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1.(2024九上·永州期中)欣赏中华诗词,陶冶高雅情操。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野火烧不尽,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2024九上·永州期中)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倾倒液体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量筒水平放置,视线与量筒内液体最低凹液面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略微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避免液体溅出,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量筒量取液体读数与液体的凹液面平行读数来解答;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是绝对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来解答;
C、根据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来解答;
D、根据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瓶口紧挨着试管口,标签面向手心来解答。
3.(2024九上·永州期中)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人们的习惯说法和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等通常是指元素.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元素组成问题,要注意理解.
4.(2024九上·永州期中)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残片,结合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是非金属元素 B.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
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8 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0g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金不属于非金属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B. 元素周期表小方格中,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故正确。
C. 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79,故错误。
D.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金为金属,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进行分析。
C、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单位“1”,不是“g”,常常不写,进行分析。
5.(2024九上·永州期中)下列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 B.O2 C.Fe D.C70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N属于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B. O2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能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C. 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故符合题意;
D. C70是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能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元素符号,在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在微观上,表示一个该原子。
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所以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说明这种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6.(2024九上·永州期中)某阳离子与另一种阴离子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其中原子A的核外电子数是a,则原子B的质子数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原子A的核外电子数是a,则Am +的核外电子有a-m;Am +与Bn-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原子B的核外电子数=a-m-n;在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故B原子的质子数为a-m-n。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是阴离子,电子数小于质子数是阳离子来解答。
7.(2024九上·永州期中)进行量筒里液体读数时,开始仰视读数为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7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16.3mL B.大于16.3mL C.小于16.3mL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分析】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29.0mL,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29.0mL,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12.7mL,是正确的读法,两者之差是16.3mL,所以倒出的液体体积应大于16.3mL;故选B。
【点评】俯视读数时,实际体积大于读出的体积;俯视读书时,实际体积小于读出的体积,在学习时要进行理解识记。
8.(2024九上·永州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由氢、氧元素组成
B.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混合而成
C.过氧化氢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 过氧化氢是一种纯净物,其中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错误;
C. 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D.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式,在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还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表示一个分子,还表示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的。
9.(2024九上·永州期中)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氯化氢 C.氯化钠 D.铁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解答】A、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 )和氯离子( )构成,选项符合题意;
D、铁由铁原子构成,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含有金属元素和铵根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分析
10.(2024九上·永州期中)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不包括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氨气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空气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不包括氨气。
故答案为:D。
【分析】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可吸入颗粒物 、 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浓烟 、 气凝胶颗粒 、工厂排放的粉尘 )或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11.(2024九上·永州期中)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氨气的化学性质由氨分子保持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氨气的化学性质由氨分子保持,选项A说法不符合题意;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分子本身不变,选项B说法不符合题意;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C说法不符合题意;
D、钠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而钠离子只能得到电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氨气是由分子构成的分析
B、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C、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分析
12.(2024九上·永州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汽水、河水
C.五氧化二磷、红磷 D.净化后的空气、被污染的空气
【答案】A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是纯净物、澄清石灰水含有水和氢氧化钙是混合物,符合题意;
B. 汽水中含有水和糖、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河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杂质,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 五氧化二磷、红磷都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 净化后的空气和被污染的空气中都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都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13.(2024九上·永州期中)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入明矾吸附沉降;③消毒杀菌;④蒸馏,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选用的方法和顺序最为合理的是(  )
A.②①③ B.②④① C.②①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选用的方法和顺序最为合理的是:②加入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③消毒杀菌。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需先沉降、再过滤、再消毒,但不需蒸馏分析。
14.(2024九上·永州期中)交警对“酒驾”司机进行呼气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溶液遇白酒中的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铬离子(),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测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B.属于氧化物
C.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 D.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检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K2Cr2O7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符合题意;
C. K2Cr2O7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解得x=+6,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式中,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先约简,再交叉,原子团个数不为1,必须加括号,所以化学式是:Cr2(SO4)3,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
D、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分析。
15.(2024九上·永州期中)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制得。下列有关丙烯酸(C3H4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烯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丙烯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丙烯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4:2
D.丙烯酸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丙烯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3):(1×4):(16×2)=9:1:8,则丙烯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丙烯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符合题意;
C、丙烯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3):(1×4):(16×2)=9:1:8,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1个丙烯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丙烯酸是由丙烯酸分子构成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被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除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化合物的化学式量是一个定值,所以化合物的化学式中,相对原子质量和越大的元素,其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越大,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越大的元素,其质量分数也越大。
16.(2024九上·永州期中)用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2)氩气:   ;
(3)2个氮原子:   ;
(4)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表达式:   ;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6)2个碳酸根离子:   ;
【答案】(1)O
(2)Ar
(3)2N
(4)
(5)
(6)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
(2)氩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其化学式表示为:Ar;
(3)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
(4)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6)1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分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由多到少依次是: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氢(H)等。
(2)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3)元素符号微观上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6)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多个离子就在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
(2)氩气属于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故化学式表示为:Ar;
(3)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
(4)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符号表达式为:;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6)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多个离子就在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17.(2024九上·永州期中)如图是某学生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根据相关信息与知识回答:
(1)氦、氖、氩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原因是   ;
(2)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是   (粒子符号);
(3)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   (任写一点)。
【答案】(1)构成这些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已达到稳定的结构
(2)Al3+
(3)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合理即可)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于氦、氖、氩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化学反应中一般不会得失电子,所以化学性质稳定。
(2)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为铝元素,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形成铝离子该粒子是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符号是Al3+。
(3)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稀有气体原则的结构分析。
(2)根据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形成铝离子,该粒子是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符号是Al3+。
(3)根据同一族中,各元素的规律分析。
(1)由于氦、氖、氩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化学反应中一般不会得失电子,所以化学性质稳定;
(2)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是铝离子,该粒子是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符号是Al3+;
(3)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合理即可)
18.(2024九上·永州期中)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E中共有   种元素。
(2)A~D中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填字母)
(3)C和D两种粒子对应的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符号为   。
(4)若F中x=16,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答案】(1)4
(2)B
(3)MgCl2
(4)S2-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E中共有4种质子数,共有4种元素。
(2)在原子结构中,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最外层中排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A是氦,原子达到稳定结构,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B是氖,其原子也达到稳定结构。
(3)C是镁,D是氯,镁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带2个正电荷的镁离子,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负电荷的氯离子,C和D两种粒子对应的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符号为MgCl2。
(4)若F中x=16,说明F是硫元素,其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2+8+8=18,表示带2个负电荷的阴离子,则该粒子的符号为S2-。
【分析】(1)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2)在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时,就是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这样的微粒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3)根据C是镁,D是氯,分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再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4)根据若F中x=16,则F是硫元素,其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进行分析。
(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E中共有4种质子数,共有4种元素。
(2)在原子结构中,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第三层做最外层时,最多排8个电子。A是氦,原子达到稳定结构,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B是氖,其原子也达到稳定结构。
(3)C是镁,D是氯,镁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带2个正电荷的镁离子,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负电荷的氯离子,C和D两种粒子对应的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符号为MgCl2。
(4)若F中x=16,则F是硫元素,其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表示带2个负电荷的阴离子,则该粒子的符号为S2-。
19.(2024九上·永州期中)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使用的电源应是   (填交流电或直流电):A连接电源的   极。
(2)做该实验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的目的是   。
(3)观察到的现象是   。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任写一条)
(5)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答案】(1)直流电;负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两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甲、乙两支试管内得到的气体体积约为2:1
(4)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5)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1)电解水应该使用直流电;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甲试管收集的气体较多,则收集的为氢气,所以A连接电源的负极。
(2)水的导电性比较弱,做该实验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和稀硫酸,能增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3)结合前面分析,可观察到两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甲、乙两支试管内得到的气体体积约为2:1。
(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5)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1)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2)根据水的导电性比较弱分析。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5)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1)电解水用直流电;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甲试管收集的气体较多,则收集的为氢气,故A连接电源的负极。
(2)做该实验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和稀硫酸,能增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则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3)结合前面分析,可观察到两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甲、乙两支试管内得到的气体体积约为2:1。
(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5)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0.(2024九上·永州期中)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氧气: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收集干燥的甲烷可选用   ,F装置可收集和储存甲烷,若用水将装置中的甲烷排出,水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答案】(1)B;
(2)A;C;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万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则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则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用A;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不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则收集干燥的甲烷可选用C;
F装置可收集和储存甲烷,若用水将装置中的甲烷排出,水的密度比甲烷的密度大,水应从a端通入,将甲烷从b端排出。
【分析】(1)根据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2)根据实验室制取甲烷气体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甲烷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进行分析。
F根据水的密度比甲烷的密度大,进行分析。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需要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则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需要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则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用A;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则收集干燥的甲烷可选用C;
F装置可收集和储存甲烷,若用水将装置中的甲烷排出,水的密度比甲烷大,水应从a端通入,将甲烷从b端排出。
21.(2024九上·永州期中)水杨酸的化学式为C7H6O3,常用于制备阿司匹林。请根据其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水杨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2)13.8g水杨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   g。
【答案】(1)水杨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6:(16×3)=1:8
(2)13.8g水杨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2)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1)见答案;
(2)见答案。
1 / 1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1.(2024九上·永州期中)欣赏中华诗词,陶冶高雅情操。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2024九上·永州期中)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倾倒液体
3.(2024九上·永州期中)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4.(2024九上·永州期中)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残片,结合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是非金属元素 B.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
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8 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0g
5.(2024九上·永州期中)下列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 B.O2 C.Fe D.C70
6.(2024九上·永州期中)某阳离子与另一种阴离子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其中原子A的核外电子数是a,则原子B的质子数
A. B. C. D.
7.(2024九上·永州期中)进行量筒里液体读数时,开始仰视读数为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7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16.3mL B.大于16.3mL C.小于16.3mL D.无法确定
8.(2024九上·永州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由氢、氧元素组成
B.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混合而成
C.过氧化氢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9.(2024九上·永州期中)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氯化氢 C.氯化钠 D.铁
10.(2024九上·永州期中)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不包括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氨气
11.(2024九上·永州期中)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氨气的化学性质由氨分子保持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12.(2024九上·永州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汽水、河水
C.五氧化二磷、红磷 D.净化后的空气、被污染的空气
13.(2024九上·永州期中)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入明矾吸附沉降;③消毒杀菌;④蒸馏,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选用的方法和顺序最为合理的是(  )
A.②①③ B.②④① C.②①④ D.①③④
14.(2024九上·永州期中)交警对“酒驾”司机进行呼气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溶液遇白酒中的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铬离子(),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测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B.属于氧化物
C.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 D.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
15.(2024九上·永州期中)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制得。下列有关丙烯酸(C3H4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烯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丙烯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丙烯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4:2
D.丙烯酸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6.(2024九上·永州期中)用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2)氩气:   ;
(3)2个氮原子:   ;
(4)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表达式:   ;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6)2个碳酸根离子:   ;
17.(2024九上·永州期中)如图是某学生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根据相关信息与知识回答:
(1)氦、氖、氩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原因是   ;
(2)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是   (粒子符号);
(3)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   (任写一点)。
18.(2024九上·永州期中)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E中共有   种元素。
(2)A~D中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填字母)
(3)C和D两种粒子对应的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符号为   。
(4)若F中x=16,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19.(2024九上·永州期中)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使用的电源应是   (填交流电或直流电):A连接电源的   极。
(2)做该实验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的目的是   。
(3)观察到的现象是   。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任写一条)
(5)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20.(2024九上·永州期中)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氧气: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收集干燥的甲烷可选用   ,F装置可收集和储存甲烷,若用水将装置中的甲烷排出,水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21.(2024九上·永州期中)水杨酸的化学式为C7H6O3,常用于制备阿司匹林。请根据其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水杨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2)13.8g水杨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   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野火烧不尽,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量筒水平放置,视线与量筒内液体最低凹液面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略微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避免液体溅出,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量筒量取液体读数与液体的凹液面平行读数来解答;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是绝对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来解答;
C、根据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来解答;
D、根据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瓶口紧挨着试管口,标签面向手心来解答。
3.【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人们的习惯说法和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等通常是指元素.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元素组成问题,要注意理解.
4.【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金不属于非金属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B. 元素周期表小方格中,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故正确。
C. 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79,故错误。
D.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金为金属,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进行分析。
C、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单位“1”,不是“g”,常常不写,进行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N属于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B. O2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能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C. 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故符合题意;
D. C70是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能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元素符号,在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在微观上,表示一个该原子。
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所以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说明这种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6.【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原子A的核外电子数是a,则Am +的核外电子有a-m;Am +与Bn-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原子B的核外电子数=a-m-n;在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故B原子的质子数为a-m-n。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是阴离子,电子数小于质子数是阳离子来解答。
7.【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分析】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29.0mL,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29.0mL,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12.7mL,是正确的读法,两者之差是16.3mL,所以倒出的液体体积应大于16.3mL;故选B。
【点评】俯视读数时,实际体积大于读出的体积;俯视读书时,实际体积小于读出的体积,在学习时要进行理解识记。
8.【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 过氧化氢是一种纯净物,其中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错误;
C. 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D.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式,在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还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表示一个分子,还表示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的。
9.【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解答】A、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 )和氯离子( )构成,选项符合题意;
D、铁由铁原子构成,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含有金属元素和铵根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空气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不包括氨气。
故答案为:D。
【分析】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可吸入颗粒物 、 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浓烟 、 气凝胶颗粒 、工厂排放的粉尘 )或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11.【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氨气的化学性质由氨分子保持,选项A说法不符合题意;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分子本身不变,选项B说法不符合题意;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C说法不符合题意;
D、钠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而钠离子只能得到电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氨气是由分子构成的分析
B、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C、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分析
12.【答案】A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是纯净物、澄清石灰水含有水和氢氧化钙是混合物,符合题意;
B. 汽水中含有水和糖、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河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杂质,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 五氧化二磷、红磷都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 净化后的空气和被污染的空气中都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都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13.【答案】A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选用的方法和顺序最为合理的是:②加入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③消毒杀菌。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需先沉降、再过滤、再消毒,但不需蒸馏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检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K2Cr2O7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符合题意;
C. K2Cr2O7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解得x=+6,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式中,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先约简,再交叉,原子团个数不为1,必须加括号,所以化学式是:Cr2(SO4)3,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
D、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分析。
1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丙烯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3):(1×4):(16×2)=9:1:8,则丙烯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丙烯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符合题意;
C、丙烯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3):(1×4):(16×2)=9:1:8,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1个丙烯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丙烯酸是由丙烯酸分子构成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被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除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化合物的化学式量是一个定值,所以化合物的化学式中,相对原子质量和越大的元素,其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越大,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越大的元素,其质量分数也越大。
16.【答案】(1)O
(2)Ar
(3)2N
(4)
(5)
(6)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
(2)氩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其化学式表示为:Ar;
(3)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
(4)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6)1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分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由多到少依次是: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氢(H)等。
(2)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3)元素符号微观上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6)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多个离子就在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
(2)氩气属于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故化学式表示为:Ar;
(3)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
(4)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符号表达式为:;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6)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多个离子就在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17.【答案】(1)构成这些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已达到稳定的结构
(2)Al3+
(3)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合理即可)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于氦、氖、氩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化学反应中一般不会得失电子,所以化学性质稳定。
(2)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为铝元素,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形成铝离子该粒子是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符号是Al3+。
(3)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稀有气体原则的结构分析。
(2)根据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形成铝离子,该粒子是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符号是Al3+。
(3)根据同一族中,各元素的规律分析。
(1)由于氦、氖、氩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化学反应中一般不会得失电子,所以化学性质稳定;
(2)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是铝离子,该粒子是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符号是Al3+;
(3)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合理即可)
18.【答案】(1)4
(2)B
(3)MgCl2
(4)S2-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E中共有4种质子数,共有4种元素。
(2)在原子结构中,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最外层中排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A是氦,原子达到稳定结构,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B是氖,其原子也达到稳定结构。
(3)C是镁,D是氯,镁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带2个正电荷的镁离子,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负电荷的氯离子,C和D两种粒子对应的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符号为MgCl2。
(4)若F中x=16,说明F是硫元素,其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2+8+8=18,表示带2个负电荷的阴离子,则该粒子的符号为S2-。
【分析】(1)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2)在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时,就是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这样的微粒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3)根据C是镁,D是氯,分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再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4)根据若F中x=16,则F是硫元素,其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进行分析。
(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E中共有4种质子数,共有4种元素。
(2)在原子结构中,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第三层做最外层时,最多排8个电子。A是氦,原子达到稳定结构,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B是氖,其原子也达到稳定结构。
(3)C是镁,D是氯,镁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带2个正电荷的镁离子,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负电荷的氯离子,C和D两种粒子对应的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符号为MgCl2。
(4)若F中x=16,则F是硫元素,其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表示带2个负电荷的阴离子,则该粒子的符号为S2-。
19.【答案】(1)直流电;负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两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甲、乙两支试管内得到的气体体积约为2:1
(4)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5)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1)电解水应该使用直流电;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甲试管收集的气体较多,则收集的为氢气,所以A连接电源的负极。
(2)水的导电性比较弱,做该实验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和稀硫酸,能增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3)结合前面分析,可观察到两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甲、乙两支试管内得到的气体体积约为2:1。
(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5)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1)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2)根据水的导电性比较弱分析。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5)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1)电解水用直流电;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甲试管收集的气体较多,则收集的为氢气,故A连接电源的负极。
(2)做该实验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和稀硫酸,能增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则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3)结合前面分析,可观察到两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甲、乙两支试管内得到的气体体积约为2:1。
(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5)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0.【答案】(1)B;
(2)A;C;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万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则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则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用A;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不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则收集干燥的甲烷可选用C;
F装置可收集和储存甲烷,若用水将装置中的甲烷排出,水的密度比甲烷的密度大,水应从a端通入,将甲烷从b端排出。
【分析】(1)根据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2)根据实验室制取甲烷气体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甲烷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进行分析。
F根据水的密度比甲烷的密度大,进行分析。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需要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则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需要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则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用A;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则收集干燥的甲烷可选用C;
F装置可收集和储存甲烷,若用水将装置中的甲烷排出,水的密度比甲烷大,水应从a端通入,将甲烷从b端排出。
21.【答案】(1)水杨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6:(16×3)=1:8
(2)13.8g水杨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2)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1)见答案;
(2)见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