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致云雀》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致云雀》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SHIHE BILINGUAL HIGH SCHOOL
2023·5·1
致云雀
珀西·比希·雪莱
导入新课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出自哪里?意思是什么?
出自雪莱的《西风颂》。这句诗给了处在寒冬的人一个美好的希望。尽管现在是寒风凛冽的冬天,但冬天过去了,春天就会到来,到时大地复苏、春光明媚,充满了阳光与希望。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雪莱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品味语言,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重点)
3.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领会诗歌主题,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难点)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他同时也是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艺术上的特色有: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

雪莱简介
雪莱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拜 伦
写作背景
在雪莱创作《致云雀》的时候,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在这首诗中,雪莱也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据雪莱夫人回忆,这首诗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作。在诗歌中,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好理想和艺术追求。
一、认识云雀
云雀歌声柔美嘹亮。经常突然从地面垂直地冲上天空,等到飞到一定高度时,稍稍浮翔于空中,然后再次疾飞直上,载歌载鸣,高唱入云。故云雀有告天鸟之称。
全诗共21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描绘云雀跃上天空,歌唱着飞翔的形态(2~4节)
总体评价(第1节)赞美云雀及其歌声,表达诗人最初的感受
致云雀
展开描绘
(第2~20节)
表达愿望(20~21节)—概括云雀歌声的美妙,表达诗人的愿望
以星光、明月、彩霞等视觉形象描绘听觉的感受(5~7节)
以一系列比喻修辞,赞美云雀及其歌声(8~11节)
从不同角度探讨云雀欢歌的原因(12~17节)
歌颂自然,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和人的不幸(18~19节)
云雀是理想化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理清思路
引导探究一
1.朗读1-7节,找出描写云雀飞翔、歌唱的语句并作赏析。
飞翔
歌唱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沐浴着明光飞行;迅疾的远征
酣畅淋漓的乐音;欢乐的强音;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婉转的歌喉;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辉洋溢遍宇宙
赏析1-7节的修辞手法——比喻
语句1: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江枫 译)
有如一团火云,在蓝天平展着你的翅膀。(查良铮 译)
Like a cloud of fire;The blue deep thou wingest.
赏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云雀比喻成烈火的轻云,形象地描绘出云雀一跃而上、边飞边唱的飒爽英姿。
赏析1-7节的修辞手法——通感
语句2:
整个大地和大气,响彻你婉转的歌声,仿佛在荒凉的黑夜,从一片孤云背后,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辉洋溢遍宇宙。
赏析:运用通感,运用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云雀向往自由、冲破黑暗的果敢与迅疾。
知识链接:通感
1.概念
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2.效果
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
知识链接:通感
3.例子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把"荷花"的"清香"写成远处的"歌声",这就把嗅觉形象写成了听觉形象。
把"光与影"写成是"名曲",就把视觉形象写成听觉形象。
1-7节小结
1.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称赞云雀是"欢乐的精灵"。
2盛赞云雀叫声的美妙动听。
3.强调了云雀向往自由、冲破黑暗的果决与迅疾。
引导探究二
1.朗读8-14节,想一想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云雀歌唱。如何理解这四种喻体的深刻意蕴?请从诗歌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喻体
喻体
特点
诗人吟诵诗韵
少女排遣情怀
萤火虫传播流光
玫瑰散发芬芳
执着地追求光明 一直在吟诵诗韵
高贵 甜美
过浓的香甜
金色 晶莹
引导探究二
2.这四种喻体所处的环境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喻体
喻体
所处的环境
诗人吟诵诗韵
少女排遣情怀
萤火虫传播流光
玫瑰散发芬芳
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中
住在深宫中的楼台 寂寞难耐
被自己的绿叶荫蔽 热风摧残
凝露的深山幽谷 不显露
3.为什么会有"被遮蔽"这个共同的特征?
写作背景:
.英国圈地运动
.雪莱诗歌《1819年的英国》
.英国政府寻机对雪莱进行恶意诽谤,雪莱被迫流亡。
·《致云雀》写于1820年。他提出的政治主张不被认可。诗人当时的处境是黑暗的,他得不到认可,犹如一颗珍珠被遮住了光芒。
4.阅读12-14节,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对云雀的羡慕?
运用对比手法。诗人进一步写到,哪怕是"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所有明朗、欢悦、清新的一切都比不上欢乐的云雀。
更不要说"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这些带着"空洞的浮夸、贫乏"来自人间的声音。
总结
云雀——雪莱理想中的自我
在这首诗中最主要的意象是云雀,是雪莱理想中的自我。他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投射到云雀。
这首诗用较大篇幅描写了云雀这种小鸟。虽然诗歌没有对云雀的具体动作进行详尽的描写,但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一种愉快活泼的情愫,为人们刻画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形象,那冲霄而上的大自然的精灵,在天空上向人间唱着优美的歌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