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一、单选题1.中学生小威假期准备到河南博物馆旅游,在网上搜到这样一段文字:“天地玄黄,我从哪里来 站在布满鸟踪兽迹的莽原上,砌石成器,薪火承递,人猿揖别,血脉沧桑。骨笛唤醒的晨曦,沐浴着大河边最初的农庄。磨石绘陶并渔猎耕纺,野处穴居到筑城立邦。击壤、击壤,文明创自众人指掌。”——河南博物院旅游攻略之文明曙光这段旅游攻略,告诉我们( )A.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阶级斗争非常激烈B.经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发展,人猿揖别使古猿变成人C.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已经出现了城市的雏形D.原始农业的出现,体现了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2.原始社会末期,个体劳动逐渐盛行,逐步出现了私有制。私有制的确立标志是( )A.国家的出现B.阶级的产生C.生产工具变成私有D.土地变成私有财产3.17世纪后半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宣布的“朕即国家”成了波旁王朝的统治格言。18世纪中叶,路易十五更明确地宣布“最高权力只属于我,立法权完整不可分地由我一人掌握。全部公共秩序都是我定的,国民的权利和利益与我的权益必然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只掌握在我手中”。据此,可以推测出( )①封建制国家具有君主专制的显著特征②封建社会时期,君主掌握全部的生产资料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④在封建社会,农民受到地主阶级的政治压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下列属于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的是( )A.人身自由不同B.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C.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D.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现象5.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社会化大生产与社会分工之间的矛盾6.明朝中期,江南某些地区的商品经济很发达,在丝织手工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雇佣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①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的劳动者②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③必须推翻封建政权,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④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自产生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从理论传播到革命运动,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又在实践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对这一发展历程认识正确的是(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巴黎公社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构,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俄国的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1919),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1949),是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70周年(1954),是中美建交45周年(1979),下列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认识准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第一次全国人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外矛盾的变化④中美建交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中学生小赵跟随习总书记的步伐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③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④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上篇“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下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目前是民族民主革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对“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②前者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后者是由无产阶级领导③只有完成前者才能完成后者,这两个阶段互相衔接④前者和后者的革命性质和革命对象都是相同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 )①创造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科学地谋划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③是指引当今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④为近代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①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②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④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这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下图为“新中国75周年峥嵘岁月”主题系列报道中的一组配图。这组配图共同所指的大事件 (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有了主心骨C.推进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D.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16.某校高一(1)班学生开展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主题图片展,下列能体现我国推进对外开放的图片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1984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的小渔村听村支书说村民人均收入达2300元,家家都是万元户,他有些不信,来到一户渔民家里去验证。这户人家楼房气派、装修精致,还有电视机等家电。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基本形成 ②我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 ④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周密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积极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由此可见( )①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②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推进③改革开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因为它( )①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②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④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在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身上展现出来的率真又自然的表现,尽情享受过程,坦然面对输赢。既是对奥运精神的青春诠释,也是对时代气质的生动表达。从他们身上彰显了中华民族高度的( )A.理论自信 B.道路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21.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重大时代课题,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下列关于党的指导思想说法正确的有(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科学发展观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二十一世纪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是( )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B.统筹推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2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⑤科学发展观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①②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4.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②坚持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定道路自信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理论自信④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坚定制度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天宫、天眼、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由此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 )①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②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④实现社会主义的时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主观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他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一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摘自《共产党宣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复兴之路》节目简介第一集千年局变 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透过那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的独特历史细节,描绘出一幅苦难中不屈、黑暗中寻路、危难中图强的历史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第二集峥嵘岁月 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为传入马克思主义后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走上了新的道路。第三集中国新生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就为核心内容,表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华民族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性。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方面取得巨大的发展成果,外媒对此纷纷点赞: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网站日前发表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的评论文章称,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强大、最有创新精神的国家之一,西方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东方大国的崛起意味着一个划时代的变迁。中国在近几十年里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践行,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世界经济繁荣和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70年风雨兼程,伟大中国为世界增添无限绚丽光彩。“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29.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3.2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以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改革开放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参考答案1.B2.D3.B4.C5.C6.C7.D8.B9.D10.D11.B12.D13.A14.A15.C16.D17.D18.A19.A20.D21.B22.C23.B24.C25.A26.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7.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④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8.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9.①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需要我们通过改革开放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