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第二次统测历史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论,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论;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呼吁:“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据此可知,黄宗羲 ( )A.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 B.突破了传统民本思想C.总结了历史发展规律 D.冲破了儒家思想禁锢2.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 )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 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3.2024年5月3日,某外国媒体刊文称:“历史上,世界主要大国以武力行事已是惯例,然而中国却颠覆了这些国家行为方式的许多细节。……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恪守着一套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美国永远无法理解,中国作为世界上边界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是如何与邻国保持和睦关系的。”该文旨在赞扬中国倡导的 ( )A.“一边倒”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亲诚惠容”理念4.下图为古代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所展示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的形势 B.伊斯兰教的传播路线C.罗马帝国的空前繁荣 D.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5.11世纪后,农奴中出现了一部分手工艺人。由于庄园范围狭小,市场有限,这些手工艺人便逐渐逃出庄园,到最便于销售自己产品的交通要道、渡口、关隘和城堡附近定居,逐渐建立起了西欧的封建城市。后来又出现了专门从事买卖的商人。据此可知,西欧城市的兴起 ( )A.加剧了分裂割据的格局 B.冲击了封建教会神学统治C.使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D. 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6.18世纪,荷兰报纸上经常会列出法国债券与英国统一公债的价格、英格兰银行的股价以及英属东印度公司和南海公司的股价等,但却鲜有阿姆斯特丹证交所的债券或者股价。到了18世纪末,这些外国债券的交易也多从阿姆斯特丹转移至伦敦。导致上述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全球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争夺霸权的失败C.英国海外殖民势力大增 D.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7.西欧中世纪,香料价格昂贵,是财富和地位的重要象征;香料与基督教信仰和东方世界的密切联系使它具有了无与伦比的神秘性;15世纪以来,香料“走下神坛”,成为普通商品,香料的魅力不复存在。上述变化主要在于 ( )A.新航路开辟及世界市场雏形显现 B.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推动C.世界经济贸易和政治格局的变动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快8.路德认为属灵阶级和属世阶级,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基督徒都是属灵阶级,是真正的神父、主教和教皇。所谓差别,只不过是职务和工作上的差别。教士是信众的代理人,本身没有任何特权,一切信徒都有充当教士的权利。路德此番言论的主要意图是 ( )A.肯定因行称义的价值 B.彰显世俗王权的地位C.确保等级秩序的稳定 D.倡导个人信仰的自由9.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C.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D.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10.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而1801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这一情况说明 ( )A.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B.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D.更多富余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11.华尔街有个说法:“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公元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重组了一回。”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兼并或收购中小公司,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总资本达14亿美元。这体现了 ( )A.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C.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2.马克思说:“小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也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它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造成了消灭它自身的物质手段, 从这时起,这种生产方式必然要被消灭,而且已经在消灭’‘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意在说明 ( )A.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必然性C.资本主义兴起的血腥性 D.工人阶级与封建制度的彻底决裂13.在《共产党宣言》出版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它进行修改,添加了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加上这句话最可能的原因是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 C.第一国际解体 D.俄国十月革命14.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入侵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他们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侵略扩张的方式改变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工业革命的持续深化15.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认为民权、主权这些权利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是由贵族政权所赋予的。他否定卢梭的“公共意志”,摒弃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念,将自己视为人民主权的化身。米兰达意在 ( )A.强化民族国家意识 B.构建民主共和框架下政体C.消弭民众反抗情绪 D.对启蒙思想的本土化改造16.下面是根据柏林会议创造的漫画“地图上作业”,其中非洲一些国家的边界是用尺画出来的。这一做法 ( )A.唤醒了非洲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 B.表明非洲各国的主权独立被承认C.标志非洲完全沦为了欧洲殖民地 D.致使列强对非洲瓜分进程的加快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9—10世纪左右,欧洲一些地区的城市逐渐兴起,并逐渐向欧洲其他地方发展。中世纪的城市通过各种途径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逐渐获得了自治权。这些城市成为逃亡农奴的庇护所,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等城市都是中世纪著名的城市,其中佛罗伦萨等城市后来成了文艺复兴的摇篮。11世纪,一些城市先后摆脱了封建王权、领主或教会的控制,建立了独立自治的市议会。有些城市因为在君主谋求独立之时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君主在掌握政权后,仍然同意了部分城市的自治要求,但要定期向君主交纳费用。有学者指出:“在这些自治或独立的城市共同体中,绝大多数都形成了具有一定民主参与色彩的共和宪政政体,拥有自治或独立的共和式的公权力体制和相应法治文化。”——摘编自菅从进《西欧城市市民社会的早期宪政秩序和社会成因》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后,经济重心、人口逐渐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近代早期欧洲就出现了大规模的城镇化。首先发展起来的城镇大多在大西洋沿岸,商业贸易带来的大量财富投入城市建设,这些中心城市后来一直居于欧洲最重要城市的行列。伦敦从1500年开始人口不断膨胀,迅速从5万人增至65万人,1700年左右成为欧洲最大、最繁忙、最富有的都市。时人有言:“厌倦伦敦亦即厌倦生活,因为伦敦提供了所有的生活。”除了伦敦还有阿姆斯特丹、里斯本等大都市兴起。19世纪工业化之后又诞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城市,如英国兰开夏纺织区的曼彻斯特、利物浦,西密德兰铁工业区的伯明翰,东北部采煤区的纽卡斯尔等。——摘编自刘景华《欧洲文明进程·城市与城市化卷》(1)根据材料一、简析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欧洲近代城市化得以发展的原因。(4分)(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9—19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趋势。(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卢梭通过阐述人生而平等,私有制是一切不平等的来源,揭示了封建专制制度存在的不合理性,从而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一定的舆论基础。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从思想上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基于社会契约之上的“公意理论”揭示了“公意”统治权的合理性……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代议制民主成为革命的核心委求。宪法制定和君主立宪的概念都与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密切相关。法国革命政府试图通过实施民主原则来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民众的政治参与,这与卢梭的理论目标相一致。 ——摘编自陈芳《浅谈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法国大革命》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曾批判地吸收卢梭著作中有益的成分作为自己理论的资源,但始终同卢梭划清政治立场的界线,他们认为卢梭是资产阶级左翼思想家和理论家,卢梭的立场是资产阶级的,是与无产阶级的立场格格不入的。卢梭和启蒙学者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他们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而这正是现代社会主义所要批判和摒弃的。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努力的目的是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谋求真正的解放,使无产阶级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真正民主的共和国。 ——摘编自曾枝盛《卢梭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1)根据材料一、二,简述卢梭思想的积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与卢梭思想的关系,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新世界史尝试超越民族国家史的局限,强调历史完整性和跨地区互动。它揭示了历史中的横向联系,对传统历史编纂是重大贡献。它试图揭示地区与地区、事件与事件、时间与时间、现象与现象之间的横向逻辑,从而开辟了与层叠的历史完全不同的平铺视野,丰富了历史的内涵。它还力图否定西方中心论和一切其他“中心论”,适应全球化时代需求。但这种史观也有缺陷,可能忽略纵向历史重要内容,如民族国家历史。 ——摘编自孟广林、王大庆《新世界史(第1辑)》提取材料中关于新世界史的任意观点,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玻利瓦尔(1783—1830)是近代殖民地独立战争卓越的先驱战士。他把西班牙殖民者视为自由和独立的敌人,而把遭受欧洲殖民奴役的整个拉美视为一个具有共同命运的政治实体,从而把打碎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的解放战争视为一个整体的斗争。他也是美洲独立、富强和民主发展道路的探索者。作为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他为争取在美洲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争取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争取被压迫群众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争取社会改革而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作为西班牙美洲新独立国家的缔造者和设计师,玻利瓦尔是以英、美两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为样板,来设计美洲新独立国家共和制蓝图的。但他从不盲目照搬英、美的政治体制,而是力图从西班牙美洲的实际出发来学习西方,所以他设计了一套介于传统的君主制和欧美共和制之间的政治体制。 ——罗荣渠《美洲史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玻利瓦尔斗争的有利条件。(6分)(2)有人认为玻利瓦尔是“美洲的拿破仑”,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第2页,共6页高三历史第二次统测历史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B D C C A D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B D A D17.【答案】(1)意义: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吸引了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改变了社会结构,形成了市民阶层;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创造了条件;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奠定基础;城市居民争取到了一定的自治权利,对封建领主的权力形成了制衡;为近代国家的形成和民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欧洲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分)(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重心的转移;地理位置优越;商业高度发达;海外贸易发展;工业革命和工厂制度的建立。(4分)(3)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逐渐从农村向城市聚集,城市的面积和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经济功能增强: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工业和商业为主导,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区域;自治程度提高:一些城市争取到更多的自治权利,形成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6分)18.【答案】(1)积极影响: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武器;为资产阶级建立新政权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法国大革命中的制度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了人民的革命热情,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提高了人民的参政意识,掀起了广泛参与政治的热潮;为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提供了理论资源。(6分,答出三点即可)(2)关系: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吸收了卢梭思想。(2分)理由:卢梭提倡人民主权等进步思想,但其思想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卢梭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马克思、恩格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6分)19.【答案】论题:新世界史书写应该兼顾横向与纵向视角,构建完整的人类史。(2分)阐释:新世界史通过揭示不同地区、事件时间、现象之间的横向联系,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公元前后,汉朝与罗马帝国并立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间接的经贸、文化交流,推动了沿线区域文明的发展进程。新航路开辟后,人口、物种、商品开始全球性流动,区域文明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人类历史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4分)新世界史应该超越单一视角的局限,将横向与纵向视角有机结合,吸纳民族国家历史。英国工业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英国历史,使其成为“世界工厂”,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这场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4分)总之,新世界史的书写应该结合横向的全球互动和纵向的国家历史,构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动态的人类历史图景,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人类历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2分)20.【答案】(12分)(1)条件:拉美民族意识觉醒;拉美经济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英美代议制民主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削弱殖民统治;美国独立的鼓舞。(2)观点:我不同意玻利瓦尔是“美洲的拿破仑”的观点。理由: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期间涌现出的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资产阶级革命家,他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他颁布了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但拿破仑统治期间,发动侵略战争,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助长了他的野心,争霸世界,四处侵略,最终导致了他走向毁灭。玻利瓦尔是近代美洲独立战争的先驱战士,他推动拉美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传播欧洲启蒙思想;促进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和水平文化提高(或社会进步);鼓舞了拉美民众的反殖民主义斗争。因此两人的影响和贡献并不相同,拿破仑侧重于巩固资产阶级成果,玻利瓦尔侧重于民族独立。答案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山一中高三历史二统答案.docx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