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历史6.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按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2023年3月)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圜A.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本部分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D.人口增加,田亩不足分配项。8.以下历代有关选拔官员方式与对应的依据搭配正确的是1.不同史料对启的继位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秦朝授爵制一汉代察举制一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一隋唐科举制禹之子启”;《晋书·束皙传》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由此可知A.军功一考试成绩一品行一门第声望A.《史记》对禅让制的记载不可信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B.考试成绩一军功一品行一门第声望刷C.不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历史文献的使用应辨别作者意图C.考试成绩一品行一门第声望一军功2.“西周王朝建立后,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逐渐建立起D.军功一品行一门第声望一考试成绩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材料意在说明西周王朝9.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A.是单一民族国家B.有一定的统一性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的C.实行土地国有制D.有一定的集权性3.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出现于右图所反映的历史A.废分封,置郡县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中央设立“三公”D.确立三省六部制空间中的经济现象是A.农业生产以集体耕作为主10.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闸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B.劳动工具材质以青铜器为主据此可知C.铁犁和牛耕逐步得到推广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D.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4.秦朝任用县级有秩官吏一般在本县人中择任,但到汉武帝中叶以闻11.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后,对郡县地方官和监察官的任用采取了“本地回避'的制度。这一调整旨在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A.健全地方行政机构B.瓦解地方宗法体系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C.完善国家监察制度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12.早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政府制定的对华商务草案就提到,无论何时,无论清政府打算对5.“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关税做出何种变更,都应在变更实行前的12个月,就相应变更通知英国女王的首席监督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做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或总领事。使英国这一要求开始实现的条约是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13.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为了‘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而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A.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B.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C.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D.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