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期八年级期末学情分析题
地理(参考卷)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学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学校和编号。答题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各学科的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的答案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各学科的非选择题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答题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纪录片《航拍中国》让我们从空中俯瞰大地,开篇有一段解说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 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冬季,我国能同时感受到“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主要是因为( )
A. 地势差异大 B. 纬度差异大 C. 降水差异大 D. 海陆分布差异大
2. 解说词中“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涉及到的地理事物符合自北向南排列的是( )
A. 黄海 台湾海峡 渤海 海南岛 B. 渤海 黄海 海南岛 台湾岛
C. 渤海 黄海 东海 曾母暗沙 D. 黄海 南海 海台湾岛 琼州海峡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祖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团结一心,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读中国疆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3.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民族、经济描述正确的是( )
A.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
B. ①省级行政区的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
C. ②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
D.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东南部地区
4. 下列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山脉以西的四川盆地以紫色土为主
B. 乙河流中下游冬季无结冰期
C. 丙山脉是第一级、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 丁山脉是中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据2024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人口出生率为6.39‰,人口死亡率为7.87‰。下图为2015~2023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202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B. 2023年人口数量比2022年大幅增加
C. 2017~2023年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D. 2017~202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6. 针对我国人口问题,近年来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严格禁止人口流动 ②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③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④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重工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近些年来,很多老年人过起了“候鸟”式的生活,北方群众搭乘“越冬专列”到南方地区生活一段时间。该专列从哈尔滨出发,一路南下,直达三亚市。结合我国部分城市常年入冬时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7. “越冬专列”自北向南,依次穿过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该阶梯地形以平原、( )为主。
A. 黄土高原;高原 B. 东南丘陵;丘陵
C. 长江中下游平原;山地 D. 四川盆地;盆地
8. 入冬时间,拉萨早于武汉,主要影响因素是( );北京早于武汉,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因素、海陆因素 B. 纬度因素、地形因素
C. 海陆因素、纬度因素 D. 地形因素、纬度因素
9. “越冬专列”途经的铁路干线有( )
A. 京沪线 B. 京哈线 C. 兰新线 D. 京包线
10. 读我国的四个省级行政区图,下列关于各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省级行政区1月均温在0℃以上
B ②省级行政区位于非季风区
C. ③省级行政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
D. ④省级行政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
“风吹麦浪穗飘香,遍地金黄收割忙”。2024年5月末华北平原夏麦丰产丰收,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华北平原易发生春旱,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图1为华北平原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2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华北平原发生春旱的原因有( )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②春季降水较少
③人口稀疏,工农业需水量小 ④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北达北京 B. 西线方案利用京杭运河输水
C. 彻底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D. 东线工程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13.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但能量要比普通能源高出十倍,而且储量丰富。但由于开采技术难度大,至今仍未完全进入商业开发阶段。中国海域“可燃冰”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预计我国在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对可燃冰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清洁能源 B. 可完全取代石油 C. 开采成本低 D. 属于可再生能源
2024年11月26日,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四川非遗宣传推广大使李子柒化身“熊猫姐姐”惊喜现身,在参观熊猫文创走廊时驻足停留资阳市雁江区展区细细品尝雁江特色农产品——蜜柑“雁媛”(爱媛和耙耙柑的杂交品种),“雁媛”清甜多汁的口感与独特风味赢得了李子柒的点赞。柑橘多生于丘陵、低山地带,喜湿喜热,不耐寒,产区年平均温度为15℃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4. 雁江区是长江中上游规模最大“中国早熟蜜柑之乡”,下图符合雁江区气候类型的是( )
A. B. C. D.
15. 雁江区种植“雁媛”,主要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
①位于成渝城市群,市场广阔 ②气候条件适宜 ③有完善的柑橘技术服务队伍,为柑橘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 ④和缓的丘陵地地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的汽车产业高地之一,也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优势的区域之一。读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
①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②江海交汇,交通便利 ③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④科技发达,资金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加快现代化工业建设的同时,也保留了周庄、乌镇等古朴、生态的水乡小镇。该地区生态小镇的特色是( )
A. 毡房座座,牧歌悠扬 B. 小桥流水,古韵悠悠
C. 黄土窑洞,秦腔高亢 D. 林海雪乡,白山黑水
2022年2月17日,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两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合力推进,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算力资源东西分布不均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东数西算”是指在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部分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和处理。数据中心是支撑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大,80%以上的花费都在设备的供电和制冷上,运行时需恒温。如图为我国启动建设的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粤港澳枢纽主要将数据输送到( )
A. 内蒙古枢纽 B. 宁夏枢纽 C. 粤港澳枢纽 D. 贵州枢纽
19. 读图可知,西部算术枢纽最大优势是( )
A. 人口密度大 B. 交通便利 C. 电力成本低 D. 科技水平高
20. 方寸邮票也能体现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右面是我国发行过的几张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①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泼水节
B. 图②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C. 图③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
D. 图④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元宵节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综合题(共4题,每空2分)
21. 【锦绣山河,爱我中华】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秀美,文明悠久。各民族一起开拓疆域,缔造中华优秀文化。让我们打开祖国的画卷,一起领略祖国之美。读右图并结合已学的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位置】
(1)A是我国首都____________,B是我国最大的岛屿___________岛。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与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相比较,我国地理位置的优势是____。
(2)山脉是自然地理分界线,①___________山脉以西是___________高原(地形区),以东是华北平原,形成了我国地形一次壮丽转折,被誉为“天下之脊”。
【体验文化】
(3)《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中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不同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图中C_________省主要位于21°N~29°N,当地的鲜花饼饼皮酥脆、花香浓郁,这是因为该地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___(温度带),气候条件适宜鲜花种植。
22. 【生态文明建设】万里长江“绿”为先。长江保护法的颁布施行,进一步巩固长江治理与发展成果,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深入人心。读长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_(地形区),河流最终汇入___________海。
(2)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长江流域环境问题频发。读图,完成右面框图。
①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近年来,长江上游川渝地区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主要有( )(单项选择)
A.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B.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C. 增加就业岗位 D. 提供木材,增加经济收入
(4)从“万里长江绿为先”的角度,为长江流域的发展拟一条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
23. 【交通先行】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规划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6.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万公里,更好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黄金大动脉】
作为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的重要“一纵”,京广高铁连接南北,已成为我国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之一。
(1)读图可知,我国高速铁路网络空间分布特点是东部比西部更___________(密集或稀疏)。
(2)京广高铁纵贯中国南北,连接___________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千年蜀道变通途】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西成高铁的开通,使得一日通行川陕,蜀道不再难,更是推动了以西安、成都、重庆作为支撑点的“西三角”经济圈建设。
(3)“西成高铁”中的“西”指的是___________市,“成”指的是成都市,命名方式是起讫点所在城市的简称命名。
(4)西成高铁自北向南穿过___________(秦岭或雪峰山),最终到达四川盆地。
【钢铁骆驼驰大漠】
(5)兰新高铁自2014年12月起全线开通,十年来持续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兰新高铁的终点乌鲁木齐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___________,这里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有“沙漠之舟”之称的畜种___________是该地的传统运输工具,曾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6)与普通的“绿皮火车”相比,目前兰新高铁的优势有___________(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4. 【农业发展】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粮食生产更是重中之重。同学们围绕三个主题开展小组探究。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
粮食作物的生产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及石家庄、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比较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集中产区的耕地类型和自然条件,完成下表。
耕地类型 气候 地形 熟制
小麦集中产区 以旱地为主 冬季①_________, 夏季高温多雨 以②__________、 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一年 ③ ______熟: 华北平原 两年三熟
秦岭—淮河:是我国④_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
水稻集中产区 以⑤____为主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以平原、盆地、丘陵为主 一年两至三熟
(2)1949年以来,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 趋势。为确保粮食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我国应( )(单项选择)。
1949-2019年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统计图
A. 严格保护耕地 B. 大力围湖造田 C. 控制人口增长 D. 控制城市发展
主题二:粮食增产与科学技术
(3)吉林乾安通过智慧农业,如干旱区增碳改土、水肥一体化、浅埋滴灌等技术显著提升了粮食产量,说明 __________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吉林乾安某智慧农业园区
主题三: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
人们的粮食消费观念和行为关系到粮食安全。餐桌上的食物多来源于粮食作物。
(4)为树立正确的粮食消费观念和粮食安全观念,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至少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① __________;② _______。
2024—2025学年度上期八年级期末学情分析题
地理(参考卷)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学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学校和编号。答题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各学科的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的答案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各学科的非选择题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答题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2题答案】
1. B 2. C
【3~4题答案】
3. A 4. C
【5~6题答案】
5. D 6. C
【7~9题答案】
7. B 8. D 9. B
【10题答案】
A
【11~12题答案】
11. A 12. A
【13题答案】
A
【14~15题答案】
14. A 15. B
【16~17题答案】
16. D 17. B
【18~19题答案】
18. D 19. C
【20题答案】
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综合题(共4题,每空2分)
【21题答案】
(1) ①. 北京 ②. 台湾 ③.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2) ①. 太行 ②. 黄土
(3) ①. 云南 ②. 亚热带
【22题答案】
(1) ①. 青藏高原 ②. 东
(2) ①.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修建防护林等 ②. 洪涝
(3)B (4)携手保护生命之河,共同创造绿色希望;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等(言之有理即可)
【23题答案】
(1)密集 (2)京津唐
(3)西安 (4)秦岭
(5) ①. 新 ②. 骆驼
(6)速度快,舒适度更好
【24题答案】
(1) ①. 寒冷干燥 ②. 平原 ③. 一 ④. 800 ⑤. 水田
(2) ①. 下降 ②. A (3)科学技术
(4) ①. 合理用餐 ②. 剩余菜肴要打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