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12 《论语》十二章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朗读课文,直至成诵。品析语录体散文语言的特点,体会文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学习目标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是礼治。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他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儒家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曲阜[qū fù]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作者简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主要形式是语录体和对话体。它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作品简介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义丰,含蓄凝练。lún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 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丘仲尼儒仁礼治《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语录弟子再传弟子大学中庸孟子牛刀小试听读课文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疏通文意原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 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表顺承,然后复习,温习名作状,按时代学到的知识同“悦”,愉快。志同道合的人快乐了解表转折,但,却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内容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是认识的过程,“习”是巩固的过程,想掌握知识,必须两者结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求学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个人修养学习方法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替诚信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竭尽自己的心力。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1.第二章的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章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2.这一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心里不再感到迷惑;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身,指能有所成就。上天的意旨。命,命令。迷惑,疑惑。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顺从意愿。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段层精解】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状语后置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为 师 矣。”(《为政》)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可以凭借成为表递进,进而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孔子第四章:学习方法(温故知新,独立思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子曰:“学 而 不思 则罔, 思 而不 学则 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表转折,“却”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第五章: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原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颜回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能忍受快乐/乐趣/志趣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孔子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原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指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爱好以……为快乐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以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学习态度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冷水粗粮弯着胳膊不正当的手段介词,对,对于这章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孔子谆谆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好的方面,优点。【段层精解】讲学习方法(核心知识)和个人修养(核心知识),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省略句2.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1.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 夫 ,不舍昼夜。”(《子罕》)河边往,离去这,指河水舍弃,放弃,这里指停止第10章:学习态度(应珍惜时间)运用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指军队泛指平民百姓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朱熹改变改变志向第十一章:个人修养(坚守志向)“志”就是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他甚至将其与三军之帅相比。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原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坚定志向恳切仁德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珍惜时间第1、2、4、5、9章第7、9章第1、3、6、8、9、11,12章第10章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做人【小结】文言字词通假字①不亦说乎同“悦” ,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①不亦君子乎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②可以为师矣③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 今已:疏通、疏散。古义:冷水(热水为汤)。 今义:无色无味的液体。④饭疏食,饮水⑤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⑥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 今义:数词,三。⑦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⑧温故而知新古义:学过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思想品德修养及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等方面的内容,告诫人们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情操、珍惜时间等。课堂小结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8分)【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乙】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 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节选自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丙】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节选自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人不堪其忧 堪:_____________(2)于我如浮云 如:_____________(3)而乐乎贫者 乐:_____________(4)已欲任天下之重 已:_____________能忍受像……一样以……为快乐已经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达官显贵 B. 洛阳纸贵C. 物以稀为贵 D. 春雨贵如油A3.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2)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疏食”1分,“肱”1分,句意1分)没有不知足(的话)处在富贵贫贱(的境地,心境)就一样了。(“不足”1分,“处”1分,句意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