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写作的基石 —— 审题与立意第一单元写作指导新课导入“为什么同样的主题,两篇作文的呈现效果和得分会有这么大差异?”“你在写作时是否遇到过偏题、立意不明确的问题?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从大家的回答中能看出,很多同学都意识到写作中把握好方向、确定好核心思想至关重要。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深入学习的 —— 审题与立意。它们就像写作路上的指南针和灯塔,能让我们的文章不偏离航向、更具光彩。01审题就是理解题目的含义和要求,明确“要我写什么”;审题02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确定“我要写什么”。立意走进审题立意只有全面、正确地审清题意,才能确立准确、深刻的主题。走进审题立意审题是立意的基础,准确审题才能精准立意;立意是审题的升华,好的立意让审题成果得以展现。审题与立意的关系审题立意基础升华审题方法1.抓关键句法抓关键句,指的是在夹叙夹议的材料内容中重点关注带有总结性、议论性的语句。例子材料作文——材料:“小草从石缝中生长,没有阳光的充足照耀,没有沃土的悉心滋养,却依然向上生长,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生命的力量,往往在困境中更能彰显。”材料结尾句 “生命的力量,往往在困境中更能彰显” 是核心关键句。审题分析:关键句明确了写作主题 ——“困境中的生命力量”,需围绕 “困境” 与 “力量彰显” 的关系展开,可写自然现象、人生经历或名人故事。写作方向:通过具体事例(如个人克服挫折、名人在困境中成就自我),论证困境如何激发生命的力量。审题方法1.抓关键句法抓关键句,指的是在夹叙夹议的材料内容中重点关注带有总结性、议论性的语句。例子命题作文《那一刻,我长大了》题目分析:题目中的 “那一刻” 和 “长大了” 是核心关键词,而 “长大了” 是隐含的关键句核心 —— 它不仅指年龄增长,更强调思想、认知、心智的成熟。关键句解读:“长大了” 意味着需要通过 “那一刻” 的具体事件,体现 “我” 在情感、责任、理解等方面的转变(如学会体谅父母、承担责任、克服恐惧等)。写作方向:聚焦 “那一刻” 的场景细节,突出 “长大” 的心理变化,避免仅写事件流水账,而忽略 “成长” 的内涵。审题方法2.添枝加叶法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只给我们一个词或是词组、短句,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或者使用半命题题目,要求学生补充题目进行作文。审题时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题旨就会显露出来,从而化难为易。这种方法就是添枝加叶法。例子命题作文《坚持的力量》关键提取:“坚持”“力量”。“添枝加叶” 细化: “坚持”——谁在坚持?;坚持做什么事?;坚持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碍?(身体的疲惫、他人的质疑、多次失败的打击);坚持了多久?。“力量” ——坚持产生了什么结果?(成功达成目标、获得成长、影响了他人);这种 “力量” 具体表现为什么?(突破自我的勇气、面对困难的韧性、对他人的激励)。写作思路成型:比如写 “我坚持练习钢琴半年,从手指僵硬、频繁错音,到在校园艺术节上流畅演奏”,通过细化练习中的挫折与坚持的细节,展现 “力量” 如何让不可能变为可能。审题方法2.添枝加叶法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只给我们一个词或是词组、短句,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或者使用半命题题目,要求学生补充题目进行作文。审题时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题旨就会显露出来,从而化难为易。这种方法就是添枝加叶法。例子材料作文——材料:“一粒种子落在石缝中,没有充足的水分,没有肥沃的土壤,但它依然努力扎根、发芽,最终顶开石块,长成了一株小草。”关键提取:“困境中的生命力”“顽强与坚持”。“添枝加叶” 细化: “种子”——这粒种子可以类比成什么?“困境” ——具体的 “石缝”“缺水缺土” 象征什么?;困境带来了哪些具体的考验 ?“成长”——种子 “扎根、发芽、顶开石块” 的过程可以细化为哪些阶段?;成长的结果除了 “长成小草”,还象征着什么?写作思路成型:将种子类比为 “因意外受伤后坚持康复训练的运动员”,细化 “受伤初期的绝望(石缝困境)、每天重复枯燥训练的坚持(扎根发芽)、最终重新站上赛场(顶开石块)” 的过程,让 “困境中的生命力” 有了具体载体。审题方法3.提炼中心法提炼中心,即在准确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材料的中心思想,选择合适的立意。例子命题作文《那一刻,我长大了》中心提炼:通过某个具体事件的瞬间感悟,体现 “我” 在思想、情感或认知上的成熟与蜕变。写作思路验证:若写 “那一刻,我看到妈妈为家庭操劳的白发,突然懂得了感恩与分担”,紧扣 “成熟蜕变” 的中心;若仅写 “那一刻我身高长到了 1.6 米”,则偏离了 “长大了” 的核心内涵。审题方法3.提炼中心法提炼中心,即在准确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材料的中心思想,选择合适的立意。例子阅读下面丰子恺的小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材料中“你若爱”“若感恩”“若成长”,都是正面的个人选择,自然会给自身带来积极的影响。“你若恨”是负面的个人选择,自然会给自身带来消极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材料的中心思想,即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用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为人处事,成就自我。审题方法4.求同存异法求同存异,指的是面对多材料的作文类型时,需比较材料之间的异同,进而归纳总结中心思想。例子两则对比类材料材料 1:“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照亮前行的路,也为了吸引同伴。”材料 2:“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直到燃尽最后一寸烛芯,却不求任何回报。”求 “同”—— 找共性主题:两则材料的主体——萤火虫、蜡烛;核心行为——发光 / 燃烧以 “照亮”;共同指向——奉献、给予、用自身价值帮助他人。共性结论:两者都体现了 “通过自身付出实现价值” 的精神。求 “异”—— 找差异角度:材料 1 中,萤火虫的 “发光” 是自然本能与主动选择的结合,既照亮自己也联结同伴,隐含 “奉献中也能获得联结与成长”;材料 2 中,蜡烛的 “燃烧” 是自我牺牲式的付出,“燃尽自己”“不求回报”,强调奉献的纯粹性与无私性。审题方法4.求同存异法求同存异,指的是面对多材料的作文类型时,需比较材料之间的异同,进而归纳总结中心思想。求 “异”—— 找差异角度:材料 1 中,萤火虫的 “发光” 是自然本能与主动选择的结合,既照亮自己也联结同伴,隐含 “奉献中也能获得联结与成长”;材料 2 中,蜡烛的 “燃烧” 是自我牺牲式的付出,“燃尽自己”“不求回报”,强调奉献的纯粹性与无私性。整合中心立意:奉献是实现价值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在付出中获得联结,还是纯粹的自我牺牲,都彰显了利他精神的价值。写作思路:可先总述奉献的共性意义,再分别通过 “萤火虫式的互助奉献” 和 “蜡烛式的无私奉献” 举例,最后强调不同奉献方式的共同价值。立意方法1.立意要切题,健康积极。立意要正确立意正确,是指文章表达的思想符合实际一篇文章,要使读者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就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立意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立意方法2.立意要深刻要对所写的事物作分析立意不是直觉的思维活动,不能单凭个人意愿,也要有一个逻辑思维过程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挖掘出题目包含的深层含义,并且和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揭示出文章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立意一定要深刻,才能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给人教育。立意方法3.立意要新颖立意新颖,指文章的立意要新,不落俗套从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出发,不人云亦云,不局限于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在“正确”的基础之上展开新的思考,想他人之所未想,言他人之所未言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纳入文章中,从而达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效果。立意方法4.立意要集中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一篇文章只能集中一个主题,这样中心思想才能突出,也便于做到深刻、具体,写起来也会顺手些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审题和立意很难一步到位,草率的态度决不可取;特别是在限时作文中,用于审题和立意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疏漏,因此,在下笔的过程中如有所发现,应当及时加以修正。小试牛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 ”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小试牛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 ”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课后作业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1.以“寻找一盏灯”为题,先写出审题与立意的基本思路和过程,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我们学过不少名言警句,这些语句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其中,有些语句在新时代又可以从新的角度进行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风景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主义》)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