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54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54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这是一部仅有27000多单词的小说,印刷成册仅120页。
情节也非常简单: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到远海,打到了一条大鱼,在返航的时候,不断地被一群鲨鱼袭击,历经艰难搏斗,终于回到了港湾。
这就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的故事。
这位老人的形象被美国人誉为“硬汉形象”,这位老人是谁?他是如何与鲨鱼搏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故事。
课本是节选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六分之一。
请关注公众号“酸梨老师的语文江湖”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不甘寂寞的身影,他拥有过勋章,同时他还拥有了几百处的伤疤和身体里无法取出的弹片。
1953年
该书又荣获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殊荣无比
他创作的《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
1954年
他体现的是美国精神和“硬汉”精神
从文学成就上来看
代表作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他著名的“冰山原理”以简单蕴深意,提倡的“站着写作”的“电报式”行文风格,以简洁、精炼和直接、明快语言叙述故事塑造人物
从创作风格来看
1961年
有过四次婚史,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文坛硬汉却用钟爱的猎枪终结了自己的辉煌,因为他衰老、病痛、迷惘和可怕的抑郁症,所以他的墓志铭是:恕我不能站起来。
欧内斯特·海明威
走近作者
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不甘寂寞的身影,他拥有过勋章,同时他还拥有了几百处的伤疤和身体里无法取出的弹片。
1953年
该书又荣获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殊荣无比
他创作的《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
1954年
他体现的是美国精神和“硬汉”精神
从文学成就上来看
代表作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他著名的“冰山原理”以简单蕴深意,提倡的“站着写作”的“电报式”行文风格,以简洁、精炼和直接、明快语言叙述故事塑造人物
从创作风格来看
1961年
有过四次婚史,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文坛硬汉却用钟爱的猎枪终结了自己的辉煌,因为他衰老、病痛、迷惘和可怕的抑郁症,所以他的墓志铭是:恕我不能站起来。
欧内斯特·海明威
走近作者
普利策奖,又称普利策新闻奖。是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于1917年设立的奖项,包括14项新闻类奖项和7项创作类奖项。新闻类奖项的获奖者不限国籍,但必须在美国媒体中发表过作品;创作类奖项的获奖者则必须是美国公民,仅有的例外是历史写作奖,作品涉及美国史的外籍作家具有获奖资格。被誉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
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 (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童年时期
1899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个医生的家庭,父亲是个医生,同时是三家保险公司和一个乳品公司的医学检验人,父亲行医之余有两大爱好,打猎、钓鱼。他把这两爱好也传给了海明威,海3岁的生日礼物是一根鱼竿,10岁的生日礼物是一支猎枪童年的他跟着父亲到处探险,有时出诊他也跟着去,生活无忧无虑。母亲则在上流社会中长大,满身贵族气质。
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在瓦伦湖的农场中度过,没事就喜欢缠着大人给他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而且还要把人物模仿一番才满意。这也为他后续的文学创作作出了重要的铺垫。
学生时代
成为学生后,海明威马上显示出他的文学的天赋。中学时就开始在两个文学社发表自己的作品崭露头角。高中一毕业就被美国举足轻重的《堪城星报》录用,当上了记者。
参战经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打响后,正义感爆棚的海明威走向了战场前线,19岁那年,海明威来到意大利战场,成为了一名救护车司机。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为拯救一个意大利士兵而被炮击伤,一个膝盖被打碎,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7块。但他仍然强忍着剧痛,成功地将另一位伤员送到了安全地带。他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但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死都留在体内。 在这次战役中被授予十字军功勋章和勇敢勋章。
硬汉形象
战场前线的生死经历,也对海明威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硬汉的形象,如拳击手、斗牛士、军人都曾出现在他的笔下。同时又常常把描写“死亡”作为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围绕战争、死亡和男人的野性与英勇展开。
硬汉形象
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
晚年之痛
与父母的争执,同四任妻子的情感纠葛,晚年身患重病,健忘、易怒、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 用猎枪自杀。
原谅我不再起来了。
—— 海明威自己写的墓志铭
创作风格
长期写新闻稿的经历,使他形成了简洁明了的写作风格,也使他的作品常常会隐藏一部分内容或情感不直接表现出来。
——冰山理论
所谓"冰山理论",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感受鲜明形象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海明威借助《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之口喊出一个男子汉的宣言: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委员会的评价是: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2岁。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冰山理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简约的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象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
其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的更内在的质素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海明威省略的其实是我们凭经验可以填充想象的部分,因此,这种省略技巧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的经验参与,使读者觉得作家很信任自己的理解力和经验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海明威等于把冰山的八分之七空在那里让读者自己凭经验去填充。而以往的小说家如果是现实主义者就把什么都告诉你,喋喋不休,不厌其烦,不留空白;如果是浪漫主义者就拼命调动读者的情绪,拼命煽情。海明威也在调动,他调动的则象马原所说,是经验。
写 作 背 景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根据真人真事所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写 作 背 景
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前后仅用了八周就完成了初稿。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老人与海》使海明威成为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鲭鲨 两颚 脊鳍 攮到
吞噬 蹂躏 嗜杀 戳进
榫头 拽掉 残骸 桅杆
è
qīng

nǎng
shì
lìn
shì
chuō
sǔn
zhuài
hái
wéi
前情回顾
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途中,却遭遇了鲨鱼的进攻。
课文情节:
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约占全书六分之一。
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曾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这条鱼太大,在海上被拖行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航途中又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当时这件事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老人与海》,小说一经问世,在当时的文学界还因此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海明威热",赢得了诸多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故事简介
老渔夫桑迪亚哥年轻时是优秀的捕鱼能手,而如今已经接连84天出海却无功而返了,受到众人一再的冷嘲热讽,就连他唯一的精神支柱——小孩曼诺林也在其父母的逼迫下离开了,老人痛苦不已。为了证明自己,更为了不让他的小粉丝曼诺林失望,他于第85天再次顽强出海。依然是那片没有尽头的"死亡之海",依然是那面"标志着老打败仗的旗子",但这次,老渔夫信心满满,势在必得。
这一次在深海,他幸运地碰到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巨大的马林鱼。老人激动得恨不得马上载着这个巨大的战利品返回。但这庞然大物凶猛异常,老人凭借顽强的毅力,独自与它奋战了两个日夜,终于将其征服,并把它束缚在船边扬帆返航,不料途中若干次遭到鲨鱼群的攻击。虽然他每次都能把鲨鱼打得落荒而逃,但这些贪婪的魔鬼已经将美味的马林鱼肉吞噬殆尽,最后老渔夫只能遗憾地带着一副没有皮肉的巨大马林鱼骨架回到了岸边。老人虽然在与鲨鱼群的搏斗中失败了,但他带回了象征胜利的马林鱼骨架……
选文情节梳理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是小说的高潮,全书的六分之一.根据搏斗情节,全文划六部分。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第一部分(1--29)老人第一次与一头灰鲭鲨/(尖齿鲨)鲨鱼搏斗(详)及写老人的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30--47)写老人与两条铲鼻鲨/(加拉诺鲨)星鲨的第二次搏斗(详)
第三部分◇48--53与铲鼻鲨的战斗。第三次搏斗(略)
第四部分(54--82)老人与另两条两条铲鼻鲨/(加拉诺鲨)第四次搏斗(详)及老人的心理活动。
第五部分(83-88)与群鲨搏斗。(第五次)(详)
第六部分(89-97)搏斗了一夜的老人回到家里。
回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搏斗后的 心理活动
一条
灰鲭鲨
渔叉、绳子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铲鼻鲨
两条
绑了刀子
的船桨
杀死两条,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犁头鲨
一条
绑了刀子
的船桨
杀死犁头鲨,
刀子被折断
就要试试看
铲鼻鲨
两条
短棍
两条鲨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不能指望干掉他们,现在也能行
群鲨
成群结队
舵柄
大鱼只剩下残骸
没有什么
把我打垮
情节梳理
快速阅读课文,按要求填写下表,赏析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所向无敌:
肆意妄为:
听天由命:
手无寸铁:
乐在其中:
一物降一物:
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指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比喻宇宙万物相生相克,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思考】读过文章,你认为老人是个什么形象?
自尊、勇敢、永不屈服的硬汉形象。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但我还是要杀死它,哪怕它再了不起,再荣耀。虽然说这不公正,但我还是要给它看看,一个人能做成什么样的事,有多少的忍耐力。”
课文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都会碰到生命中的鲨鱼,命运似海,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思考: 找出五次搏斗前后的老人的内心独白,并分析这些独白在文中的作用。
犁头鲨
铲鼻鲨
灰鲭鲨
跳读文本,分析人物内心独白
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想,见鬼去吧。(4段)
这下好了","我还是一个老头,但可不是手无寸铁了。"(18段)
人要有面对挫折的准备和勇气,人不能改变自然,但可以和自然搏斗。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要来了,可我连渔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11段)
这时候,风更加强劲了,船航行得很顺利。他只看着鱼得前半部分,心里又燃起了一点儿希望。(19段)
"这下子它们算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50段)
"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70段)
人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有永不绝望的意志。
"不过还是得琢磨琢磨,他想。因为我只剩下这件事儿可做了。这个,还有棒球。不知道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会不会欣赏我一举击中鲨鱼的脑袋。13段
他躺在船尾掌着舵,等待天空出现亮光。我还有半条鱼,他想。也许我走运,能把前半条带回去呢。我总该有点运气吧。73段
人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我根本就不懂什么罪过,也说不准自己是不是相信。也许杀了这条鱼是一桩罪过。我看是的,尽管是为了养活自己,让好多人有鱼吃。不过这样说来,干什么都是一种罪过。别再想什么罪过了。现在天已经晚了,再说还有人专门拿薪水干这个呢,让他们去费心吧。你天生是个渔夫,就跟鱼生下来是鱼一样。21段
它活着的时候你敬爱它,它死了之后你也一样敬爱它。如果你敬爱它,那么杀死它就不算是罪过。要么是更大的罪过?22段
但是杀死那条尖齿鲨你倒是乐在其中,他想。它跟你一样,靠吃活鱼为生。它不是食腐动物,也不像某些鲨鱼一样,游来游去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它美丽而崇高,无所畏惧。24段
矛盾的心理,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大海和生命的礼赞,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善良
跳读文本,分析人物内心独白
是什么把你打垮了呢?他想。90段
"没有什么把我打垮,"他大声说,"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91段
这条鱼可以够一个人过整整一冬,他想。别想这个啦。还是歇息歇息,让手好起来,保住剩下的鱼肉吧。和水里的血腥味比起来,我手上的根本不算什么。再说,手也不怎么流血了。手割破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出点血也许能让左手不再抽筋。45段
对伤口的轻描淡写体现他刚毅的性格
勇敢面对失败,总结失败原因
跳读文本,分析人物内心独白
思考:老人心理也有动摇的时候,这与打不败的精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① 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真实。有短暂的犹豫、畏惧心理,几乎是每个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当情势危急时,他又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②打不败的精神不仅体现在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中,更体现在老人与那个内心动摇、怀疑、试图认输妥协的自我搏斗中。这种搏斗的胜利,更真实地诠释了打不败的精神——人不能被自己打败。打不败的真正的价值正在于此。
问题探究
思考:内心独白在文中有何作用?
②丰富小说内容。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①再现人物心理。文中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问题探究
(95段 ) 他又开始往上爬,到了顶上一下子摔倒在地,他躺了一会儿,桅杆横压在肩上。他努力想要站起身来,但这太难了,就扛着桅杆坐在那儿,朝大路那边望去。一只猫从路对面走过,忙活着自己的事儿,老人定睛看了看它,又把目光投向大路。
(96段) 他终于放下桅杆,站了起来。他拿起桅杆扛在肩上,顺着大路走去,一路上坐下歇了五次,才走回自己的小棚屋。
(97段) 进了棚屋,他把桅杆靠在墙上,摸黑找到一个水瓶,喝了口水。随后他躺在床上,把毯子拉过来盖住肩膀,又盖住后背和双腿,他脸朝下趴在报纸上,胳膊伸直,掌心朝上。
你如何看待圣地亚哥的结局
评价: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多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问题探究
①坚强的意志
②高贵的自信。
③不败的生活准则。
④直面未来的勇气。
形象总结
普通的渔夫,平凡的老者
成功的失败者,失败的悲情英雄
铁骨铮铮的硬汉
硬汉形象
“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了解“硬汉形象”
▲《战狼》中的硬汉形象
小结:
在世俗的眼光看来,老人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海明威笔下,他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硬汉子”,是一个无论在怎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奋勇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他是一个失败者,却是一个失败的英雄,老人的价值在追捕马林鱼、与大海、鲨鱼的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人生的道路是艰难的、充满坎坷的,不要向困难和厄运屈服,需要的是勇敢、顽强战斗的精神。人性中最宝贵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也是老人身上所蕴涵的能够打动不同时代人们心灵的地方。
【思考】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海明威,他用大量的篇幅,在作品中详细地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借景抒情,深入说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老人面对的是海洋的挑战,而海洋面对的则是老人的极限。老人对海洋存有敬畏,也相互依存,这也可以理解为,海明威用一种独特的思维手法,向人们呈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②人与现实的不屈抗争
  在圣地亚哥的身上,凝聚着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当他认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出海捕鱼时,他孤身一人驾驶着小船,在三个月的毫无收获中不屈坚守。凭借着这样的执着,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因此,为了战胜大马林鱼,也为了战胜这片神圣的海洋,圣地亚哥说:“人是打不败的,除非你把他毁灭。”而从这一句话中,不难看出,海明威将个人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相互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了人格的无限崇高。
③人与文明的苦苦坚守
  对于圣地亚哥来说,他费尽千辛万苦,捕捉到了这条鱼。但是,这条大鱼却在老人归去时被鲨鱼撕咬殆尽。这也反映出,海明威借此无奈地说明,在现实中存在着人类无法跳脱的悲剧命运。这种无法挣脱的命运枷锁所要证明的是人类的文明价值和精神力量。不管是老人、小孩、大鱼、海洋,都运用一种特殊的隐喻,披露出了当权者的虚伪和社会生活的动荡。
这一部分通过老人智斗鲨鱼、勇斗鲨鱼、百折不挠斗鲨鱼的过程,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歌颂了圣地亚哥英勇顽强的精神,体现了人要顽强斗争夺取胜利,并勇敢地面对失败的态度。
明晰主旨
硬汉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生在世界五大湖之一的密执安湖南岸,一个叫橡树园的小镇。家里一共有六个孩子,海明威是第二个。父亲的影响使海明威终生充满了对捕鱼和狩猎的热爱。海明威29岁时,父亲因为糖尿病和经济困难,用手枪自杀了。
14岁时海明威在父亲支持下报名学习拳击。第一次训练,他被职业拳手打伤,第二天裹着纱布仍跳上拳台。20个月之后,海明威在一次训练中被击中头部,左眼受伤。
【拓展阅读】
中学毕业以后,在堪萨斯明星报做了见习记者。在这里,海明威专心致志,很快掌握了新闻写作的技巧,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字风格。
1918年5月,加入了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7月初的一天夜里,海明威被炸成重伤,一个膝盖被打碎了,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0余块,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死都留在体内。那年他刚19岁。
大战后海明威回到美国,海明威依旧勤奋写作。1919年夏秋,他写了12个短篇,寄给报社被全部退回。母亲警告他: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从家里搬了出去,因为什么也改变不了他献身于文学事业的决心。他只想做第一流的、最出色的作家。
1922年冬天,他承受了自己全部手稿丢失的痛苦。1923年,海明威的第一部著作《三个短篇和十首诗》在法国的一个非正式出版社出版。总共只印了300册,在社会上毫无影响。
作为记者,海明威很受欢迎。但他呕心沥血写成的小说,却没有报刊肯用。尤其令他伤心的是,退稿信上总是称他的作品为“速写录”“短文”,甚至说是“轶事”,根本就不把他的稿件看成是文学创作。1924年,海明威辞去记者工作,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在这艰难的时候他的妻子带着儿子走了。他除了通宵达旦地写作,只能把看斗牛当作娱乐。
1925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也升起了》问世,立即博得了一片喝彩声,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了20年代那一代人的典范之作。这部小说用美国女作家斯泰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作为题辞,作品契合了当时人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从而产生了一个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而海明威就成了这个流派的代表。
《太阳也升起了》发表之后,“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影响在欧洲许多国家一天天扩大。1929年,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问世。这本书在几个月内就销售了10万册,是海明威20年代的代表作,也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好莱坞为购买小说的摄制权,出了空前的高价。
进入30年代,国家虽然正处在经济危机之中,海明威却捕鱼打猎,观看斗牛,过得十分愉快。1932年,海明威发表了关于西班牙斗牛的专著《死于午后》,被称为斗牛题材的经典著作。1933年他去非洲打猎和旅行,并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一书。1936年他又写成了短篇佳作《乞力马扎罗的雪》和《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它们是他最成功的短篇小说,均被拍成电影。
1939年,海明威写成他自己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塑造了“硬汉”罗伯特。小说出版后几天,妻子波林与他离婚。不久,他和女作家玛莎结婚,一起到中国来度蜜月。他们作为战地记者采访了我国的抗日战争,写了6篇中日战争的报道,高度赞扬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海明威始终态度鲜明地反对法西斯分子。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的当天,海明威就参加了海军。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战。他改装了自己的游艇,配备了电台、机枪和几百磅炸药,要与德国潜艇同归于尽,但海上追踪德国潜艇近两年,始终没有找到相撞的机会。
50年代初,海明威发表了他最优秀的作品《老人与海》,“硬汉”老人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他全部创作中的瑰宝。不久,他因此而获得了普利策奖。
海明威怀念非洲和狩猎生活。1954年1月,他又和妻子去非洲打猎。两次从飞机失事中站起,却带给他长长的一串病名:关节粘连、肾挫伤、
肝损伤、脑震荡、二度和三度烧伤、肠道机能紊乱……身体尚未康复,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降临到他的头上了。他无法亲赴瑞典领奖,只好委托驻斯德哥尔摩的美国大使代他出席庆典。授奖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他的作品“硬汉”形象众多。
在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之后,1961年7月2日清晨,这位身高6英尺,体重220磅的巨人,把心爱的双筒猎枪放进嘴里,扣动了扳机。
问题:文章题目为“硬汉海明威”,这“硬汉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每个方面请各用一个事例证明。
①体现在战胜身体的痛苦方面:14岁与职业拳手的战斗;一战身中230多块弹片弹头;两次飞机失事;
②精神方面的(或文学方面)“硬汉精神”:在母亲的警告中选择搬出家里从事写作;
③抗击法西斯方面:参加海军打算与德舰同归于尽。
拓展阅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