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驱动法、读图分析法、交流讨论法。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2.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3.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教学重难点: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教学过程:导入: 2008 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此次地震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震中位于汶川映秀镇附近,严重破坏地区约50 万平方千米。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1.4亿元。想一想,汶川地震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它们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展示PPT课件)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地域差异大,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巨大。一、地质灾害多发中国是地质灾害相对严重的国家,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沉降等。活动:读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说出我国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区如下:1.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2.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3.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4.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5.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滑坡是我国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自然斜坡或人工边坡上的岩体、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我国山区另一种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突发性洪流,主要见于山地高原地区。泥石流短时期可导致大面积的毁灭性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活动:结合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议一议,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有哪些关系?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交界处和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区,如西南、西北和中国台湾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峻,地质构造活跃。滑坡主要发生在地形陡峭、地质构造复杂的山区,如西南地区、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这些地区的岩体破碎,降水集中,滑坡风险较高。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山区,如西南地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和甘肃、陕西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沟谷发育,冰川融水和暴雨共同作用,泥石流风险更高。二、气象灾害频发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有哪些类型?(对流雨、地形雨还是锋面雨)2.读“锋面雨形成示意”图和“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对锋面雨相关知识进行简要回顾,并思考为什么中国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南、北方有何差异?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冬、夏季风的活动密切相关,降水量主要由湿热的夏季风所带来。正常年份,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季移至华北、东北,9月雨带开始南撤,10月雨季结束。总的来说,南方地区雨带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年降水量大;北方地区则相反。教授口诀,方便记忆雨带推移规律:4、5月份南岭南,6月静止江淮间。7、8月份华东北,长江中下是伏旱。9月又回江南岸,10月退出南海边。3.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读“1963年北涝南旱格局”图和“1999年北旱南涝格局”图,讨论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和旱涝灾害有哪种关系?北涝南旱:夏季风强,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较长时间北旱南涝:夏季风弱,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4.在世界北纬15~30度的纬度带上,西亚、北非沙漠广布,同纬度的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却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比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非洲、西亚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议一议中国季风气候的主要优缺点。5.对比分析齐齐哈尔和巴黎两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思考中国气候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具有哪些特征?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明显偏低,夏季气温明显偏高,我国气温年较差大,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因此我国被称为世界上同纬度冬季最冷的国家。(二)特殊、灾害天气特殊天气有哪些?气象灾害有哪些?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国长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北太平洋是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干旱灾害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西北旱情严重,在东部季风区旱灾也频繁发生,且由于东部人口、城市密集,旱灾造成的影响更大。洪涝灾害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与大范围、持续性强的旱灾相比,水灾的特点在于其频繁。多出现在降水集中的夏、秋季,549年来,全国没有一年未出现大涝,有的范围大,有的局地性明显。表格总结特殊天气的发生时间、影响地区和危害等。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地域差异大,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巨大,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沉降等;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沙尘暴、台风等。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