他跟班再试读一个学期。
早晨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借着校园的路灯看书。夜里同学们入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后,关了路灯,让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的灯下学习。
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各科成绩都赶了上来,几何还考了满分。
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
童第周在困境中不服输、勇于拼搏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身处异国他乡的童第周,面对外国同学的歧视,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研读课文
3 童第周 28 岁的时候,得到亲友资助,去比利时留学,跟随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其他国家的学生。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学生常常被外国同学瞧不起。童第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研读课文
4 那位教授要做一项实验,需要剥离青蛙卵的外膜,这是观察卵细胞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的关键环节。工作的难度很大,不但要有熟练的技巧,还要耐心细致,多年来没人能够做成。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取得成功。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
这项实验难度有多大?童第周是怎么做的?
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
青蛙卵外膜的成功剥离,震惊了欧洲同行。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照样能办到。
项目 第一次争气 (进入中学读三年级) 第二次争气
(留学)
背景 成绩差,面临退学 中国落后,被外国同学瞧不起
目标 证明自己不笨 证明中国人不笨
努力方式 早起晚睡,借路灯学习 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结果 各科成绩都赶了上来 取得成功,震惊欧洲同行
情感升华 个人不服输 民族自尊心
对比探究
思考:这两次“争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对比探究
相同点在于童第周都面临困境,都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努力克服困难。
不同点在于第一次是为自己争气,不甘落后,第二次上升到为国家、为民族证明的高度。
相同点
不同点
联系生活:
你还知道哪些像童第周一样为国家争气的人?
拓展延伸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他在美国时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拥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但新中国成立后,他冲破重重阻力,历经5年的艰难回国之路。回国后,钱学森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的航天事业中,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为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田间地头,不畏艰难,反复试验。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让中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科技力量为国家争气。
屠呦呦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在青蒿素研究初期,科研条件极为有限,她带领团队翻阅大量古代医籍,经过无数次实验,从传统中医药中汲取灵感,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提供了有效药物,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的巨大魅力和价值,为国家在医学科研领域赢得了崇高荣誉。
说一说: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会怎样以童第周为榜样。
拓展实践
同学们,童第周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他这种为自己争气、为国家争气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课堂小结
一、比一比,再组词。
念( ) 考( ) 退( ) 努( )
贪( ) 孝( ) 银( ) 怒( )
二、选词填空。
耐心 细心
李老师对学生很有( )。
明明每天都( )观察豆芽儿的生长变化。
激动 激励
这句话一直( )着童第周向科学的高峰不断攀登。
童第周( )地想:一定要争气。
课时作业
想念
贪心
考试
孝顺
后退
银色
努力
愤怒
耐心
细心
激励
激动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照样能办到。” 句中,前一个“一定”的意思是( ),后一个“照样”表示( )。“要争气”是为( )争气。这段话说明童第周( )的精神品质。
决心坚定
非常肯定
中国人
热爱祖国、不畏困难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钱学森回国
钱学森在美国期间,担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由于他的科研成果突出,在美国有着很高的地位。然而,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毅然决定回国。
美国政府得知后,千方百计地阻挠他回国。他们没收了钱学森的行李,吊销了他的护照,还把他关进了监狱。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向美国政府提出回国的要求,同时,国内也在积极地想办法营救他。
经过多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在 1955 年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 “中国航天之父”。
1.钱学森在美国的地位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政府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学森最终是如何回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研成果突出,在美国有着很高的地位。
美国政府没收了钱学森的行李,吊销了他的护照,还把他关进了监狱。
钱学森不断地向美国政府提出回国的要求,同时,国内也在积极
地想办法营救他,经过多年努力,他才回到祖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