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 1.5透镜和视觉 提高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 1.5透镜和视觉 提高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1.5透镜和视觉》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
B.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C.蜡烛在a 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D.运用蜡烛在b 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
2.同学们用盛水的气球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 甲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他们将水球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小的亮点,估测亮点到水球侧端的距离d。正常水球做实验时,d约为 8cm;把水球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 为13cm;把水球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 d 为5cm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睛,实验可得远视眼睛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睛,实验可得近视眼睛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睛,实验可得远视眼睛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睛,实验可得近视眼睛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3.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一个灰尘颗粒(如图所示),那么拍摄的相片 (  )
A.其上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B.其下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C.其上部和下部皆无黑点 D.其上部和下部各出现一个黑点
4.王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配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5.在下列结构中,形成物像和视觉的分别是(  )
A.角膜和晶状体 B.晶状体和视网膜
C.晶状体和大脑 D.视网膜和大脑
6.如图是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在传感器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花朵
B.相机镜头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为了拍摄整株花朵,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
7.如图所示为商场门口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焦距为f 的凸透镜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小于f
B.地面上的广告图标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该广告灯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为了能从不同角度看见广告图标,应投影在光滑的地面
8.根据表格数据可推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  )
次序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性质
1 24 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cm 倒立、放大的实像
3 4 cm 正立、放大的虚像
A.4 cmC.10 cm9.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下列对两透镜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透镜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B.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说明乙透镜是凹透镜
C.甲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D.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乙透镜是凸透镜
10.如图所示,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面,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后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B.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
D.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11.为保护人民的安全,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管理的需要,国家在公共聚集地区安装了先进的360°高清摄像头,它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犯罪嫌疑人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 F 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距会变短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聚光能力会减弱
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
12.王瑞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当物体从距透镜3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②当物体从距透镜30cm处向距透镜20cm 处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远离透镜
③当物体距透镜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④当物体距透镜2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②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1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处于AB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蜡烛处于 BC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 移动到B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 移动到A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14.与传统投影机相比,家用投影机因其精巧化、实用化、娱乐化等特点受到很多家庭的青睐。如图甲是利用家用投影机播放时的情景,如图乙是小科用实验室光具座模拟家用投影机的成像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但位置偏上的像,应将凸透镜向上调
B.小科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C.调整正确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科将凸透镜适当向左移,当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可模拟家用投影机的成像原理
D.将近视眼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是为了模拟近视眼的眼球缺陷及矫正
15.两平面镜AM、AN 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 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为(  )
A.4个虚像,3个实像 B.4个虚像,1个实像
C.3个虚像,1个实像 D.3个虚像,2个实像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小龙用一枚小灯珠S(近似为点光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他将小灯珠S 沿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匀速直线向右移动时,右侧的实像 S'将沿   (填“曲线”或“直线”)运动;当他将小灯珠S 放在主光轴上的A 处时,在右侧主光轴上B 处的竖直光屏上得到与凸透镜等大的圆形光斑。若AO=20cm、BO=4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17.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青铜器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图所示,考古学家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正立、   的   (填“虚”或“实”)像,此时,该物件与放大镜的距离应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
18.小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实验重构自己的认知。以下是小玉实际的操作和思考:
(1)小玉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烛焰位置,观察到如图甲中①至⑥的六种烛焰清晰的像,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所得到的6个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   ;
(2)小玉还想利用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用如图乙中的4个字母进行实验,发现适合做光源的有   个;
(3)小玉还发现,若固定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不变,只移动凸透镜。设蜡烛与凸透镜第一次成清晰像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丙所示,再次移动凸透镜,设第二次成清晰像的位置为B(图中未画出),则前后两次成清晰的像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为   (用L0、L表示)。
19.如图所示是某校手持式成像测温仪,通过前端安装的摄像头,在显示屏上能成学生的影像,并利用温度传感器,能快速显示出学生的体温。
(1)该仪器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要满足这个成像条件,人应该离镜头的位置是   (选填“2倍焦距以外”、“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或“1倍焦距以内”)。
(2)该成像摄像头感温的原理是:利用人体向外界辐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通过传感器实时测量出人体温度。
三、实验与探究题
20.项目化学习小组在设计模拟近视眼的形成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向透明胶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用水透镜来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薄厚。实验操作如下:
①调节物距、像距(如图所示),使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
②将蜡烛移动到30厘米刻度线处,水透镜与光屏位置不变,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③通过注射器调节水透镜的薄厚,将其从甲图的薄厚程度变成____图的薄厚程度,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④将蜡烛恢复至20厘米处,发现光屏上的像又变模糊;
(1)步骤③中使用的水透镜为   ;
(2)若想用实验证明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应在步骤④之后如何操作:   ;
(3)尝试结合以上实验,解释为什么近视眼镜选用凹透镜:   。
21.如图所示是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实验前首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
(3)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时,光屏上成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4)将蜡烛移到35 cm刻度线处,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将蜡烛移至45 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应在凸透镜   (填“左侧”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
(6)如果将蜡烛换成“F”字LED 光源,其优点是   (只写一条即可)。
22.科学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已经呈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成像原理可以用于制作   (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2)表格中是某小组的实验数据,表格中空缺①处填写的内容是   。
焦距f/ cm 实验次序 物距u/ cm 像距v/ cm 成像性质
倒正 大小 虚实
10 1 45 13 倒立 缩小 实像
2 30 15
3 18 23 倒立 放大 实像
4 15 ①
(3)进一步深入分析表格数据,找出相应的规律。由此可知,图甲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最可能是____(填字母)。
A.11 cm B.12 cm C.13 cm D.14 cm
(4)另一兴趣小组利用“F”发光物和另一块凸透镜进行实验,适当调节后,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眼睛的观察视角如图乙所示,则此时观察到光屏上所成像的形状应该是____(填字母)。
A. B. C.
23.如图所示,小科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8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小科移动蜡烛、永透镜和光屏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则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清的像。
(3)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场景下,小科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小科同学戴的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四、综合题
24.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1)近视时成像情况如图甲所示,近视的原因可能是   或    。
(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   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以下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填序号)。
A.物体成像的位置
B.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C.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
25.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手机视频app投屏需要收费”开展“自制手机投影仪”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投影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材料】凸透镜、内部涂黑的硬纸盒(规格:28cm×20cmx12cm)、纸板、胶水、剪刀等。
【透镜选择】
(1)实验需要选择焦距合适的凸透镜,如下图是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
(2)根据合理的方法,小组同学测出了实验材料所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
(3)【产品制作】将凸透镜固定在硬纸盒的一侧,并在纸盒中卡入纸板便于放置手机,纸板可在纸盒内前后移动。产品原理图如下左图所示。
调试①:如上右图,为了使投影仪使用过程中具有合适的观影效果,手机的放置方式应该选择   (填“甲”或“乙”)。
(4)调试②:小科同学建议选择光滑的白板作为屏幕,而小阳同学建议选择白墙作为屏幕。你赞成谁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
(5)【产品评价】以下表格为该小组同学制定的部分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投影仪成像,成像清晰 能模拟投影仪成像,但成像效果一般 无法模拟投影仪成像
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评价量表对某同学自制的投影仪进行评价,“指标一”评为优秀,“指标二”评为待改进。请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知识,你认为该同学自制的投影仪存在什么问题,还需要如何改进:   。
五、作图题
26.如图所示,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平面镜中入射角的度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直线;20
17.【答案】放大;虚;小于
18.【答案】(1)②①③⑤⑥④
(2)1
(3)L0-2L
19.【答案】倒立;2倍焦距以外;红外线
20.【答案】(1)乙
(2)将光屏向左移动,得到清晰的像
(3)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戴上后可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1.【答案】(1)10.0
(2)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缩小
(4)右;变大
(5)右侧
(6)像不晃动
22.【答案】(1)主光轴;投影仪
(2)30
(3)A
(4)C
23.【答案】(1)同一高度
(2)照相机;能
(3)远视
24.【答案】(1)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
(2)凹透
(3)A;B
25.【答案】(1)B
(2)无
(3)乙
(4)赞成小阳,光照在白墙上发生漫反射,人在各个方向都能清晰观影
(5)u26.【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