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短文二篇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欣赏短文的语言风格;2.研读课文,品味文章丰富的美点;
3.深入体会作者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品味文章丰富的美点;教学难点:深入体会作者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37岁辞官,隐居于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
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友,登上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美学价值的精品,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答 谢中书 书
应答,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曾任中书舍人
书信
题解
“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文体,多记事陈情,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特征:与韵文相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有时也写景寄情。
解读文题第2个“书”
陶弘景( ) 猿(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与其奇者( )
遂( ) 未寝( ) 相与( )
藻荇( ) 竹柏( )
tuí
yuè

qǐn

suì
zǎo xìnɡ
bǎi
hónɡ
yuán
扫清字词障碍。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准语气。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色交辉: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俱:全、都。
歇:消散。
欲:将要、快要。
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竞:争相、争着。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课文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春。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
理解重点词句。
(2)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3)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4)文言句式。
实是欲界之仙都(省略句,省略主语“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和议论;
②内容上: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①视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听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②“乱”,纷乱,形象写出了两岸猿鸟纷乱鸣叫的热闹场景;“竞”,争着,争相,生动地刻画出沉鳞竞相跃出水面的情态和活跃场景。
③拟人,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充满生机活力。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
仰观
平视
远眺
静景
动景
听觉
视觉
俯察
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林和五彩的山石互相映衬,呈现出绚烂辉煌的气象,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通过描写朝夕变化,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如此山川美景,作者是如何描绘出来的?
高峰如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高峰……俱备
沉鳞……猿鸟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相配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意境美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展示一篇现代散文《答谢中书书》,
让参观者理解文章内容。
美不仅源于那色彩缤纷、晨昏变化、动静相称的山川,还源于作者那颗摈弃凡尘俗世,在山川中归于宁静的心。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出陶弘景眼中和心中的山水之美吧!
模仿《答谢中书书》的结构、语言表达,写一写家乡美景,或全貌或一角,向参观者介绍你眼中和心中的山水之美。可以是文言文,也可以是文白相杂。
山水之美,我也来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本文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发现山川的无尽乐趣,深感自豪,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有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有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作者为什么提到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流派。
谢灵运钟情于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派。谢灵运是六朝人最值得模仿的对象,是六朝文人心目中“雅好自然”的典范。作者陶弘景隐居茅山入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称“山中宰相”。由此判断作者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表现了他归隐林泉的志趣。陶弘景于文中称引谢灵运,有追慕前贤之意,兼有自己也能得山水之妙的自矜意味。
小结:陶弘景在本文中表现的思想是多样的,一是表现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二是与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及对圣贤的钦慕;三是归隐林泉的志趣。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四季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5、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议论句是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