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下第二单元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建筑、家居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调查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了解、考察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调查的基本过程:明确调查任务、制订调查方案和进行实地调查。3.调查方法(1)把不认识的动植物画下来或拍照片。(2)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和曾经来过的4.二歧分类法:将事物进行分类的一种常用方法。确定一个标准,将事物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①草质茎:茎中木质部成分少,通常较柔软,易折断,外表常呈绿色。②木质茎:茎秆坚硬,大部分由木质部组成。5.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由于生物种类较多,可以采用编号的方法来进行标注。也可以将我们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边,用箭头指出它所在的位置。6.校园中的动植物存在的关系: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动物的粪便可以给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有些动物在土壤中疏松土壤的行为有利于植物生长。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7.遗传和变异:(1)植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2)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3)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4)正是因为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和多种多样的动物。8.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着人类生活:(1)袁隆平院士发明的杂交水稻;(2)抗倒小麦;(3)太空椒、无籽西瓜。9.孟德尔:现代遗传学之父,进行了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生物遗传规律。10.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分类:(1)鸟类:身体上长有羽毛的动物。鸡、企鹅等。(2)哺乳动物:直接生下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后代的动物。兔子、狗、鲸鱼、蝙蝠等。(3)鱼类: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鲤鱼等(4)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的动物。蚂蚁、蜜蜂、蝗虫、蝴蝶等(蜘蛛、蜈蚣不是昆虫)。11.在世界上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12.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红绿色盲、高血压、糖尿病、血友病等许多疾病都是可以遗传的。13.化石的作用(1)复原出各种古代生物的样貌;(2)分析古代生物的生活环境;(3)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样性;(4)与观察到的现代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14.昆明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15.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步骤:(1)将橡皮泥压平。(2)把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等放在橡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16.在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每一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多种多样的生物具有不同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17.人类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的行为:乱砍滥伐,滥捕乱猎,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加快等。18.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的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最有效);(2)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3)建立动物精子库;(4)颁布相关法律法规;(5)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