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含嘉仓(下图)是隋唐时期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这最适宜作为研究以下哪一学习主题的重要资料( )
A. 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 古代军事理论的发展
C. 隋唐繁盛的社会经济 D. 隋唐选官制度的变革
2. 唐太宗在位23年间,任用宰相共26人。除高祖时的旧臣6人外,他亲自任命的20人出身各异,有一半甚至来自敌营寒门。唐太宗的做法( )
A. 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 B. 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C. 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D. 造成了宦官专权局面
3. 文成公主亲自教授吐蕃妇女们养蚕抽丝及刺绣女工,亲自教授师傅们汉字书法以及绘画,又以师傅之手广招学徒将汉文化传播吐蕃。这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 )
A. 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管辖 B. 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
C. 推动了中原制度传入吐蕃 D. 带动了吐蕃统一青藏高原
4. 小王某假期来到位于云南大理县城西北的崇圣寺,看到了千寻塔(如图)。千寻塔见证了下列哪一政权的历史( )
A. 突厥 B. 回纥 C. 渤海 D. 南诏
5. 他这部著作总结了唐以前历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收集了5300多个药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他还非常重视药物的采集、炮制和使用。他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贡献很大,被后世尊为“”药王”。“这部著作”是( )
A. 《千金方》 B. 《唐本草》 C. 《大衍历》 D. 《大唐西域记》
6. 唐代文人创作的诗歌传诵于士庶、僧徒、孀妇、牛童、马夫之口,吟诵于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乃至谱写成流行歌曲。这反映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之一是( )
A. 科举制提升官员素质 B. 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C. 崇尚诗歌的社会氛围 D. 官方意识形态的提倡
7. 敦煌莫高窟现存唐代洞窟200多个,几乎占现存全部石窟的半数,以其壁画规模之宏伟,内容之丰富,造型之准确,色彩之灿烂,非其他时代所能比拟。这从侧面反映出唐朝( )
A. 佛教至高无上 B. 重视中外交流 C. 交通十分便利 D. 国力十分强盛
8. 在当今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场景、物品、情节等“穿帮”镜头。电视剧《大唐荣耀》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书房场景,会导致“穿帮”的道具是( )
A. 桌子上放着一件邢窑产白瓷 B. 书架上摆放着一部《大唐西域记》
C. 墙上挂有一幅画《送子天王图》 D. 书桌上有一篇没有抄完的岳飞词
9. 南宋统治者为了阻止金兵、金朝南下,破坏了人工河道的各种设施;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金统治者听任黄河泛滥,以胁南宋,于是淮水流域一带,常闹水灾。这主要说明,宋金对峙( )
A. 促使蒙古族迅速崛起 B.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C. 造成南方落后北方 D. 加速水利资源开发
10. 下图所示的是一首诗的书法作品影印件。该诗的作者,一直受到人民的怀念,主要原因是他( )
A. 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B. 抗金名将,壮烈牺牲
C. 消灭割据,统一蒙古 D. 坚持抗元,坚贞不屈
11. 在东南边疆地区,元朝设立了______,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______”应是( )
A. 北庭都元帅府 B.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C 宣政院 D. 澎湖巡检司
12. 元朝的行省只有支用地方留用财赋1000锭以下的权力,超过数额,必须咨请中书省批准,违规必惩。仁宗时,岭北行省官员忻都擅自支钱犒军,即被免官。这表明( )
A 行省制利于加强集权 B. 地方财政极其困难
C. 元代军费支出占比大 D. 元代贪腐现象普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3题16分,14题10分,15题10分,共36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前,某中学七年级一班开展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主题研学活动。
材料一
史料一 史料二
他是江苏扬州人,中国唐朝僧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佛,履险犯难,双目失明,天宝十二年(753年)终抵日本。他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日本人民誉他为“过海大师”,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 ——摘编自《唐大和上东征传》 他是河南偃师人。13岁出家。曾游历各地,为求真经,于是决定西行求法。贞观三年(629年)他从长安出发,出敦煌,经新疆及中亚,辗转到达印度,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佛教论典,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史书记载,他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归国后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他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 ——摘编自黄剑华《汉唐时期的西行取经与佛典汉译》
材料二 唐朝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等附属国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洛阳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有着友好往来,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等传入中国。向唐帝国朝贡的国家多达三百余国,至唐玄宗时期有七十余藩属国。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建拒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摘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唐代对外交往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他”的名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事迹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概括唐朝出现这种对外交往局面的原因。
(3)综上,我们可以从唐朝对外交往中获得哪些感悟或认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权 民族关系
辽与宋 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
宋与夏 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
夏与金 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和平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等四处榷场(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其中以雄州榷场最为重要,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香药、茶叶、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羊、马、骆驼、毡子等。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战争)”。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2)写出材料二中“双方”所指代的政权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双方达成协议”后的意义。
(3)综上,概括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示是唐朝重要政治制度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处的名称。
材料二: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并亲自降临到地方。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2)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传统”采取了什么治国政策?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政策的弊端。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推行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3题16分,14题10分,15题10分,共36分)
【13题答案】
【答案】(1)名字:史料一中的“他”是鉴真,史料二中的“他”是玄奘;
共同点:都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都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都在各自领域(佛教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造诣。
(2)特点:范围广,与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交流;双向交流,既有外国学习唐朝文化,也有唐朝吸收外来文化;交往频繁;
原因: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交通发达,为对外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3)感悟或认识:开放促进交流与发展,封闭则会导致落后;不同文明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
【14题答案】
【答案】(1)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2)双方:宋(北宋)、辽。
意义:宋辽之间实现了长时间的和平;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促进了民族交融。
(3)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5题答案】
【答案】(1)①:皇帝。
(2)政策:崇文抑武。弊端: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人浮于事,使办事效率下降(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不高)。
(3)制度:行省制度。原因: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
(4)认识: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需要结合本国国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既反映了时代特色,又蕴含着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