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哈九中2024级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共4页)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汉谟拉比颁布《法典》时强调自己是“恩利勒神选中的牧羊人”。在一则修水渠的铭文中也称“神将土地交给我统治…我将它两岸变成耕地…将土地上四散的人民聚集在一起并为他们提供牧场和水源地。”据此可知,汉谟拉比()A.排斥神权建立王权统治B.反对专制与注重民权C.强化了城邦的独立地位D.重视法制与经济建设2.公元前13世纪,对峙已久的埃及与赫梯签订和约。在埃及神庙和赫梯首都遗址分别发现了和约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版本,二者内容大体一致,双方承诺永不侵犯对方领土。其部分内容被制成牌匾,悬挂于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厅入口上方。据此可知,该和约()A.促进了古代文字的相互借鉴B.见证了早期文明扩展与交流C.推动了区域文化一体化进程D.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3.16世纪,伊凡四世大力推广“个人领地制”,该制度将贵族的土地占有同为君主服役联系起来,使土地占有具有受禄性质,且不能世袭: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小贵族称为“服役贵族”,成为沙皇倚重的群体。这表明()A.沙皇意图加强中央集权B.莫斯科公国贵族势力膨胀C.基辅罗斯谋划对外扩张D.农奴制度阻碍社会的进步4.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马蒙在巴格达成立学府,专门翻译希腊文、波斯文和梵文的哲学、文学等著作。其中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不仅进行了翻译,还进行了译注。这表明,阿拉伯帝国的文化繁荣得益于A.统治者的支持B.处于亚欧大陆交汇处C.商业贸易活跃D.沟通了东西方的文化5.10一11世纪,日本领主为对抗国司(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压榨,将所开垦田地名义上“寄进”给有势力的权贵或寺院等,以他们为庇护者,形成寄进地系庄园,自任庄官,维持对土地的实际支配权。这一现象()A.确立了封建制度B.埋下了地方分裂的隐患C.完善了幕府体制D.提高了庄园经济的效益6.成书于16世纪中叶的墨西哥文学作品《波波尔·乌》,保存了中美地区创世和玉米神神话的基本内容。创世部分包括创世之父和创世之母在混沌中分开天地,让圣山从冥初之水中升起,并创生万物。玉米神神话包括玉米神兄弟的诞生、死亡和重生。这可用以说明()A.中美地区古代文明的特点B.文明交流催生了新文学诞生C.古代文明具有多元化特征D.美洲普遍存在自然崇拜传统7.17世纪,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这些公司的活动()A.标志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B.开启了西欧工业化进程C.体现了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D.导致了商业革命的出现8.16世纪哥白尼出版的《天体运行论》是科学革命开始的标志,17世纪牛顿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启发了18世纪伏尔泰等人对社会的认识和实践。这一过程可以佐证()①理性精神助力近代西欧社会改造②近代科学进步推动社会思想解放③近代社会转型源于科学理论突破④科学与技术结合的步伐不断加快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新教认为:上帝所允许的唯一生产方式,并不是要人们经过苦修禁欲来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成自己在现实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能否博取上帝的青睐就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多少来作为衡量尺度。这反映了新教()A.强调得救来自于上帝预先决定B.适应资木主义发展的需要C.推动了欧洲宗教多元化的发展D.提倡禁欲主义以限制消费10.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宜言》,宣称“人生而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否定封建等级制度与特权。1793年,雅各宾派颁布《土地法令》,将逃亡贵族土地分小块出售给农民。这些举措体现了()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目标B.推翻封建制度的核心诉求C.积累金银财富的经济策略D.传播启蒙思想的文化路径1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帝国议会,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而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其中普鲁士邦占据主导地位,这使得皇帝能够通过普鲁士在联邦议会的影响力学控立法权。这反映出德国()A.君主权力得到不断强化B.专制主义色彩较为浓厚C.民主政治体制形同虚设D.政治稳定问题日益严峻12.英国谢菲尔德技术学校建立于1884年,主要教授应用科学,特别注重炼钢技术的改进与传授。实业家弗雷德里克·马平筹集1万英镑支持学校建设,同时该地区许多钢铁公司都对技术学院提供资金援助。以上史实反映了()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B.私人资本的技术垄断C.近代教育体系的完善D.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13.马克思通过第一国际这个平台,制定了英国工联派、德国拉萨尔派等工人阶级派别都能接受的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