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五四运动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五四运动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1课 五四运动
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哪些自晚清以来的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尝试 它们的结果如何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生的中华民国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人们以为只要推翻了清政府,天下从此就太平了。结果却看到一个充斥着暗杀、战争、独裁、专制和卖国的民国乱象。一批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逐渐认识到,仅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仅仅推翻一个皇帝,建立一个民国远远不够,必须来一场思想风暴,彻底涤荡国民脑海中的旧思想和旧文化。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政治上:辛亥革命后,民国初期政局动荡、政治混乱,中国人在寻找新的出路。
思想上:袁世凯为复辟称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辛亥革命后,西方传人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阅读教材,梳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史实。
(1)原因:
(2)目的: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挽救民族危亡。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标志:
(4)代表人物:
(5)重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开端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李大钊
胡 适
鲁 迅
陈独秀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辛亥革命。
1915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1917年初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7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编辑部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指挥部,北京大学也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最活跃的阵地。
1919年参与和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结合教材和相关材料,概述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的主要活动与功绩
陈独秀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除了陈独秀之外,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
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①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批驳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
②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
①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②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德先生”是“民主”,来源于民主的英文单词 Democracy;
“赛先生”是“科学”,来源于科学的英文单词 Science。
陈独秀首先提出的民主与科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Democracy
(德先生)
Science
(赛先生)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阅读教材,梳理新文化运动期间,文学革命方面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①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1917年,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②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③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扩力思想革命的影响。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互动新授
【拓展】小组合作,梳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互动新授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1.五四运动的过程
阅读教材归纳出五四运动基本史实。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3)地点:北京(天安门前)
巴黎和会会场
互动新授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4)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5)主力: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
(6)要求: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五四运动
互动新授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2.五四运动的原因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合理要求遭到拒绝,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弱国无外交
互动新授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3.五四运动口号的性质
五四爱国学生为什么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外争主权”是向帝国主义争回属于我们自己的主权;
争取的“主权’是指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内除国贼”是指惩处北洋军阀政府内部的卖国分子,尤其是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为代表的亲日派封建军阀。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反帝
反封建
互动新授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4.五四运动的爆发
5月4日当天,学生们火烧赵家楼后,北洋军警赶到曹宅,当场逮捕30多名学生,其中有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8人。学生被捕后,北大校长蔡元培等找到警察总监,要求放出学生。在各方压力下,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互动新授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5.五四运动的扩大
宣言展现出的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国人,是近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努力奋斗。
互动新授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5.五四运动的扩大
阅读教材,归纳“五四运动的扩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迅速得到全国各地的声援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②济南、天津、上海等100多个城市的学生纷纷起来响应,先后举行罢课
③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北京、唐山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爱国斗争。
④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互动新授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5.五四运动的扩大
随着全国学生的罢课浪潮,五四运动逐渐扩大,进人新的阶段1919年6月3日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北京爱国学生再次走上街头的爱国行为和被捕镇压,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同情,随之形成了“三罢”斗争。“三罢”是指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游行
互动新授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5.五四运动的扩大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应该怎样划分
②每个阶段的中心有什么不同
③每个阶段的主力有什么不同
五四运动以1919年6月5日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6月5日之前,运动的中心在北京;第二阶段6月5日之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
第一阶段的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主力是工人阶级
互动新授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5.五四运动的扩大
④斗争的结果怎样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第一,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第二,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第三,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曹、陆、章三人职位被罢免
中国代表不签字之通告
五四运动的特点:
革命性:是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爱国性: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等各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彻底性:斗争目标基本实现。
互动新授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互动新授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材料一: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 ——《每周评论》
材料二: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中国历史》
结合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呢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互动新授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五四运动的意义?
①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现实意义: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互动新授
(四)拓展提高
【拓展一】小组合作,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1)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2)目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
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4)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注意:决定革命性质的不是革命的领导者,而是革命的任务和对象。
互动新授
(四)拓展提高
【拓展二】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
(1)从领导力量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且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
互动新授
(四)拓展提高
【拓展二】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
(2)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中国城乡,从卷入的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互动新授
(四)拓展提高
【拓展二】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
(3)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互动新授
(四)拓展提高
【拓展三】小组合作填写下表,梳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特点。
特点:
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互动新授
(四)拓展提高
【拓展四】记住三个“开端’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课堂小结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尽管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民主政治仍与中国擦肩而过。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认识到,国家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必须要刷新国民观念,重铸国魂于是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是对辛亥革命未竟事业的继续和补充,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五四运动已成为过去,但是五四精神却长存至今。我们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进取,勤奋学习。
板书设计
1.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是( )
A.北洋军阀的统治 B.专制愚昧和迷信
C.儒家传统道德 D.封建文学和文言文
2.2012年5月,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陈独秀画史》一书,书中收录的珍贵照片里,奠定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地位的史实是( )
A.开展洋务运动 B.倡导百日维新
C.领导辛亥革命 D.发动新文化运动
随堂练习
C
D
3.陈独秀、蔡元培和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巧的是三人都属免。当时胡适年轻气盛,为了抬高自己,曾向别人夸耀说,北大是由“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下列关于北大“三只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蔡元培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B.胡适的白话小说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C.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D.胡适创办《青年杂志》
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
A.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随堂练习
C
D
5.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护法运动失败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6.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D.资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随堂练习
B
B
7.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是( )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签和约
④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随堂练习
D
8.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是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二: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
(2)根据图1、图2,分别指出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1)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2)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青年学生转为工人
(3)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北京,你是否会加人五四运动的队伍之中 请用一、两句话说明理由。
(4)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请你谈谈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3)会,因为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或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等符合题意的内容。)
(4)五四精神是爱国精神,也是追求进步、勇于奋斗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