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师大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统练(四)
高三化学
2025.6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B 56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导航卫星原子钟被称为卫星的“心脏”,目前我国使用的是铷原子钟。已知,自然界存在两种铷原子和,具有放射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R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IA族 B. 可用质谱法区分和
C. 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D. 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
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 甲酸的结构式: B. 乙醇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C. 溴化钠的电子式: D. 结构示意图:
3. 崖柏素具天然活性,有酚的通性,能溶于甲苯,结构如图。关于崖柏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崖柏素有酚的通性,与七元环中碳原子均为杂化有关
B. 分子中可能存分子内氢键
C. 向崖柏素的甲苯溶液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能观察到有沉淀生成
D. 可用溶液和稀硫酸从崖柏素的甲苯溶液中分离崖柏素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墨可用作固体润滑剂 B. 乙二醇用作汽车防冻液
C. 聚乙炔用作绝缘材料 D. 液氨用作制冷剂
5. 利用下列试剂和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气体并除去其中的杂质,能达到目的的是(必要时可加热,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略去)
选项 气体 试剂I 试剂II 除杂试剂
A 浓盐酸 饱和溶液
B 浓氨水 NaOH固体 碱石灰
C 浓硝酸 Cu
D 浓硫酸 溶液
A. A B. B C. C D. D
6. 若将铜丝插入过量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试管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B. a处先变红后褪色
C. c处褪色,试液的pH增大 D. d处可能发生化合反应
7.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A. 制备84消毒液:
B. 一端缠绕铜丝的铁钉放入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铜丝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 用氨水和溶液制备少量:
D. 向硝酸和过量铜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少量稀硫酸,继续生成无色气体:
8. 氨分解制氢是一种极具前景的便携式制氢方法,不同压强下氨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断开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键与键放出的能量之和
B. 氢气和氮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说明氨分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400K时,对应氨的平衡转化率大于,是因为此情况下,对应的平衡常数比的大
D. 生产条件可选择高温、适当压强和加入催化剂
9. 铑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铑的配合物离子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铑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VIII族
B. X存在一种成键方式相同的同分异构体,说明X的空间结构不是四面体形
C. A、C分别是和
D. B为、D为
10. 设计如图装置回收单质钴。装置工作时,乙酸盐降解生成,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转化为。工作时细菌所在环境pH保持基本稳定,并定时将乙室溶液转移至甲室。已知电极材料均为石墨材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工作时,甲室溶液pH逐渐减小
B. 装置工作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数目小于
C. 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乙室应补充盐酸
D. 定时将乙室溶液转移至甲室可以提高单质钴的回收率
11. 某冶金过程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有可表示为、CuO、NiO、ZnO,还含有Fe2O3、FeO、CaO等,具有较好的资源利用价值,可获得产品Cu2O、NiO和ZnO,研究过程如下。
资料:
ⅰ.某些不溶物的
物质
ⅱ.黄钠铁矾是一种晶体,颗粒较大,容易过滤和洗涤。
是一种胶状多孔沉淀,有较强的吸附其它离子能力。
ⅲ.焙烧后固体为NiO和ZnO的混合物。
下列有关研究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酸浸过程中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 沉铁时,调pH为4时Zn和Ni会有损失,是因为生成了和
C. 酸浸时如果硫酸过量程度不够,还原沉铜时中可能会混有
D. 由转化流程可以判断NiO和ZnO均是两性氧化物
12. 在卤水精制中,纳滤膜对Ca2+、Mg2+有很高的脱除率。一种网状结构的纳滤膜J的合成路线如图(图中表示链延长)。
已知:+—NH2+HC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成J的反应为缩聚反应
B. MPD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
C. J具有网状结构与单体TMC的结构有关
D. J有亲水性可能与其存在正负离子对有关
13. CO2催化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过程中有以下2个反应:
反应I:
反应II(副反应):
将1 mol CO2、3 mol H2加入至4 L含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研究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温度对CO2平衡总转化率及反应2.5小时, CO2实际总转化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反应温度对二甲醚的平衡选择性及反应2.5小时的二甲醚实际选择性影响如图2所示。
资料:的选择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随温度升高,CO2平衡转化率先降低后升高与反应I放热、反应II吸热有关
B. 300℃时,前2.5小时内二甲醚的平均生成速率是
C. 240℃-300℃,CO2实际转化率升高、二甲醚实际选择性降低原因是:温度升高,反应I、II速率均加快,且对反应II的影响大于对反应I的影响
D. 200℃时,反应II的平衡常数是
14. 学习小组为探究Co(II)、Co(III)的相关性质,室温下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粉红色溶液,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红,伴有气泡产生 溶液变为墨绿色,伴有气泡产生
资料:
溶液颜色 粉红色 蓝色 红色 墨绿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ii反应后的溶液中:
B. 实验ii反应后的溶液中比反应前减小
C. 以上实验说明可催化的分解
D. 向实验iii所得墨绿色溶液中加入过量浓盐酸可能会生成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 硫元素的含氧酸盐结构和性质多样。
(1)亚硫酸盐。
①S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___区。
②中,基态Fe,S和O原子中成对电子数由少到多的排序是_______。
③与过量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体。键角比较:得到的气体分子_______(填“>”、“<”或“=”)。
(2)硫代硫酸盐。
①(S分别是0价与+4价)可被氧化为,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的结构可能是如下的两种。
i.结构(a)中S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
ii.结构(b)中O的化合价有_______。
iii.原子半径与其化学键的键能关系如下表所示。
原子的共价半径 71.04 102.61 116.68 134.94
键能 22548 279.95 214.68 155.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原子半径过小,原子间孤电子对间斥力对键能影响大于键长对其的影响
b.S原子失电子能力强于O,氧化了中的S原子而不是O原子
c.的结构更可能为(a)
(3)硫酸盐:的晶体为层状结构,如下图。
①阳离子层内的相互作用有_______,层间的相互作用有_______。
②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晶胞的体积为,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
16. 处理H2S有多种方法。
(1)碱法脱硫——用K2CO3溶液吸收H2S。
已知:氢硫酸和碳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H2S
H2CO3
①用化学用语表示K2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
②用过量的K2CO3溶液吸收H2S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热分解法——加热使H2S发生分解反应
已知下列反应热化学方程式:
i.
ii.
iii.
①写出H2S分解生成S2(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分别以n(H2S):n(Ar)为4:1、1:1、1:4的H2S-Ar混合气进行实验。随n(H2S):n(Ar)减小,H2S平衡转化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
(3)间接电解法脱硫
间接电解法脱硫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①溶液X的主要溶质是_______。
②简述在电解反应器中FeCl3溶液再生的原理:_______。
③不考虑其他副反应,理论上5 mol H2S反应能生成_______g H2。
17. 新型药物奥氮平(M)可用于治疗精神类疾病,下图为该药物的一种合成路线。
(1)D能发生银镜反应。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条件a是_______。
(3)J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4)第I步:试剂x为,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示意图如下;第II步:为催化剂,Sn被氧化到最高价态。
①将x中的F原子替换为Br原子后,反应速率明显减慢。下列因素与此实验结果有关的是_______。
a.卤原子与碳原子电负性差异b.碳卤键键能差异c.能否形成分子内氢键
②x与E实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明显高于理论值,主要原因是:a.提高E的转化率;b._______。
③F的化学式为;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五元环、一个六元环、一个七元环;其中七元环中N原子存在两种杂化形式。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④F常以其盐酸盐的形式存在,最多能与_______形成盐。
⑤E与Sn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的理论值为_______。
(5)F和K生成M的反应仅有生成。
①M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②还有另一副产物M′生成,生成原理与生成M的相同,M′含两个七元环。M′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18. 粗铜精炼后的阳极泥含有Cu、Ag和Au(金)等。湿法处理阳极泥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1)在浸铜过程中,实际需要的量要超过浸铜所需的理论用量。浸铜过程中除了与Cu反应外,发生的反应可能还有_______。(写出两个)
(2)浸金时,Au转化为。
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反应时间内,温度对滤渣2中金含量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温度℃ 30 50 70 90
滤渣2含金g/t 855 709 310 352
浸金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i.
ii.……
①补全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解释随温度升高滤渣2中含金量先减小增大的原因_______。
(3)浸银时发生反应;将HCHO氧化为。为减少废液排放,充分利用资源,向浸银残液中通入气体X得到含再生液,并循环使用。
①气体X是_______。
②其他条件不变,含再生液的循环使用次数与银的浸出率关系如图所示。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_______。
(4)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外,还有_______。
19. 实验小组探究溶液酸碱性对锰化合物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资料:i.呈绿色,为棕黑色沉淀,几乎无色。
ii.在强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易转化为和。
iii.为微溶物。
实验
试剂 现象
I a:10滴溶液 b:20滴溶液 溶液紫色变浅至接近无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浑浊。
II a:10滴蒸馏水 b:20滴溶液 紫色溶液逐渐褪色,产生棕黑色沉淀。
III a:10滴溶液 b:2滴溶液和18滴蒸馏水 溶液变为绿色,无沉淀生成;静置5min,未见明显变化。
IV a:10滴溶液 b:20滴溶液 溶液变为绿色,无沉淀生成;静置5min,绿色变浅,有棕黑色沉淀生成。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I中出现乳白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2)已知,实验I、II、III中均被氧化为。针对实验II、III进行分析:
①证实II所得溶液中有的方案与现象为_______。
②取少量III中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溶液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判断III中生成。此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
通过其他实验方案证实Ⅲ中生成了。
(3)针对实验III、IV进行分析:
①实验III中“溶液变为绿色”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实验IV中“静置5min,有棕黑色沉淀生成”的可能原因(写出2点):_______。
(4)针对实验III、IV继续探究:
①实验V:向实验III的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振荡,溶液立即变为紫红色,产生棕黑色沉淀。
②实验VI:向实验IV的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振荡,绿色溶液迅速变为无色,棕黑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浑浊。
对比实验V、VI,结合方程式分析实验VI滴加后溶液未见紫红色的可能原因_______。
(5)综合上述实验,在下图中用连线的方式补充实验I~VI已证实的锰化合物转化关系_______。
北师大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统练(四)
高三化学
2025.6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B 56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D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p ②. ③. >
(2) ①. ②. ③. -1和-2 ④. ac
(3) ①. 氢键、配位键、静电作用 ②. 范德华力、静电作用 ③.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H2O+OH- ②. +H2S=+HS-
(2) ①. 2H2S(g)=S2(g)+2H2(g),△H =-170 kJ/mol ②. 增大 ③. 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n(H2S):n(Ar)减小,减小原反应体系的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H2S平衡转化率增大
(3) ①. FeCl2、HCl ②. 在电解反应器中,控制合适电压使Fe2+在阳极失电子,转化为Fe3+,然后以FeCl3溶液形式再进入吸收反应器中,达到再生目的 ③. 10
【17题答案】
【答案】(1)CH3CH2CH2Br+NaOHCH3CH2CH2OH+NaBr
(2)O2、Cu、加热
(3) (4) ①. a ②. 试剂x在该条件下会与KOH发生水解反应 ③. ④. 3 ⑤. 2:3
(5) ①. ②.
【18题答案】
【答案】(1)、
(2) ①. +5Cl-+6H+=3Cl2+3H2O ②. 温度升高,反应i速率加快,滤渣2中含金量减后,温度太高时,+5 Cl-+6H+=3Cl2+3H2O的速率更快,发生反应i的减少,Au的浸出率减小,滤渣2中含金量增加
(3) ①. ②. Na2SO3再生液含有Cl-,多次使用Na2SO3再生液会积累大量Cl-,c(Cl-)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抑制AgCl的溶解,所以含再生液的循环使用次数增多,银的浸出率下降
(4)H2SO4和NaCl
【19题答案】
【答案】(1)S2O+2H+=SO2↑+S↓+H2O
(2) ①. 取少量实验Ⅱ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SO ②. 足量稀盐酸后可以排除溶液中硫代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的影响,此时再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以证明III中生成硫酸根离子
(3) ①. 8MnO+S2O+10OH-=8MnO+2SO+5H2O ②. 溶液中MnO与S2O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MnO2棕黑色沉淀;MnO不稳定,在溶液中分解生成MnO2棕黑色沉淀
(4)MnO酸性条件与与S2O反应生成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S2O+6H+=2Mn2++2SO+3H2O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