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起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之涣登鹳雀楼,领悟生活哲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登飞来峰,抒发心中想法:“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陈子昂登幽州台吊古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课堂导入《韩诗外传》记载:“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登高必赋”,登上高处,看到无限美好的景色,触景生情,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诗赋,以言其志。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开始了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55岁的杜甫(西南漂泊时期),身在夔州,独自登高临眺,写下此诗。此时杜甫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本将入严武的幕府,因其病逝,失去依靠,只好离开成都,顺流东下,最终因病魔缠身而滞留夔州。三年之后杜甫病逝,《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本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写作背景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杜少陵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_____”,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_____”,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__________”这条主线,其诗歌风格基本上是“__________”,“三吏”和“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史诗圣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知人论世杜甫李白《戏赠杜甫》:“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登高杜甫【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初读感知登高所见(写景)登高所感(抒情)一、作诗苦:景物描写的苦心经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莫砺锋评价此诗:“整首诗的意象最好是’疏密相半’,即有疏有密,疏密相济,才能恰到好处。”请你结合这句评价,分析前两联。细读品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猎猎狂风,感“身不由己”高远之天,伤“渺小之躯”仰视之景哀猿之啸,慨“凄凉之境”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细读品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沙洲孤立,水清沙白,映“茫然之情”孤鸟盘旋,叹“同病相怜”俯视之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首联: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主观感受)意境凄凉清冷苍凉俯仰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捕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多感官结合细读品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生命之短暂时间之无穷悲羡细读品味“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说木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二、作诗苦:情感内容的悲苦辛酸颈联: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 “言简意赅,一语胜人千百”,其中含有“八层”可悲,请你找一找。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触景生情一悲:万里,地之远也二悲:秋,时之惨也八悲:独登台,无亲朋也四悲:常作客,久旅也五悲:百年,迟暮也六悲:多病,衰集也七悲:台,高迥处也三悲:作客,羁旅也语言精炼高度浓缩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二、作诗苦:情感内容的悲苦辛酸尾联: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曾说:“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结句较之前文的“万里悲秋”、“无边落木”,看起来“微弱无力”)你同意吗?细读品味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个人生活之多艰,国家命运之多舛。若夫真正之大诗人,则又以人类之情感为其一己之情感。——王国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浊酒”与“清酒”清酒,乃酒中之冠,冬酿夏熟,属于好酒。(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行路难》)浊酒,未提酒糟,酒色浑浊,属于不太好的酒,价钱也便宜。(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资料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命运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最上者,因其对苦难体会良深,于是更能理会别人之苦难,甚至在面对别人苦难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依旧坎坷,身份依旧卑微,但是灵魂却由此而不朽。杜甫就是这样的人。凡俗人如我辈,能做到中者已属上乘,于是,现在依稀明白,杜甫为何被称为“圣”了。因为他对自然、对万物、对人,有一种近乎执迷不悟的爱,无视自己的命运和苦难,无视自己的颠沛流离。——《唐诗的江山》三、作诗苦:立于苦难的伟大形象杜甫为了躲避战乱,几乎跑遍了唐朝的所有不毛之地,也见证了大唐江山的破碎飘零。出生儒学世家的杜甫,在许多作品中都流露出对百姓的悲悯、对国家的担忧、对亲人和友人的关怀。出身名门,裘马轻狂。代表作《望岳》读书游历时期(35岁之前)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李林甫权倾朝野,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困顿十年,入仕无门。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为官流亡时期(45-48岁)任左拾遗,为房琯向肃宗上书请无罪,后发生安史之乱,避难流亡。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漂泊西南时期(49岁-58岁)好友严武接济于成都草堂,写了240多首诗。忧国忧民,贫困交加。(712—770)杜甫其人思想情感的“沉郁”:1、内容上深沉、广阔。首联描写登高闻见之景,境界阔大。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交代了登高的环境,渲染了悲凉的秋意。2、表达上含蓄、蕴藉。《登高》尾联悲愤深沉而又寄意遥深。“艰难苦恨”四个字不仅指诗人自己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艰辛境况和身世遭遇,也指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的辛酸痛苦。艺术特色沉郁顿挫语言形式的“顿挫”:1、章法上开合变化。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最后却令人颇感意外地落笔于“新停浊酒杯”这一生活细节上,纵横开合变化自如。章法曲折有致,既令文势波澜横生,也令情感的表达深厚凝重。2、结构上的回环照应。前后照应,浑然一体。《登高》一、三两句相承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写江景,五、七两句相承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写多病。总结景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情思乡之情羁旅之愁孤独之感忧国忧民……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自然之秋——秋景衬悲情人生之秋——际遇显愁意国运之秋——时势造愀怆“思不群”的李白是一位自由浪漫的诗仙,他激励我们长风破浪,奔向远方;“作诗苦”的杜甫则是忧国忧民的诗圣,他激励我们见自我更见苍生,心怀悲悯情念终生。这大概就是韩愈所说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吧!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