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学年八年级上册第20课 国民党挑起内战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年学年八年级上册第20课 国民党挑起内战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0课 国民党挑起内战 同步导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政治主张的根本分歧;掌握重庆谈判的背景、过程及《双十协定》的实质;分析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必然性及其历史影响。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事。
教学目标
①历史解释:通过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了解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等基本史实。
②史料实证:根据内战爆发时国共关系、力量对比等相关史实,认识敌强我弱的战争初期形势,分析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③唯物史观:通过对比学习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和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史实,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④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
教学重难点
重庆谈判的过程与实质;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标志事件。内战初期的战局;多维度分析内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辩证评价《双十协定》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考点梳理
一、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维持一党专政,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时间、地点:1945年8—10月,重庆。
3.双方目的:
(1)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4.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5.影响: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战略战术:
(1)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2)作战方针:积极防御。
(3)主要作战方式:运动战。
(4)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2.战果: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2)陕北: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3)山东: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消灭国民党军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同步专训
1. 下图所示内容可用来理解(  )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战果 B.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重要结果
C.战略决战的主要背景和时机 D.三大战役后国共力量的对比
2. 下表为解放战争初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概况(截止1947年4月)。表中数据表明(  )
类别 控制面积 县级政权 控制区域总人口 人民军队
数量 90万平方千米 242个 1800万 46万
比例或发展 约70% 约75% 约46% 初期外地派人11万
A.中共已经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
B.中共在东北地区的力量优于国民党
C.东北地区的人民已经获得基本解放
D.中共已控制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城市
3. 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随后,政治协商会议又在重庆举行。这两件大事的共同点是(  )
A.为中国带来真正和平 B.为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C.决定整编共产党军队 D.国共达成“双十协定”
4. 漫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对右图的寓意解读准确的是(  )
A.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意图
B.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C.使中国实现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D.国共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5. 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示意图。这一阶段(  )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
C.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6. “有的同志害怕撤出延安后敌人破坏。延安不就是几座山头和一些土窑洞吗?大不了打烂一些坛坛罐罐。只要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不但可以有延安,还可以有西安、北平、上海、南京。”材料所述的背景是(  )
A.中共领导敌后战场抗战 B.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民党军发动重点进攻 D.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
7. 1946年8月6日,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论断提出于(  )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8. 1947年3——8月,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在这一军事斗争中的重要战役是(  )
A.淮海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辽沈战役D.孟良国战役
9. 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的大小进攻共计4365次,累计使用兵力达270万人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77处。这表明(  )
A.国民党违背“双十协定” B.国民党已经发动全面内战
C.解放区军民开展自卫反击 D.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10.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到“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基于上述认识,毛泽东(  )
A.与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 B.制定了运动战的对敌作战方针
C.带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下令晋冀鲁豫部队跃进大别山
二、材料分析题
11.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话”阴谋】
【史料“露”狰狞】
史料 1945年10月19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将领努力进副。胡宗南、孙连仲部20余万人沿着平汉、同蒲、正太、平安、津浦5条铁路,气势汹汹地向解放区推进,进攻的目标是要割裂华北解放区,抢占北平、天津。
【策略“战”敌人】
材料 从1946年6月26日起至7月底,中原军区各路部队均胜利突围。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它牵制了国民党军队30个旅的兵力,保存了主力,建立了两块根据地,并留下小部分兵力坚持原地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为以后的战略进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1)解读漫画,判断其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图中的“和平方案”指的是什么?图中的磨刀有何深层次的含义?
(2)史料说明蒋介石正在为什么作充分准备?哪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暮后与其狼狈为奸?蒋介石最后正式撕毁其虚伪的面具是在什么时候?
(3)中原解放区各路部队面对敌人的进攻采取的军事策略是什么?这次军事胜利对解放战争全局起了什么作用?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谈判“自然必须作一定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
材料二 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共歼敌1. 4万余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谈判”指的是哪次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人民解放军能够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10 CABBC CBBAA
11.(1)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和平方案”:“双十协定”。
含义: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准备: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
国家:美国。
时间: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3)军事策略: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集中兵力打运动战。
作用:为以后的战略进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12.(1)谈判:重庆谈判。(2分)文件:《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
(2)背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北解放区。
(3)因素:①占据了政治上的主动;②赢得了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支持与同情;③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④党中央的正确指挥,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⑤国民党军队战略的失误以及士气的低落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