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坐井观天【教材分析】《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这些成语的感性认识将会进一步加深,将从掌握知识逐步走向能力转换,为本组后面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学会书写“沿、观”,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吗?小蝌蚪后来变成了青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跟青蛙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坐井观天”,也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青蛙和小鸟,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走入课文去了解一下。二、多样识字。1.自由朗读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多种形式识字。①带拼音读生字。小朋友们读的这么认真,老师非常高兴,下面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预习情况找同学来读。②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3.指导书写(利用看一看,找一找,写一写,比一比的方法识字记忆书写生字。)①出示要写的生字,读一读,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②“渴、喝”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③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注意书写姿势。④同桌相互评一评,并改正。[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能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轻松识字。]师:老师一直有个疑惑,小鸟和小青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学生交流:课文写了小鸟和青蛙争论天的大小的事。)朗读对话,品味寓意。小鸟和小青蛙是怎么相识相遇的?2.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小鸟和小青蛙所在的位置,理解“井沿”。3.学习第2—7自然段。师: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共进行了几次谈话?(三次)A.学习第一次对话:(1)师:小朋友们请看插图,读读青蛙与小鸟的对话。(指读,引导学生如何读好这两句话)(2)教师适时指导:青蛙应读出友好疑问的语气,小鸟应该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重读“天上来”、“一百多里”)(3)学生分角色朗读。B.学习第二次对话:(1)师:青蛙对小鸟的回答赞同吗?来,我们一起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2)小朋友们,从他们的第二次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相继知道、理解“大话、无边无际”)。(3)思考:青蛙与小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将自己的作业本卷成一个圆筒看教室,理解青蛙在井底看天的感觉)(4)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C.学习第三次对话:(1)请小朋友们读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2)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青蛙和小鸟说话时的神态是怎样的?(引导发现“笑”)那他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引导说话,指导朗读)(3)齐读第三次对话。[设计意图: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此环节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词语,在读中运用语言。]4.师:刚才,我们读了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了解的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做小评委,来评价一下小青蛙和小鸟。(出示词语)[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词汇量还不太丰富,不知道用哪些词语来评价事物,因此在课件上呈现词语,让学生选择词语来评价小鸟和青蛙相对容易些,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总结拓展,揭示寓意。师: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通过交流理解故事中蕴涵的道理:我们要向小鸟学习,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更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五、角色扮演1.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呈现在屏幕上,指名配乐朗读。2.男女生比赛的形式配乐朗读课文。[设计意图:将“读”作为感悟理解“对话”的重要学习方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趣。]六、作业1.将今天学到的故事带回家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2.搜集其它的语言小故事: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并试着讲给自己的同学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