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某月某日6:30(北京时间),我国的钓鱼岛(25°45′N,123°28′E)和海马滩(10°43′N,117°40′E)同时迎来了日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可能是( )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2.该日海马滩与钓鱼岛( )
A.日落时间相同 B.夜长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昼长相差近50分钟
彩虹是阳光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后经色散和反射而成的一种光学现象。只要空气中有一定数量的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在较暗的背景下便可能观察到彩虹。7月27日北京时间18:20左右,山东泰安((117°E,36°N)惊现双彩虹,市民纷纷驻足拍照(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泰安市民观看本次彩虹,面对的方向是( )
A.东 B.西 C.南 D.北
4.假如泰安市民在相同位置、相同时间看到同样的彩虹,其看到的日期可能是( )
A.5月17日 B.6月22日 C.7月3日 D.8月23日
下图示意某日Ⅹ市太阳高度变化。子夜太阳高度=(当地纬度+太阳直线点纬度)-9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X市最可能是( )
A.北京(40°N,116°E) B.首尔(37°33′N,126°58′E)
C.济南(36°40′N,117°E) D.蒙得维的亚(34°53′S,56°11′W)
6.根据题意,下列全球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B.北京伏旱少雨
C.湄公河水位较低 D.罗马气候炎热干燥
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如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F岛的位置可能是( )
A.12°N,61°W B.12°N,121°W C.20°N,61°W D.20°N,121°W
8.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 )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
辽东半岛西海岸的驼山排石景观石壁连绵、岩体层叠、岩层清晰,易被侵蚀而坍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驼山排石的岩石类型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0.驼山排石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堆积作用一构造运动—海浪侵蚀 B.构造运动一堆积作用—海浪侵蚀
C.海浪侵蚀—构造运动—堆积作用 D.堆积作用—海浪侵蚀—构造运动
某中学学生在太行山一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两岸陡崖发育,坚硬的石英砂岩层和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层交互,陡崖壁下有崩塌物堆积。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数字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及该景区陡崖发育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该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景区内陡崖发育形成的过程是( )
A.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重力崩塌 B.沉积作用一地壳下陷一风力侵蚀一重力崩塌
C.岩浆活动一地壳抬升一风力侵蚀一流水堆积 D.岩浆活动一流水侵蚀一地壳抬升一风力堆积
13.推测崩塌物主要来自的岩层及原因是( )
A.硬岩层,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 B.硬岩层,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C.软岩层,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弱 D.软岩层,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某次地质考察活动中,地质队员在①②③④四处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其中①处的钻孔深度是100m。在该水平面①④处取得相同的砾岩,②③处取得相同的砂岩,且砾岩的年代比砂岩新。下图示意地质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4.甲处地质地貌为( )
A.背斜成谷 B.背斜成山 C.向斜成谷 D.向斜成山
15.③处钻孔深度最可能是( )
A.20m B.40m C.60m D.80m
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区域主要的地貌类型组成是( )
A.背斜山,向斜谷 B.背斜谷,向斜山
C.断块山,断陷谷 D.褶皱山,断陷谷
17.导致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地形
18.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受流水作用的影响该地发生的变化是( )
A.地形起伏加大,谷地中草甸比例上升 B.地形起伏加大,谷地中草甸比例下降
C.地形起伏减小,谷地中草甸比例上升 D.地形起伏减小,谷地中草甸比例下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西伯利亚地区常出现地表下陷现象,形成众多低于周边的“地坑”,“地坑”深度从几米到上百米不等,“地坑”内的植被长势远不及其周边地区。下图为西伯利亚某“地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9.西伯利亚“地坑”形成原因是( )
A.地壳断裂下陷 B.地下冻土融化 C.天外陨石冲击 D.流水侵蚀地表
20.“地坑”内植被长势远不及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坑”内( )
A.地表起伏较大 B.水分含量较多 C.热量相对不足 D.土壤肥力较低
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海岸的悬崖边缘,十二座巨大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巍然矗立,宛如上帝的杰作。因为它们的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人们就以圣经故事里的十二使徒岩为之命名。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图为十二使徒岩景观地貌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22.形成“十二使徒岩”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水侵蚀 B.海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24.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25.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烂场雨”是小麦成熟、收获期间出现的大范围连阴雨或暴雨天气,会导致成熟的小麦发芽、霉变。2023年5月底,黄淮海冬小麦主产区遭遇了严重的“烂场雨”天气。下图为2023年5月下旬部分省区平均逐日降水量柱状图和日照时长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有利于小麦成熟、收获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27.受该次“烂场雨”影响最严重的是( )
A.安徽 B.河南 C.江苏 D.山东
冷流雪,也称“冷流降雪”,当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暖湿海面时,暖湿海面向低层大气输送大量的热量和水汽,使低层冷空气变得暖而潮湿,在山东半岛丘陵地形的阻挡下,变暖湿后的冷空气减速从而产生辐合抬升,在丘陵的北侧就容易形成冷流降雪。下图示意2023年某月16日06时——17日06时山东省降水实况。完成下面小题。
28.当冷空气流经烟台北部海面时( )
A.海水透明度升高 B.海水表层温度降低
C.沿岸海水上泛增强 D.海水流速减小
29.与冷流雪产生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
A.锋面 B.气旋 C.反气旋 D.地形雨
30.下表为烟台沿海一年中气温与海水温度月平均变化统计表。冷流雪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3.2 -1.9 2.3 8.9 14.4 21.9 22.4 21.8 19.9 14.1 5.8 -0.2
水温℃) 1.2 0.5 2.0 S.S 10.0 13.5 21 24 22 16 7.0 1.0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二、综合题
31.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处于丙图所示情形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该日天津市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
(2)当太阳光以图乙中的情形照射地球时,此时B地的地方时为 ;新旧日期范围的比例是 (说明:C点所在经线为180°)。
(3)丁图为北温带某地楼间距规划图,则甲图中与决定L的合理数据关系最密切的公转轨道位置为 (填数字序号);该位置附近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及变化情况为
(4)福建某学生(26°N,119°E)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将支架改为可调节式,如下图。
春分日,为了使热水器有更好的效果,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交角α应该调节为____
A.23°26' B.26° C.64° D.64°34'
32.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一场罕见的地中海飓风登陆利比亚并深入撒哈拉沙漠,给当地带去猛烈暴雨和洪水,造成利比亚超过万人丧生的惨剧,成为本世纪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第二大人员伤亡灾难。据气象部门统计,2023年7月,地中海的平均水温比正常值高出了1.5℃,地中海南部水温更是高达30.6℃,突破了历史极值,而且持续时间超过了一个月。9月10日地中海飓风“丹尼尔”登陆利比亚,降下400mm的特大暴雨。
(1)下图示意“丹尼尔”登陆利比亚前后,甲城市的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在图中用“ ”画出甲地的风向,并绘制甲地空气质点瞬时平衡的受力状况,用“→”表示受力情况。
(2)分析“丹尼尔”登陆利比亚北部,带来异常强降水的原因。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左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右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
(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D
3.A 4.A
5.C 6.D
7.A 8.C
9.C 10.A
11.B 12.A 13.B
14.A 15.C
16.A 17.D 18.D
19.B 20.B
21.C 22.A
23.A 24.A 25.C
26.D 27.B
28.B 29.A 30.D
31.(1) 秋分 昼夜平分(或昼夜等长)
(2) 8时 1:3
(3) ③ 较快且逐渐变快
(4)B
32.(1)
(2)地中海连续数月破纪录高温,为飓风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热量条件;飓风穿过水温高、蒸发旺盛的地中海,获得了充足的水汽;南下过程,纬度变低,温度升高,空气对流运动增强。
33.(1)海口河作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多次疏浚,导致滇池水位下降,柴河河口地区出露,三角洲面积扩大;柴河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到达河口地区泥沙增多,导致三角洲增大;下游开挖沟渠分散水流,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导致流速降低,水量减少,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增多,导致三角洲增大。
(2)
B区域成陆时间早,聚落形成早;B区域开发早,水稻种植早,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生产生活条件优越;B区域海拔高受滇池水位变化影响小,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