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致云雀》课件(共44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致云雀》课件(共44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致云雀
雪莱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人雪莱,把握该诗创作的历史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追求,分析出诗人要表达的情绪。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诗中典型手法的分析,理解云雀的形象特点和象征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文中弥漫着的对压迫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认同诗人渴望摆脱束缚、追求内心激情释放的迫切感。
导入新课
西风颂(第五节)
雪莱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诗人请求西风帮助他扫去暮气,把他的诗句传播到四方,唤醒沉睡的大地。最末两句预言革命春天即将来临,给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们带来鼓舞和希望。
浪漫主义文学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主流体系之一,它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浪漫主义文学彻底摧毁了统治欧洲文坛几千年的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是西方文学在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文艺复兴”。
浪漫主义文学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他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与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
雪莱于1822年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代表作: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诗歌《西风颂》《致云雀》
作者简介
背景探寻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得不到保障。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自由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思考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绘云雀?你都能看出云雀主要有哪些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如:
通感: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
这个定义说得很清楚,“通感”是感觉相通,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种具体的感觉现象彼此沟通。如: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移就又叫词语移用。它是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改变词语搭配关系的一种临时迁就,是词语搭配的创造性的运用。《辞海》注曰:“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
我的车子缓缓地驶过快乐的绿林翠木,驶过那阳光之下奇花盛开的地方。(海涅《诗歌集·抒情插曲》)
“快乐”本属于“我”,移属于“绿林翠木”。
比喻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形象地描绘出云雀一跃而上、边飞边唱的飒爽英姿。
“像位高贵的少女”一节,把云雀的鸣声比作怀春少女为了“排遣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突出了云雀给生活带来的甜蜜,排遣了寂寞。
“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把云雀比作“萤火虫”,表现了云雀的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玫瑰”,把云雀比作“玫瑰”,散发着醉人的芬芳,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通感
“那犀利明快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响彻你婉转的歌喉,仿佛在荒凉的黑夜,从一片孤云背后,明月射出光芒,清辉洋溢宇宙”,诗人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等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云雀歌声清脆悦耳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
“从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这样美的雨,能和当你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诗人用视觉形象来描绘听觉上的美好感觉,使云雀的歌声变得具体可感,塑造了云雀欢乐、光明、美好的形象。
衬托
环境衬托。“地平线下的太阳,放射出金色的电光,晴空里霞蔚云蒸”,诗人用太阳放射的“金色的电光”、晴空里的“霞蔚云蒸”来衬托云雀翱翔天际的英姿。
正面衬托。诗人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作出评价。而“称得上明朗、欢悦、清新的一切,全都不及你的音乐”又运用正面衬托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云雀歌声的音乐之美。
“从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这样美的雨,能和当你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诗人以“霓虹似的彩霞”降下的美雨与云雀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极力赞美云雀的歌声。
“赞婚的合唱也罢,凯旋的欢歌也罢,和你的乐声相比,不过是空洞的浮夸”,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对比
诗人笔下的云雀是“欢乐的精灵”,它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善于飞翔、歌唱,它是欢乐、高贵、美丽、光明、自由的象征。
2.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只云雀?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我们瞻前顾后,为了
不存在的事物自忧,
我们最真挚的笑,
也交织着某种苦恼,
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
憎恨、傲慢和恐惧,
即使我们生来不会
抛洒任何一滴眼泪,
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
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
更加丰盛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教给我一半,你的心
必是熟知欢欣,
和谐、炽热的激情
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在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中,诗人将凡人和云雀进行了对比,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作了对比——凡人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人永远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
在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熟知的一半的欢欣,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一半的自我。
雪莱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云雀,也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载体。
①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体现了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渴望自由美好的新社会的愿景。
②云雀隐身在云中歌唱,体现了诗人不愿追求功名利禄、高官爵位,而愿意用自己的笔去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贵品格。
3.有人说《致云雀》中的云雀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③云雀的歌声清脆动听,如同诗人自然清新、优雅大气的作品风格。
④云雀所熟知的欢欣,体现了诗人对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的渴望。云雀和诗人都追求光明,蔑视黑暗现实,向往理想的世界。
二者不同的是:诗人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感到十分痛苦,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来说是不存在的。从整首诗歌的氛围可以看出,诗人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但仍以积极的态度去化解感伤。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
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抒发了雪莱对快乐、光明、自由的深情向往。
课堂小结
拓展阅读
西风颂
雪莱
第一节
哦,狂野的西风,秋之生命的气息,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犹如精魂飞遁远离法师长吟,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染上瘟疫的纷纷落叶四散调零:哦,是你哟,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
直到阳春,你蔚蓝的姐妹向沉睡的大地
吹响她嘹亮的号角
(如同牧放群羊,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狂野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
第二节
在你的川流之上,长空中巨流滔天,
乱云像大地上凋零的树叶,
被西风从天和海交错缠结的枝丫上吹落下来,
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
在你缥缈的蔚蓝波涛表面,
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
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
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
欲来雷雨的卷发,对濒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
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
里面正有你的万钧之力的凝结
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
第三节
是你,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
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
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
就在巴亚海湾的一个浮石岛边,
它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
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抖颤,
而且都生满青苔、开满花朵,
那芬芳真迷人欲醉!呵,为了给你
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
把自己向两边劈开,而深在渊底
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
虽然枝叶扶疏,却没有精力
听到你的声音,它们已吓得发青,
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哦,你听!
第四节
我若是一片落叶随你飘腾;
我若是一朵流云伴你飞行;
或是一个浪头在你的威力下翻滚
如果我能有你的锐势和冲劲
即使比不上你那不羁的奔放
我若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
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天空
(因为呵,那时候,要想追你上云霄,
似乎并非梦幻),又何至沦落到这等颓丧
祈求你来救我之急。
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
我跌在人生的荆棘上,我在流血!
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服的生命
原是和你一样:骄傲、轻捷而不驯。
第五节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反动腐朽势力的憎恨,对革命终将胜利和光明未来的热切希望和坚定信念,深刻揭示出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客观规律。全诗气势雄阔,境界奇丽宏伟,具有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通篇采用了象征、寓意手法,含蕴深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