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梅岭三章学习目标0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能够体会并学习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等革命精神。0203文学常识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背景链接1934 年 10 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6 年冬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险受伤,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陈毅因担心不能脱险,在危急情况下写下了《梅岭三章》,准备留作“遗诗”。字音字形阎罗( ) 捷报( )血雨腥风( ) 取义成仁( )丛莽( ) 旌旗( )yánjiéxuèmǎnɡjīnɡrén词语积累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血雨腥风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诗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解读小序一九三六年冬, 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交代遇险的时间和地点境遇的艰难和危险被围时间之长从容赴死的镇定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所以写到解围的情况。诗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背景及缘由。“旋围解”说明是补写的。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壹说明写作时代背景,是“绝命诗”。贰小序的作用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叁小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和精神?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第一首: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呢?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事业。这次(如果我死了,就)去阴间招集牺牲的同志,用十万大军消灭凶恶残暴的敌人。(回首征程——过去)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第二首: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了,我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幸存的同志们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告慰我。(勉励战友——现在)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第三首:参加革命后就以革命队伍为家,血雨腥风应当有停止的时候。今天我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他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展望未来——将来)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现了诗人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凛然正气,后两章都由此句起。运用借代和借喻,写出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斗志,表现出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此 去 泉台 招 旧部,旌旗十万 斩 阎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后两句诗哪几个字比较精妙?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其表达效果。“此头须向国门悬。” 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悬昭东门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乘着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后又劝吴王攻越,要吴王警惕越王勾践复仇,但吴王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后来吴国果真被越国灭了。用典活用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关心革命、即使牺牲了也要亲眼看到同志们取得战斗胜利的愿望,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对革命忠贞不二的崇高品质。“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后两句在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意之上,更增加一份豪壮之气,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何理解“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诗人投身革命便义无反顾,面对枪林弹雨的惨烈斗争,坦然面对生死,甘为革命献身。 并且坚信人民终究得到解放。意象内涵情感泉台、烽烟、血雨腥风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纸钱捷报、自由花概括革命征程的艰辛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坚定乐观表达不屈的革命意志表达革命必胜的信念找出三首诗中的意象并分类,分析其内涵及情感。这三首诗中,诗人追怀往昔,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勉励战友,激励幸存者继续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展望未来,革命信念乐观坚定。全诗表现了诗人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主旨归纳1.下列画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诗三首留衣底 得:完成B.旋围解 旋:不久、随即C.断头今日意如何 意:意思D.取义成仁今日事 取:选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C项,“意”指“想”。C当堂检测2.下面语句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B.人间遍种自由花。(借喻,“自由花”喻革命成功、人民获得自由)C.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D.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疑问,表现作者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解析:D项诗句为设问修辞。这一问一答,问得率直明快,答得慷慨豪壮,将陈毅视死如归、甘于为革命赴汤蹈火的英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D当堂检测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②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③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进行着持续奋斗。④因为,理想、信念坚定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到达,再坚固的障碍也能突破。⑤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一梦想。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C.①②⑤④③ D.②③①⑤④解析:通过句子可知,②句为总领句,③①两句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的,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D当堂检测4.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解析:C项,本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想像丰富,是借民间说法来比喻,表达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而不是用“鬼神怪异让读者理解”。C当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